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chuāng yáng
2 英文參考
sore and ulcer[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ore and ulcer[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
3 概述
瘡瘍:1.病名;2.書名。
4 病名·瘡瘍
瘡瘍(sore and ulcer[1])為病名[2]。出《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等篇。《黃帝內經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炎火行,大暑至……故民病少氣,瘡瘍癰腫。”“四之氣,寒雨降……癰腫瘡瘍瘧寒之疾”。
廣義的瘡瘍是指一切體表外科疾患,狹義的瘡瘍是指各種致病因素侵襲人體后引起的體表化膿性疾病[3]。
古代用以泛指多種外科疾患[2]。后世將外科分為瘡瘍與雜證兩大類[2]。瘡瘍是指體表上的腫瘍、潰瘍、癰、疽、疔瘡、癤腫、流注、流痰、瘰疬及皮膚病等的總稱[2]。
4.1 病理病因病機
瘡瘍的致病因素,有外感(外感六淫邪毒、感受特殊之毒、外來傷害等)和內傷(情志內傷、飲食不節、房室損傷等)兩大類。
外邪引起的瘡瘍,以“熱毒”、“火毒”最為多見,風寒暑濕等引起的瘡瘍,有的在初起階段,并不都具有熱毒、火毒的紅熱現象,在不能控制的情況下,病至中期,才能顯現。這類瘡瘍一般都具有陽證瘡瘍的特點,因為瘡瘍發生之后,病理過程是不斷發展和變化的,而瘡瘍的最終表現,大多為熱毒、火毒之象。
內傷引起的瘡瘍,大多因虛致病,且多屬于慢性,如腎虛絡空,易為風寒痰濁侵襲而成流痰;肺腎陰虧,虛火上炎,灼津為痰而成瘰疬這類瘡瘍的初、中期多具有陰證瘡瘍的特點。
此外,由于飲食不節,內傷脾胃,導致火毒內生而引起瘡瘍,雖然有時正氣尚未虛衰,但較之單為外邪引起者多為嚴重,如消渴病合并癤、有頭疽等。故瘡瘍的發生,普遍認為從外感受者輕,臟腑蘊毒從內而發者重。
無論那一種致病因素引起的瘡瘍,均能導致局部和全身一系列病理反應。人體氣血,周流一身,循環不息。當上述各種致病因素侵人人體后,就會破壞這種生理功能,引起局部氣血凝滯,營衛不和,經絡阻塞,產生腫痛癥狀。如人體抗病能力低下,以及病邪不能及時控制,則進一步形成熱勝肉腐,肉腐為膿,從而導致膿腫的形成。在內臟的結塊、疼痛、化膿,同樣是由于臟腑氣血凝滯,經絡阻塞的結果。瘡瘍毒邪熾盛時,也可破壞人體防御功能,通過經絡的傳導,也可影響或侵人內臟,引起一系列的內在病理反應。輕則出現發熱、口渴、便秘、溲赤等癥;重則出現惡心嘔吐、煩躁不安、神昏譫語、咳嗽、痰中帶血等癥,甚或危及生命。
瘡瘍發生后,正邪交爭決定著瘡瘍的發展和結局。瘡瘍初期,若人體抗病能力較強,正能勝邪,可拒邪于外,熱壅于表,使邪熱不能鴟張,漸而腫勢局限,瘡瘍消散,即形成瘡瘍初期尚未化膿的消散階段。反之,如果人體抗病能力較差,正不勝邪,熱毒深壅,滯而不散,久則熱勝肉腐,肉腐而成膿,導致膿腫形成,即為瘡瘍中期(成膿期)階段,此時若治療得當,及時切開引流,膿液暢泄,毒從外解,形成潰瘍,腐肉逐漸脫落,新肉生長,最后瘡口結痂愈合;或者抗病能力尚強,可使膿腫自潰,膿毒外泄,同樣使潰瘍腐脫新生,瘡口結痂愈合,這一過程即為瘡瘍的后期(潰瘍期)。若在瘡瘍的初、中期,人體氣血兩虛,抗病能力低下,則不能托毒外達,可致瘡形平塌,腫勢不能局限,難潰,難腐等;如再未能得到及時處理,可使毒邪走散,擴散全身,形成“走黃”、“內陷”,頻現惡逆之證,而危及生命。瘡瘍后期,毒從外解,病邪衰退,理應逐漸趨向痊愈,若由于氣血大傷,脾胃生化功能不能恢復,加之腎陽亦衰,可致生化乏源,陰陽兩竭,同樣可使毒邪內陷,危及生命。
