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唇裂鼻畸形修復手術 (最后修訂于2016/9/21 0:19:37)[共893字]
摘要:
唇裂鼻畸形整復術用于單側唇裂的修復治療。 唇和鼻在胚胎期,由同一基礎發育而成,故唇裂畸形,尤其是嚴重的完全裂,多同時有鼻的畸形,如患側鼻翼塌陷、鼻中隔偏曲、鼻小柱斜向患側及前頜發育不良等。唇裂修復時是否應同時作鼻的矯正術,目前尚有爭議。鼻小柱的偏斜多主張通過唇裂手術鼻底設計的皮瓣來矯正。鼻翼的矯正可因鼻翼軟骨周圍剝離,使血運發生障礙或軟骨膜受損而影響其發育生長。所以手術要慎重,應盡量減少創傷。有人則主張小兒宜在13歲以后,再行鼻翼修正術。唇裂鼻畸形中異位的鼻軟骨及恢復(圖10.9.1.5-1~10.9.1.5-3)。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內窺鏡鼻竇手術臨床應用體會
【摘要】目的探討鼻竇內窺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療效。方法對2003—2008年所做的130例鼻竇內窺鏡手術進行臨床分析,其中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107例,鼻內窺鏡下腺樣體切除術9例,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矯正術6例,鼻腔鼻竇內翻性乳頭狀瘤切除術3例,霉菌性上頜竇炎切除術2例,上頜竇囊腫切除術2例,鼻咽部腫瘤手術1例。結果術后隨訪3~6個月以上,鼻竇內窺鏡手術130例中,治愈129例(99%),
- 綜合矯治單側唇裂術后繼發鼻畸形
【摘要】目的通過外科綜合手術方法矯治唇裂術后遺留的鼻畸形。方法本手術通過對鼻翼塌陷的矯正、鼻翼外側腳外展的糾正和自體鼻中隔軟骨移植或硅膠鼻支架假體短臂植入以增高鼻小柱和鼻尖,一次性完成鼻畸形的矯治。結果2001~2006年共矯治30例患者,術后1~3年隨訪復查,效果滿意。結論通過綜合矯治有效地矯正了鼻部畸形。【關鍵詞】單側唇裂;繼發鼻畸形;“L”型支架;綜合矯治術Comprehensivecorr
- 應用旋轉推進法二期修復單側唇裂24例
【摘要】目的探索單側唇裂術后繼發唇鼻畸形較好的治療方法。方法比較近年來治療此病的各種不同方法之效果,觀察應用旋轉推進瓣法的療效。結果旋轉推進法瓣法治療獲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結論應用旋轉推進在單側唇裂二期修復中有較廣的適應證。關健詞單側唇裂二期修復旋轉推進法唇裂是臨床常見的先天性畸形,由于局部組織發育異常及一期手術方法、技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唇裂修復術后數年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唇裂畸形,需行二期修復
- 鼻前庭黏膜皺襞瓣在單側唇裂同期鼻畸形整復中的應用
【摘要】目的單側唇裂經過早年的唇裂修復術,發育完全后還會出現鼻部畸形。兩側鼻穹隆弧度不一致,患側鼻翼及鼻尖低塌,兩側鼻孔及形態大小不一致,患側鼻前庭皺襞突出等等,較為常見。方法唇裂手術同期沿患側鼻前庭黏膜皺襞做三角形切口形成單蒂的黏膜瓣,三角瓣的尖端近鼻孔內緣,在鼻前庭黏膜下這一層次進行游離,使得此黏膜瓣舒展,放置到鼻孔對側,參與形成鼻底。去除此三角瓣后,完全消除鼻前庭皺襞,遺留創面進行黏膜拉攏縫
- 額鏡下參照功能性鼻內鏡鼻竇手術模式對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手術療效觀察
