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從陰引陽指從陰分引出陽分的邪氣,或從陰分引出陽分的正氣,即病在陽而治其陰,與“陽病治陰”義近[1]。針灸應用該理論作為選穴法之一,指病在陽經而選陰經的穴位治療[1]。從陰引陽為取穴法則之一[2]。出《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其含義有三:
②指病在陽經,則先刺陰經以引導之[2]。
③指治中風偏枯,取用十二經井穴,先從手太陰肺經井穴(少商)開始,依十二經流注次序至足厥陰肝經井穴(大敦)為止[2]。此又稱之為大接經從陰引陽[2]。
參見從陽引陰:從陽引陰為治法理論之一種[1]。《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故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引,引領,引出[1]。從陽引陰指從陽分引出陰分的邪氣,或從陽分引出陰分的正氣,本指針法而言,但也適用于其他治療手段[1]。《類經》十二卷注:“陰陽之義,不止一端,如表里也,氣血也,經絡也,臟腑也,……從陰引陽者,病在陽而治其陰也;從陽引陰者,病在陰而治其陽也。”與“陰病治陽”之義相近[1]。針灸應用該理論作為選穴法之一,指病在陰經而選陽經的穴位治療,《衛生寶鑒》載述的“大接經法”就是從陽引陰的運用[1]。
參見大接經法:大接經法為配穴法之一[3][4]。見《衛生寶鑒》。是專治中風偏枯的一種特殊配穴法,有“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二法,皆取十二經井穴[3][4]。前者從足太陽井穴至陰開始,按經脈流注依次取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等各經井穴,刺完十二經[4]。后者從手太陰肺經井穴少商開始,按經脈流注,依次刺至足厥陰肝經大敦。是一種專治中風偏癱的特殊配穴法[4]。從陽引陰法,從足太陽井穴至陰開始,依次取足少陰涌泉、手厥陰中沖、手少陽關沖、足少陽足竅陰、足厥陰大敦、手太陰少商、手陽明商陽、足陽明厲兌、足太陰隱白、手少陰少沖、手太陽少澤,遍刺十二經[3]。從陰引陽法,從手太陰井穴少商開始,依次取手陽明商陽、足陽明歷兌、足太陰隱白、手少陰少沖、手太陽少澤、足太陽至陰、足少陰涌泉、手厥陰中沖、手少陽關沖、足少陽足竅陰、足厥陰大敦,遍刺十二經[3]。
3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38.
-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51.
-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4.
-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2.
古籍中的從陰引陽
- 《針灸大成》:[卷九]東垣針法
,推而揚之。蓋上氣者,心肺上焦之氣,陽病在陰,從陰引陽,去其邪氣于腠理皮毛也。又云∶視前痛者,當先取...
- 《醫學綱目》:[卷之七·陰陽臟腑部]刺灸通論(刺虛實刺寒熱入治寒熱法)
呼吸出納,亦名迎隨也。)(上大接經,從陽引陰,從陰引陽,皆取十二經井穴。并見中風門針灸條。)脈之所居...
- 《脾胃論》:[卷中]陰病治陽陽病治陰
陰火,只損血絡經隧之邪,勿誤也。陽病在陰者,病從陰引陽,是水谷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又曰∶飲食失節,...
- 《針灸聚英》:[卷二]東垣針法
陰火。只損脈絡經隧之邪。勿誤也。陽病在陰者。病從陰引陽。是水谷之寒熱。感則害人六腑。又曰。飲食失節。...
- 《類經》:[十二卷論治類]八、邪風之至治之宜早諸變不同治法亦異
則營衛不行,故感則害于皮肉筋脈。)故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
- 更多古籍中的從陰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