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穴位磁療法是利用磁性物體作用于穴位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宋代嚴用和《嚴氏濟生方》有用鳴聾散(磁石、穿山甲)塞耳,口含生鐵,治療暴聾和耳鳴等記載。現臨床所用的主要有靜磁法、動磁法、電磁法等。所用磁體材料有鈰鈷銅合金、釤鈷合金、鋇鐵氧體鍶鐵氧體、鋁鎳鈷磁鋼等。一般磁場強度為100~4000高斯。靜磁法磁場恒定以貼敷為主,即將磁體貼敷或固定于穴位上,多用于高血壓、扭傷、腱鞘囊腫等。動磁法為磁場強度和方向隨時變化,須旋動,即將旋磁機對準穴位進行治療或將磁體置于穴位表面摩擦轉動,多用于頭痛、帶狀皰疹等。電磁法主要應用電磁機所產生的低頻交變磁場進行治療。主要用于支氣管炎、肺炎、腰肌勞損、關節炎等。若有磁療過敏或頭暈、惡心、乏力、嗜睡、失眠等副作用嚴重者停用。孕婦下腹部、嬰幼兒及嚴重心臟病人的心前區均禁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