額鏡下參照功能性鼻內鏡鼻竇手術模式對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手術療效觀察(pdf)[摘要]目的探討額鏡下參照FESS模式對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手術療效。方法總結額鏡下參照FESS模式對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手術260例臨床資料。結果參照FESS-97海口標準,隨訪1年以上,260例患者治愈、好轉、無效率分別為68.2%(348/510側)、20.6%(105/510側)、11.2%(57/510側)。結論額鏡下參
- 鼻內鏡下鼻竇手術105例臨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鼻內鏡鼻竇手術的臨床療效。方法采用鼻內鏡鼻竇手術治療鼻竇炎105例。結果鼻內鏡鼻竇手術治療鼻竇炎總有效率93.3%。結論鼻內鏡鼻竇手術療效滿意,是治療鼻竇炎的一種理想方法。【關鍵詞】鼻竇手術;內鏡Clinicalanalysison105casesofoperationonnasalsinuswithendoscopeLIJian-min.DepartmentofOtorhino
- 鼻內鏡下鼻竇手術臨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鼻內鏡下鼻竇手術治療鼻竇炎鼻息肉的療效和影響療效的相關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本科2002年12月~2005年6月經鼻內鏡手術治療374例(679側)鼻竇炎鼻息肉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隨訪6個月~2年,374例(679側)中治愈322例(588側)(86.6%),好轉37例(63側)(9.3%),無效15例(28側)(4.1%),總有效率為95.9%。術中1例眶紙樣板損傷,出現眶內血腫,
- 內鏡鼻竇手術325例臨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鼻內鏡鼻竇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和鼻息肉、上頜竇囊腫的影響手術療效的相關因素。方法對五官科2005年4月至2008年12月完成的325例(496側)鼻竇內鏡手術進行臨床分析。結果325例手術中,Ⅰ型126例(38.8%),Ⅱ型192例(59.1%),Ⅲ型7例(2.2%)。其中200例在局麻下輔以靜脈強化麻醉下完成,125例在全身麻醉下完成。同期行鼻中隔矯正術20例。手術并發癥發生率為
- 鼻內鏡下鼻部疾病圍手術期護理
【摘要】目的鼻內鏡鼻部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對222例患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行鼻竇內鏡手術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術前準備、術腔換藥、鼻腔沖洗、出院指導等多個環節進行觀察研究和護理。結果治愈185例,好轉37例,療效滿意。結論內鏡鼻竇手術前后的護理是提高手術治愈率的重要環節,系統的護理和手術同等重要。【關鍵詞】鼻竇內鏡手術;鼻部疾病;護理鼻竇內鏡手術(ESS)是近年來鼻科學領域中對慢性鼻竇炎、鼻息肉
- 鼻內鏡下鼻部疾病圍手術期護理
【摘要】目的鼻內鏡鼻部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方法對222例患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行鼻竇內鏡手術的患者進行心理護理,術前準備、術腔換藥、鼻腔沖洗、出院指導等多個環節進行觀察研究和護理。結果治愈185例,好轉37例,療效滿意。結論內鏡鼻竇手術前后的護理是提高手術治愈率的重要環節,系統的護理和手術同等重要。【關鍵詞】鼻竇內鏡手術;鼻部疾病;護理鼻竇內鏡手術(ESS)是近年來鼻科學領域中對慢性鼻竇炎、鼻息肉
- 鼻內鏡鼻竇手術治療鼻竇霉菌病
