3 注解
耳穴埋針法是將皮內針埋于耳穴內治療疾病的方法。皮內針刺入耳穴可以產生一種柔和而持久的刺激,能夠鞏固療效,防止復發,從而使疾病或某些癥狀得到緩解或痊愈。此法對于一般慢性疾病,體質虛弱患者,或無法長期堅持針刺治療者較為適宜。使用前首先在耳廓上找準病變的壓痛點或用耳穴探測儀測得低電阻點,找準后用探棒稍加按壓,留下一個充血壓痕標記。局部皮膚消毒后,用鑷子夾住皮內針針柄,輕輕刺入所選的穴位皮內,一般刺入針體的2/3,用膠布固定。若用撳針,可直接將撳針、皮內針的針環貼在預先剪好的小塊膠布中央,按撳在耳穴內。一般埋患側單耳即可,必要時可埋雙耳,埋針期間每天自行按壓3次,留針3~5天。目前,該法已成為耳針治療中經常應用的有效治療方法。近來國外也有在耳穴內埋入尼龍絲、鋼珠治病的報道。[1]
4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耳穴埋針法
- 《活幼口議》:[卷之七五位分部定位]腎部所主
耳穴之前名曰耳花耳HT各輪輪里名廊輪廊焦黑腎家虛熱其黑如炭腎絕死旦耳門生瘡衛積非常耳中膿出腎熱疳極臭...
- 《證治準繩·幼科》:[集之一·初生門證治通論]察色
感風寒,亦閉關隔,鼻爛即疳,鼻臭積熱。腎部所主,耳穴之前,名曰耳花,耳孩名輪,輪里名廓,輪廓焦黑,腎...
- 《幼科證治準繩》:[集之一·初生門證治通論]察色
感風寒,亦閉關隔,鼻爛即疳,鼻臭積熱。腎部所主,耳穴之前,名曰耳花,耳孩名輪,輪里名廓,輪廓焦黑,腎...
- 《針灸大成》:[卷九]治癥總要
魁中脘三里大陵支溝上脘問曰∶翻胃之癥,從何而得?針法所能療否?答曰∶此癥有可治,有不可治者。病初來時...
- 《幼幼新書》:[卷第三察形色治病第九]辨五臟受驚積冷熱形證圖
若退即可調治,若其色不退,下至東岳即有死候。耳前穴黑,金克于木。若是外候,鼻干燥,眼睛吊上。肝主筋...
- 更多古籍中的耳穴埋針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