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傳代 (最后修訂于2015/2/12 23:48:08)[共46字]
摘要:傳代是指將菌(毒)種培養物的一小部分通過轉移接種到新的培養基中,使之得以繼續培養、生長繁殖。......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條件培養基對高傳代人毛乳頭細胞生長的影響
.37No.11P.648-650(重慶)為研究人毛乳頭細胞條件培養基的生物學活性,研究者通過體外培養低傳代人毛乳頭細胞,收集其基礎培養基的上清液配制成條件培養基,用于培養高傳代人毛乳頭細胞,觀察細胞形態及細胞生長曲線的變化;同時觀察高傳代人毛乳頭細胞與低傳代人毛乳頭細胞共培養情況。結果低傳代條件培養基使高傳代人毛乳頭細胞出現了凝集生長現象,其生長曲線顯著優于基礎培養基培養的高傳代毛乳頭細胞(P
- 正確認識神經系統遺傳代謝病
遺傳代謝病是臨床疾病中發展最迅速的學科之一。在近半個世紀以來,每年幾乎都會發現一些新的病種,而在原有的類型當中,又經常會發現新的表型或亞型。特別是在近十余年中,由于分子遺傳學技術的進步,不少遺傳代謝病已經被闡明了他們的基因位點和突變類型等。遺傳代謝病的遺傳規律,除了少數類型是按性聯方式(XL)傳遞(如Fabry病、高血氨綜合征Ⅱ型等)以外,絕大多數是按常染色體隱性方式(AR)傳遞。因此在詢問患者
- 傳代細胞培養
(一)原理體外培養的原代細胞或細胞株要在體外持續地培養就必須傳代,以便獲得穩定的細胞株或得到大量的同種細胞,并維持細胞種的延續。培養的細胞形成單層匯合以后,由于密度過大生存空間不足而引起營養枯竭,將培養的細胞分散,從容器中取出,以1:2或l:3以上的比率轉移到另外的容器中進行培養,即為傳代培養。細胞“一代”指從細胞接種到分離再培養的一段期間,與細胞世代或倍增不同。在一代中,細胞培增3~6次。細胞
- 細胞培養技術
菌環境下從機體取出某種組織細胞(視實驗目的而定),經過一定的處理(如消化分散細胞、分離等)后接入培養器血中,這一過程稱為取材。如是細胞株的擴大培養則無取材這一過程。機體取出的組織細胞的首次培養稱為原代培養。 理論上講各種動物和人體內的所有組織都可以用于培養,實際上幼體組織(尤其是胚胎組織)比成年個體的組織容易培養,分化程度低的組織比分化高的容易培養,腫瘤組織比正常組織容易培養。取材后應立即處理
- 人毛乳頭細胞條件培養基對毛乳頭細胞的作用
2005年04月22日臨床皮膚科雜志2004Vol.33No.12P.721-723(重慶)為研究人毛乳頭細胞條件培養基對高傳代人毛乳頭細胞的生物作用,研究者通過體外培養低傳代的人毛乳頭細胞,收集其上清配制成條件培養基,用此條件培養基培養高傳代人毛乳頭細胞,觀察其細胞的3H-TdR計數值及細胞超微結構的變化。結果用低傳代人毛乳頭細胞上清液培養過的高傳代人毛乳頭細胞3H-TdR計數值明顯高于對照組(
- 漢坦病毒在Vero細胞上的適應傳代及疫苗候選株的選育
【摘要】 目的 選育出在Vero細胞上繁殖力強、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好的漢灘病毒及漢城病毒候選株。方法 國內外分離的16株漢坦病毒(HV)在Vero細胞上進行連續終末稀釋傳代,研究各毒株的繁殖特性及傳代后病毒滴度及抗原量的變化。結果 經過5次終末稀釋傳代,選育出L99(漢城病毒)和84FLi(漢灘病毒)2株滴度高且穩定的病毒,在Vero細胞上具有良好的適應性,7~10d毒力接近峰值。ELISA測抗原量