【摘要】目的探討鼻內鏡鼻竇手術治療鼻竇霉菌病的療效。方法回顧性分析16例鼻竇霉菌病的臨床資料及隨訪結果。結果術前確診率27%,治愈率100%。結論霉菌性鼻竇炎在診斷上無特異性,結合涕中帶血史,鏡檢見有干酪樣團塊物和鼻竇CT顯示病變竇腔有鈣化斑可明確診斷。治療上,內鏡鼻竇手術具有微創,痛苦小的優點,療效肯定。【關鍵詞】鼻竇霉菌病;鼻內鏡鼻竇手術;慢性鼻竇炎隨著內鏡鼻竇手術的發展,結合病理學診斷,鼻
- 下鼻甲骨粘骨膜下切除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手術方法。方法對72例患者采用下鼻甲骨粘骨膜下切除術。結果72例中治愈51例,改善19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2%。結論下鼻甲骨粘骨膜下切除術是治療肥厚性鼻炎的有效方法,對下鼻甲肥厚和下鼻甲骨增生均有效。關鍵詞下鼻甲肥厚性鼻炎外科手術慢性肥厚性鼻炎多采用下鼻甲手術治療,術式較多,療效各家報道不一,我科近年來應用下鼻甲骨粘骨膜下切除術治療慢性肥厚性鼻炎72例
- 鼻內鏡下手術加射頻治療鼻腔鼻竇乳頭狀瘤療效觀察
鼻內鏡下手術加射頻治療鼻腔鼻竇乳頭狀瘤療效觀察(pdf)[摘要]目的探討鼻內鏡下手術加射頻治療鼻內翻性乳頭狀瘤的療效。方法對2001年2月~2005年3月在我科行鼻內鏡下手術加射頻治療的22例鼻內翻性乳頭狀瘤患者進行臨床觀察,并對臨床資料進行分析,隨訪1年以上。結果22例均在鼻內鏡下全部切除腫瘤并在其創面加行射頻治療之后治愈。在隨訪期間有4例在1年內復發,并再次行柯-陸式手術配合鼻內鏡手術創面加射
- 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的療效觀察
【摘要】目的觀察慢性鼻竇炎鼻內鏡手術治療的療效,研究提高鼻內鏡手術療效的注意點。方法對324例(601側)慢性鼻竇炎患者行內鏡手術治療,術后隨訪觀察6個月以上。結果治愈244例(75.31%),有效61例(18.83%),無效19例(5.86%),總有效率94.14%。主要并發癥是術中出血、術后鼻腔粘連。結論鼻內鏡鼻竇手術治療鼻竇炎具有良好的療效。手術的熟練程度、病灶的清除、中鼻甲的正確處理、術后
- 鼻內窺鏡下病變中鼻甲的處理
【摘要】目的探討經鼻內鏡手術治療病變中鼻甲的方法和療效。方法90側,56例病變中鼻甲患者,均采用鼻內鏡手術治療。結果經6~12個月隨訪復查,治愈69側,占76.67%;好轉13側,占14.44%;有效82側,有效率為91.11%;無效8側,占8.89%。結論經鼻內鏡對病變中鼻甲的正確處理有利于鼻內鏡手術(術野開闊,便于手術)、避免術后中鼻甲與鼻腔外側壁粘連、減少了復查次數,對術后恢復和提高臨床治
- 鼻內鏡下鼻竇手術同時對鼻腔相關疾病處理的探討
【摘要】目的探討鼻內窺鏡下鼻竇手術中同時處理鼻腔相關疾病的臨床意義。方法對170例鼻竇炎患者行鼻內窺鏡手術中,對變異的中、下鼻甲及鼻中隔進行矯正處理(處理組);另選60例鼻竇炎患者(對照組),有解剖變異本應處理而未處理。在術后對這兩組患者就其解剖形態的恢復、鼻竇炎的療效、粘連的發生率進行對比觀察。結果處理組中解剖形態恢復正常150例(88.2%),鼻竇炎治愈146例(85.9%),粘連的發生率1
- 外傷性歪鼻畸形的手術矯治
【關鍵詞】歪鼻畸形外傷性歪鼻畸形的手術矯治(pdf)鼻位于面部中央,易受外傷而致外鼻畸形及鼻腔通氣功能障礙。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患者在治療時常要求在矯治外鼻畸形的同時還要改善鼻腔的通氣功能。我科于1994~2004年共收治外傷性歪鼻畸形患者47例,通過手術矯治,在美容、功能方面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本組47例中,男35例,女12例,年齡18~46歲,平均32
- 基層醫院開展鼻內鏡鼻竇手術的體會(附238例報告)
