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醫大辭典》·大風油
大風油為中藥名,出自《是齋百一選方》。即《本草綱目》記載的大風子油[1]。
3.1 大風油的別名
大風油[2]
3.2 來源及產地
大風子科植物泰國大風子Hydnocarpusanthelminticus Pierre ex Laness.等種仁的脂肪油。產于云南、臺灣、廣西[2]。
3.3 性味歸經
3.4 功能主治
3.5 使用注意
內服宜慎,外用不宜過量[2]。
3.6 化學成分
本品主含次大風子油酸(hydnocarpic acid),還含大風子油酸、棕櫚酸、油酸、阿立普里酸及霍爾梅酸等[2]。
3.7 藥理作用
大風子油酸、次大風子油酸均有抑制麻風桿菌的作用;次大風子油酸的二乙胺鹽有抑制結核桿菌的作用。大風子油早年用于治療麻風病,因毒性較大,療效又不顯著,現已不用[2]。
4 《世醫得效方》卷十方之大風油
4.1 處方
4.2 制法
上以草烏尖為末,入麝研勻:次用大風子油,瓷盒子盛,于火上調勻。
4.3 功能主治
4.4 大風油的用法用量
先以生姜擦患處,次用藥擦之,每日2-3次。
4.5 摘錄
《世醫得效方》卷十
5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大風油
- 《證治準繩·類方》:[第八冊鼻]鼻赤
大。每服三四十丸,食后茶清下。一方,有本一兩。大風油治肺風,面赤、鼻赤。草烏尖(七個)大風油(五十...
- 《雜病廣要》:[身體類]癘
《圣惠》)換肌丸,治諸癩、大風疾。苦參(三兩)大風油(一兩)上將苦參為細末,入大風油及少酒,糊為丸...
- 《本草綱目》:[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大風子
中,蓋鍋密封,勿令透氣,文武火煎至黑色如膏,名大風油,可以和藥。【氣味】辛,熱,有毒。【主治】風癬...
- 《衛生易簡方》:[卷之六]大風
用斤半鯉魚一個剖開不治大風及諸風疾用蒼耳為末,大風油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荊芥茶湯下,不拘時,...
- 《世醫得效方》:[卷第十大方脈雜醫科]頭痛
罨少時,方以湯洗去。食后用龍虛丹一貼,只作一服大風油治肺風,面赤,鼻赤。草烏尖(七個)大風油(五十...
- 更多古籍中的大風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