- 哈醫大利用小神經球傳代法擴充干細胞來源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科研人員利用小神經球傳代方法在體外培養神經干細胞,可在10個月時間內傳代25代,從單一的細胞擴增至10萬個細胞。目前,這一方法已在哈醫大衛生部細胞移植重點實驗室普遍應用,并已發表多篇學術論文。臨床上,脊髓損傷后的軸突再生和功能恢復仍是難以逾越的障礙,對傷者而言脊髓損傷的破壞性是嚴重和持久的。目前,很多學者對發育的干細胞培養和應用潛力有著濃厚的研究興趣,因為這些細胞可以提供
- 科學家破解六種念珠菌遺傳代碼
包括英國阿伯丁大學研究人員在內的一個國際科學小組在《自然》雜志上發表報告說,他們已成功破譯并分析了6種念珠菌的遺傳密碼,這是為真菌引發的健康問題尋找新的治療方法所邁出的重要一步。念珠菌被認為是世界范圍內引發真菌感染的罪魁禍首。白色念珠菌是其中最知名的,它可導致婦女和嬰兒長出鵝口瘡;但鵝口瘡很易治療,其他念珠菌則可能對免疫系統遭受過嚴重損害的患者造成更大威脅,尤其是那些癌癥和外傷患者以及經歷過骨骼和
- 氧環境影響關節軟骨細胞表型的相關研究
【摘要】[目的]觀察檢測低氧和常氧條件下原代和傳代后軟骨細胞各特異性基因及蛋白表達的改變。[方法]采用3~5日齡C57BL/6小鼠,取四肢關節軟骨,經機械分離和酶消化法獲得關節軟骨細胞,將原代細胞P0和傳代后細胞P1、P2分別在普通和低氧培養箱中培養2d,用RT-PCR檢測II型膠原、可聚蛋白聚糖和sox9特異性基因及Ihh、PTHrP、bmp4、wnt5a分化相關基因的表達差異,原代軟骨細胞用免
- 培養毛乳頭細胞生物學特性和毛囊重建的研究
州)為了觀察毛乳頭細胞在體內外誘導毛囊再生和支持毛囊生長情況。研究者采用免疫組化、原位雜交、毛囊器官型培養和裸鼠移植技術,觀察不同傳代培養的毛乳頭細胞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內皮素和干細胞因子的表達變化情況。結果低傳代培養的毛乳頭細胞的內皮素和干細胞因子表達較強,傳代6代后減弱。用低傳代培養的毛乳頭細胞與毛囊上皮細胞在毛囊器官型培養模型中可見毛囊樣結構形成,移植到裸鼠后可見較為完整的毛囊形成。用
- 成人虹膜色素上皮細胞的培養
【摘要】目的進一步地研究IPE的功能,及其在眼科疾病中發揮的作用,為將來的人自體色素上皮細胞移植奠定基礎。方法采用酶輔助的顯微分離法對15只成人眼進行IPE的原代和傳代培養,免疫組化鑒定細胞,并評價其部分生物學特性。結果培養的成功率達85%,原代培養需10~20天,而傳代培養需10~14天,分裂時間為5~11天,總分裂次數為6~8代。免疫組化顯示,培養獲得的IPE細胞的細胞角蛋白(AE1/AE3)
- rhBMP-2對大鼠間充質干細胞傳代后成骨潛能的影響
10日ActaOrthop.2007Apr;78(2):285-92.14醫學空間(MEDcyber.com)5月10日消息——據日本研究人員報道,重組人骨形態發生蛋白-2有助于保持大鼠間充質干細胞傳代后的成骨潛能。由于骨髓來源的間充質干細胞(BMSC)的成骨潛能會隨著細胞傳代而下降,因此對于臨床應用而言,必須建立既能保持BMSC的分化潛能又可使其迅速擴增的培養條件。骨形態發生蛋白可刺激間充質祖細
- 哈醫大實現高效培養神經干細胞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科研人員利用小神經球傳代方法在體外培養神經干細胞,可在10個月時間內傳代25代,從單一的細胞擴增至10萬個細胞。這一方法已在哈醫大衛生部細胞移植重點實驗室普遍應用,并已發表多篇學術論文。干細胞研究無疑是2007年最熱門的研究領域,并且來自國內外的科研人員在干細胞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多想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臨床上,脊髓損傷后的軸突再生和功能恢復仍是難以逾越的障礙,