4.2 瘡瘍的癥狀
在瘡瘍的發生過程中,由于病理變化可造成一些特殊形態出現,或由于功能障礙產生某些特殊形態,對診斷有一定的幫助。如患顏面疔瘡者步態蹣跚,局部瘡口凹陷,皮色暗紅,常是走黃的征兆;紅絲療必有紅絲一條或數條;蛇頭疔損骨,其潰后每多形如蛇頭;胸椎流痰,形如雞胸、駝背;髖關節流痰除兩側臀肌不對稱外,甚至患肢短縮,髖部外凸;膝關節流痰大小腿肌肉萎縮后狀如鶴膝;髂窩流注使患肢屈曲難伸。此外,辨別瘡瘍有無損傷骨骼和穿透內膜(即胸膜或腹膜)也很重要。瘡瘍損傷骨骼多在四肢,腫瘍時見局部胖腫,皮面可有細小紅絲或青筋暴露,觸之骨骼可能增粗,多為損骨;潰瘍時瘡口胬肉外翻,經久不愈,膿出帶臭,以紙捻探之有鋸齒感,多為損骨。瘡瘍透膜多在軀干,腫瘍時見腫勢漫無邊際,折之綿軟,或有捻發感,多為氣腫或透膜;潰瘍時膿出似蟹沫,或夾有氣泡,在胸壁有時可聽到如兒啼聲(貼紙試驗:取薄紙片貼瘡口上,可見紙片隨呼吸而微微煽動),在腹部有時可看到有糞便流出,多為透膜。
4.3 瘡瘍的分類
瘡瘍包括急性和慢性兩大類。
4.4 瘡瘍的治療
瘡瘍的治療分內治與外治,二者常結合應用。大的、危急的瘡瘍病證,如走黃、內陷等,不僅需要內治、外治結合,還須配合西藥及支持療法的治療。瘡瘍內治法的總則為消、托、補。初期尚未成膿時,用消法使之消散,并針對病因、病情運用清熱解毒、和營行瘀、行氣、解表、溫通、通里、理濕等法則,其中清熱解毒為瘡瘍最常用的治法;中期膿成不潰或膿出不暢,用托法以托毒外出,托法又分透托法和補托法;后期正氣虛弱者,用補法恢復正氣,使瘡口早日愈合,通常有益氣、養血、滋陰、助陽等法則。具體施治時應根據全身和局部情況,按病情的變化和發展,抓住主要矛盾,立法用藥。瘡瘍外治法應根據瘡瘍初、中、后期分別辨證用藥。初期宜箍圍消腫,陽證者可選用金黃散、玉露散、金黃膏、玉露膏、太乙膏、千捶膏,可加摻紅靈丹、陽毒內消散,或用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新鮮草藥搗爛外敷;陰證可選用回陽玉龍散、回陽玉龍膏、陽和解凝膏,加摻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半陰半陽證選用沖和散、沖和膏。中期膿熟時宜切開排膿,尤其應注意切開時機、切口位置、切口方向的選擇。如手部療瘡、附骨疽應及早切開;手指部療瘡應從手指側面切開,有頭疽切口應夠大,以保證充分引流等。后期宜提膿去腐,生肌收口,陽證用八二丹、九一丹提膿去腐,陰證用七三丹、五五丹提膿去腐;若瘡口太小或成痿時,宜用白降丹、千金藥線腐蝕;瘡口胬肉高突時用平胬丹;膿腐干凈用生肌散、八寶丹,并根據具體情況配合使用墊棉法或擴創法,加速瘡口愈合。
5 書名·《瘡瘍經驗全書》
《瘡瘍經驗全書》為書名,為《鄒氏純懿廬集》系列叢書之一。清·鄒漢璜撰于1840年[4]。《鄒氏純懿廬集》系稿本,內容有作者對古典醫籍的注釋和臨床經驗總結[4]。包括《素靈雜解》、《難經解》、《傷寒卒病論箋》、《傷寒翼》、《金匱要略解》、《寒疫論》、《千金方摘抄》及《瘡瘍經驗全書》共八種[4]。
6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06.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07.
治療瘡瘍的穴位
- 沖陽
便秘,腸癰,高血壓,消渴,水腫,月經不調,丹毒,瘡瘍,疔瘡,疥瘡,濕疹,癮疹,蕁麻疹,麻疹,皮膚干燥...
- 鬼腿
便秘,腸癰,高血壓,消渴,水腫,月經不調,丹毒,瘡瘍,疔瘡,疥瘡,濕疹,癮疹,蕁麻疹,麻疹,皮膚干燥...
- 陽澤
便秘,腸癰,高血壓,消渴,水腫,月經不調,丹毒,瘡瘍,疔瘡,疥瘡,濕疹,癮疹,蕁麻疹,麻疹,皮膚干燥...
