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疾病別名
ascariasis of biliary tract
4 疾病代碼
ICD:K83.8
5 疾病分類
兒科
6 疾病概述
膽道蛔蟲癥為病癥名。指蛔蟲因直接遭受強烈刺激(如驅蟲不當),或因高熱、腹瀉等造成胃腸道功能紊亂時,從空腸回竄到十二指腸,進入膽總管而導致的急腹癥。屬祖國醫學“蚘(蛔)厥”或“蟲心痛”范疇。[1]
膽道蛔蟲癥(biliary ascariasis)由于蛔蟲進入膽道引起膽道及膽道開口奧狄(Oddi)括約肌痙攣而發生腹部陣發性劇疼。多發生在學齡兒童,農村發病率高于城市。蛔蟲病是最常見的蠕蟲病。
7 疾病描述
膽道蛔蟲癥(biliary ascariasis)由于蛔蟲進入膽道引起膽道及膽道開口奧狄(Oddi)括約肌痙攣而發生腹部陣發性劇疼。多發生在學齡兒童,近年來發病率明顯下降。
8 癥狀體征
有蛔蟲感染史,主要癥狀有:
1.腹痛嘔吐 起病急驟,突感右上腹劇烈疼痛,不能安臥,彎腰翻滾,哭鬧出汗,面色蒼白或漲紅,精神不好,食欲不振,有時嘔吐,偶吐蛔蟲。間歇期疼痛基本消失,或只有上腹部微痛,短時間后再次發作劇烈疼痛,發作與間歇無規律,與蛔蟲活動有直接關系。蛔蟲死在膽道內或退出膽道則疼痛漸消失。
2.體征 主要在右上腹劍突旁有小范圍壓痛區,不發作時壓痛點仍存在。并發癥發生后,壓痛范圍增大且出現腹肌緊張,伴有發熱。極少病人出現黃疸。
9 疾病病因
列因素可誘發膽道蛔蟲癥:①腸功能紊亂:如發熱腹瀉,腸腔內環境發生改變,促使蛔蟲活動增強。②驅蟲藥不足,激惹蛔蟲活動增強。③藥物或飲食改變了腸腔內酸堿度,蛔蟲厭酸喜堿,低酸可促使蛔蟲逆行向上。
小兒腸道內常有蛔蟲寄生,但一般不出現癥狀,當饑餓、高熱、胃腸道術后或服用驅蟲藥劑量不當后,改變了機體的正常環境。胃腸道功能紊亂,內在環境改變,加上蛔蟲有鉆孔的習性,蛔蟲就可以竄到十二指腸。當膽道下端Oddi 括約肌松弛、功能不全、膽道擴張、嗜堿性的蛔蟲容易鉆入膽道。蛔蟲進入膽道后的機械性刺激使膽道口括約肌痙攣,也帶來了膽道感染。
10 病理生理
當空腸、回腸內蛔蟲受到刺激,可逆行向上至胃和十二指腸;蛔蟲有鉆孔的習性,當Oddi 括約肌放松時,蛔蟲即進入膽總管、肝管,甚至進入肝內,蛔蟲進入膽道后因蟲體的活動引起平滑肌痙攣發生劇烈上腹疼痛,并可因蟲體帶入細菌(主要是大腸埃希菌)發生膽道感染,引起肝膿腫,可嚴重地威脅患兒生命。一般小兒膽道蛔蟲癥多為一條蛔蟲的前半部進入膽道,但也曾見過數十條蛔蟲進入一個4 歲小兒膽總管內的報道。
蛔蟲進入膽道后,可自動或被動排出。膽道內蛔蟲退出有3 種形式:①部分蟲體在膽管內,尾部仍在十二指腸,因頭部受到膽管痙攣的壓迫,尾部強烈卷曲使蟲體退出膽道,這種形式最多見;②蟲體全部進入膽管,以后蟲頭調轉,漸漸鉆出。③蟲體死亡或麻痹后,部分腐爛,隨膽汁排出,然而數量較多的蛔蟲進入膽道或肝內,則不易退出。
11 診斷檢查
診斷:
1.臨床特點 有便蟲或吐蟲史,有服驅蟲藥史,陣發性劇烈上腹疼痛及劍突右側壓痛點。
2.實驗室檢查和輔助檢查結果 做十二指腸引流,叁部分引流液都可有蛔蟲卵。
根據以上可做出診斷。
實驗室檢查:
2.外周血象 并發感染時,有感染性血象,白血病計數增高和中性粒細胞增高。
4.十二指腸引流檢查 十二指腸引流液可見蟲卵。
其他輔助檢查:
1.鋇餐或十二指腸注鋇造影 可見十二指腸內有蛔蟲影。
2.口服或靜脈膽道造影 可于膽道各部查出蟲影。
3.十二指腸鏡逆行膽道造影 最可靠的診斷方法為纖維十二指腸鏡逆行膽道造影或取蟲。
4.B 超檢查 可顯示膽總管擴張及蛔蟲影。
12 診斷要點