- 差速傳代培養牙囊細胞
0年代,國外就已經開展了分離牙囊的研究,但由于牙囊與成釉器(上皮來源)“關系密切”,始終難以簡便地獲得純化的牙囊細胞。 據研究人員劉曉輝介紹,牙囊細胞和成釉器分別來源于外胚間充質和口腔上皮,這兩類細胞在培養時對培養皿具有不同的黏附能力,當使用胰酶消化時,黏附能力較差的牙囊細胞會首先掉下來,成釉器上皮細胞則要慢一些,這就是差速消化的概念。利用差速消化法,收集牙囊細胞并進行傳代培養,就稱為差速傳代技
- 甲型肝炎病毒經猴體傳代后核苷酸變異的研究
甲型肝炎病毒經猴體傳代后核苷酸變異的研究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2000年第4期第20卷病毒學作者:陳勇 毛江森 洪艷 楊連華 凌志強 俞為群單位:310013,浙江省醫學科學院 本實驗室曾觀察到,新捕獲的野生短尾猴(MacacaTibetana)甲肝病毒(HAV)抗體一般陰性,而人工飼養的猴則多為HAV抗體陽性,說明人與猴可交叉感染。國內科學家的研究也已表明,產于我國的短尾猴是HAV良好的動物
- 大連市甲流疫苗正研制“病毒傳代”
記者赴大連對此進行了采訪。大連市有關人士介紹:“毒株實際上就是一個種子,研制疫苗是提取這個病毒的抗原,以用于人體接種。”送到大連的病毒毒株數量很少,為完成疫苗研制工作,該公司目前正在緊張地進行“病毒傳代”工作。“傳代,其實就是病毒繁殖擴增的操作過程。”有關人士介紹,“當細胞增殖達到一定密度后,需要分離出一部分細胞和更新營養液,否則將影響細胞的繼續生存,這一過程叫傳代。”由于流感病毒對雞蛋內的環境最
- 四軍醫大建成傳代百次人骨巨細胞瘤細胞系
本報陜西訊第四軍醫大學唐都醫院全軍骨腫瘤研究所張強碩士等在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課題中,采用原代組織塊培養法,成功建立一株“人骨巨細胞瘤細胞系GCT-0404”。經檢測,該細胞系已接受傳代100次,其染色體具有三倍體核型,在裸鼠瘤移植實驗中,成瘤率達100%。骨巨細胞瘤是人們公認的潛在惡性骨腫瘤,其發病率占骨腫瘤的20%。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它的研究雖取得了許多新的認識,但對其腫瘤性成分——纖
- 10株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的分離鑒定與生物學特性
要 用Vero-E6細胞從12例水痘及帶狀皰疹病人水皰液中分離到10株病毒,分離陽性率為83.3%。10株病毒均具有使感染細胞圓縮、融合、脫落等典型的VZV局灶性細胞病變(CPE)特點,CPE隨著傳代次數增加而加快。用帶狀皰疹恢復期病人血清作間接免疫熒光染色鏡檢,可見典型的感染細胞核內熒光塊。10株病毒感染細胞制成的抗原片,檢測5例帶狀皰疹病人急性期及恢復期血清,熒光抗體滴度均有4倍以上增高。V
- 大連市甲流疫苗正研制“病毒傳代”
日,大連雅立峰生物制藥有限公司收到了來自英國的甲型H1N1流感疫苗生產用病毒毒株,由此緊鑼密鼓地展開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研制工作。研發工作怎樣開展?進展如何?近日,本報記者赴大連對此進行了采訪。大連市有關人士介紹:“毒株實際上就是一個種子,研制疫苗是提取這個病毒的抗原,以用于人體接種。”送到大連的病毒毒株數量很少,為完成疫苗研制工作,該公司目前正在緊張地進行“病毒傳代”工作。“傳代,其實作者:
- 乙腦病毒持續感染模型中變異株性狀及NS3區序列分析