鼻內鏡鼻竇手術的目的是在徹底清除病變組織的基礎上,盡可能地保留鼻腔、鼻竇的正常黏膜和結構,形成良好的通氣和引流,以達到其自身功能的恢復。筆者所在的基層醫院,開展鼻內鏡鼻竇手術的時間尚短,現就該手術在基層醫院開展過程中術前診斷、術中處理以及術后隨訪等相關問題作些膚淺的探討。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我科自2003年11月至今,開展鼻內鏡鼻竇手術共238例(412側)。男129例(250側),女10
- 基層醫院開展鼻內鏡鼻竇手術的體會(附238例報告)
鼻內鏡鼻竇手術的目的是在徹底清除病變組織的基礎上,盡可能地保留鼻腔、鼻竇的正常黏膜和結構,形成良好的通氣和引流,以達到其自身功能的恢復。筆者所在的基層醫院,開展鼻內鏡鼻竇手術的時間尚短,現就該手術在基層醫院開展過程中術前診斷、術中處理以及術后隨訪等相關問題作些膚淺的探討。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我科自2003年11月至今,開展鼻內鏡鼻竇手術共238例(412側)。男129例(250側),女10
- 應用內鏡鼻竇及鼻腔手術的研究
內鏡進行鼻腔及鼻竇手術是鼻外科領域的又一項新技術,它能充分利用鼻竇內鏡,其鏡體細,導光能力強、視野大和無限焦距的潛窺鏡性能,并利用了內鏡多角度、可直觀的特點,簡化了手術程度,使病人在微創下可以解除嚴重及復雜的鼻腔及鼻竇手術,提高了手術的準確性和一次手術成功率。筆者自1994年2月~2000年12月應用內鏡進行鼻腔及鼻竇手術680例的研究,收到了滿意療效,現研究總結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
- 鼻中隔矯正手術中的下鼻甲處理
【摘要】目的探討在鼻中隔矯正手術中應用等離子射頻消融術加骨折外移術治療下鼻甲肥大的療效。方法對42例鼻中隔偏曲伴下鼻甲代償性肥大患者,將下鼻甲骨折外移后,在鼻內鏡下使用射頻針點狀治療下鼻甲。結果等離子射頻消融加骨折外移術組(A組)的有效率為100%,與骨折外移術組(B組)比較,P<0.05;與單純鼻中隔矯正手術組(C組)比較,P<0.01,差異均有顯著統計學意義。結論在鼻中隔矯正手術中,采用等離
- 經鼻內鏡鼻竇手術237例臨床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經鼻內鏡鼻竇手術治療鼻竇炎、鼻息肉的遠期療效及影響療效的相關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1999~2003年237例接受經鼻內鏡鼻竇手術治療鼻竇炎、鼻息肉患者資料,術后隨訪7~24個月。結果本組病例治愈175例(73.8%),好轉41例(17.3%),無效21例(8.9%),總有效率91.1%。結論經鼻內鏡鼻竇手術具有較好的療效,其療效與臨床分型、手術前后用藥、定期換藥等綜合因素有關。
- 兒童慢性鼻竇炎鼻內鏡手術的護理進展
的術腔粘連發生率高,術后感染與變態反應造成的黏膜水腫程度嚴重等臨床實際,護理在兒童慢性鼻竇炎治療中扮演的角色也變得越來越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手術的成功率。本文綜述了鼻內鏡手術的護理干預,以期提高手術的成功率。【關鍵詞】鼻內鏡;兒童鼻竇炎;護理 Progressofthenursingcareaboutendoscopicsinussurgeryforpediatricchronicsinusi
- 單側唇裂修復同期鼻畸形矯正術
2006年09月18日中華整形外科雜志2006Vol.22No.3P.188-19010(重慶)為了探討在修復伴有鼻畸形的先天性唇裂時,同期一次性矯正鼻部畸形,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唇裂術后繼發性鼻畸形發生的手術方法。研究者采用Millard術式或Millard術式+三角瓣插入法,同時利用唇裂手術切口入路恢復大翼軟骨、鼻肌及鼻小柱的正常解剖位置以矯正鼻畸形。結果共修復單側唇裂108例,術后隨訪1個月至3
- 外傷性歪鼻畸形的手術矯治
