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豉餅灸為隔餅灸的一種。見《備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將淡豆豉粉末用黃酒調和,制成6厘米厚的藥餅,用細針穿刺數孔,上置艾炷施灸。適用于癰疽發背潰后久不收口,瘡色黑暗者。[2]
3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豆豉灸
- 《外科理例》:[卷四]便毒一百六
癥也。)一人潰而腫不消且不斂。診之脈浮而澀。以豆豉灸。(四三)更以十全大補湯(十三)月余而愈。(此...
- 《醫宗金鑒》:[外科卷上編輯外科心法要訣]癰疽炙法歌
蒜灸者,有當肉灸者,有用黃蠟灸者,有用附子灸、豆豉灸、蠐螬灸者。一壯灸至百壯,以效為度。至艾壯之大...
- 《證治準繩·瘍醫》:[卷之五]楊梅瘡
以蒜搗爛涂患處,灸良久,隨貼膏藥數日稍可。卻用豆豉灸,更服十全大補湯而愈。凡有腫硬或作痛,亦用蒜灸...
- 《證治準繩·瘍醫》:[卷之四下部(十四)]便毒
劑愈。一人潰而腫不消,且不斂。診之脈浮而澀,以豆豉灸,更以十全大補湯,月余而愈。〔消毒清火〕儒者腫...
- 《外科理例》:[卷七]楊梅瘡一百三十一
蒜搗爛涂患處。灸良久。隨貼膏藥。數日少可。卻用豆豉灸。更服十全大補湯(十三)而愈。(此憑癥也。)凡...
- 更多古籍中的豆豉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