【摘要】 目的 研究乙腦病毒變異性狀與NS3區基因序列的關系。方法 應用乙腦病毒野生株及一種人肝癌細胞KN73建立持續感染模型,采用標準胰蛋白酶消化技術進行細胞傳代,經反復凍融法收集細胞內變異病毒。采用BHK細胞空斑實驗方法進行病毒滴定,利用NS3區特異引物進行逆轉錄-多聚酶鏈反應以獲NS3區基因片段,應用ABI-PRSMTM310測序系統進行序列分析。結果 在早期(感染后24~36h)細胞培養液
- 細胞的傳代培養
一、原理 細胞在培養瓶長成致密單層后,已基本上飽和,為使細胞能繼續生長,同時也將細胞數量擴大,就必須進行傳代(再培養)。 傳代培養也是一種將細胞種保存下去的方法。同時也是利用培養細胞進行各種實驗的必經過程。懸浮型細胞直接分瓶就可以,而貼壁細胞需經消化后才能分瓶。 二、材料和試劑 1、細胞:貼壁細胞株 2、試劑:0.25%胰酶、1640培養基(含10%小牛血清) 3、儀器和器材:倒置顯微
- 我國首創小兒遺傳代謝病篩查新方法
有完全知識產權的尿液小分子檢測與分析技術,臨床上只需一滴約100微升的尿液,便能檢測出0至5歲兒童的400多種生物標志物,可同步分析有機酸、氨基酸、胺、脂肪酸、糖、堿基(含核苷)等6大類小分子遺傳性代謝病250余種,使一次性尿檢的篩查范圍和效果大幅提升。據文獻檢索,該方法的許多技術環節與指標在國際上尚無先例。據統計,世界上已知的小兒遺傳性代謝性疾病多達500余種,可通過尿液檢測與分析的約在百種左
- 常規組織傳代培養
1.吸除培養瓶內舊培養液。2.向瓶內加入胰蛋白酶和EDTA混合液少許,以能覆滿瓶底為限。3.置溫箱中2~5分鐘,當發現細胞質回縮,細胞間隙增大后,立即終止消化。4.吸除消化液,向瓶內注入Hanks液數毫升,輕輕轉動培養瓶,把殘余消化液沖掉。注意加Hanks液沖洗細胞時,動作要輕,以免把已松動的細胞沖掉流失,如用胰蛋白酶液單獨消化,吸除胰蛋白酶液后,可不用Hanks液沖洗,直接加入培養液。5.用吸管
- 哈醫大利用小神經球傳代法擴充干細胞來源
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科研人員利用小神經球傳代方法在體外培養神經干細胞,可在10個月時間內傳代25代,從單一的細胞擴增至10萬個細胞。目前,這一方法已在哈醫大衛生部細胞移植重點實驗室普遍應用,并已發表多篇學術論文。臨床上,脊髓損傷后的軸突再生和功能恢復仍是難以逾越的障礙,對傷者而言脊髓損傷的破壞性是嚴重和持久的。目前,很多學者對發育的干細胞培養和應用潛力有著濃厚的研究興趣,因為這些細胞可以提供
- EB病毒轉化人外周血單個核細胞作為HCV復制模型的初步研究
換液1次,連續傳代培養,獲得永生細胞系,連續傳代培養,獲得HCV的外周血永生化B無限細胞系。然后,用96孔塑料培養板單細胞克隆法對永生細胞系細胞進行克隆細胞培養從而得到EB病毒轉化的永生化PBMC傳代細胞株(LCL)克隆細胞(圖1)。換液時,取部分細胞,1800r/min,離心5min,留取培養上清液后,用DEPC處理的PBS洗細胞10次,留取第10次洗液,然后,再用DEPC處理的PBS200μ
- 兒科醫學研究所喜迎成立三十周年
回顧與展望。兒研所建立30年來,先后建立了小兒心血管、圍產醫學、新生兒外科、兒童保健與環境醫學、消化營養、小兒內分泌和遺傳代謝病、細胞遺傳、腫瘤和免疫、組織工程學、神經肌肉分子病理等研究室。上世紀80年代,小兒心血管和圍產醫學成為上海市教委的首批重點學科;兒童保健和小兒內分泌遺傳代謝專業在上世紀90年代成為市教委的第三批重點學科;小兒心血管、血液、兒童保健、小兒內分泌遺傳代謝和新生兒內外科成為高校
- 腫瘤細胞的培養
