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風子
3 《中醫大辭典》·大風子
4 大風子的別名
5 來源及產地
為大風子科植物大風子Hydnocarpus anthelminticus Pier.等的成熟種子。主產越南、泰國。我國云南、臺灣、廣西等地有栽培。[1]
6 植物形態
喬木。葉互生,葉片薄革質,長橢圓形,具側脈7~8對,細脈網狀,兩面均凸出。花單性異株;總狀花序腋生;雄花密集,萼片4,花瓣4,腎狀卵形,邊緣具睫毛;雄蕊多數,花絲粗厚;雌花較雄花稍大,退化雄蕊多數,子房卵圓形,密生黃色茸毛,1室,有5側膜胎座,幾無花柱,柱頭3。漿果球形,密被褐色毛,1室,有5側膜胎座,幾無花柱,柱頭3。漿果球形,密被褐色柔毛。種子30~40,略呈三角形。花期4~9月,果期5~10月。生于山地疏林的半蔭處及山地石灰巖林中。
7 采制
8 性狀
種子略呈四面體,一面隆起,三面稍平坦;長1~2cm,寬0.5~1cm。表面灰黃白色至灰棕色,有多數隆起的縱脈紋,種臍位于種子的一端。種皮硬而脆,易碎。種仁不規則長卵形,外被暗紫褐色薄膜,具微細皺紋;胚乳黑棕色,子葉心臟形稍尖,色較淺。
9 性味歸經
10 功能主治
2.治楊梅毒瘡,疥癬,手背皴裂,神經性皮炎,水田皮炎[1]。
11 大風子的用法用量
12 使用注意
本品內服易引起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中毒癥狀,不宜久服[1]。
13 化學成分
大風子油:外用涂擦治疥、癬。種子含多量脂肪油,油中主要成分為大風子油酸、次大風子油酸種子含異葉大風子腈苷等[1]。
14 藥理作用
大風子油有抗麻風、抗結核作用,但對機體組織均有刺激性,毒性較大。大風子水浸液在試管內對奧杜盎氏小芽胞癬菌有抑制作用[1]。
15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7.
用到中藥大風子的方劑
- 大風子油
大風子油:1.中藥名;2.方劑名。中藥名·大風子油:大風子油為中藥名,出自《本草綱目》。別名:大風...
- 大風子膏
àfēngzǐgāo《癘瘍機要》卷下:大風子膏:處方:大風子肉2兩,肉白礬(枯)2兩,真輕粉1兩,...
- 水銀膏
盛。《中醫皮膚病學簡編》:組成:核桃仁12g,大風子仁12g,蓖麻仁12g,水銀3g,黃丹3g,冰...
- 合掌丸
wán《馮氏錦囊·雜證》卷十九:合掌丸:處方:大風子49粒,水銀2錢(制),雄黃5分,海螵蛸5分,...
- 厲風膏
拼音:lìfēnggāo處方:大風子肉5錢,木鱉子肉5錢,當歸1兩,細生地1兩,防風5錢,紫草5錢...
- 更多用到中藥大風子的方劑
用到中藥大風子的中成藥
- 祛風膏
風70g蘇木50g蜈蚣4條桃仁40g川芎50g大風子40g牛膝60g生姜150g大蔥150g木香5...
- 潤肌皮膚膏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方名:潤肌皮膚膏組成:大風子仁16兩,大麻子仁16兩,潮腦16兩,核桃仁1...
- 大風丸
買和使用。《醫學入門》卷八:方名:大風丸組成:大風子肉半斤,荊芥1兩半,當歸1兩半,苦參1兩半,羌...
- 癬濕藥水
又稱“鵝掌風藥水”。主要成分為土荊皮、蛇床子、大風子仁、百部、防風、當歸、鳳仙透骨草、側柏葉、吳茱...
- 追風壯骨膏
芥144g蒺藜144g苦參144g地榆144g大風子(打碎)144g赤芍144g桃枝144g榆枝1...
- 更多用到中藥大風子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大風子
- 《解圍元藪》:[卷三]風癘各方
頭真人傳,以丟子油為君,丟子生東夷島故以此名。大風子(根據法取油四兩)沒藥滴乳血竭(各二錢)牛黃(...
- 《解圍元藪》:卷四
,每服三錢酒下。大風丸百另九治眉目遍身穢爛者。大風子肉(三十兩)防風川芎(各十兩)蟬殼羌活細辛首烏...
- 《解圍元藪》:[卷二]藥病總說
。蕩滌積滯,如代赭、皂莢、雷丸、蜂蜜、人牙、千金子、人中黃之類。油膩脂膠之積淤腸胃,非皂莢不去。代...
- 《本草綱目》:[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大風子
名】時珍曰∶能治大風疾,故名。【集解】時珍曰∶大風子,今海南諸國皆有之。按∶周達觀《真臘記》云∶大...
- 《瘋門全書》:正治諸方
錢半或姜汁炒)荊芥穗(二錢半)北防風(二錢半)大風子肉(殼不用黑豆煮七次去凈油否則傷目二錢半)大羌...
- 更多古籍中的大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