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抽薹 (最后修訂于2010/2/4 18:51:36)[共177字]
摘要:主要是由于節間伸長進入營養生長的叢生型植物的莖,受到溫度和日照長度等環境變化的刺激,隨著花芽的分化,莖開始迅速伸長,植株變高,此現象稱為抽薹。此時,節數的增加受到抑制,僅是節間的伸長。多發生在二年生長日照植物(bienniallong-dayplant),可用溫度和日照長度處理來抑制或促進油薹,赤霉素亦能促進抽薹,植物矮化劑(CCC)有抑制抽薹的作用。......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本草乘雅半偈》:[第九帙]萊菔
蘆菔。孫炎注云∶紫花菘也。南人呼秦菘;吳人呼楚菘;魯人呼(音拉答);秦人呼溫菘;北人四呼之。春曰破地錐,夏曰夏里生,秋曰蘿卜,冬曰地酥。杜詩曰土酥;蒙古曰篤魯馬;唐夏末布種,秋末刈苗,冬末采根,春末抽薹。高五七尺,開紫碧色花。夏初結角子,如大麻實,圓長不等,色黃而赤,遂可布種。葉大者如蔓荊,細者如花芥,表里有茸毛。根色有紅白,根形有大小長短,圓扁粗滑,上銳下尖,細腰巨腹,岐尾叉頭,有須無須之別。小
- 《本草述鉤元》:[卷十五菜部]萊菔
即菘菜也。似蔓菁而稍大。種菘不宜于北。猶蔓菁不宜于南。今則南北俱有。性喜燒土。隨地可植。夏末布種。秋末刈苗。冬末采根。春末抽薹。開紫碧花。夏初結子。圓長不等。遂可布種。根色有紅白。形有大小長短不同。(核)有兩種。一種八月布。秋冬之交即可亦根氣味辛甘。葉味辛苦。氣溫平。生啖或搗汁飲之。止消渴寬中。去邪熱氣。療鼻衄。制面毒。解酒毒。同地黃食。澀營衛。令人發白。屬土而有金與水。生者下氣。熟食則辛散味去咸
- 藏藥印度獐牙菜溫室引種試驗成功
病的首選藥物,療效確切、使用歷史悠久,公認度高。隨著使用量、使用頻率的快速增加,印度獐牙菜的野生資源面臨枯竭,已于2002年被印度列為一級瀕危藥材。 該項目完成了印度獐牙菜種子萌發、土壤出苗、促進抽薹和開花及病蟲害防治等溫室關鍵技術的研究,在溫室環境中完成了印度獐牙菜從種子-出苗-抽薹-開花-成株-種子的一個完整的生命生活周期。 在田間實驗中,科研人員還在印度獐牙菜在高緯度、高海拔地區的播種方
- 白芷田間管理
河南有“濕凍最好,干凍不易活的經驗,河北有“白芷在冬季只有干死的,沒有凍死的經驗。翌年春季以后可配合追肥適時澆灌,尤其是伏天更應保持水分充足。如遇雨季,田間積水,應及時開溝排水,以防積水爛根及病害發生。5、拔除抽薹苗播后第二年5月會有部分植株抽薹開花,其根部不可作藥用,其結出的種子亦不能作種,因其下一代會提前抽薹。故為了減少田間養料的消耗,發現抽薹的植株,應及時拔除。作者:
- 白芷田間管理
河南有“濕凍最好,干凍不易活的經驗,河北有“白芷在冬季只有干死的,沒有凍死的經驗。翌年春季以后可配合追肥適時澆灌,尤其是伏天更應保持水分充足。如遇雨季,田間積水,應及時開溝排水,以防積水爛根及病害發生。5、拔除抽薹苗播后第二年5月會有部分植株抽薹開花,其根部不可作藥用,其結出的種子亦不能作種,因其下一代會提前抽薹。故為了減少田間養料的消耗,發現抽薹的植株,應及時拔除。作者:
- 婆羅門參的栽培技術