胞培養時,形成集落(克隆)的能力比正常細胞強。另外癌細胞增殖數量增多擴展時,接觸抑制消除,細胞能相互重疊向三維空間發展,形成堆積物。 (三)永生性 永生性也稱不死性。在體外培養中表現為細胞可無限傳代而不凋亡(Apoptosis)。體外培養中的腫瘤細胞系或細胞株都表現有這種性狀,體內腫瘤細胞是否如此尚無直接證明。因惡性腫瘤終將殺死宿主并同歸于盡,從而難以證明這一性狀的存在。體外腫癌細胞的永生性是
- 武漢大學JHepatol文章解析脂肪肝病
脅患者健康及生存質量。近年來,NAFLD發病率在我國及世界范圍內不斷攀升,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臨床工作者及研究者的廣泛關注。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探究了母系肥胖對后代非酒精脂肪肝病(NAFLD)發生的傳代性影響。首次揭示了在同等高脂食物喂養條件下,與肥胖母親和正常母親的雄性后代相比,祖母和母親都肥胖的雄性后代的肥胖程度和非酒精脂肪肝病變都有顯著性加重,其胰島素抵抗和瘦素抵抗也更加嚴重。而對其發生機制
- 骨髓間充質干細胞體外定向誘導分化為心肌樣細胞的實驗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大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體外培養及向心肌樣細胞轉化的條件。方法獲取成年大鼠脛骨干骨髓,采用貼壁法進行間充質干細胞的培養、傳代,觀察經5-氮胞苷誘導后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生長和分化。結果大鼠骨髓基質細胞貼壁呈集落生長,5-氮胞苷誘導骨髓基質細胞轉化為心肌樣細胞。結論骨髓基質細胞能夠在體外被誘導分化為心肌樣細胞,為自體心肌細胞移植提供了一種良好的來源。關鍵詞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細胞培養【Abs
- 聽囊細胞體外培養獲成功
行傳代培養研究。他們將聽囊細胞進行組織碎剪、消化、吹打、孵育和細胞融合等一系列技術處理,以及歷時4個月8代傳代培養后,終于成功地培養出一種新型的“胎鼠聽囊細胞”。 該聽囊細胞經用免疫細胞化學法進行細胞角蛋白、F-肌動蛋白及染色等檢測,結果發現:新培養的聽囊細胞呈現上皮細胞、成纖維細胞和神經細胞3種形態;細胞角蛋白和F-肌動蛋白標志染色呈陽性,在原代培養出現calretinin染色陽性的細胞,傳代
- 新鮮人羊膜負載構建兔角膜上皮
【摘要】目的新鮮人羊膜負載構建兔角膜上皮,為全角膜組織工程作基礎。方法采用組織塊法培養兔角膜緣干細胞,以新鮮人羊膜為載體,形成單層細胞膜片后用于傳代;采用相差顯微鏡進行形態觀察及AE5、p63免疫熒光鑒定。結果培養24h,兔角膜緣組織塊邊緣可見有細胞長出,之后形成“沙灘樣”移形帶,培養至7~8d細胞在羊膜上形成單層膜狀,細胞透明,邊緣整齊,形態呈多樣化,以卵圓形和多邊形為主;AE5抗體、p63抗體
- 口服脊髓灰質炎活疫苗制造及檢定規程
7,中Ⅲ2株。所有疫苗生產用毒株均須經衛生部批準。 1.2毒種批 1.2.1毒種批制備與保存 毒種批用原毒株在猴腎細胞或人二倍體細胞上制備。從原毒株算起,SabinⅠ、Ⅱ型、中Ⅱ17及中Ⅲ2型傳代次數均不得超過3代,SabinⅢ型不超過2代。所有毒種均應于-60℃以下保存。 1.2.2毒種批檢定 每一毒種批均按A3項分批檢定(滴度不得低于6.5LogPFU/1.0ml)。 2疫苗制備
- 胎兒臍動脈血管平滑肌細胞貼塊培養方法的改進
