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拼音
chuān niú xī
2 英文參考
cyathulae,radix[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adix Cyathulae (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medicinal cyathula roo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川牛膝為中藥名,出自《本草綱目》[1]。為莧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 的干燥根[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Radix Cyathulae (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medicinal cyathula root (《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來源及產地
莧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mlis Kuan的根。主產四川[1]。
7 性味歸經
8 功能主治
祛風利濕,破瘀通經。治風濕腰膝疼痛,腳痿筋攣,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血瘀經閉,產后瘀滯腹痛。[1]
9 川牛膝的用法用量
煎服:4.5~9g[1]。
10 使用注意
孕婦忌服[1]。
11 化學成分
本品含杯莧甾酮、蛻皮甾酮等多種甾類化合物,并顯生物堿反應[1]。
12 藥理作用
流浸膏對未孕貓子宮有松弛作用,但對已孕貓子宮可發生強有力的收縮作用。蛻皮甾醇能促進蛋白質合成,促進大鼠膽汁分泌,提高小鼠免疫功能,降低大鼠血脂[1]。
13 川牛膝的藥典標準
13.1 品名
川牛膝
Chuanniuxi
CYATHULAE RADIX
13.2 來源
本品為莧科植物川牛膝Cyathula officinalis Kuan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除去蘆頭、須根及泥沙,烘或曬至半干,堆放回潤.再烘干或曬干。
13.3 性狀
本品呈近圓柱形,微扭曲,向下略細或有少數分枝,長30~60cm,直徑0.5~3crn。表面黃櫬色或灰褐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和多數橫長的皮孔樣突起。質韌,不易折斷,斷面淺黃色或棕黃色,維管束點狀,排列成數輪同心環。氣微,味甜。
13.4 鑒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栓內層窄。中柱大.三生維管束外韌型,斷續排列成4~11輪,內側維管束的束內形成層可見;木質部導管多單個,常徑向排列,木化;木纖維較發達,有的切向延伸或斷續連接成環。中央次生構造維管系統常分成2~9股,有的根中心可見導管稀疏分布。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砂晶、方晶。
粉末棕色。草酸鈣砂晶、方晶散在,或充塞于薄壁細胞中。具緣紋孔導管直徑10~80μm,紋孔圓形或橫向延長呈長圓形,互列,排列緊密,有的導管分子末端呈梭形。纖維長條形,彎曲,末端漸尖,直徑8~25um,壁厚3~5μm.紋孔呈單斜紋孔或人字形.也可見具緣紋孔,紋孔口交叉成十字形,孔溝明顯,疏密不一。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5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約1ml.加于中性氧化鋁柱(100~200目,2g,內徑為lcm)上,用甲醇一乙酸乙酯(1:1)4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干,殘渣加甲醇I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川牛膝對照藥材2g。同法劁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杯莧甾酮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10μl、對照藥材溶液和對照品溶液各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一甲醇(10: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置紫外光燈(365 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3.5 檢查
13.5.1 水分
不得過16.0%(附錄ⅨH第一法)。
13.5.2 總灰分
取本品切制成直徑在3mm以下的顆粒,依法檢查,不得過8.0%(附錄ⅨK)。
13.6 浸出物
取本品直徑在3mm以下的顆粒,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A)項下的冷浸法測定,不得少于65.0%。
13.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D)測定。
13.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為流動相A,以水為流動相B,按下表中的規定進行梯度洗脫;檢測波長為243nm。理論板數按杯莧甾酮峰計算應不低于3000。
時間(分鐘) | 流動相A(%) | 流動相B(%) |
0~5 | 10 | 90 |
5~15 | 10→37 | 90→63 |
15~30 | 37 | 63 |
30~31 | 37→100 | 63→0 |
13.7.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杯莧甾酮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5μg的溶液,即得。
13.7.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l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0ml,密塞,稱定重量,加熱回流1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3.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μl與供試品溶液5~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杯莧甾酮(C29H44O8)不得少于0.030%。
13.8 川牛膝飲片
13.8.1 炮制
13.8.1.1 川牛膝
除去雜質及蘆頭,洗凈.潤透,切薄片,干燥。
本品呈圖形或橢圓形薄片。外表皮黃棕色或灰褐色。切面淺黃色至棕黃色。可見多數排列成數輪同心環的黃色點狀維管束。氣微,味甜。
13.8.1.1.1 檢查
水分同藥材,不得過12.0%,
13.8.1.1.2 含量測定
同藥材。
13.8.1.2 酒川牛膝
取川牛膝片,照酒炙法(附錄ⅡD)炒干。
本品形如川牛膝片,表面棕黑色。微有酒香氣,味甜。
13.8.1.2.1 檢查
水分同藥材,不得過12. 0%。
13.8.1.2.2 含量測定
同藥材。
13.8.2 性味與歸經
甘、微苦,平。歸肝、腎經。
13.8.3 功能與主治
逐瘀通經,通利關節,利尿通淋。用于經閉瘸瘕,胞衣不下,跌撲損傷,風濕痹痛,足痿筋攣,尿血血淋。
13.8.4 用法與用量
5~lOg。
13.8.5 注意
孕婦慎用。
13.8.6 貯藏
置陰涼干燥處,防潮。
13.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4 參考資料
用到中藥川牛膝的方劑
- 桂附杜仲湯
量:熱服。如上焦假熱拒格,冷服。如膝冷而痛,加川牛膝2-3錢;如兼濕者,加蒼術2錢。摘錄:《會約》...