肥、澆水。8月可開始采收,但產量較低,一般于11月上旬葉枯后收獲。根部耐寒性強,冬前不收獲者,可培土保護安全越冬。于冬前收獲時選根形整齊的植株作種株,并按行距80厘米,株距33厘米隨即定植于采種田,培土保護。翌春除去蓋土,進行中耕、追肥、澆水等管理。種株抽薹后須支架防倒伏,除去下部弱枝,留上部花枝開花、結子。種子成熟后,搓去種子上的冠毛,清選后貯存。文章來源:愛農網日期:2003-10-01作者:
- 紫菀
用秋栽,在北方寒冷地區防止種苗冬季在地里凍死,只能春天栽,在刨收時,選擇粗壯節密的根狀莖,色白較嫩帶有紫紅色,無蟲傷斑痕,接近地面的根狀莖作種栽,不采用蘆頭部的根狀莖作種栽,因這樣的根狀莖栽植后容易抽薹開花,影響根的產量和質量。種栽于秋栽時隨創隨栽,若春栽需行窖藏,栽前將選好的根狀莖剪成6.7~10厘米長的小段,每段帶有芽眼2~3個,以根狀莖新鮮、芽眼明顯的發芽力強,按行距33厘米開6.7~8.3
- 白芷
20℃和足夠的濕度下,播種后10~15天出苗。白芷播種期分春秋兩季。春播在清明前后,但產量低,質量差,一般都不采用。秋播不能過早過遲,最早不能早于處暑;不然在當年冬季生長迅速,則將有多數植珠在第二年抽薹開花,其根不能作藥用,但最遲不能遲于秋分;因秋分后雨量漸少,而氣溫轉低,白芷播后長久不能發芽,影響生長與產量,故應在8月上旬全9月初播種。播種方法:白芷宜直播,不宜育苗移栽,移栽的植株根部分叉,生根
- 歐盟科技人員研究甜菜的“生長基因”取得突破
由德國和瑞典科技人員牽頭的歐盟6個成員國比利時、德國、法國、西班牙、瑞典和英國9家科研機構或種業公司科技人員參與的歐洲研究團隊,利用現代生物學技術,首次發現甜菜的“生長基因”,即被稱作BvBTC1的抽薹基因B。科技人員對BvBTC1進行調節和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甜菜的優質高產。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現代生物學雜志上。甜菜作物與其它糧食農作物不同,糧食農作物是開花后,果實種子的培育加速;而甜菜作物
- 白芷的栽培技術
出苗率。 3.田間管理 (1)間苗、定苗:翌春畝高5厘米左右時,開始間苗,一般進行2次,苗高15厘米時定苗,條播者按株距12厘米~15厘米定苗;穴播者按每穴留壯苗1~3株。同時除去特大苗,以防早抽薹。 (2)中耕除草:每次間苗時都應結合中耕除草,第一次只淺松表土,以后逐漸加深。待植株封行后,停止中耕。 (3)追肥:一般追肥3~4次。常在間苗、定苗后和封行前進行。肥種以腐熟人糞尿、餅肥等為主
- 白芷栽培技術
大提高出苗率。 3.田間管理 (1)間苗、定苗翌春苗高5厘米左右時,開始間苗,一般進行2次,南高15厘米時定苗,條播者按株距12一15厘米定苗;穴播者按每穴留壯苗l-3株。同時除去特大苗,以防早抽薹 (2)中耕除草每次間苗時都應結合中耕除草,第一次只淺松表土,以后逐漸加深。待植株封行后,停止中耕。 (3)追肥一般追肥3-4次。常在間苗、定苗后和封行前進行。肥種以腐熟人糞尿、餅肥等為主,先淡
- 當歸栽培技術
)生長習性 當歸為高山植物,要求涼爽、濕潤的氣候條件,具有喜肥、怕澇、怕高溫的特性,海拔低的地區栽培,不易越夏,氣溫過高易死亡。 種子在10-25℃范圍內發芽良好,10-15天出苗。當歸具有早期抽薹現象,生產上應注意克服,一般育苗移栽,第三年即可采挖。 (三)栽培技術 1.選地、整地選擇座南向北半陰半陽的緩坡地,要求土質疏松、結構良好。小滿前深翻1次,打碎土塊作苗床,床面寬1米,長因地形而