外傷性歪鼻畸形的手術矯治(pdf)鼻位于面部中央,易受外傷而致外鼻畸形及鼻腔通氣功能障礙。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患者在治療時常要求在矯治外鼻畸形的同時還要改善鼻腔的通氣功能。我科于1994~2004年共收治外傷性歪鼻畸形患者47例,通過手術矯治,在美容、功能方面取得了較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本組47例中,男35例,女12例,年齡18~46歲,平均32歲。致病原因:路
- 高分子止血海綿材料在鼻腔填塞止血中的應用與觀察
【摘要】目的比較高分子止血海綿與凡士林紗條用于鼻腔、鼻竇手術后的止血效果。方法選取40例鼻腔、鼻竇手術患者,20例術后采用高分子止血海綿填塞,20例采用傳統的無菌凡士林紗條填塞,并對止血效果及局部、全身反應進行對比觀察。結果高分子止血海綿填塞后無明顯不適,取出時無疼痛,取出后無再出血情況,術腔上皮化加快。結論高分子止血海綿用于鼻腔、鼻竇手術后填塞止血效果優于凡士林紗條。在手術后的應用與目前材料對
- 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臨床觀察
總結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臨床經驗。方法對266例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分成初期組和近期組進行鼻內鏡手術,術后隨訪1年以上進行比較。結果參照1997海口會議標準,初期組治愈率為61.6%,好轉率為33.0%,無效率為5.4%;近期組治愈率為88.4%,好轉率為11.6%。結論加強圍術期處理,熟悉鼻竇解剖,術中行中鼻甲成形術,完整切除鉤突,同期矯正鼻中隔偏曲,控制術中出血,可有效防止手術并發
- 內鏡鼻竇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
【摘要】鼻內鏡外科手術是在鼻內鏡直視下,以盡可能保留鼻腔、鼻竇的結構和功能為前提,以清除病變、改善和重建鼻腔、鼻竇通氣引流功能為目的的鼻外科手術。通過對233例鼻內鏡手術患者的護理,筆者體會到:充分的術前準備、嚴密的術后觀察和嫻熟的操作技術是確保手術成功的必要條件。 【關鍵詞】內鏡;鼻竇;護理 鼻內鏡手術是近幾年來開展的一項新技術,此類手術不僅需要醫生有嫻熟的技術,而且需要術前的充分準備和術
- 鼻中隔和鼻腔鼻竇聯合手術的療效觀察
術者準確熟練地掌握了鼻部各種手術后,就能順利安全地完成這種聯合手術。鼻中隔、多鼻竇聯合手術能明顯減少鼻息肉及鼻竇炎的復發,達到較滿意的治療效果,因此能一次性較徹底地去除鼻腔的炎癥病灶及矯正鼻腔解剖的畸形,使鼻內結構正常化,最大限度地改善鼻腔通氣引流的功能。 [參考文獻] 1鐔旭民,孟祥貴,楊樺,等.鼻中隔、多鼻竇聯合手術的臨床初探.第三軍醫大學學報,2002,24(5):611-612. 2
- 鼻內鏡手術技術的延伸——鼻腔淚囊造孔術
鼻內鏡鼻竇手術技術的誕生及臨床應用有十余年歷史,隨著與鼻內鏡鼻竇相關的基礎與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鼻內鏡手術技術迅速發展到相當成熟階段。鼻內鏡手術的技術應用領域也不斷拓展,目前其應用范圍已延伸到鼻科以外,如鼻眼顱相關外科即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整個領域,推動了鼻內鏡外科手術的進一步發展。鼻內鏡下鼻腔淚囊造孔術及視神經管開放減壓術均屬鼻眼相關外科學范疇。而鼻內鏡下鼻腔淚囊造孔術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
- 經鼻內鏡鼻竇手術遠期療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討提高經鼻內鏡鼻竇手術的療效。方法對行鼻內鏡手術58例(96側)鼻腔、鼻竇疾病的臨床資料進行總結。結果58例中隨訪1年以上55例,其中痊愈2例(3.6%),好轉50例(90.9%),復發10例(18.2%),其中鼻塞、頭痛、膿涕及失嗅的消失率分別為89%、91%、82%、87%。無嚴重手術并發癥發生。結論采用鼻腔表面麻醉及神經阻滯局麻,可提高麻醉效果,注意解剖標志的識別和保留可減少