- 加減瀉青丸
gwán處方:防風、龍膽草、山梔、大黃、黃芩、川牛膝。功能主治:高血壓頭痛,氣實便結,脈三部弦硬而...
- 補土燥濕湯
,加肉桂或加附子;濕熱者,加黃柏;腳膝痛者,加川牛膝;小便短澀,加澤瀉、豬苓。摘錄:《會約》卷十一...
- 一仙丹
音:yīxiāndān《古今醫鑒》卷十:組成:川牛膝、威靈仙各等分。主治:腳疾腫痛拘攣。用法用量:...
- 大金液丹
)12兩(炮,去皮臍),肉蓯蓉4斤(真淮者),川牛膝(真地道者)8兩。功能主治:大吐大瀉,卒暴虛脫...
- 更多用到中藥川牛膝的方劑
用到中藥川牛膝的中成藥
- 頤和春膠囊
號:WS3-B-3725-98處方:人參75g川牛膝50g狗腎(制)100g鎖陽100g鹿茸(去毛...
- 復方滇雞血藤膏(復方雞血藤膏)
engGao處方:滇雞血藤膏粉218.75g、川牛膝59.5g、續斷53g、紅花5g、黑豆12.5...
- 阿魏麝香化積膏
香10g透骨草125g千年健60g鉆地風60g川牛膝60g杜仲60g附子60g當歸60g防風60g...
- 秦歸活絡口服液
茯苓、生地、黃連、黃芩、石膏、九節菖蒲、郁金、川牛膝、羌活、桑枝。秦歸活絡口服液的功能主治:祛風清...
- 金毛狗脊丸
-B-1559-93處方:狗脊90g杜仲90g川牛膝90g木瓜75g桑枝75g續斷60g秦艽45g...
- 更多用到中藥川牛膝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川牛膝
- 《馬培之醫案》:麻風論
麻風發于腿足,云斑麻木,或紅或白。苦參(二錢)川牛膝(四兩)蒼術(四兩)荊芥(六兩)當歸(四兩)甘...
- 《馬培之醫案》:[鶴膝風]附論
方通絡利濕湯治鶴膝腫熱作痛。大豆卷防己赤芍秦艽川牛膝川萆干地龍歸須黃柏白茄根桑枝二方養陰清絡飲治鶴...
- 《普濟方》:[卷三百三十六妊娠諸疾門]胤嗣
炮去皮臍)五味子(去梗)防風(去苗)甘草(炙)川牛膝(去苗酒浸一宿)吳茱萸(湯浸七次)桑寄生(各六...
- 《普濟方》:[卷二百四十腳氣門]一切香港腳附論
(傳信適用方)治香港腳。肉蓯蓉(好酒焙干凈洗)川牛膝(去苗焙干)天麻(明白者洗焙干)木瓜(干者以上...
- 《瘋門全書》:正治諸方
色。浙白術淮熟地絲杜仲破故紙淮山藥苡仁米全當歸川牛膝節羌活香獨活威靈仙大秦艽川萆尋風藤(即青風藤主...
- 更多古籍中的川牛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