- 黑龍江部分野生藥材遭破壞性盜采——業內人士呼吁:應盡快建立有效保護機制
據了解,《黑龍江省野生藥材資源保護條例》明確規定了對野生藥材物種的管理辦法。例如,該《條例》規定在采摘五味子時,禁止割藤和采摘不成熟的果實;防風的采挖期為每年5月至10月,《條例》規定禁止采挖幼苗和抽薹打籽植株等。 黑龍江省是野生藥材資源大省,有800多種動植物野生藥材。其中人參、鹿茸、五味子、刺五加、防風、黃柏、穿山龍等幾十種名貴藥材在國內外享有盛名。近年來,該省各產區的五味子、刺五加、防風等
- 澤瀉栽培加工技術
補苗。澤瀉共施4次肥,除施足基肥外,早追肥,人糞尿、草木炭、餅肥、硫酸按第一次栽后10~20天。以后每隔10天一次,每次量逐漸增加,施肥前放水,第一、二次追肥時把苗根部泥土撬松,拔掉雜苗灌水。打基:抽薹長芽,及時打薹摘芽,從基部摘掉,加速根部生長。11月下旬放干田水,備收獲。4.病蟲害防治(1)白斑病危害葉和葉柄,發生紅褐色病斑。防治方法:播種前40%福爾馬林80倍液浸種5分鐘,晾干播種,發病用6
- 大粒車前子栽培技術
距25厘米挖穴。每穴栽1苗,隨拔隨栽。栽后澆定根水。 田間管理:移栽后10天澆水1次,同時施入適量人糞尿。半月后幼苗返青時中耕除草,補栽缺苗。以后每半月施1次有效肥,每畝施復合肥15千克。當車前子抽薹開花時,重施1-2次壯籽肥,以利抽穗(過早抽穗的植株隨時摘除),促其籽粒飽滿。 防治害蟲:蠐螬、螻蛄為害植株時可用敵百蟲毒餌誘殺。蚜蟲、造橋蟲為害時,可噴灑40%樂果乳劑1500-2000倍液。
- 優勢產品:大蕓(肉蓯蓉)
植物供給養料和水分。它在沙質土壤中,不見陽光能長到0.5~0.75厘米,外裹黃色鱗甲,很像古代戰將披掛的戰甲,故名“黑司令”。 大蕓在地下生長時,沒有葉,不進行光合作用,所以無葉綠素合成。出土后,抽薹的苗莖開始進行光合作用而合成葉綠素,使黃褐色的鱗片變成青紫色。單個的大蕓似兵器,有開的花朵和含苞未放的花蕾。剛開的花是白色,后來變成紫色,并有芳香氣味。 大蕓一般高5~100厘米,圓柱形,藥用的肉
- 提高旱半夏產量5措施
種。旱半夏屬耐蔭作物,在蔭蔽環境下生長良好,產量高,因此,種植地要選擇半陰半陽的緩坡地,或在幼齡果樹行間套種,也可在旱半夏畦邊間種玉米、小麥等高稈作物。 摘除花蕾。旱半夏播后2個月左右,植株會陸續抽薹開花,消耗養分。因此,除留種外,要及時分批摘除花蕾,使養分集中到地下塊莖,加速塊莖生長,有利增產。 延緩植株倒苗。旱半夏遇高溫強光會出現自然倒苗現象,并停止生長。因此,延緩植株倒苗是旱半夏高產的一
- 牛蒡子栽培要點
病初期可對植株噴灑50%的多菌靈1000倍液進行防治。白粉病多發生于植株生長茂密時的陰雨天,為害葉片,發病后可用50%退菌特l000倍液或50%托布津800~1000倍液噴施葉面。蟲害主要是蚜蟲,在抽薹開花時發生,在嫩梢、嫩葉上吸取汁液,發生后可用40%樂果乳劑800倍液噴霧防治。 采收加工次年春夏季當種子黃里透黑時將果枝剪下,采收后將果序攤開曝曬,充分干燥后用木板打出果實種子,除凈雜質曬至全干
- 多年生大黃的田間管理