- 鼻內鏡鼻竇手術166例臨床分析
鼻內鏡鼻竇手術166例臨床分析(pdf)[摘要]目的探討鼻內鏡手術治療鼻竇炎及鼻息肉的療效以及影響療效的相關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1998年7月~2005年10月經鼻內鏡手術治療鼻腔、鼻竇疾病患者166例的病例資料。結果166例(225側)病例隨訪1年以上,治愈87例,好轉53例,無效26例,有效率為84.3%,手術無嚴重的并發癥發生。結論熟練的麻醉技術、術者豐富的操作經驗、恰當的術后處理、定期合
- 鼻腔鼻竇解剖異常與Fess并發癥的防治
功能性鼻內窺鏡手術(functienicendocopicsinussurgery,Fess)是由Messeikingei于1978年介紹的新術式,其手術目的是去除不可逆病變組織,重建和恢復鼻腔通氣引流,是一種治療慢性鼻竇炎的新方法。具有損傷小,痛苦少,操作精細,觀察精確等優點。近年來由Nauman提出了竇口鼻道復合體(OMC)的概念,逐漸引起人們的注意,它包括中鼻甲、鉤突、篩泡、半月裂等結構,F
- 影像導航技術在耳鼻咽喉微創手術中的應用
影像導航技術在耳鼻咽喉微創手術中的應用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耳鼻咽喉科全軍耳鼻咽喉科專科中心邱建華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外科觀念受到極大的挑戰。微侵襲概念已深入到外科診斷與治療的各個領域。影像學、放射外科和立體定向技術的有機結合,衍生出多種新型的治療手段。如:腦血管造影定向技術、磁共振定向技術、內窺鏡立體定向術等。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概念的引入和發展,伽瑪刀、X刀和質子束放射系統的應用
- 鼻內鏡下鼻腔淚囊造孔術的經驗和體會
【摘要】目的交流新開展鼻內鏡下淚囊手術的心得和體會。方法回顧我院近兩年來進行的鼻內鏡下鼻腔淚囊造孔術178例192眼,探討鼻內鏡下鼻腔淚囊造孔術在治療淚道疾病的應用。結果192眼經鼻內鏡下鼻腔淚囊造孔術后,隨診6~12個月,成功率97.91%,無效4眼,所有病例均無明顯并發癥。結論鼻內鏡下鼻腔淚囊造孔術是一種很好的治療淚道疾病的手術方式,較傳統的鼻腔淚囊吻合術具有更大實用范圍和優勢。【關鍵詞】鼻內
- 改良上頜竇根治術35例臨床分析
【關鍵詞】上頜竇分析上頜竇根治術作為耳鼻喉科傳統手術之一,因其存在手術損傷大、術后上頜引流不充分、術后反應重等缺點,且近年來隨著鼻內鏡鼻竇手術的廣泛開展,運用范圍越來越小,但對于一些特殊的上頜竇病變患者,仍需行上頜竇根治術。我院在行傳統上頜竇根治術的同時,結合鼻內鏡下鼻竇手術的優點,實行改良上頜竇根治術,采用小切口、小骨窗、上頜竇自然開口擴大引流的方法,自2002~2007年共開展本手術35例,
- 鼻內鏡治療慢性鼻竇炎的療效觀察
【摘要】目的觀察慢性鼻竇炎鼻內鏡手術治療的療效。研究提高鼻內鏡手術療效的注意點。方法對224例(304側)慢性鼻竇炎患者行內鏡手術,術后隨訪觀察6個月以上。結果治愈144例占64.3%,有效69例占30.8%,無效11例占4.9%,總有效率95.1%。主要并發癥是術中出血、術后鼻腔粘連。結論鼻內鏡鼻竇手術治療鼻竇炎具有良好的療效。手術的熟練程度、病灶的清除、中鼻甲的正確處理、術后加強術腔清潔管理是
- 鼻內窺鏡手術中的困惑—中鼻甲
鼻內窺鏡手術中的困惑:--------中鼻甲李源許庚中山醫科大學附屬一院耳鼻咽喉醫院鼻內窺鏡手術中的困惑--中鼻甲?李源許庚中山醫科大學附屬一院耳鼻咽喉醫院切除、還是保留?100年的爭議……問題的提出?為什么在傳統手術中常常犧牲中鼻甲1、中鼻甲阻擋視線2、病變的中鼻甲不可恢復?鼻內窺鏡手術中為何切除中鼻甲1、病變切除徹底2、避免術后粘連3、增加鼻腔寬度4、生理功能不大?