本病診斷要點:①有腸道蛔蟲病史。②突然陣發性上腹劇烈絞痛,有向上鉆頂感,而在間歇期,似如常人。伴有炎癥時,腹痛為持續性,伴陣發性加劇。③多有惡心、嘔吐。吐出蛔蟲有助于診斷。④腹部檢查,劍突下偏右有局限性壓痛,無肌緊張。嚴重腹痛與不相稱的輕微體征是本癥的特點。⑤如繼發膽道感染時可有發熱、黃疸、肝大、膽囊腫大、局部壓痛明顯、肌緊張及反跳痛等表現。[1]
13 鑒別診斷
與膽囊炎,膽石癥和胰腺炎相鑒別,但本癥可引起前述并發癥,依靠病史和輔助檢查協助鑒別診斷。
14 治療方案
單純膽道蛔蟲癥用非手術療法,大多在1 周內痊愈。疑有多數蛔蟲進入膽道和有嚴重并發癥時需手術治療。
1.非手術療法 主要措施是解痙止痛,促使蛔蟲排出及預防或治療感染。
(1)中藥療法:以安蛔祛蟲為目的。
針灸治療:取陽陵泉,用強刺激瀉法,視病情留針30~60分鐘,每5分鐘行針1次,同時口服APC2片或食醋適量,每日3~4次。進高脂餐。疼痛緩解24小時后服驅蛔靈每日3.5克,連服2日[1]。
(3)解痙止痛劑:學齡兒童用哌替啶(杜冷丁)1~2mg/kg 加阿托品0.3~0.5mg 肌注。口服阿司匹林有止痛解痙作用,高酸性物也有驅蟲作用。
(4)抗生素:慶大霉素、甲硝唑(滅滴靈)及紅霉素等用以預防和控制感染。
(5)驅蟲藥:參閱蛔蟲病節或用氧驅蟲。
2.手術療法 膽道蛔蟲癥的手術指征為:
(1)長期(1 周以上)嚴重的劇痛,非手術療法不能控制,劍突下肌緊張范圍擴大或有黃疸者。
(3)膽道造影證明膽道內死蟲長期不能排出者。手術方法為切開膽總管取蟲,并作膽總管引流。
15 并發癥
膽道蛔蟲癥的并發癥主要有下列幾種:
1.膽道感染 多為大腸埃希菌感染。患兒發熱,右上腹壓痛緊張范圍擴大,且持續存在,有時于右季肋下能摸到腫大疼痛膽囊。末梢血象白細胞增高。
2.膽道壞死 原來的陣發性劇痛減輕,但劍突及右季肋下壓痛區擴大,并出現腹肌緊張。如有壞死穿孔,則肌緊張范圍更擴大至左上腹或右下腹,發生膽汁性腹膜炎時,出現全腹膨脹,肌緊張,并有時出現休克。
3.肝炎和肝膿腫 蛔蟲引起的肝炎表現為肝大并有壓痛、高熱、白細胞增高以及轉氨酶上升。膿腫形成時,原有的陣發性劇痛消失,而以高熱、肝大及壓痛為主要癥狀。肝臟超聲波檢查可測知單一或多發膿腫。有時肝膿腫破入膈下或胸腔,出現膈下膿腫或膿胸。
4.胰腺炎 由于膽道出口括約肌痙攣及蛔蟲堵塞膽道出口,使胰液反流而發生急性胰腺炎,左上腹有壓痛和腹肌緊張。血及尿淀粉酶增高。
5.肝臟、膽道出血 蛔蟲上行入肝內小膽管,因嚴重感染可導致肝或膽道出血,經消化道排出,表現為大量血便,嘔吐咖啡樣物或嘔血。
6.膽石癥 膽道內蛔蟲卵或蛔蟲殘體都可成為核心,形成結石,是膽道蛔蟲的后遺癥。在兒童期很少見。
16 預后及預防
預后:及時診斷治療,防止發生并發癥,多數預后良好。
預防: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飯前、便后洗手,2 歲以上小兒應定期服用驅蟲藥;增強體質,加強營養,增強抵抗力。
17 流行病學
本病在我國常見,多發生在學齡兒童,農村發病率高于城市。蛔蟲病是最常見的蠕蟲病。病人是惟一傳染源,蟲卵經口進入人體,污染的土壤、蔬菜和瓜果是主要媒介,人群普遍易感,兒童更易感染。
18 特別提示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飯前、便后洗手,2 歲以上小兒應定期服用驅蟲藥;增強體質,加強營養,增強抵抗力。
19 參考資料
治療膽道蛔蟲癥的穴位
- 迎香
,面癢浮腫、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痙攣,鼻息肉,膽道蛔蟲癥,便秘等。別名:沖陽(《針灸甲乙經》)。出處...
- 膽囊點
。主治黃疸,急性膽囊炎,慢性膽囊炎,膽石癥,膽道蛔蟲癥,膽道感染,下肢麻痹,下肢痿痹,癱瘓,胸脅痛...
- 肺底
肝炎,膽囊炎,支氣管炎,胸膜炎,肋間神經痛,膽道蛔蟲癥,胃下垂,帶狀皰疹,胃腸炎等。至陽穴也是胃大...
