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dàn dòu chǐ
2 英文參考
semen sojae praeparatum[朗道漢英字典]
fermented soybea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asteless preserved soybea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fermented soybea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emen Sojae Preparatum(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fermented soybea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淡豆豉為中藥名,出《本草匯言》[1]。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 的成熟種子的發酵加工品[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Semen Sojae Preparatum(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fermented soybean(《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淡豆豉的別名
7 來源
淡豆豉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 的成熟種子的發酵加工品[2]。
淡豆豉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 (L.) Merr.的種子經蒸罨加工而成[1]。
8 性味歸經
9 淡豆豉的功效與主治
淡豆豉具有解表,除煩,宣郁,調中的功效,治時疾熱病,寒熱頭痛,虛煩不眠,胃脘脹悶,食欲不振,濕熱瀉痢,斷奶乳脹[1]。
10 淡豆豉的用法用量
煎服,6~12g[1]。
11 淡豆豉的化學成分
淡豆豉含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B1、B2,菸酸,以及鈣、鐵、磷鹽等[1]。
12 淡豆豉的藥理作用
13 淡豆豉的藥典標準
13.1 品名
淡豆豉
Dandouchi
SOJAE SEMEN PRAEPARATUM
13.2 來源
本品為豆科植物大豆Gzyczne•max(L.)Merr.的成熟種子的發酵加工品。
13.3 制法
取桑葉、青蒿各70~100g,加水煎煮,濾過,煎液拌入凈大豆1000g中,俟吸盡后,蒸透,取出,稍晾,再置容器內,用煎過的桑葉、青蒿渣覆蓋,悶使發酵至黃衣上遍時,取出,除去藥渣,洗凈,置容器內再悶15~20天,至充分發酵、香氣溢出時,取出,略蒸,干燥,即得。
13.4 性狀
本品呈橢圓形,略扁,長0.6~1cm,直徑0.5~0.7cm。表面黑色,皺縮不平。質柔軟,斷面棕黑色。氣香,味微甘。
13.5 鑒別
(1)取本品1g,研碎,加水10ml,加熱至沸,并保持微沸數分鐘,濾過,取濾液0.5ml,點于濾紙上,待干,噴以1%吲哚醌一醋酸(10:1)的混合溶液,于后,在100~1lO℃加熱約10分鐘,顯紫紅色。
(2)取本品15g,研碎,加水適量,煎煮約1小時,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淡豆豉對照藥材15g、青蒿對照藥材0.2g,同法分別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VI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淡豆豉對照藥材溶液各10~20μl,青蒿對照藥材溶液2~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甲酸乙酯-甲酸(5: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分別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3.6 檢查
取本品1g,研碎,加水10ml,在50~60℃水浴中溫浸1小時,濾過。取濾液1ml,加1%硫酸銅溶液與40%氫氧化鉀溶液各4滴,振搖,應無紫紅色出現。
13.7 性味與歸經
苦、辛,涼。歸肺、胃經。
13.8 功能與主治
解表,除煩,宣發郁熱。用于感冒,寒熱頭痛,煩躁胸悶,虛煩不眠。
13.9 用法與用量
6~12g。
13.10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13.11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4 參考資料
用到中藥淡豆豉的方劑
- 羚翹解毒丸
花180g連翹180g薄荷120g荊芥穗90g淡豆豉75g牛蒡子(炒)120g桔梗120g淡竹葉9...
- 銀翹傷風膠囊
子79g、桔梗79g、蘆根79g、薄荷79g、淡豆豉66g、甘草66g、淡竹葉53g、荊芥53g、...
- 辛涼清解飲
ngqīngjiěyǐn處方:連翹殼6克蘇薄荷淡豆豉各4.5克牛蒡子9克蟬衣4.5克苦杏仁9克金銀...
- 蔥豉桔梗湯
鮮蔥白3~5枚苦桔梗3~4.5克焦山梔6~9克淡豆豉9~15克蘇薄荷3~4.5克青連翹4.5~6克...
- 時疫清瘟丸
白芷45.6g荊芥穗148.8g防風45.6g淡豆豉148.8g川芎45.6g薄荷148.8g赤芍...
- 更多用到中藥淡豆豉的方劑
用到中藥淡豆豉的中成藥
- 羚翹解毒丸
花180g連翹180g薄荷120g荊芥穗90g淡豆豉75g牛蒡子(炒)120g桔梗120g淡竹葉9...
- 羚羊感冒片
Pian處方:羚羊角3.4g、牛蒡子109g、淡豆豉68g、金銀花164g、荊芥82g、連翹164...
- 銀翹傷風膠囊
子79g、桔梗79g、蘆根79g、薄荷79g、淡豆豉66g、甘草66g、淡竹葉53g、荊芥53g、...
- 銀翹解毒丸
0g、連翹200g、薄荷120g、荊芥80g、淡豆豉100g、牛蒡子(炒)120g、桔梗120g、...
- 時疫清瘟丸
白芷45.6g荊芥穗148.8g防風45.6g淡豆豉148.8g川芎45.6g薄荷148.8g赤芍...
- 更多用到中藥淡豆豉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淡豆豉
- 《重訂廣溫熱論》:[第二卷]驗方
梔豉湯焦山梔(三錢)淡豆豉(三錢)葛根芩連湯生葛根(錢半)青子芩(錢半)小川連(八分)炙草(六分)...
- 《丁甘仁醫案》:[卷一]風溫案
)生甘草(八分)川象貝(各二錢)連翹殼(二錢)淡豆豉(三錢)嫩前胡(二錢)薄荷葉(一錢)冬瓜子(三...
- 《丁甘仁醫案》:[卷一]傷寒案
汗解化滯,重用表藥。經云∶體若燔炭,汗出而散。淡豆豉(三錢)赤茯苓(三錢)炒枳殼(一錢五分)凈麻黃...
- 《丁甘仁醫案》:[卷二]喉痧案
苦甘草(各六分)連翹殼(三錢)鮮竹葉(三十張)淡豆豉(三錢)輕馬勃(一錢)象貝母(三錢)白茅根(二...
- 《脈癥治方》:[卷之一寒門]傷寒
一碗。以助藥力。汗出即止。如未出。再煎一服。加淡豆豉一撮。如前汗之。三服汗不出者難治。必用蒸法。大...
- 更多古籍中的淡豆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