- 鼻內窺鏡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配合70例報告
【關鍵詞】鼻內窺鏡手術 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開始應用鼻內窺鏡手術,較傳統的鼻部手術具有照明好、視野清、損傷小、病變清除徹底等優點。功能性鼻內窺鏡手術因其術后復發率低、治療效果好而被廣泛開展,圍手術期的治療對功能性鼻內窺鏡手術的療效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正確的圍手術期處理是手術治療成功的保證。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06年2月~2006年11月我院共施行鼻內窺鏡手術70例
- 篩前神經切斷術的術前試驗
及其毒素,物理因素(如冷熱變化,溫度不調),內分泌失調或體液酸堿平衡失調等病因均可致病。也可由于多種因素同時或先后存在[2]。變應性鼻炎的治療有內科常規的保守治療和外科治療。外科治療包括:(1)解剖畸形的矯正;(2)不可逆變組織的切除;(3)降低鼻內神經興奮性。篩前神經切斷術是外科治療的一種方法。其原理是切斷副交感神經纖維對鼻腔的支配,以降低其興奮性。篩前神經為三叉神經眼支的終末分支,其中含有來自
- 單側唇裂術后畸形的臨床原因分析(附200例報告)
唇裂手術是頜面專科的整形手術,因要求高所以第一次手術難以達到滿意的整形效果,術后帶來許多畸形往往要求二次手術。據我院2000年6月~2004年6月的不完全統計,共收治單側唇裂術后畸形二次手術200例。現就單側唇裂術后畸形產生的原因和種類做一討論。 1臨床資料 單側唇裂術后畸形200例中,男138例,女62例,年齡最小1歲,最大38歲,平均19.5歲。年齡分組,≤6歲8例,7~10歲12例,11
- 老年人Ⅲ型鼻竇炎內鏡治療(附30例報告)
【摘要】目的探討全麻鼻內鏡下手術治療老年人Ⅲ型鼻竇炎的療效及相關因素。方法對30例60側老年人Ⅲ型鼻竇炎患者的鼻內鏡手術及隨訪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結果術后隨訪半年以上,總有效率98%,其中治愈率80%,好轉率18%。結論鼻內鏡手術適用于在全麻下老年人Ⅲ型鼻竇炎治療,有效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 關鍵詞鼻竇炎鼻內鏡老年人治療全麻 TreatmentoftypeⅢsinusitiswithnasa
- 經鼻內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療效觀察
功能性鼻內鏡手術(ESS)是國內外近年來廣泛開展的治療慢性鼻竇炎、鼻息肉的新技術,與傳統手術相比,最大限度地保存了鼻腔鼻竇的基本功能,現將我科3年來經鼻內鏡手術治療的124例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的臨床資料報告如下,試對提高本手術療效的方法進行探討。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慢性鼻竇炎、鼻息肉患者124例,男72例,女52例,年齡12~63歲,根據鼻塞、流膿涕等病史,鼻腔檢查所見黏膜
- 中鼻甲低溫等離子消融在鼻內窺鏡手術中的應用
【摘要】目的探討中鼻甲低溫等離子消融在慢性鼻竇炎鼻內窺鏡手術治療中的作用。方法回顧分析40例中鼻甲行低溫等離子消融的鼻內窺鏡手術的臨床資料。結果術后3個月,中鼻甲形態恢復滿意者36例(90.0%),3例(7.5%)中鼻甲再次出現水腫或息肉樣變,發生粘連1例(2.5%)。術后6個月,所有患者的癥狀消失或改善。結論在保留中鼻甲的內窺鏡鼻竇手術中,中鼻甲行等離子消融,既保留了中鼻甲的形態和生理功能,又防
- 鼻內鏡手術275例分析體會
