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蟲媒 (最后修訂于2010/2/4 21:46:39)[共169字]
摘要:蟲媒指以昆蟲為媒介將花粉帶到柱頭上進行受精的現象。這時的花稱為蟲媒花。一般蟲媒花多具有極其美麗的花瓣,發達的蜜腺和強的味;花粉有粘液、粘絲、凸起等,具有容易附著在昆蟲身體上的性質。有的花形很適合昆蟲的形狀,另外因昆蟲種類不同,包括從作為特定植物媒介的昆蟲到對廣泛的植物進行媒介的各種各樣昆蟲。在進化史上,一般認為蟲媒的形式比風媒出現得晚。......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熱帶地區重要蟲媒傳染病的預防與控制
Region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Nanning530021,Guangxi,P.R.China) 諸多蟲媒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不但與地理條件、季節氣候有關,而且與該地區生存的蟲媒種類也是息息相關的。現就不同地理條件、季節氣候、蟲媒種類與傳染病流行的關系作一探討。 1熱帶地區一般自然地理特征與蟲媒生存種類的關系 熱帶地區是以赤道南北
- 成蚊對蟲媒病毒中腸感染屏障及其機理的研究進展
Chamberlain等〔1〕就提出了“中腸屏障”的概念。Hardy等〔2〕經過詳細分析,總結出蚊蟲感染病毒后,在不同層次存在中腸感染屏障、中腸釋放屏障、涎腺感染屏障、涎腺釋放屏障和經卵傳遞屏障。其中,中腸感染屏障或感染閾值現象,是限制許多病毒感染無脊椎動物媒介的一個重要因素。下面將重點討論蚊蟲對蟲媒病毒的中腸感染屏障、影響因素、作用機制以及在蚊蟲防制中的潛在意義。 1 中腸感染屏障 蟲媒病毒
- 全球氣候變化與傳染病
。氣候變化將可能干擾地區的天氣形式和生態平衡,從而造成對人體健康的多方面影響。在由氣候變化產生的健康效應中,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傳染病傳播的影響。全球氣候變化將直接或間接影響許多傳染病(尤其是蟲媒傳染病譬如瘧疾、血吸蟲病、病毒性腦炎和登革熱等)的傳播過程。全球趨暖還將使海平面和海表面溫度上升,從而增加經水傳播疾病(例如霍亂和貝類水產品中毒)的發病率。我們應積極發展疾病預防戰略和公共衛生對策,
- 全球氣候變化與傳染病
可能干擾地區的天氣形式和生態平衡,從而造成對人體健康的多方面影響[2]。在由氣候變化產生的健康效應中,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傳染病傳播的影響[3]。全球氣候變化將直接或間接影響許多傳染病(尤其是蟲媒傳染病譬如瘧疾、血吸蟲病、病毒性腦炎和登革熱等)的傳播過程。全球趨暖還將使海平面和海表面溫度上升,從而增加經水傳播疾病(例如霍亂和貝類水產品中毒)的發病率[2,3]。我們應積極發展疾病預防戰略和公共
- 廣西2007年甲乙類自然疫源性和蟲媒傳染病分析
【摘要】 目的分析2007年廣西壯族自治區甲乙類自然疫源性和蟲媒傳染病的流行特點,為預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據。方法采用國家疾病監測系統對2007年廣西傳染病疫情報告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2007年廣西甲乙類自然疫源性和和蟲媒性傳染病的發病人數為合計940例,發病率為1.9919/10萬,病死率為55.43%;發病率排名前3位的疾病是:狂犬病1.0511/10萬(496例)、乙腦0.5828/10萬
- 我國西北地區發現塔希納病毒
的致病因,并強烈提示我國仍有大量蟲媒病毒未被發現,需要進一步加大監測工作力度。 據梁國棟介紹,2006年夏季,該研究室與當地疾控機構合作,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的農村居民房和牲畜圈環境采集的蚊蟲中,分離到一種我國從未發現過的蚊蟲傳播病毒——塔希納病毒。2006年和2007年,他們連續兩年在當地采集不明原因發熱患者血清標本進行檢測,均檢測到該病毒急性期及既往感染特異抗體,表明當地不僅有該病毒
