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ěr mí gēn
2 英文參考
ěrmígē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R2[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root of ear vagu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耳迷根(ěrmígēn R2 root of ear vagus)為耳穴名[1][2]。在耳輪腳后溝的耳根處[1]。
4 標準定位
耳迷根在耳輪腳后溝的耳根處[1]。
耳迷根位于耳背與乳突交界的耳根部,與耳輪腳對應處[2]。
5 主治病癥
耳迷根主治膽囊炎、膽石癥、膽道蛔蟲癥、鼻塞、哮喘、心動過速、咽喉痛、腹痛、腹瀉等[2]。
6 刺激方法
7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耳迷根
- 《本草圖經》:[草部中品之上卷第六]本
;葉似白芷,香又似芎,但芎似水芹而大,本葉細耳。根上苗下似禾,故以名之。五月有白花,七、八月結子,...
- 《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之十五疔腫證治]蒼耳散
治一切疔腫神良方。蒼耳(根莖苗子,但取一色便可用)上燒為灰。醋泔淀和如泥涂上,干即易之,不過十度,...
- 《普濟方》:[卷二百九十四癭瘤門]癭
者。不可久居。常食令人作癭病。動氣增患是癭。耳無根。浮動在皮中。其地婦人患之。腎氣實。沙石性合于腎...
- 《本草從新》:[卷二草部]蓬莪術
)虛人服之。積未去而真已竭。兼以參術。或庶幾耳。根如生姜。莪生根下。似卵不齊。堅硬難搗。灰火煨透。...
- 《馮氏錦囊秘錄》:[雜癥痘疹藥性主治合參卷三十七草部上]麻黃
患者多服,必致亡陽,蓋氣味輕清,升浮發表太過耳。根節止汗,效同影響,因有善行肌表之性,能引諸藥直固...
- 更多古籍中的耳迷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