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傳染病亦稱感染癥。與遺傳和生理功能缺陷所引起的疾病相對應,傳染病由病原性微生物(細菌、螺旋體、立克次體、病毒、寄生性原生動物等)引起的,能在人與人、人與動物或動物與動物之同相互傳染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在人群中相互傳染,豬霍亂在豬中傳播,而鉤端螺旋體病則可在人和動物之間相互傳染。中醫歷代文獻對傳染病流行記述頗豐,其病因多概括為六淫之邪和疫癘之氣,對麻風病、天花、梅毒、白喉、鼠疫、霍亂等傳染病已總結出防治方法,清代的溫病學說形成更加深入系統的認識。
病原體通過某種方式在人群中傳播,常造成傳染病流行。這將對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國家經濟建設有極大危害性。
4 傳染病的傳播途徑
病原體從傳染源排出體外,經過一定的傳播方式,到達與侵入新的易感者的過程,謂之傳播途徑。分為四種傳播方式。
(1)水與食物傳播病原體借糞便排出體外,污染水和食物,易感者通過污染的水和食物受染。菌痢、傷寒、霍亂、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過此方式傳播。
(2)空氣飛沫傳播病原體由傳染源通過咳嗽、噴嚏、談話排出的分泌物和飛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腦、猩紅熱、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過此方式傳播。
(3)蟲媒傳播病原體在昆蟲體內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過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體進入易感者體內。蚊、蚤、蜱、恙蟲、蠅等昆蟲為重要傳播媒介。如蚊傳瘧疾,絲蟲病,乙型腦炎,蜱傳回歸熱、虱傳斑疹傷寒、蚤傳鼠疫,恙蟲傳恙蟲病。由于病原體在昆蟲體內的繁殖周期中的某一階段才能造成傳播,故稱生物傳播。病原體通過蠅機械攜帶傳播于易感者稱機械傳播。如菌痢、傷寒等。
(4)接觸傳播有直接接觸與間接接觸兩種傳播方式。如皮膚炭疽、狂犬病等均為直接接觸而受染,乙型肝炎之注射受染,血吸蟲病,鉤端螺旋體病為接觸疫水傳染,均為直接接觸傳播。多種腸道傳染病通過污染的手傳染,謂之間接傳播。
5 傳染病流行過程的基本環節
傳染病的流行必須具備三個基本環節就是傳染源,傳播途徑和人群易感性。三個環節必須同時存在,方能構成傳染病流行,缺少其中的任何一個環節,新的傳染不會發生,不可能形成流行。
什么是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是指人群對某種傳染病病原體的易感程度或免疫水平。新生人口增加、易感者的集中或進入疫區,部隊的新兵入伍,易引起傳染病流行。病后獲得免疫、人群隱性感染,人工免疫,均使人群易感性降低,不易傳染病流行或終止其流行。
傳染病的流行過程
傳染病在人群中的發生,傳播和終止的過程,稱為傳染病的流行過程。
傳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體每種傳染病都有其特異的病原體,包括病毒、立克茨體、細菌、真菌、螺旋體、原蟲等。
2.有傳染性病原體從宿主排出體外,通過一定方式,到達新的易感染者體內,呈現出一定傳染性,其傳染強度與病原體種類、數量、毒力、易感者的免疫狀態等有關。
3.有流行性、地方性、季節性
(1)流行性按傳染病流行病過程的強度和廣度分為。散發:是指傳染病在人群中散在發生;流行:是指某一地區或某一單位,在某一時期內,某種傳染病的發病率,超過了歷年同期的發病水平;大流行:指某種傳染病在一個短時期內迅速傳播、蔓延,超過了一般的流行強度;暴發:指某一局部地區或單位,在短期內突然出現眾多的同一種疾病的病人。
(2)地方性是指某些傳染病或寄生蟲病,其中間宿主,受地理條件,氣溫條件變化的影響,常局限于一定的地理范圍內發生。如蟲媒傳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
(3)季節性指傳染病的發病率,在年度內有季節性升高。此與溫度、濕度的改變有關。
4.有免疫性傳染病痊愈后,人體對同一種傳染病病原體產生不感受性,稱為免疫。不同的傳染病、病后免狀態有所不同,有的傳染病患病一次后可終身免疫,有的還可感染。可分為下幾種感染現象。
(1)再感染同一傳染病在完全痊愈后,經過一定時間后,被同一種病原體感染。
(2)重復感染某種疾病在發病中,被同一種病原體再度侵襲而受染。血吸病、絲蟲病、瘧疾最為常見。
(3)復發發病過程已轉入恢復期或接近痊愈,而該病原體再度出現并繁殖,而原癥狀再度出現。傷寒最為常見。
(4)再燃臨床癥狀已緩解,但體溫尚未正常而又復上升、癥狀略見加重者。見于傷寒。
治療傳染病的穴位
- 八沖
腳氣,趾痛,頭痛,牙痛,月經不調,癘風(惡瘡,傳染病發熱)等。代號:EX-LE10出處:八風出《奇...
- 陰獨八穴
腳氣,趾痛,頭痛,牙痛,月經不調,癘風(惡瘡,傳染病發熱)等。代號:EX-LE10出處:八風出《奇...
- 八風
腳氣,趾痛,頭痛,牙痛,月經不調,癘風(惡瘡,傳染病發熱)等。拼音:bāfēng代號:EX-LE1...
- 中封
臍痛,疝氣腹痛,腹部膨脹納差,現代又用中封穴治療傳染性肝炎,膽囊炎,膀胱炎,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疾患...
- 懸泉
臍痛,疝氣腹痛,腹部膨脹納差,現代又用中封穴治療傳染性肝炎,膽囊炎,膀胱炎,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疾患...
- 更多治療傳染病的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