- “四種重要動物蟲媒病新型快速檢測技術及試劑盒研制”取得階段性成果
藍舌病(BLU)、水泡性口炎(VS)、鹿流行性出血熱病(EHD)和赤羽病(AKA)是嚴重影響全球畜牧業發展的四種重要動物蟲媒病。近年來,在全球范圍內有擴大流行的趨勢,已在歐洲和美洲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我國與20多個國家簽訂的動物檢疫條款中明確規定藍舌病、鹿流行性出血熱病、水泡性口炎、赤羽病是必檢的四種疫病。目前,國內外尚未有這四種動物蟲媒病的快速診斷試劑盒商品化,只能提供常規檢測試劑。研制四種重
- 植物病毒和昆蟲互作研究取得新進展
抵抗以及病毒侵染寄主細胞的機制。這一文章由美國賓州大學呈遞。 昆蟲傳播(Insecttransmission,蟲媒傳染)指植物的病原體傳播給健康的動值物而使之感染的過程,稱為蟲媒傳染。特別是那些以蟲為媒介的必然引起感染的情況下而使用此術語。它是植物病毒在自然界中最主要的傳染形式。由蟲傳播的方式可分為持久性傳播和非持久性傳播。 這是許多植物與動物病毒傳染的一個重要過程,然而至今并不清楚一種蟲媒
- 廣州科學家發明疫苗阻止蚊蟲把瘧疾傳給人
本報廣州5月14日電(記者賀林平)最近,中山大學—密歇根州立大學熱帶病蟲媒控制聯合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發現,利用昆蟲內的一種細菌沃爾巴克體(Wolbachia)可以阻止蚊蟲把瘧疾傳播給人類。記者從中山大學獲悉,此研究成果已發表在2013年5月10日出版的第340期《SCIENCE》雜志上。 蚊蟲是多種蟲媒病的傳播者,如瘧疾。數百年來,科學家們力圖控制瘧疾,但效果一直不盡如人意。 通過研究,中山大
- 醫學微生物學-蟲媒病毒和出血熱病毒復習題
擇題A型題1.關于黃病毒的共同特點下列正確的是A.依賴節肢動物傳播B.無包膜,耐酸、耐乙醚C.易感者多為兒童,成人發病者少見D.均可用疫苗特異性預防E.機體形成牢固免疫力,再感染一般不發病2.不能經蟲媒傳播感染的病毒是A.乙型腦炎病毒B.森林腦炎病毒C.登革熱病毒D.狂犬病病毒E.黃熱病病毒3.關于以節肢動物為媒介的組合,哪項是錯誤的A.乙型腦炎病毒,登革病毒B.乙型腦炎病毒,麻疹病毒C.登革病毒
- 喀麥隆發現瘧疾主要蟲媒
岡比亞按蚊(Anophelesgambiae)造成的感染率和傳播率最高,為73%,而另外兩種按蚊(Anophelesfunestus和Anophelesnili)的數字分別是23%和4%。不同的瘧疾蟲媒在不同的時間和地點繁殖。例如,岡比亞按蚊在小型泥漿水塘中繁殖,而這種水塘是由諸如掘井等人類活動造成的。該研究的主要作者、喀麥隆雅溫德大學的JudeBigoga說,該研究的結果可能改進喀麥隆沿海和整個
- 給蚊子注射“疫苗”中大將利用新方法防控登革熱
未來廣州將可能利用細菌控制預防登革熱。11月2日,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ScottO‘Neill在中山大學介紹了利用蟲媒共生菌控制登革熱的最新研究進展,在報告會上現場記者了解到中大未來將應用這種方法在廣州根除登革熱。 給蚊子打針控制登革熱ScottO‘Neill是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和蓋茨全球健康大挑戰聯合基金的重要資助項目“蟲媒共生菌控制登革熱傳播研究”的負責人。該項目試圖傳播在傳播登革熱的蚊子中植
- 中國醫科大學病原生物學習題集——選擇題
E.布氏桿菌66.在放線菌感染的病灶膿液中,肉眼可見的黃色小顆粒稱為A.異染顆粒B.Dane顆粒C.硫磺顆粒D.包涵體E.線粒體67.諾卡菌常引起何種感染A.內源性感染B.外源性感染C.垂直傳播D.蟲媒傳播E.血行感染68.衣氏放線菌引起的感染A.內源性感染B.外源性感染C.呼吸道吸入D.外傷侵入E.糞-口途徑69.放線菌在病灶膿液中形成的菌落是A.L型菌B.硫磺樣顆粒C.M型菌落D.R型菌落E.
