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蝶篩隱窩簡介
蝶篩隱窩位于上鼻甲或最上鼻甲后上方與鼻腔頂之間的凹陷,蝶竇開口于此。蝶竇的上方為腦垂體和視神經,兩者間的骨壁相當薄,甚至缺如。蝶竇的下方為后鼻孔,前方為篩竇。蝶竇開口于上鼻道最高的蝶篩隱窩處。部分個體的視神經可突入蝶竇中,因此,蝶竇炎時常可波及視神經,引起球后視神經炎。
在顱底的表面,著實是在鼻腔的頂部,由蝶骨和篩骨接壤處的遷移轉變處就是蝶篩隱窩,從正中矢狀面看就比較明白,就是在上鼻甲的后上方,留意和鼻咽部的咽隱窩區離開,一個是在鼻腔的后上方頂部,一個是在鼻咽部的后上方,是兩個差別的地方,但是相鄰的地方。
4 蝶竇
蝶竇(sphenoidal sinus)位于蝶骨體內,在上鼻甲的后上方,左右各一,但其大小及形狀和骨壁的厚薄等個體差異較大。通常在胚胎四個月時已能辨出蝶竇,3歲時開始發育,青春期發育成熟,育良好者可延伸至蝶骨大翼、翼突和枕骨基底部內,兩側的大小和形態一般不對稱,中隔常偏于一側,有時上下及左右竇房相重疊,可將竇壁分為前、后、上、下、內、外側等六個壁。
5 蝶竇炎
蝶竇炎的發病率在各鼻竇中最低,約占0.9%,也極少單獨發病。蝶竇在蝶骨體內,直接與后篩竇相鄰,故兩者可同時發生炎癥,稱為蝶篩竇炎。
感染輕微時常無癥狀而被忽視。重者有頂部、枕部或眼球后方鈍性頭痛,并放射到頸項或耳后部;精神萎靡、健忘、易倦、失眠等全身毒性癥狀較為明顯。炎癥波及視神經時可有視力疲勞、畏光、眼球疼痛甚至視野縮小、視力減退等癥狀。
鼻鏡檢查可在嗅溝后段、蝶篩隱窩等處見到粘膜充血腫脹、膿液積留或結成膿痂。中鼻甲后端、鼻咽后壁及側壁可有長條狀膿液下流。位置引流法簡易可行,有診斷意義。其法為取棉片置于蝶竇自然孔附近,囑病人低頭,5分鐘后取出棉片,如發現棉片后面附有膿液,則可能來自蝶竇。確診必須借助X線檢查,攝取張口鼻頦位或斜位(Rhese位),斷層片最有價值。
急性蝶竇炎一般經積極治療多能痊愈。慢性蝶竇炎因蝶竇自然孔位置較高,使排液困難,引流不易。如保守治療無效,或竇口堵塞引流不暢、癥狀顯著久治不愈,或已引起球后視神經炎、顱內感染等并發癥時,宜考慮手術治療,并常與篩竇手術同時進行(見“蝶竇手術”)。
6 上鼻甲
鼻腔外側壁較為復雜,有三個突出的鼻甲,由上而下分別稱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下鼻甲位于鼻腔外側壁的最下方,由下鼻甲骨覆蓋粘膜構成。中鼻甲位于上、下鼻甲之間。上鼻甲位于中鼻甲的后上方。中、上鼻甲都是由篩骨迷路內側壁向下卷曲的薄骨片及覆蓋的粘膜構成。除下、中、上鼻甲外,往往在上鼻甲后上方有一不明顯的隆起,名最上鼻甲,它也是由篩骨迷路內側壁的薄骨片蓋以粘膜而成。
為鼻腔外側壁上部的一個向下卷曲的骨片,其表面覆蓋有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