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耳郭(auricle)又稱“耳廓”[1]。也稱耳殼[2]。是指外耳道以外的整個耳殼[1]。即外耳部[3]。由軟骨及皮膚構成[2]。包括耳輪、對耳輪、耳垂在內的外耳部[3]。
《黃帝內經素問·氣府論》:“手太陽脈氣所發者,……耳郭上各一。”又《廣韻》聃,徐鍇系傳云:“耳外輪郭也。”
耳郭位于頭部的兩側,凸面向后,凹面朝向前外[4]。耳郭的上方大部以彈性軟骨為支架,外覆皮膚;下方的小部分無軟骨,僅含結締組織和脂肪,為耳垂(earlobe)[4]。耳郭外面有一外耳道口通向內側的外耳道。耳郭的形狀有利于收集聲波,起到采音作用;耳郭還可以幫助判斷聲源的方位。
耳郭
4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72.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71.
- ^ [4] 柏樹令,應大君主編.系統解剖學.—8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62.
古籍中的耳郭
- 《經穴匯解》:[卷之一]頭面部第一
率骨。發揮。有如前三分字。不知何據。角孫(甲乙)耳廓上。中間。開口有孔。(甲乙)發際下。(次注)禁刺...
-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卷七]氣府論篇第五十九
骨下各一。(謂顴二穴。在面骨下廉。銳骨端陷中。)耳郭上各一。(謂角孫二穴。系手少陽三焦經。在耳郭中間...
- 《黃帝素問直解》:[卷之五]氣府篇第五十九篇
瞳子穴。鼽骨下各一。即上文面鼽骨空之下,兩巨穴。耳郭上各一。郭,匡郭也。耳郭上兩角孫穴。耳中各一。耳...
- 《刺灸心法要訣》:[卷二]周身名位骨度
耳【注】耳者,司聽之竅也。蔽【注】蔽者,耳門也。耳郭【注】耳郭者,耳葉也。頰【注】頰,耳前顴側面兩旁...
- 《針灸集成》:[卷四]手少陽三焦經左右凡四十六穴
可灸不幸使人目小又令人目無所見(銅人)角孫二穴在耳郭中間上開口有空(銅人)○在耳郭上中間發際下(入門...
- 更多古籍中的耳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