- 巨關
減退,胃潰瘍,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膽道蛔蟲癥,胸痛,心痛,心悸,胸悶氣短,胸痛,心煩,驚...
- 巨缺
減退,胃潰瘍,急性胃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膽道蛔蟲癥,胸痛,心痛,心悸,胸悶氣短,胸痛,心煩,驚...
- 更多治療膽道蛔蟲癥的穴位
治療膽道蛔蟲癥的方劑
- 四逆散
共為細末,早、晚各服10g,為善后處理。7.膽道蛔蟲癥:用本方加烏梅、川楝治療膽道蛔蟲51例,全部...
- 小承氣湯
汗,天明又便黑屎,然后呃止神清而睡。6.小兒膽道蛔蟲癥:用小承氣湯為主治療小兒膽道蛔蟲癥9例,一般...
- 膽道蛔蟲湯
克厚樸9克延胡索15克功能主治:驅蛔止痛。主膽道蛔蟲癥。摘錄:《中西醫結合治療急腹癥》引遵義醫學院...
- 雙粉散
),黃丹半兩,韶粉半兩,輕粉1錢。主治:寸白蟲,蛔蟲。用法用量:二更時,先服雷丸散,于五更時服本方1...
- 驅蛔湯2號
殼3錢,郁金3錢,大黃3錢。主治:膽道蛔蟲病蛔隱型。臨床癥狀已消退,但膽道造影蛔蟲仍停留在膽道內者。...
- 更多治療膽道蛔蟲癥的方劑
治療膽道蛔蟲癥的中成藥
- 四逆散
共為細末,早、晚各服10g,為善后處理。7.膽道蛔蟲癥:用本方加烏梅、川楝治療膽道蛔蟲51例,全部...
- 安蟲飲
樸、芍藥、使君子肉、枳實、陳皮、川楝子。功能主治蛔蟲動,口吐清涎。用法用量水煎服。摘錄《觀聚方要補》...
- 艾汁方
īfāng處方生艾(搗,取汁)。功能主治下蛔。主蛔蟲,或心如刺,口吐清水。用法用量取肥香脯1方寸片,...
- 安蛔散
粉白礬各1.5克制法上藥為散。功能主治吐蛔。所吐蛔蟲,色赤成團而活,屬熱者。用法用量每服9~12克,...
- 化蟲丸
;嚴重者可發生回腸性梗阻、腸穿孔、腹膜炎以及膽道蛔蟲癥。藥理作用:對蛔蟲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影響:鶴...
- 更多治療膽道蛔蟲癥的中成藥
膽道蛔蟲癥相關藥物
- 阿司匹林緩釋片
巴結綜合癥(川崎病)的治療。(6)可用于治療膽道蛔蟲癥。【用法用量】解熱鎮痛:一次2~3片(每片0...
- 鹽酸奈福泮注射液
后止痛、癌癥痛、急性外傷痛。亦用于急性胃炎、膽道蛔蟲癥、輸尿管結石等內臟平滑肌絞痛。局部麻醉、針麻...
- 鹽酸奈福泮片
后止痛、癌癥痛、急性外傷痛。亦用于急性胃炎、膽道蛔蟲癥、輸尿管結石等內臟平滑肌絞痛。【用法用量】口...
- 鹽酸奈福泮注射液
后止痛、癌癥痛、急性外傷痛。亦用于急性胃炎、膽道蛔蟲癥、輸尿管結石等內臟平滑肌絞痛。局部麻醉、針麻...
- 鹽酸奈福泮片
后止痛、癌癥痛、急性外傷痛。亦用于急性胃炎、膽道蛔蟲癥、輸尿管結石等內臟平滑肌絞痛。【用法用量】口...
- 更多膽道蛔蟲癥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膽道蛔蟲癥
- 《眼科闡微》:[卷之四·貞集秘傳開瞽復明仙方]制蛔蟲法
將蛔蟲入蔥管內,用紙包之,燒磚二塊,蛔蟲安入中間,制干存性,聽用。取蛔蟲法∶空心頭服沙糖半盞,少頃以...
- 《丹溪治法心要》:[卷八·小兒科]諸蟲(第七)
蛔蟲攻心,薏苡仁極濃煎汁服。又方,使君子以火煨,任意食之,以殼煎湯送下。蛔蟲疼痛,湯氏方云,詩云∶本...
- 《本草經集注》:[草木下品]楝實
大熱煩狂,殺三蟲,疥瘍,利小便水道。根,微寒,治蛔蟲,利大腸。生荊山山谷。處處有,世人五月五日皆取花...
- 《楊氏家藏方》:[卷第二十雜方五十八道]雙粉散
下寸白蟲,兼取蛔蟲。鍛石(一兩,水化去火毒)黃丹(半兩)韶粉(半兩)輕粉(一錢)上件為細末。每服一大...
- 《滇南本草》:[第一卷]野棉花
,味苦,性寒,有毒。下氣,殺蟲。小兒寸白蟲、蛔蟲犯胃用良。──叢本卷中野棉花,一名滿天星。形似耳...
- 更多古籍中的膽道蛔蟲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