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動脈炎中腎損害的發生率為75~85%,病理學上可見兩種不同腎臟損害,可單獨發生或合并存在。
2 腎多動脈炎
是本病最常見的組織改變,常累及弓形及小葉間動脈。病變的特點是全動脈壁的纖維樣壞死與炎癥反應,以后壞死管壁會形成小動脈瘤。光鏡下可見到從炎癥浸潤到玻璃樣變與纖維化的各期損害。臨床上有高血壓、蛋白尿、尿中有少量紅細胞,透明與顆粒管型,這些癥狀常可間斷出現。
3 腎小球腎炎
腎小球內細胞增多,毛細血管有微血栓形成,毛細血管叢部分纖維樣壞死,常與球囊粘連,可伴有新月體形成。特點是中度蛋白尿、大量紅細胞、紅細胞管型和其它管型。常有水腫,血壓在早期多正常,到晚期才升高,有些病人迅速進展至腎衰。本病的發病機理可能是一種嚴重的過敏反應,有人描述在血清病與磺胺藥過敏時,可見到典型的壞死性多動脈炎損害。另有人證明不溶性抗原抗體復合物沉積在動物組織中會產生壞死性血管炎,組織學上與多動脈炎相似。診斷依靠多動脈炎的全身表現和腎炎癥狀,必要時作腎組織活檢來幫助診斷。
激素治療常能控制多動脈炎的癥狀與腎臟病變的進行。環磷酰胺與抗凝劑和激素亦可合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