【摘要】目的探討鼻內鏡手術(ESS)的治療及其影響手術效果的因素。方法2002年1月~2004年12月對275例ESS手術病人,根據鼻竇炎分期標準(海口),以算術平均數分A、B、C三組,分別對術前、術中、術后側重處理,術后6個月隨訪。結果A組治愈率81%,B組75%,C組70%。結論規范ESS手術病人圍手術期治療,可提高手術效果,減少并發癥。【關鍵詞】鼻內鏡手術;手術效果;圍手術期鼻內鏡手術(E
- 后路椎體截骨撐開植骨固定治療胸腰椎陳舊性骨折后凸畸形
摘要】40°(平均46.4°±3.5°),均有長期腰痛病史,合并神經癥狀16例。18例患者采用后路經椎弓根椎體楔形截骨,椎弓根釘棒系統跨節段加壓固定矯形,8例患者應用截骨面前方撐開式植骨糾正后凸畸形。將手術前后患者X線片后凸Cobb’s角比較,統計分析,并對術后并發癥進行觀察。[結果]術后22例患者獲隨訪,隨訪時間12~48個月(平均34.6個月),術后后凸Cobb’s角明顯改善,矯正角度幅度平均
- 護理干預慢性鼻竇炎鼻內鏡術圍手術期效果比較
【摘要】目的探討護理干預慢性鼻竇炎圍手術期的效果。方法對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間在本院的241例慢性鼻竇炎并施行鼻內鏡手術患者,分組以隨機法分為實驗組120例和對照組121例。兩組均以本科室的護理常規為基準,實驗組另增加護理干預手段進行護理。結果實驗組術后使用復方薄荷油滴鼻液能避免鼻腔不適、疼痛和拔出填塞物后的出血。兩組護理效果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術后使用復方薄荷油滴鼻
- 鼻內鏡手術圍術期的處理與轉歸的探討
【摘要】目的探討影響鼻內鏡鼻部手術轉歸的因素。方法鼻內鏡下功能性鼻部手術,盡量保留正常及可逆的黏膜,圍術期加強綜合治療,包括內科治療、鼻部護理及生活習慣的改變。結果鼻內鏡鼻部手術圍術期綜合治療,對手術轉歸有很大影響。結論鼻內鏡下鼻部手術轉歸與手術技巧、圍術期綜合治療等多種因素有關。【關鍵詞】鼻內鏡;鼻部手術;圍術期;綜合治療應用鼻內鏡進行鼻外科手術是20世紀70年代初由奧地利鼻科學者Messer
- 改進Millard法修復單側唇裂的臨床應用及體會
修復單側唇裂的方法和體會。方法以Millard法為基礎,定點設計、旋轉C瓣對位縫合,在A、B瓣皮下潛行分離并將位于鼻小柱、鼻翼處的口輪匝肌離斷,旋轉褥式縫合形成嵴,以利于唇外形的形成及功能的恢復。結果本組48例患者,術后隨訪3個月~3年,雙側唇高相等、唇弓形態自然并恢復了上唇的功能,促進了牙槽嵴裂隙的逐漸靠攏和上頜骨的發育,效果滿意。結論采用改進Millard法修復單側唇裂有利于減輕術后常見的畸形
- 探討鼻內鏡手術治療青少年慢性鼻竇炎
【摘要】目的探討鼻內鏡手術治療青少年慢性鼻竇炎的療效。方法對保守治療無效而收住院的100例青少年慢性鼻竇炎患者進行鼻內鏡下鼻竇手術,同時治療影響鼻竇竇口引流的相關疾病。結果本組100例中,隨訪1年,術后癥狀消失者62例,癥狀改善者27例,無效者11例。總有效率89%。結論鼻內鏡手術治療青少年慢性鼻竇炎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關鍵詞】青少年;慢性鼻竇炎;鼻內鏡手術青少年慢性鼻竇炎的發病率很高,但因
- 鼻內鏡手術206例的全麻處理
【摘要】目的探討鼻內鏡手術全身麻醉的優點及其管理。方法對鼻中隔偏曲、單側或雙側鼻竇炎、鼻息肉以及鼻竇炎復發患者行鼻內鏡術的206例患者施行全身麻醉+氣管內插管術,并對手術過程中失血較多的患者施行控制性降壓。結果患者處于氣管內插管全麻狀態中順利配合手術治療,術中創面滲血較多的患者施行控制性降壓后創面失血明顯減少。結論全麻下行鼻內鏡手術術中鎮痛完善,必要時采用控制性降壓能有效地減少失血量,以及配合術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