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ěr hòu fù gǔ yōng ·zhèng xū dú zhì zhèng
2 英文參考
postauricular subperiosteal abscess with pattern of healthy qi deficiency and toxin stagnatio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定義
耳后附骨癰·正虛毒滯證(postauricular subperiosteal abscess with pattern of healthy qi deficiency and toxin stagnation)是指正虛毒滯,以膿耳日久,耳后流膿,反復發作,纏綿不愈,耳后癰腫潰破,潰口經久不愈,形成瘺道,膿稀色白,瘡口暗淡,伴頭暈乏力、面色蒼白,唇舌淡,脈細等為常見癥的耳后附骨癰證候[1]。
4 耳后附骨癰·正虛毒滯證的癥狀
耳后附骨癰·正虛毒滯證患者膿耳日久,耳后流膿,反復發作,纏綿不愈,耳后癰腫潰破,潰口經久不愈,形成瘺道,膿稀色白,瘡口暗淡,伴頭暈乏力、面色蒼白,唇舌淡,脈細。
5 耳后附骨癰·正虛毒滯證的治療
耳后附骨癰·正虛毒滯證的治療參見耳后附骨癰條。
6 關于耳后附骨癰
耳后附骨癰(postauricular subperiosteal abscess)為病名[2]。又稱耳根毒(《證治準繩·瘍醫》卷三)。是指以耳內流膿、耳后完骨部紅腫疼痛或潰破流膿為主要表現的膿耳變證[1]。
詳見耳后附骨癰條。
7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73.
- ^ [3] 王德鑑主編.中醫耳鼻喉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1-22.
治療耳后附骨癰·正虛毒滯證的方劑
- 延壽丹
髓,精神倍長,強壯筋骨,悅顏色,固其氣,和百脈,正三焦,烏須發,堅齒牙,聰耳明目,老能輕健。主治男...
- 當歸散
甚,兩目下腫,腿股間冷,口苦舌干,心腹堅脹,不能正偃,偃則咳嗽,小便不通,夢中虛驚,不能安臥。用法...
- 生肌散
以求生肌,殊不知余毒未盡,肌肉何以得生,反增潰爛耳。若此方誠有見也。附注:神效生肌散(《梅氏驗方新...
- 奪命散
。功能主治:《外科百效全書》卷三方之奪命散主治附骨疽。用法用量:好熱酒調服。久不治,用蜈蚣制過入藥...
- 牛黃散
蒡子,破故紙。主治:《外科集驗方》之牛黃散主治腸癰成膿者。用法用量:以利下膿血為度。制備方法:上為...
- 更多治療耳后附骨癰·正虛毒滯證的方劑
治療耳后附骨癰·正虛毒滯證的中成藥
- 生肌散
以求生肌,殊不知余毒未盡,肌肉何以得生,反增潰爛耳。若此方誠有見也。附注:神效生肌散(《梅氏驗方新...
- 更多治療耳后附骨癰·正虛毒滯證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耳后附骨癰·正虛毒滯證
- 《證治準繩·瘍醫》:[卷之二潰瘍]補虛
辛。嘔逆者,加丁香。藿葉。痰多者,加半夏、陳皮。《證治準繩·瘍醫》明王肯堂公元1368-1644年...
- 《醫學入門》:[外集·卷七]婦人小兒外科用藥賦
官掌,制毒有方;劊子手,菩薩心,誤傷何忍!《周禮·天官》掌瘍醫,制五毒方,為外科之祖。《醫學入門》...
- 《證治準繩·瘍醫》:[卷之四股部(十五)]附骨疽
以新汲水調勻,用雞翎掃涂癰上,甚者不過二七日效。《證治準繩·瘍醫》明王肯堂公元1368-1644年...
- 《證治準繩·瘍醫》:[卷之三臂部(七)]臂癰
錢)上作一服。水二盅,酒半盅,煎至八分,食后服。《證治準繩·瘍醫》明王肯堂公元1368-1644年...
- 《本草綱目》:[獸部第五十卷獸之一]狗
保幼大全》)屎中骨【主治】寒熱,小兒驚癇(《別錄》)。《本草綱目》明·萬歷六年李時珍公元1578年...
- 更多古籍中的耳后附骨癰·正虛毒滯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