可避免夏季高溫的影響;培土加固了植株基部,防止倒伏等等。故此在每次中耕除草、施肥時,均應培土;在每年的最后1次培土時,應用堆肥、雜草、泥土等培于土株旁,大約厚10厘米。(4)摘薹大黃栽后的第3年就要抽薹開花,消耗大量養分,這時要及時摘薹,抑制大黃的生殖生長,使養分集中到營養生長,促進光合產物向根和根莖部運輸貯藏,提高根及根莖的產量和品質。摘薹時應選晴天進行,從根莖部摘去花薹,并用土蓋住根頭部分和踩
- 春季可種植的藥材品種——半夏
除草劑防除。2、施肥:在苗高20厘米時,每667平方米(1畝)可用10公斤尿素對水1000公斤(或稀薄人畜糞水)潑澆于土表,以促進植株生長,加快塊莖膨大,有利增產。3、摘除花蕾:半夏生長期植株會出現抽薹開花現象,消耗養分,因此,除留種外,要及時分批摘除花蕾,使養分集中到地下塊莖,提高塊莖產量。四.病蟲害防治。初次栽培旱半夏的土地病蟲害較少,有時會發生葉斑病和病毒病。1、葉斑病。雨季積水時易發生,危
- 白術栽培抓好五點
效益高的致富門路。 一、選地整地白術喜涼爽氣候,怕高溫高濕環境,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的微酸、堿及輕黏土為好。平原地區要選土質疏松、肥力中等的地塊。土壤過肥,幼苗生長過旺,易當年抽薹開花,影響藥用質量。在山區可選擇土層較厚,有一定坡度的土地種植。前茬最好是禾本科作物,不宜選擇煙草、花生、油菜等作物茬,否則易發生病害。育苗地一般畝施農家肥4000公斤~5000公斤,或餅肥75公斤
- 白術育苗操作規程
二荒地最好,熟地以前茬為禾本科植物的輪作地為宜,切忌與馬鈴薯、白菜、辣椒、烤煙、花生、玄參等作物輪作。選東北向風坡土質疏松、肥力中等的沙質土壤為育苗地。若土壤過肥,術苗營養過旺。促使當年術苗過早進入抽薹開花,影響術栽質量,由于術栽個大,水分和淀粉積累過多,容易感病。育苗地應于冬季深翻,次年春季再翻耕一次,耕前每畝須施入廄肥1500千克,均勻翻入土中。整細耙平,以1.3米寬開高畦,溝寬30厘米,溝深
- 防風的旺盛生長期管理
行根外追肥。在無風的下午,噴灑一定濃度的磷酸二氫鉀、噴施寶、增根劑等(按說明使用),以補充養分供應,延長葉片功能期,防植株早衰。(3)打薹促根:防風播種當年只形成葉叢,第二年6~7月有80%以上植株抽薹開花結實。地上植株開花以后,地下根開始木質化,中空,嚴重影響藥用根質量或失去藥用價值。因此,2年以上除留種田以外的植株,必須在花薹出現時及時摘除,一般需進行2~3次,見薹就打掉,避免開花消耗養分,影
- 中藥材白芷繁殖方法
高3~6厘米時,按株距8~10厘米間苗,使幼苗通風透光,生長健壯。當白芷有9~12厘米高時,應結合除草,去掉弱小苗,按株距24厘米左右定苗。間苗、定苗要求留中間苗,清除大的徒長苗和小的瘦弱苗,以防早抽薹或長勢過弱。幼苗期除草不宜過深,否則傷及主根,極易產生分叉根,影響質量。生長后期結合澆水還需中耕松土1次。(二)施肥澆水。間苗、定苗后,結合澆水施入糞尿1次,施用量為每畝2000公斤。整個生長期都應
- 半夏春播技術
高效蓋草能除草劑防除。 2.施肥:在苗高20厘米時,每畝可用10公斤尿素對水1000公斤(或稀薄人畜糞水)潑澆于土表,以促進植株生長,加快塊莖膨大,有利增產。 3.摘除花蕾:半夏生長期植株會出現抽薹開花現象,消耗養分,因此,除留種外,要及時分批摘除花蕾,使養分集中到地下塊莖,提高塊莖產量。 病蟲害防治 初次栽培旱半夏的土地病蟲害較少,有時會發生葉斑病和病毒病。 1.葉斑病:雨季積水時易發
- 白芥子