入37℃、5%CO2培養箱內(濕度100%),貼壁2~3h后再輕輕翻轉培養瓶,使組織塊浸入到培養液中,開放式培養,一周后取出觀察并換液。1.2.2胎兒臍動脈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傳代培養:細胞生長融合后,用0.125%的胰蛋白酶消化傳代。先將胰蛋白酶放入37℃水浴箱預熱。用吸管將組織塊從培養瓶底輕輕吹打下來,可以將組織塊重新移入另一培養瓶繼續貼塊法培養。用無血清的培養液將培養瓶底沖洗兩遍,洗掉殘留的血清
- 大鼠胸主動脈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培養與鑒定*
℃、5%CO2培養箱中6h,使組織塊干涸并與瓶壁牢固貼附。6h后再次翻轉培養瓶使組織塊浸沒于培養液中,培養箱中靜置培養3天后,細胞從組織塊邊緣游出后更換培養液,隔天換液1次;當細胞80%融合時,即可傳代。 1.3VSMCs的傳代培養當組織塊周圍外長的細胞相互匯合達80%融合時,即可傳代:超凈臺內,吸棄舊培養液,將組織塊轉入一新培養瓶加入培養基繼續培養。用不含血清的DMEM培養液洗滌細胞2次,加入
- 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對大鼠骨髓基質細胞體外誘導分化的影響
【摘要】目的研究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對骨髓基質細胞(BMSC)體外定向誘導分化時細胞增殖的影響。方法采用全骨髓法分離大鼠雙側股骨BMSC,傳代后培養液中加成骨誘導劑,分為實驗組(培養基中加0.05mg/L的bFGF)和對照組(培養基中無bFGF,其余條件相同)進行培養。通過MTT法檢測細胞增殖來比較bFGF在大鼠BMSC增殖中的作用。結果實驗組細胞增殖較對照組細胞活躍(P<0.01)
- 鱉甲抗肝纖維化活性組分的研究
餾水5ml溶解,加入色譜柱上端,用蒸餾水洗脫,收集流分,每份10ml,共收集8個流分,即將鱉甲抗肝纖維化活性部位Bj6分離為8個組分。提取分離流程見圖1。 圖1提取分離流程1.2.3HSC的培養及傳代將傳代的HSC-T6培養于含10%胎牛血清、100U/ml青霉素、100mg/ml鏈霉素和1%NEAA的High-DMEM培養液中,置于37℃、5%CO2、飽和濕度的細胞培養箱中培養;在倒置顯微鏡下
- 成人退變髓核細胞體外培養和細胞周期測定
【摘要】[目的]建立成人退變髓核細胞的單層培養模型并觀察其形態;測定其細胞周期,探討傳代后髓核細胞生長不佳的原因。[方法]取24例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手術切除的椎間盤組織,分離出髓核組織,胰酶和膠原酶消化,DMEM/12培養基培養。倒置相差顯微鏡觀察其形態學特征,流式細胞分析儀檢測原代和P2細胞周期。[結果](1)原代髓核細胞生長良好,7d后貼壁生長的細胞可達90%。(2)原代細胞凋亡率為(38.10
- 離體脊髓星形膠質細胞的純化與鑒定
【摘要】目的探索新生大鼠脊髓星形膠質細胞的分離、培養與傳代及純化方法,鑒定其培養純度。方法分離、培養新生大鼠脊髓星形膠質細胞,用換液時暴露結合旋轉法加以純化,酶消化法傳代后進行免疫組化鑒定,并染核計數星形膠質細胞的純度。結果星形膠質細胞貼壁快,多在12h內,3d后數量顯著增加;免疫細胞化學染色顯示,NF200抗體染色為陰性,提示培養蓋片中不含神經元;GFAP陽性染色細胞高達95.8%。結論換液時短
- 流行性乙型腦炎滅活疫苗制造及檢定規程
次傳代后均需做無菌試驗,合格者方可使用。 1.2.2病毒滴定 每正代必須用體重7~9g小白鼠進行腦內滴定,滴度≥9.0LogLD50/1.0ml可用于生產。 1.2.3純毒試驗 生產前和生產末期用小白鼠做腦內法中和試驗,以鑒定毒種的特異性。所用特異性抗血清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中和指數必須在500以上。生產過程中如對毒種發生疑問,應及時進行鑒定。 1.3毒種傳代 分正亞代傳遞
