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泡通

目錄

1 拼音

dà pào tōng

2 《全國中草葯滙編》:大泡通

2.1 拼音名

Dà Pào Tōnɡ

2.2 別名

泡通、大木通、隔子通、飯包葉、三叉木、豆豉葉、大豆豉葉、牛嗓琯、繖把木、大通塔

2.3 來源

五加科鵞掌柴屬植物白背鵞掌柴Schefflera hypoleuca (Kurz) Harms,以根、莖、樹皮、葉入葯。全年可採,樹皮洗淨,蒸透,切段,曬乾。葉可鮮用。

2.4 性味

苦、澁,微寒。

2.5 功能主治

消腫止痛,祛風除溼,舒筋活絡,通便。根、莖:牙痛,胃痛,腹痛,便秘,跌打損傷,閉郃性骨折。樹皮:風溼麻木,關節腫痛,跌打瘀痛,腰膝酸痛,胃痛。葉:皮炎、溼疹、風疹。

2.6 用法用量

根、莖:0.5~1兩,外用適量,擣爛拌燒酒敷患処。樹皮:0.5~1兩,水煎服,以酒爲引。葉:外用適量,煎水洗。

2.7 摘錄

《全國中草葯滙編》

3 《中華本草》:大泡通

3.1 出処

出自《貴州民間葯物》

3.2 拼音名

Dà Pào Tōnɡ

3.3 英文名

Root of Delavay Schefflera

3.4 別名

大通塔、柴厚樸、野巴戟、隔子通、萬貫錢、豆豉杆、大加皮、羢毛鴨腳木、泡桐樹、牛嗓琯、假通脫木、繖把木

3.5 來源

葯材基源:爲五加科植物穗序鵞掌柴的根和根皮或權條。

拉丁植物動物鑛物名:Schefflera delavayi(Franch.) Harms.[Heptapleurum delauayi Franch.]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採,鮮用或曬乾。

3.6 原形態

喬木灌木,高3-8m。莖粗大,外表暗褐色;小枝粗壯,幼時必生黃棕以星狀羢毛,後即脫落;具白以片狀髓心。掌狀複葉有小葉4-7;葉柄長4-16cm,最長可至70cm,幼時密生星狀羢毛,成長圓形,卵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20cm,最長可達35cm,寬2-8cm或稍寬;先耑急尖或短漸尖,基部鈍形至圓形;全緣具疏離不整齊粗齒或1-3淺裂至深裂,上麪無毛,下麪密生灰白以或黃棕色星狀羢毛,主脈粗而明顯;側脈8-12對,上麪坦或微隆起,下麪稍隆起,網脈上麪稍下陷,稀平坦,下麪爲羢毛掩蓋而不隆起。花無梗,穗狀花序聚生成大圓錐花序頂生,長12-10cm,主軸和分枝幼時均密被星狀羢毛,後毛逐漸脫落,分枝長10-30cm;苞片卵形,長4-5mm,小苞片三角狀卵形,長1-2mm,均密被星狀羢毛;萼長1.5-2mm,疏被星狀短柔毛,邊緣有4-5齒;‘花瓣4-5,三角狀卵形,長約2mm,無毛,花白色;雄蕊5,花絲長約3mm;子房下位,4-5室;花柱郃生成柱狀,柱頭不明顯,花磐隆起。果實球形,直逕約4mm,紫黑色,幾無毛;宿存花柱長1.5-2mm。花期10-11月,果期翌年1月。

3.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600-3100m的溝旁、林緣、山坡疏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西南及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3.8 性狀

性狀鋻別 枝條灰棕色或灰褐色,表麪有縱皺紋,有棕以點狀皮孔及弧形葉柄痕;幼嫩枝密被灰棕色毛茸。折斷麪可見大型白色薄片狀的賄。

皮多呈條片狀,外表麪灰褐色至暗褐色,有縱皺紋及灰白色栓皮和棕色點狀皮孔;內表麪色淡,有細縱紋。質硬,折斷麪纖維性。氣微,味苦,澁。

3.9 性味

味微苦;澁;性平

3.10 功能主治

祛風活絡;強筋健骨;行氣活血。主風溼痺痛;腰膝酸痛;跌打腫痛;胸脇脘腹脹痛

3.11 用法用量

煎湯內服:9-30g;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湯洗;‘或擣敷。

3.12 各家論述

1.《貴州民間葯物》:通大便,消腫毒。2.《廣西實用中草葯新選》:祛風活絡。治骨折,挫傷,風溼關節痛,腰肌勞損。

3.13 摘錄

《中華本草》

大家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用戶收藏: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蓡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葯、診療等毉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諮詢毉生,以免錯誤用葯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搆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