米定苗(留苗過密則分枝少,植株高,易倒伏)。定苗后結合澆水,每畝追施15—20千克尿素。現蕾時,要及時追施“蕾肥”,每畝追施磷酸二銨或尿素20—30千克,并及時澆水,促進種子成實飽滿。病蟲害防治:在抽薹期易發生蚜蟲,要及時除治,否則造成減產或絕收。方法是:用40%樂果乳劑800倍液噴灑2—3次,到開花前停止用藥。 收獲加工:芒種節前后,當角果由綠變白、喙部呈枯萎狀時即為成熟。將地上部分割回,暴曬
- 穿山龍實生種子育苗的具體技術
右。種子上面覆土1.5厘米厚,用木磙子鎮壓一遍。在播種后的床面上覆蓋1厘米厚的落葉松葉。落葉松葉上面撒少許沙子以免被風吹走或暴雨沖刷。然后把播完種的床一次性澆透水。及時檢查床內水分,要保持種子層土壤的水分,缺水時立即在日落后澆水。地溫22℃以上才能出苗,第一次萌發1片真葉,苗高1.5厘米,12—15天后再萌發一抽薹的單株,苗高達15厘米時便纏繞其他植物生長。當年苗高可達1米左右。作者:
- 我國蔬菜作物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研究獲進展
菜、甘藍、番茄、甜(辣)椒、馬鈴薯、黃瓜等主要蔬菜作物的分子標記研究。構建了一批高密度的蔬菜作物分子標記連鎖圖,定位了大量重要基因。包括雄性不育、自交不親和性、性別決定等雜種優勢利用相關的重要基因,抽薹性、耐熱性、耐冷性等抗逆基因;各種微量元素、葉色、番茄紅素、辣味素等營養品質相關QTL,晚疫病、線蟲、白粉病、霜霉病、病毒病等病害的抗病基因。為開展蔬菜作物的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提供了重要基礎。 蔬菜
- 許淑清代表:用現代科技提高中藥材種植水平
量。她說,有句話叫做“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砍來當柴燒。”藥材該采收時不采收,不該采收時亂采收,會使中藥材質量出現滑坡。根莖類藥材應該在花開前或花謝后采收,有的藥農卻在花期采收,結果上市后連專家都認不出來。有的農民看時價不好,就把藥材留在地里繼續生長,等著漲價,但像板藍根、白芷、當歸一類藥,當年不收就開花抽薹,做藥用的根就嚴重木質化,藥效降低。此外,還應制訂科學合理、要求更高的中藥材質量標準。作者:
- 和田大蕓(肉蓯蓉)
植物供給養料和水分。它在沙質土壤中,不見陽光能長到0.5-0.75厘米,外裹黃色鱗甲,很像古代戰將披掛的戰甲,故名“黑司令”。 大蕓在地下生長時,沒有葉,不進行光合作用,所以無葉綠素合成。出土后,抽薹的苗莖開始進行光合作用而合成葉綠素,使黃褐色的鱗片變成青紫色。單個的大蕓似兵器,有開的花朵和含苞未放的花蕾。剛開的花是白色,后來變成紫色,并有芳香氣味。 大蕓一般高5~100厘米,圓柱形,藥用的肉
- 牛蒡子的加工利用技術
地下根也馬上挖起,刮去黑皮、曬干,放通風干燥處。每公頃產種子3000-3750kg。 二、利用園林綠化:牛蒡子屬于觀葉和花的藥用花卉,牛蒡子第一年只能長出一叢大葉子,鋪蓋地面,很是客氣大方。第二年抽薹長出許多側枝,在莖稈上端、頂端開紫色頭狀花序很特殊,花期很長。在公園、山坡適合屏植,有防治水土流失和風沙作用。醫藥應用:根含皂甙及甾類化合物,促脫皮甾酮、牛膝旮酮、鉀鹽及黏液質等。性味苦、酸,平。生
- 柴胡中藥材栽培
