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2 耳聾丸藥典標準
2.1 品名
耳聾丸
Erlong Wan
2.2 處方
龍膽500g、黃芩500g、地黃500g、澤瀉500g、木通500g、梔子500g、當歸500g、九節菖蒲500g、甘草500g、羚羊角25g
2.3 制法
以上十味,羚羊角鎊絲,用羚羊角重量30%的淀粉制成稀糊,與羚羊角絲拌勻,干燥;再與龍膽等九味混合,粉碎成細粉。每100g粉末加煉蜜150~170g,制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2.4 性狀
本品為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苦。
2.5 鑒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韌皮纖維淡黃色,梭形,壁厚,孔溝細(黃芩)。種皮石細胞黃色或淡棕色,多破碎,完整者長多角形、長方形或不規則形,壁厚,有大的圓形紋孔,胞腔棕紅色(梔子)。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細胞多皺縮,內含棕色核狀物(地黃)。薄壁細胞紡錘形,壁略厚,有極微細的斜向交錯紋理(當歸)。纖維束周圍的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甘草)。不規則碎塊稍有光澤,均勻分布裂縫狀或圓形孔隙(羚羊角)。
(2)取本品12g,剪碎,加硅藻土10g,研勻,加乙醚40ml,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藥渣備用。濾液蒸干,殘渣加乙酸乙酯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當歸對照藥材0.5g,加乙醚20ml,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3)取[鑒別](2)項下的藥渣,揮去乙醚,加鹽酸3ml與三氯甲烷40ml,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乙酸乙酯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甘草次酸對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冰醋酸(15: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磷鉬酸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4)取本品10g,剪碎,加硅藻土8g,研勻,加乙醚50ml,加熱回流40分鐘,濾過,取藥渣揮去乙醚,加甲醇5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水5ml使溶解,通過D101型大孔吸附樹脂柱(內徑為1.5cm,柱高為20cm),用水100ml洗脫,棄去洗脫液,再用乙醇100ml洗脫,收集乙醇洗脫液,蒸干,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濾過,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梔子苷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分層的下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1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5)取黃芩苷對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鑒別](4)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及上述對照品溶液各5~10μl,分別點于同一以含4%醋酸鈉的羧甲基纖維素鈉為黏合劑的硅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5:3:1: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2.6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A)。
2.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2.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水—磷酸(50:50:0.2)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80nm。理論板數按黃芩苷峰計算應不低于2500。
2.7.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黃芩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黃芩苷60μg的溶液,即得。
2.7.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重量差異項下的本品,剪碎,混勻,取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稀乙醇50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40kHz)30分鐘,放冷,稱定重量,用稀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2.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黃芩以黃芩苷(C21H18O11)計,小蜜丸每1g不得少于2.6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于18.0mg。
2.8 功能與主治
清肝瀉火,利濕通竅。用于肝膽濕熱所致的頭暈頭痛、耳聾耳鳴、耳內流膿。
2.9 用法與用量
口服。小蜜丸一次7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2.10 注意
忌食辛辣食物。
2.11 規格
(1)小蜜丸 每45丸重7g
(2)大蜜丸 每丸重7g
2.12 貯藏
密封。
2.13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3 耳聾丸中藥部頒標準
3.1 拼音名
Erlong Wan
3.2 標準編號
WS3-B-2504-97
3.3 處方
龍膽 500g 黃芩 500g 地黃 500g 澤瀉 500g 關木通 500g 梔子 500g 當歸 500g 九節菖蒲 500g 甘草 500g 羚羊角 25g
3.4 制法
以上十味,先將羚羊角鎊絲,用羚羊角重量30%的淀粉制成稀糊,與羚 羊角絲拌勻,烘干,再與龍膽等九味混合,粉碎成細粉,每 100g粉末加150~ 170g煉蜜, 制成大蜜丸,即得。
3.5 性狀
本品為黑褐色圓形蜜丸;味苦。
3.6 鑒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韌皮纖維淡黃色,棱形,長60~250μm,直 徑9~33μm,壁厚,孔溝細。種皮石細胞黃色或淡棕色,長多角形或不規則形,長至230 μm,直徑60~112μm,壁厚,紋孔甚大,胞腔棕紅色。薄壁細胞類圓形,內含類圓形細 胞核。韌皮薄壁細胞紡錘形,壁略厚,表面有極微細的斜向交錯紋理,有時可見菲薄的 橫隔。纖維成束,直徑8~14μm,壁厚,微木化,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 不規則碎塊稍有光澤,均勻分布裂縫狀或圓形孔隙。具緣紋孔導管大,直徑約至328μm, 多破碎,具緣紋孔類圓形,排列緊密。
3.7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附錄ⅠA)。
3.8 功能與主治
清肝瀉火,利濕通竅。用于上焦濕熱,頭暈頭痛,耳聾耳鳴,耳 內流膿。
3.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3.10 規格
每丸重 7g
3.11 貯藏
密封。
遼寧省藥品檢驗所 起草
4 《青囊秘傳》之耳聾丸
4.1 組成
4.2 主治
《青囊秘傳》之耳聾丸主治耳聾。
4.3 耳聾丸的用法用量
右聾塞左耳,左聾塞右耳,兩耳俱聾者,次第塞之,日1易。
4.4 制備方法
5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耳聾丸
5.1 組成
龍膽草1兩,大黃1兩,黃芩1兩,生地1兩,醋柴胡1兩,澤瀉1兩,木通1兩,當歸1兩,車前子(炒)1兩,黃柏6錢,甘草6錢,生梔子6錢,蘆薈5錢,木香3錢。
5.2 功效
5.3 主治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之耳聾丸主治肝膽火盛,頭暈目眩,耳鳴耳聾,大便秘結,小便澀赤。
5.4 耳聾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2錢,溫開水送下。
5.5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用冷汗水泛為小丸,每16兩用青黛1兩、滑石粉2兩5錢為衣,闖亮。
5.6 用藥禁忌
孕婦忌服。
古籍中的耳聾丸
- 《本草征要》:[第二卷·形體用藥及專科用藥外科皮科骨傷科]松脂
,煎膏而用。牙疼惡痹崩中,研末而嘗。咽干含化,耳聾丸吞。松脂感太陽之氣而生,燥可去濕,甘能除熱,故...
-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六十二耳證門]藥方
(《三因》)補腎丸治腎虛耳聾耳鳴。山茱萸芍藥干姜(炮)巴戟(去心)澤瀉桂心菟絲子(酒浸)遠志(酒浸)...
- 《奇效簡便良方》:[卷一耳目]耳痛出水
杏仁,炒焦,末,蔥涎為丸,棉裹塞耳,兼治耳聾有膿。《奇效簡便良方》...
- 《圣濟總錄》:[卷第一百一十四耳門]耳聾
頭)澤瀉(銼各一分)上一十四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治耳聾,黃...
- 《醫學綱目》:[卷之二十九·腎膀胱部]耳聾
義》云∶磁石益腎氣,腎虛而聾者用之。)〔嚴〕蓯蓉丸治腎虛耳聾,或風邪入于經絡,耳內虛鳴。肉蓯蓉(酒...
- 更多古籍中的耳聾丸
耳聾丸藥品說明書
- 耳聾通竅丸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耳聾左慈丸(濃縮丸)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耳聾左慈丸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