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膽熱指膽的熱證。膽屬少陽經脈,與肝互相表里,故肝膽之癥每兼見。主要表現為胸脅煩悶、口苦咽干、嘔吐黃水、頭暈眼花、耳鳴耳聾、寒熱往來、黃疸等。治宜清泄少陽、通腑泄熱。針灸常取陽陵泉、俠溪、足臨泣、日月、太沖等。針用瀉法。[1]
膽熱指膽經受邪化熱。見《中藏經》。癥見右脅或兩脅疼痛、黃疸、尿短黃赤、口苦咽干、寒熱往來,或惡心嘔吐、食少腹脹,或頭痛眩暈、易怒、耳聾、鼻流濁液,舌紅苔黃,脈弦數。治宜清泄少陽,通腑泄熱。
3 參考資料
治療膽熱的穴位
- 膽俞
寒汗不出,腋下腫脹,口苦舌干,咽痛干嘔吐,骨蒸勞熱食不下,目黃。《備急千金要方》:膽俞、商陽、小腸...
- 竅陰
,開竅聰耳的功效。頭竅陰穴有清膽熱、通耳竅、利咽喉的作用。頭竅陰穴系膽、膀胱、三焦經之會穴,有通絡清...
- 陽輔
氣、通經活絡的作用。陽輔穴系膽經之經穴,有清肝膽熱、疏經活絡之功。所治多屬寒性之陰證,亦扶陽以抑陰...
- 分肉
氣、通經活絡的作用。陽輔穴系膽經之經穴,有清肝膽熱、疏經活絡之功。所治多屬寒性之陰證,亦扶陽以抑陰...
- 天沖
的功效。天沖穴有清膽熱、寧神志的作用。天沖穴功能在通,主治頭痛風病,反張悲哭。系膽經和膀胱經之會穴,...
- 更多治療膽熱的穴位
治療膽熱的方劑
- 茯神散
兩(去心),五味子半兩。制法:上為散。功能主治:膽虛不得睡,神思不寧。心神恍惚,健忘或怔忡者。用法...
- 生棗仁湯
ntāng《會約》卷七:組成:杏仁(生)。主治:膽熱多睡。用法用量:茶清調服,1日3錢。制備方法:上...
- 梔連柴胡湯
、廣皮、甘草、竹茹、半夏、梔子、川連。主治:少陽膽熱不得臥,脈弦而緊。附注:原書用本方治上癥加竹茹。...
- 茯神麥冬湯
分,白鮮皮5分,羚羊角5分,甘草3分。功能主治:膽熱多睡,神思昏悶。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水煎熟,...
- 膽星湯
風,痰涎壅盛。用法用量:里熱甚,加山梔、黃連;肝膽熱,加青黛、海石。摘錄:《癥因脈治》卷一《癥因脈治...
- 更多治療膽熱的方劑
治療膽熱的中成藥
- 九味渣馴丸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涼血。用于胃中血熱,膽熱癥,胃炎,胃出血,赤巴引起的熱癥。用法與用量:一...
- 八味主藥散
主治:清熱解毒。用于臟腑熱病,肝熱,肺熱,血熱,膽熱,波動熱,瘟熱等新舊熱病。用法與用量:一次1g,...
- 開光復明丸
花1兩,桃仁(去皮)1兩,當歸尾1兩,黃芩1兩,膽草1兩,石燕1兩,大黃(酒炒)1兩,白蒺藜(鹽炒...
- 金錢膽通口服液
草等。金錢膽通口服液的功能主治:清熱祛濕、舒肝利膽、止痛排石。適用于治療膽囊結石及膽總管結石。金錢...
- 利膽排石散
。利膽排石散的功能主治:清熱利濕,利膽排石。用于膽道結石,膽道感染,膽囊炎。利膽排石散的用法用量:...
- 更多治療膽熱的中成藥
膽熱相關藥物
- 復方雞骨草膠囊
【藥品名稱】通用名稱:復方雞骨草膠囊漢語拼音:【成份】【性狀】【功能主治】清利肝膽濕熱。用于肝膽濕熱...
- 熊膽降熱膠囊
【藥品名稱】通用名稱:熊膽降熱膠囊漢語拼音:【成份】【性狀】【功能主治】清熱解毒通便。用于外感熱病...
- 復方蛇膽清熱搽劑
用。切忌用手擠壓患處。4.用藥期間不宜同時服用溫熱性藥物。5.兒童、孕婦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6.如...
- 藿膽滴丸
】【功能主治】清熱化濁,宣通鼻竅。用于風寒化熱,膽火上攻所致的鼻塞欠通,鼻淵頭痛。【用法用量】口服...
- 龍澤熊膽膠囊(熊膽丸)
】【性狀】【功能主治】清熱散風,止痛退翳。用于風熱或肝經濕熱引起的目赤腫痛,羞明多淚。【規格】每粒...
- 更多膽熱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膽熱
- 《普濟方》:[卷三十四膽腑門]膽熱多睡(附論)
塞。則清凈者濁而擾。故陰陽不茯神散(出圣惠方)治膽熱多睡。神思不安。昏悶。茯神(去木)麥門冬地骨皮茯...
- 《太平圣惠方》:[卷第三]治膽熱多睡諸方
晝夜耽眠。此皆積熱不除。肝膽氣實。故令多睡也。治膽熱。心胸煩壅。多睡。頭目昏重。宜服羚羊角散方。羚...
- 《三指禪》:[卷三]傷寒脈論
出太陰)。邪犯經,胸滿脅痛而耳聾,邪犯腑,口苦(膽熱上蒸)、嘔逆(膽熱上沖)而目眩(膽熱上熏)。脈之...
- 《圣濟總錄》:[卷第四十二膽門]膽熱多睡
者,膽腑清凈,決斷所自出。今肝膽俱實,營衛壅塞,則清凈者濁而擾,故精神昏憒,常欲寢臥也。治膽熱精神...
- 《本草思辨錄》:[卷四]竹茹
故黃芩為少陽經熱之藥,竹茹為少陽腑熱之藥。古方療膽熱多用竹茹,而后人無知其為膽藥者。噦逆之因不一,胃...
- 更多古籍中的膽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