- 曲池
便秘,腸癰,高血壓,消渴,水腫,月經不調,丹毒,瘡瘍,疔瘡,疥瘡,濕疹,癮疹,蕁麻疹,麻疹,皮膚干燥...
- 鬼臣
便秘,腸癰,高血壓,消渴,水腫,月經不調,丹毒,瘡瘍,疔瘡,疥瘡,濕疹,癮疹,蕁麻疹,麻疹,皮膚干燥...
- 更多治療瘡瘍的穴位
治療瘡瘍的方劑
- 一上散
,研為泥)。和勻,敷患處。治蝎螫痛。《蘭室秘藏·瘡瘍門》卷下方·一上散:《蘭室秘藏·瘡瘍門》方之一上...
- 敗毒流氣飲
摘錄:《瘡瘍經驗全書》卷一《準繩·瘍醫》卷五:方名:敗毒流氣飲組成:羌活、獨活、青木...
- 有腐生肌散
5次)1兩,月石5錢,辰砂3錢,冰片2分。主治:瘡瘍。用法用量:摻之。瘡瘍胬肉凸出,用烏梅煅存性,研...
- 內托生肌散
為細末。功能主治:功能補氣養血,活血化瘀。治瘰疬瘡瘍潰破后,氣血虧損,不能化膿生肌;或其瘡數年不愈,...
- 洪寶丹
藥相合,既可清熱解毒,又可活血消腫,故適用于陽證瘡瘍。摘錄:仙傳外科集驗方》《回春》卷八:洪寶丹:處...
- 更多治療瘡瘍的方劑
治療瘡瘍的中成藥
- 生肌玉紅膏
、血竭、輕粉。具有解毒消腫、生肌止痛的功效。用于瘡瘍腫痛,乳癰發背,潰爛流膿,浸淫黃水。《中華人民共...
- 云南白藥
痛,吐血、咳血、便血、痔血、崩漏下血,手術出血,瘡瘍腫毒及軟組織挫傷,閉合性骨折,支氣管擴張及肺結核...
- 紅升丹
六十二方之紅升丹功能去腐拔毒,生肌長肉。主治一切瘡瘍潰后,瘡口堅硬,肉暗紫黑。用法用量:每用少許,撒...
- 拔毒膏
主治: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用于熱毒瘀滯肌膚所致的瘡瘍,癥見肌膚紅、腫、熱、痛,或已成膿。用法與用量:...
- 防風通圣散
不利,胸膈痞悶,咳嘔喘滿,大便秘結,小便短赤,及瘡瘍腫毒,腸風痔漏,驚狂譫語,手足瘈疭,丹癍癮疹等。...
- 更多治療瘡瘍的中成藥
瘡瘍相關藥物
- 金銀花糖漿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于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熱癤瘡瘍。【用法與用量】口服,一次15~30毫升,一日2...
- 小敗毒膏
份】【性狀】【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于瘡瘍初起,紅腫熱痛。【規格】【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
- 銀花口服液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于發熱口渴,咽喉腫痛,熱癤瘡瘍。【規格】每支裝15毫升【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
- 紫草膏
拼音:【成份】【性狀】【功能主治】化腐生肌。用于瘡瘍,癰疽已潰。【規格】【用法用量】外用,攤于紗布上...
- 瀉毒散
拼音:【成份】【性狀】【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用于瘡瘍初起,紅腫熱痛。【規格】每袋裝80克【用法用量】...
- 更多瘡瘍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瘡瘍
- 《景岳全書》:[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外科
仙方活命飲(一)治一切瘡瘍,不成膿者內消,已成膿者即潰,此止痛消毒之圣藥也。穿山甲(蛤粉炒黃)白芷防...
- 《瘍醫大全》:[卷五]癰疽論
則炎暑流火,濕性燥病,寒熱瘡瘍,痱疹癰痤。歲金不及,復為寒雨暴至,民病口瘡。歲水不及,民病寒瘍流水。...
- 《景岳全書》:[卷之六十四春集·外科鈐古方外科]以下通用方
四君子湯(三二八)方在補陣一。治瘡瘍脾胄虛弱,或因克伐,腫痛不散,潰斂不能,宜用此以補脾胃,諸證自愈...
- 《醫學綱目》:[卷之十八·心小腸部癰疽]腫瘍
癰疽方腫,未見膿者也。〔潔〕瘡瘍者,火之屬,須分內外。若其脈沉實,當先疏其內,以絕其原也。其脈浮大,...
- 《外科樞要》:[卷四]治瘡瘍各癥附方
分)甘草(炙五分)連翹(五分)上水煎服。托里散治瘡瘍。因氣血虛,不能起發腐潰收斂,及惡寒發熱者,宜用...
- 更多古籍中的瘡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