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論
出血性疾病的分類
根據發病環節,分以下幾類:
一、血管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
(一)先天性或遺傳性血管壁或結締組織結構異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遺傳性毛細血管擴張癥,血管壁僅由一層內皮細胞組成。
(二)獲得性血管壁結構受損 又稱血管性紫瘢,可由以下因素引起:
5.機械因素 反應性紫癜。
6.原因不明 單純紫癜、特發色素性紫癜。
二、血小板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
(一)血小板因素所致出血性疾病
(一)血小板量異常(1)血小板生成減少,如骨髓受抑制;(2)血小板破壞或消耗過多,前者如原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后者如DIC;(3)原發性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癥。
(二)血小板功能缺陷致出血性疾病
1.遺傳性或先天性 往往只有血小板的某一功能缺陷,如巨大血小板綜合征,缺乏血小板膜糖蛋白Ⅰ,引起血小板粘附功能障礙。血小板無力癥,缺乏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引起血小板聚集功能障礙。貯存池病,致密顆粒缺乏,引起血小板釋放功能障礙。
2.獲得性 往往是血小板多種功能障礙,見于尿毒癥、骨髓增生綜合征、異常球蛋白血癥,肝病及藥物影響等。
三、凝血因子異常所致出血性疾病
(一)遺傳性凝血因子異常 血友病,血管性假血友病,其他凝血因子(X11、X、V11、V、Ⅱ、X111)缺乏,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癥,凝血因子結構異常。
(二)獲得性凝血因子減少 見于肝病、維生素K缺乏、急性白血病、淋巴病、結締組織病等。
四、纖維蛋白溶解過度所致出血性疾病
(一)原發性纖維蛋白溶解
(二)繼發性纖維蛋白溶解
五、循環抗凝物質所致出血性疾病
大多為獲得性,如抗凝血因子V111、1X;肝素樣抗凝物質,見于肝病、SLE等;狼瘡抗凝物質,見于SLE。
3 診斷
一、病史
(一)出血類型 以皮膚及粘膜的瘀點、瘀斑為主,多提示血小板性或血管性出血,如瘀斑隆起,多提示為血管性。如以深部組織(肌肉關節腔)出血為主,則提示凝血因子缺乏。此外,前二者往往于外傷后可即刻出血,持續時間短;后者發生緩慢,持續時間長。
(二)出血誘因 有藥物接觸史,多提示血小板性;如輕傷后出血不止,多為凝血因子障礙。
(三)家族史 因遺傳性出血疾病常有一定遺傳方式,應詢問祖父母,父母及兄弟姐妹以及外祖父母、舅父有無類似病史及出血史。
二、體檢
觀察出血的形態與分布,是否對稱,平坦或高出皮表。有無肌肉出血或關節腔出血,有無全身性疾病表現。
三、實驗室檢查
根據病史及查體可能提供一些診斷線索,先采用一些簡單的化驗進行篩選,查明在那一環節,然后再做較復雜的確診性試驗。常用的實驗檢查參見下表。(5-5-1,5-5-2)。
表5-5-1 出血性疾病的篩選試驗
治療出血性疾病的穴位
- 脾俞
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神經性嘔吐,肝脾大,慢性出血性疾病,腸炎,神經衰弱,自細胞減少癥,子宮下垂,蕁...
- 膏肓
哮喘,胸膜炎,支氣管炎,哮喘,陽痿,慢性胃炎,胃出血,神經衰弱,乳腺炎,貧血,神經衰弱及一切慢性虛衰...
- 膏肓俞
哮喘,胸膜炎,支氣管炎,哮喘,陽痿,慢性胃炎,胃出血,神經衰弱,乳腺炎,貧血,神經衰弱及一切慢性虛衰...
- 下都
癥,頭暈,喉頭炎,角膜白斑,肩背部筋膜炎等勞損性疾病,肘腕關節炎等。中渚穴的別名:中注(《針灸甲乙...
- 地沖
謝失調的狀況,阻止自由基損害機體,防止產生老年性疾病,保護腦功能,延緩腦衰老。對痛閾的影響:針刺涌...
- 更多治療出血性疾病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