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藏藥部頒標準
2.1 拼音名
Ershiwuwei Yuganzi Wan
2.2 英文名
2.3 標準編號
WS3-BC-0146-95
2.4 處方
余甘子 75g 巴夏嘎 50g 甘青青蘭 50g 芫荽 15g 兔耳草 50g 渣馴膏 35g 綠絨蒿 40g 翼首草 40g 紅花 65g 降香 100g 藏茜草 60g 木香馬兜鈴 30g 紫草茸 50g 石斛 50g 藏紫草 75g 力嘎都 30g 小傘虎耳草 40g 訶子 75g 毛訶子 75g 波棱瓜子 25g 木香 40g 藏木香 50g 懸鉤木 75g 寬筋藤 75g 沙棘膏 75g 牛黃 10g
2.5 制法
以上二十六味,除渣馴膏、沙棘膏、牛黃外,其余粉碎成細粉,過篩。 加入牛黃細粉,混勻。用渣馴膏、沙棘膏加適量水泛丸,干燥,即得。
2.6 性狀
本品為棕黑色水丸;味苦,微酸。
2.7 檢查
2.8 功能與主治
涼血降壓。用于多血癥,高血壓癥,肝膽疼痛,聲啞目赤,口渴, 口唇發紫,月經不調。
2.9 用法與用量
一次2~3丸,一日2~3次。
2.10 規格
每丸重0. 5g。
2.11 貯藏
密閉,防潮。
青海省藥品檢驗所 起草
古籍中的二十五味余甘子丸
- 《圣濟總錄》:[卷第一百八十六]補虛壯筋骨
三十丸。通流五臟,潤澤血脈,反老成少。五子丸方余甘子覆盆子(酒浸焙)菟絲子(去浮者酒浸蒸熟焙)五味...
- 《普濟方》:[卷一百七十七消渴門]消渴
梅(去核一斤)甘草(七兩半炙)干葛(二兩)川芎余甘子將木瓜搜和第一方北柴胡(二兩)木通(一兩)甘草...
- 《普濟方》:[卷一百十七寒暑濕門]中暑附論
皮)紫蘇葉(極香者)甘草(炒以上各一兩)烏梅肉余甘子(去核二味各一兩半無余甘以百藥煎代)上為末。以...
- 《普濟方》:[卷二百二十三諸虛門]補益輕身延年
方)主通流五臟。潤澤血脈。反老成少。補助元陽。余甘子復盆子(酒浸焙)菟絲子(去浮者酒浸蒸熟焙)五味...
- 《普濟方》:[卷八十五眼目門]一切眼疾雜治
香白檀香木香蘇合香(各一兩)蔓荊子防風(二兩)余甘子(半一分)空細銼。以神圣眼藥(出儒門事親)蕤仁...
- 更多古籍中的二十五味余甘子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