- 《驗方新編》:潘仕成序
昔陸宣公在南中撰《古今集驗方》五十篇,惜今不傳。而蘇端明復與沈存中撰《蘇沈良方》一書,后人力辨非端明之筆。顧端明雜著,時言醫理,于是事殆亦頗究心。蓋方藥之事,術家蘇習共技,而不能知其所以然;儒者能明其理,而又往往未經試驗。即謂方出存中,而端明以博通物理而輾傳代傳,其功豈遽出存中下!宜迄今千百載,以蘇、沈齊稱矣。明·焦弱侯亦嘗欲集古雜記諸藥方為一書,惜未成,只《筆乘》中載有數十條耳。周櫟園《書影》謂
- 藻酸鈉-多聚賴氨酸-藻酸鈉微囊化牛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多巴胺分泌特性的研究
2006年02月06日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05Vol.24No.8P.623-62614(上海)為了檢測體外培養的牛視網膜色素上皮(RPE)細胞多巴胺分泌特點,并觀察多次傳代及微囊包裹對細胞存活率和多巴胺分泌的影響,研究者酶消化法原代培養牛RPE細胞。純化、鑒定后觀察細胞的生長曲線。用高壓靜電成囊裝置制備藻酸鈉-多聚賴氨酸-藻酸鈉(APA)微囊化細胞。臺盼藍染色法檢測囊內細胞存活率。高效液相色譜-
- 三、裸鼠在生物醫學研究中的應用
瘤細胞和人體原發癌移植于裸鼠獲得成功,目前已成功地結腸癌、乳腺癌、肺癌、卵巢癌、黑色素瘤、淋巴瘤、白血病、腎癌、宮頸癌、軟組織肉瘤和骨肉瘤等移植于裸鼠、獲得了一定百分比(35.7%)的良好生長,并可傳代(見表4-1)。若用已建株的人體腫瘤組織培養細胞作移植材料,接種后的成活率更高(41%)。我國北京醫科大學等5人醫院,使用北京藥品檢定所繁殖的裸鼠對人體結腸癌、直腸癌、食道癌、乳腺癌、宮頸癌、咽癌、
- 切應力誘導間充質干細胞分化成內皮細胞的研究
白(GFP)小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MSCs)體外分離培養及擴增及其在流體剪切力條件下向內皮細胞(EC)定向分化能力。方法選用GFP小鼠作為研究對象,分離培養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并在體外進行細胞的擴增和傳代。應用流體剪切力刺激方法對骨髓間充質干細胞進行誘導,并觀測其對GFP小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分化為內皮細胞的積極作用,對其結果進行免疫熒光檢測,計算陽性細胞比例,統計分析。結果GFP小鼠骨髓間充質干細胞
- 第二十三章 病毒感染的實驗室診斷與防治原則--第一節 實驗室診斷
生長,是病毒實驗室的常規技術。 原代細胞培養(Primarycellculture)用胰蛋白酶將人胚(或動物)組織分散成單細胞,加一定培養液,37℃孵育1-2天后逐漸在培養瓶底部長成單層細胞,如人胚腎細胞、兔腎細胞。原代細胞均為二倍體細胞,可用于產生病毒疫苗,如兔腎細胞生產風疹疫苗,雞成纖維細胞產生麻疹疫苗,猴腎細胞生產脊液灰質炎疫苗。因原代細胞不能持續傳代培養,故不便用于診斷工作。 二倍體
- 培養細胞的細胞生物學
內細胞生長在動態平衡環境中,而組織培養細胞的生存環境是培養瓶、皿或其它容器,生存空間和營養是有限的。當細胞增殖達到一定密度后,則需要分離出一部分細胞和更新營養液,否則將影響細胞的繼續生存,這一過程叫傳代(Passage或Subculture)。每次傳代以后,細胞的生長和增殖過程都會受一定的影響。另外,很多細胞特別是正常細胞,在體外的生存也不是無限的,存在著一個發展過程。所有這一切,使組織細胞在培養