后要經常松土除草。當苗高5~6厘米時進行間苗,當苗高10厘米以上,結合松土除草,按株距10厘米左右定苗。結合松土除草,定苗后每畝追施過磷酸鈣15公斤(若底肥施過可不施)、硫酸銨5~8公斤或尿素5公斤。注意勿施到苗上或碰傷莖稈。出苗前或移栽后要經常澆水保濕,如遇雨季積水應及時排水,防治積水爛根。柴胡第一年只長莖葉,很少開花,第二年抽薹開花,要注意留種,不留種的應及時摘薹,集中養分促進根部生長。作者:
- 白金籽栽培技術及經濟效益分析
種方法:在選好的地內施足農家肥和磷、鉀肥,或復合肥一袋。翻耕整平,做成寬畦,用機播耬播種。田間管理:該品種植簡單,管理松散,被稱之為懶漢田。如果能進一步加強管理,產量將明顯增加。苗高15厘米時,可按株距12-15厘米定苗(留苗過密則分枝少,植株高,易倒伏)。病蟲害防治:在抽薹期易發生蚜蟲,要及時除治,否則造成減產。方法是:用40%樂果乳劑800倍液噴灑2—3次,到開花前停止用藥。作者:
- 澤瀉的栽培技術
。澤瀉共施4次肥,除施足基肥外,早追肥,人糞尿、草木炭、餅肥、硫酸按第一次栽后10~20天。以后每隔10天一次,每次量逐漸增加,施肥前放水,第一、二次追肥時把苗根部泥土撬松,拔掉雜苗灌水。 打基:抽薹長芽,及時打薹摘芽,從基部摘掉,加速根部生長。11月下旬放干田水,備收獲。 4.病蟲害防治 (1)白斑病危害葉和葉柄,發生紅褐色病斑。 防治方法:播種前40%福爾馬林80倍液浸種5分鐘,晾干播
- 澤瀉
補苗。澤瀉共施4次肥,除施足基肥外,早追肥,人糞尿、草木炭、餅肥、硫酸按第一次栽后10~20天。以后每隔10天一次,每次量逐漸增加,施肥前放水,第一、二次追肥時把苗根部泥土撬松,拔掉雜苗灌水。打基:抽薹長芽,及時打薹摘芽,從基部摘掉,加速根部生長。11月下旬放干田水,備收獲。4.病蟲害防治(1)白斑病危害葉和葉柄,發生紅褐色病斑。防治方法:播種前40%福爾馬林80倍液浸種5分鐘,晾干播種,發病用6
- 三七繁殖方法
有許多新的生理活化成分,如具抗大腦衰老、抗心律失常、降低血糖、血脂、鎮痛等作用。三七用種子繁殖,主要采用育苗移栽。選種。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果實飽滿的三四年生的三七園作種子地。6月上、中旬,植株抽薹時,應及時摘除小花序以促進種子飽滿。三七開花結果時,花盤重量逐漸增加,為防止花梗彎折,必須在植株旁插一細木棍或小竹棍作支柱,并將花盤拴在支柱上。為提高種子飽滿度,從現蕾到開花期應增施一次磷、鉀肥。采
- 板藍根
溫暖氣候,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及腐殖質壤土為佳。 【繁殖】采用種子繁殖,以直播為好。 1、選種與采種:第2年開花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根粗不分叉的根條留作種根。 2、把種根移栽使其抽薹開花、籽粒飽滿5-6然后采集成熟種子成熟種子,曬干脫粒,置通風干燥處貯藏備用。 【播種】春播4月間,夏播5月下旬至6月上旬。 播前篩選飽滿、無病蟲害的,用30℃溫水浸種3-4小時,稍晾干,按1份
- 甘肅育成“當歸”新品系
