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3 峨嵋連的性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峨嵋連多為單枝,略呈圓柱形,微彎曲,長4~8cm,直徑0.5~1cm。“過橋”較長。頂端有少許殘莖。
《中藥大辭典》:峨嵋連(《本草從新》)又名雅連、嘉定連、刺蓋連。為植物三角葉黃連的干燥根莖。多為單枝,少有分枝,略呈圓柱形,微彎曲呈蠶狀,長約4~8厘米,直徑約3~9毫米。外表褐色或黃棕色,間斷橫紋多,結節明顯,有多數須根殘痕、葉柄殘基及鱗片,"過江枝"較味連為少。質堅實,斷面不齊,皮部暗棕色,木部深黃色,射線明顯,髓部時有空心。無臭,味極苦。以條肥壯、連珠形、質堅實、斷面黃色、無殘莖及須根者為佳。均屬栽培品,主產四川(峨嵋、洪雅)。
《中華本草》:峨嵋連多為單枝,略呈圓柱形,微彎曲,長4~8cm,直徑5~10mm。過橋較長。頂端有少許殘莖。
4 關于黃連
黃連為中藥名,出自《神農本草經》。毛茛科植物黃連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葉黃連Coptis deltoidea C.Y.Cheng et Hsiao或云連Coptisteeta wall.的干燥根莖。以上三種分別習稱“味連”、“峨嵋連”、“云連”。味連多集聚成簇,常彎曲,形如雞爪,單枝根莖長3~6cm,直徑0.3~0.8cm;表面灰黃色或黃褐色,粗糙,有不規則結節狀隆起、須根及須根殘基,有的節間表面平滑如莖稈,習稱“過橋”;上部多殘留褐色鱗葉,頂端常留有殘余的莖或葉柄;質硬,斷面不整齊,皮部橙紅色或暗棕色,木部鮮黃色或橙黃色,呈放射狀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氣微,味極苦。峨嵋連多為單枝,略呈圓柱形,微彎曲,長4~8cm,直徑0.5~1cm;“過橋”較長;頂端有少許殘莖。云連彎曲呈鉤狀,多為單枝,較細小。黃連片為不規則的薄片或碎塊,周邊黯黃色,粗糙,富有殘存細小須根,片面黃色,質堅硬,氣微,味極苦[1]。酒黃連色澤較生片加深,味苦,略帶酒氣[1]。姜黃連表面棕黃色,味苦,略帶姜的辛辣味[1]。萸黃連色澤黯黃色,味苦,略帶吳萸的辛辣味[1]。
黃連味苦,性寒。歸心、脾、胃、肝、膽、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用于濕熱痞滿,嘔吐吞酸,瀉痢,黃疸,高熱神昏,心火亢盛,心煩不寐,心悸不寧,血熱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癰腫療瘡;外治濕疹,濕瘡,耳道流膿。酒黃連善清上焦火熱。用于目赤,口瘡。姜黃連清胃和胃止嘔。用于寒熱互結,濕熱中阻,痞滿嘔吐。萸黃連舒肝和胃止嘔。用于肝胃不和,嘔吐吞酸。
詳見黃連條。
5 參考資料
用到中藥峨嵋連的方劑
- 黃連散
uángliánsǎn《圣惠》卷九十三:黃連散:處方:黃連半兩(去須,微炒),牡蠣半兩(燒為粉),...
- 黃連湯
:huángliántāng《傷寒論》:黃連湯:處方:黃連9克甘草9克(炙)干姜9克桂枝9克(去皮...
- 黃連丸
十五引《近效方》:黃連丸:別名:黃連阿膠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處方:黃連30克茯苓60克阿...
- 黃連解毒湯
on概述:黃連解毒湯同名方劑約有二十三首。其中常用方為《外臺秘要》卷一所記載,其組成為黃連9g、梔子...
- 黃連膏
ngliángāo《醫宗金鑒》卷六十五:黃連膏:處方:黃連9克當歸尾15克生地30克黃柏9克姜黃9...
- 更多用到中藥峨嵋連的方劑
用到中藥峨嵋連的中成藥
- 黃連上清丸
eat黃連上清丸藥典標準:品名:黃連上清丸HuanglianShangqingWan處方:黃連10g...
- 左金丸
心法》卷一,為治療肝火犯胃證的代表方劑。其組成為黃連12g、吳茱萸2g,具有清瀉肝火,降逆止嘔的功效...
- 肥兒丸
和劑局方》記載者為常用方,其組成為神曲300g、黃連300g、肉豆蔻150g、使君子150g、麥芽1...
- 黃連羊肝丸
nWan黃連羊肝丸藥典標準:品名:黃連羊肝丸HuanglianYangganWan處方:黃連20g、...
- 朱砂安神丸
時朱砂用量一定要少,因其有毒。組成:朱砂15g、黃連8g、炙甘草16g、生地8g、當歸8g朱砂半兩、...
- 更多用到中藥峨嵋連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峨嵋連
- 《張聿青醫案》:[卷十]痢
大棗(劈開四枚)川雅連(三分吳萸湯炒)杭白芍(二錢炙草三分煎汁炒)三診投阿膠梅連湯出入,痛勢減輕,...
- 《張聿青醫案》:[卷三]伏暑
大苦不足以泄熱,非大寒不足以勝熱也。雅連(五分)犀尖(五分磨)連翹(二錢)郁金(一錢五分)竹葉心(三...
- 《張聿青醫案》:[卷二]濕溫
錄方明裁。羚羊片(先煎七分)郁金(一錢五分)囫圇連翹(二錢)制半夏(一錢五分)木通(八分)細川連(...
- 《張聿青醫案》:[卷十]嘔吐
二分)人參須(七分)枳實(八分)淡干姜(五分)川雅連(五分)白茯苓(三錢)生姜汁(一匙)左鎮逆平肝,...
- 《張聿青醫案》:[卷十]泄瀉
術(土炒二錢)上廣皮(土炒一錢)云茯苓(四錢)川雅連(姜汁炒二分)防風根(一錢炒)炒薏仁(四錢)炮姜...
- 更多古籍中的峨嵋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