- 大鼠骨髓基質干細胞的培養鑒定及向成骨細胞誘導分化的實驗研究
者通過貼壁培養法和密度梯度離心法分離成年大鼠骨髓基質干細胞,應用含維生素C、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鈉的誘導分化培養液定向誘導傳代細胞向成骨細胞分化,檢測堿性磷酸酶活性和細胞礦化作用。結果原代培養基質干細胞首先形成細胞集落,14d時集落間接近融合;傳代細胞體積變大,約5~7d傳代一次。誘導條件下,細胞堿性磷酸酶活性明顯增高,并出現了礦化結節。可見骨髓基質干細胞易于體外分離培養及擴增,成骨能力較強,可
- 菌種保藏方法
,而后進行干燥的保藏法,例如沙土保藏法和濾紙保藏法應用相當廣泛。 4.寄主保藏法 用于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養基上生長的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氏體、螺旋體等,它們必須在生活的動物、昆蟲、雞胚內感染并傳代,此法相當于一般微生物的傳代培養保藏法。病毒等微生物亦可用其他方法如液氮保藏法與冷凍干燥保藏法進行保藏。 5.冷凍保藏法 可分低溫冰箱(-20—-30℃,-50—-80℃)、干冰酒精快速凍結(約
- 移植性腫瘤動物模型
4個。例如小鼠肺腺瘤(HP615)、小鼠子宮頸瘤27號(U27)、小鼠腦瘤22(B22)、小鼠淋巴細胞性血病(L615)、裸鼠人肝瘤移植瘤和人腦惡性膠質細胞瘤(NCS—1)等。 動物腫瘤可通過移植傳代而培養出所需要的腫瘤細胞株。瘤株是一種組織學類型和生長特性已趨穩定,并能在同系或同種動物中連續傳代的腫瘤細胞模型。腫瘤移植于健康動物,相當于活體組織培養,可長期保存瘤種,供實驗所用。 實驗中常用腹
- 煙草浸提液對大鼠體外培養成骨細胞的影響
7℃下震蕩消化20min,棄上清,0.1%的II型膠原酶消化30min后棄上清;所得骨塊直接放入培養瓶中加入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養液,置于37℃、5%CO2培養箱中培養。1.2.2細胞培養及傳代:在原代培養過程中,每3~4d換液1次,細胞長滿瓶底時開始傳代,傳代時用差速貼壁法進行純化[4]。0.25%胰蛋白酶37℃消化10min左右,當觀察到細胞形態變圓,且部分細胞已開始脫離瓶底時,終止消
- 四株中國狂犬病病毒核衣殼蛋白和糖蛋白抗原性分析
用抗NP和GP單克隆抗體分析的方法對我國人用狂犬病疫苗株(aG)、實驗室減毒株(CTN-181)及分離自寧夏的2株街毒進行了NP和GP抗原結構的分析和研究。 試驗所用病毒aG株為北京株經地鼠腎細胞傳代適應的疫苗株;CTN-181為1983年分離自狂犬,經鼠及人二倍體細胞傳代成為減毒株;CNX8511和CNX8601是1985年11月和1986年1月在寧夏自治區衛生防疫站收集2例臨床診斷為狂犬病的
- 凍干流行性腮腺炎活疫苗制造及檢定規程
炎病毒上海S79減毒株或其他減毒株。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或衛生部指定的其他單位保管、分發。毒種來源、減毒過程歷史應清楚。經純毒試驗證明為流行性肋腺炎病毒,無外源因子污染,經臨床觀察證明安全有效。傳代不應超過國家檢定部門批準的代數,并凍干保存于-20℃以下。 1.2毒種檢定 由制造部門會同質量檢定部門進行。 1.2.1無菌試驗 按《生物制品無菌試驗規程》進行。由合并的生產毒種批取樣不得少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