條件下,該品系特、一級品出成率分別為23.2%和29.7%,較對照分別提高2.7和3.7個百分點;抗根病能力較強,平均根病發病率4.4%,病情指數1.8%,較對照分別降低1.3和0.7個百分點;提前抽薹率較低,平均14.8%,較對照降低3.7個百分點。當歸新品系90-02適宜在海拔2000-2600m、年降水量500-600mm的二陰及高寒陰濕生態區推廣應用。該品系鑒定試驗結果:折合平均畝產鮮當歸
- 穿山龍實生種子育苗的具體技術
右。種子上面覆土1.5厘米厚,用木磙子鎮壓一遍。在播種后的床面上覆蓋1厘米厚的落葉松葉。落葉松葉上面撒少許沙子以免被風吹走或暴雨沖刷。然后把播完種的床一次性澆透水。及時檢查床內水分,要保持種子層土壤的水分,缺水時立即在日落后澆水。地溫22℃以上才能出苗,第一次萌發1片真葉,苗高1.5厘米,12—15天后再萌發一抽薹的單株,苗高達15厘米時便纏繞其他植物生長。當年苗高可達1米左右。作者:
- 柴胡中藥材栽培
后要經常松土除草。當苗高5~6厘米時進行間苗,當苗高10厘米以上,結合松土除草,按株距10厘米左右定苗。結合松土除草,定苗后每畝追施過磷酸鈣15公斤(若底肥施過可不施)、硫酸銨5~8公斤或尿素5公斤。注意勿施到苗上或碰傷莖稈。出苗前或移栽后要經常澆水保濕,如遇雨季積水應及時排水,防治積水爛根。柴胡第一年只長莖葉,很少開花,第二年抽薹開花,要注意留種,不留種的應及時摘薹,集中養分促進根部生長。作者:
- 白術的栽培技術
下滲后,將種子均勻撒入后,覆淺土即可,每1000平方米用種8公斤左右。播后約15天左右出苗。至冬季移栽前,每1000平方米可培育出600公斤左右鮮木栽。 (2)移栽:當年冬季就可移栽,術栽以當年不抽薹開花,主芽健壯,根莖小而整齊,杏核大小者為佳。剪去須根,按行距25厘米開深10厘米的溝,再按株距15厘米左右將術栽排入溝內,芽尖朝上,并與地面相平。栽后兩側稍加鎮壓,全部栽完后,再澆一次大水。一般每
- 天麻栽培的小氣候環境
由于天麻是非綠色植物,從栽種到收獲,整個無性繁殖過程都在地下進行,因此光照對地下塊莖的生長、繁殖沒有直接影響,只能間接影響土壤溫度的變化。如果在冷涼的地區栽培天麻,增加直射光的照射可提高地溫。天麻抽薹出土后(約兩個月)需要一定的散射光照射,但忌強光,強烈的直射光會引發日灼,危害天麻莖稈,容易導致植株死亡。同時,直射的陽光會加大土壤水分的蒸發,降低土壤濕度,影響塊莖的生長。故此時應注意搭棚遮蔭,減
- 牛蒡的栽培技術與食用價值
蒡的使用在我國正悄然興起,對它的使用價值和經濟效益認識越來越深,因此發展牛蒡具有一定的發展前途。一、栽培特性及對環境條件的要求:牛蒡根莖一般直徑3-4厘米,長70-100厘米,肉質灰白色,植株粗壯,抽薹后植株高150-180厘米。開花到種子成熟30-40天,千粒重12-14克,發芽年限3-5年。①溫度:牛蒡喜溫耐熱又耐寒,種子發芽適溫20-25℃,生長適溫也為20-25℃,地上部耐寒力弱,3℃以下
- 大黃栽培技術
好的土地上,及時栽植,株行距各60厘米,挖穴15~30厘米深,每穴1株,覆土,埋住蘆頭,壓實土壤,使根與土緊密結合。 移栽時可采取“曲根定植”,即定植時將種苗根尖端向上彎曲呈L形,可大大降低植株的抽薹率。 (3)子芽繁殖在收獲大黃時,將母株根莖上萌生健壯而較大的子芽摘下種植。過小的子芽可栽于苗床里,第二年秋天再行定植。為防止傷口處腐爛,栽種時可在傷口涂上草木灰。 3.田間管理 (1)中耕除
- 《科學時報》青年人才成長故事系列報道之十:魏立新
子出苗率等問題尚未解決。2004年,為了實現在中國對蒂達的引種栽培,魏立新帶著團隊去尼泊爾尋找蒂達。那次從尼泊爾采回來的種子,現在在溫室中已經長到2米高了。魏立新完成了蒂達的種子萌發,土壤出苗,促進抽薹、開花及病蟲害防治等溫室關鍵技術研究,在溫室和大田環境中,都已完成蒂達從種子——出苗——抽薹——開花—&mdash
- 北京構建新型種業體系紀實
968”玉米,在多個區域的生產試驗中位列第一,并大面積示范。“京科”系列玉米去年向全國推廣1.5億畝,成為能跟進口良種抗衡的中國玉米種子。近兩年,一批高端籽種從北京走向全國:“京葫36號”西葫蘆、耐抽薹娃娃菜、“京春黃”白菜、“華欣”西瓜,北京的大白菜、西瓜、糯玉米品種推廣面積位居全國首位;“京紅”“京粉”系列蛋雞作為全國最大的自主創新品種,占了全國一半的市場,種雞規模居亞洲第一。北京在良種創制上
- 明黨參的栽培技術
水中冷卻,并及時用竹片或瓷碗片刮去外皮,再投入0.3%明礬水浸漂2~3小時,撈出,洗凈,曬干或烘干即可。亦可將鮮參直接刮去外皮,曬干而成,其產品習稱“粉沙參”。 (五)留種技術 明黨參第二年開始抽薹開花結實,但留種株宜選3~5年生,健壯無病的植株,并適當打去側枝,使養分充分供給主干。于6月中旬至下旬,當種子變為褐色或黑褐色時即可分批采收。 采收的種子可采用濕沙貯藏或干沙貯藏。如有低溫晾藏條件
- 天麻種植參考
粉后形成蒴果中的極微小的種子;后者是指米麻或麻米,即小天麻。天麻種子播種后15天左右萌動,當年11月份即可長成麻種。麻種經約8--12個月膨大、生長、次年10-11月即成為箭麻。第三年春夏季節,箭麻抽薹、開花,經授粉后再形成種子,至此,完成一個生長周期。但是,實際生產中,大多數麻農(或藥農)只是購買麻種進行播種,這樣做的結果,即成為一年一個生長周期。如此表達,嚴格來說是不對的,不過作為實際生產上約
- 天麻四下池伴栽技術
1.遮陽天麻花葶最忌陽光直射,直射光會導致花葶變黑,造成倒伏。遮光的最佳方法是在棚內的塑料薄膜下,拉一層遮陽率為60%的黑色遮陽網,少量育種可用其他材料創造四分光照六分陰的遮光效果。 2.保濕天麻抽薹、開化、結蒴果是在5~6月份,培養基質水分損失比較大,必須及時給培養料補水,保持基質濕潤而不水漬為宜。 3.打頂天麻頂端花序成果概率低,應在現蕾結束后將頂端“花序尖”摘掉,既可減少養分損失,又可使
- 中藥材三島柴胡栽培技術
當追施化肥。以速效肥為主,數量為:每畝尿素5千克,硫酸鉀5千克,搶在雨前追施、條施,施到柴胡苗行間,不要緊挨柴胡苗,以防產生肥害灼傷幼苗。對田底好、底肥足的田塊不提倡追肥打頂進入7月份以后,幼苗轉入抽薹花期,要進行打頂,控上促下。方法是:當幼苗40厘米高時,用剪刀剪去上面10厘米,10—15天后,當苗高50厘米時,再剪去10厘米,以此連打3—4次頂。5、收獲、加工每年12月份,氣溫降到0℃左右,柴
- 藥材變“寶”采收有技巧
的養分,因此一般多在植物休眠期,即秋冬季落葉后至翌年早春萌發前采收根及根莖類藥材,如黃芪、黨參、丹參、桔梗、丹皮、地骨皮、前胡等。此時地下根和根莖儲藏的營養物質和有效成分含量最高,此時采收可避免開花抽薹,從而避免空心或木質化而失去藥用價值。少數藥材如白芷、當歸、川芎等應在生長期采收。采收年限因品種不同而異,如牛膝、板藍根等當年栽種當年即可采挖,而人參、黃連、西洋參等則要栽培4-5年才能收獲。采收方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