- 揭陽市1995~2004年甲、乙類傳染病疫情動態分析
年來呼吸道傳染病發病率保持在較高水平,為0.39/10萬~70.07/10萬;腸道傳染病發病呈雙峰型,1997年、2002年出現高峰,年發病率分別為17.55/10萬、17.43/10萬;自然疫源及蟲媒傳染病也呈雙峰,高峰分別為1999年及2002年;性傳播疾病呈上升趨勢,且上升幅度較大,年發病率為0.09/10萬~3.90/10萬。結論揭陽市今后傳染病防治工作的重點是加強對呼吸道傳染病、性傳播疾
- 流行性乙型腦炎社區宣傳教育方法探討
針陽性率上升到93%,4年后下降至64%,此時加強1針,陽性率又上升至100%,且持續時間較長[2]。由此可見,乙腦的預防是必要的,也是很有效的。2乙腦的病原學及流行病學特點乙腦病毒屬于披蓋病毒科中蟲媒病毒乙組,乙腦屬于蟲媒傳染病,其流行病學具備蟲媒傳染病的特點。2.1傳染源人和動物(如:豬、牛、羊、馬等)均可成為乙腦的傳染源。據研究發現,乙腦在人群中發生流行以前,首先有在豬群中的發生和流行,而且
- 高州市1950~1999年急性傳染病發病趨勢分析
.27/10萬。總發病率最高是1954年的10335.80/10萬,最低是1999年的53.43/10萬;總死亡率最高是1967年的60.43/10萬,1993和1994年無死亡病例報告。50年代以蟲媒性傳染病為主,占傳染病總數的69.56%;60年代和70年代都是以呼吸道傳染病為主,分別占傳染病總數的84.37%和62.95%;80年代和90年代均以腸道傳染病為主,分別占傳染病總數的56.76%
- 中大建成蚊子工廠利用生物技術影響雌蚊產卵發育消滅蚊子
夏天蚊子多,中山大學幫你搞定,據了解,該校奚志勇團隊已研制出可抑制蚊子體內的寨卡病毒的方法。中山大學今天宣布,該校奚志勇團隊首創的控制蚊蟲媒介技術經過初期試驗顯示,沃爾巴克氏菌可抑制蚊子體內的寨卡病毒。登革熱、登革出血熱以及寨卡病毒等由伊蚊傳播。伊蚊是傳播重要蟲媒傳染病的媒介。奚志勇介紹,該團隊利用顯微胚胎注射技術,在果蠅、伊蚊和庫蚊體內提取沃爾巴克氏體,并成功將其導入到登革熱媒介白紋伊蚊體內,使
- 中山大學團隊建成世界最大“蚊子工廠”
本報廣州3月14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林潔)中山大學今天宣布,該校奚志勇團隊首創的控制蚊蟲媒介技術經過初期試驗顯示,沃爾巴克氏菌可抑制蚊子體內的寨卡病毒。登革熱、登革出血熱以及寨卡病毒等由伊蚊傳播。伊蚊是傳播重要蟲媒傳染病的媒介。奚志勇介紹,該團隊利用顯微胚胎注射技術,在果蠅、伊蚊和庫蚊體內提取沃爾巴克氏體,并成功將其導入到登革熱媒介白紋伊蚊體內,使其與蚊蟲形成穩定的共生關系
- 即墨市1961—2005年急性傳染病疫情動態分布
5.82,刨除肺結核后的定基比為3.28(見表1)。表1即墨市1961—2005年急性傳染病總發病率、死亡率2.2各類傳染病發病率、死亡率及特點70年代呼吸道傳染病發病率、死亡率占首位,蟲媒及自然疫源性傳染病的發病率、死亡率居第2位,腸道傳染病占第3位;80年代蟲媒及自然疫源性傳染病的發病率、呼吸道傳染病的死亡率占首位;90年代和20世紀后10年腸道傳染病發病率、蟲媒及自然疫源性傳染病
- 三亞市1996~2006年法定報告傳染病流行特征
疫情資料進行分類統計分析。結果1996~2006年三亞市法定報告甲、乙、丙類傳染病發病率在284.43/10萬~701.36/10萬之間,甲、乙類傳染病年平均發病率為388.92/10萬。11年間以蟲媒及其它傳染病為主,占總發病數的31.52%,其次是血源及性傳播疾病,占總發病數的28.49%,再次是呼吸道傳染病,占總發病數的26.30%,2005年后大幅上升,居四類傳染病之首。主要傳染病以瘧疾、
- 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傳染病科普系列叢書
當采取哪些正確的行動。作者簡介:張海林,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病毒學和流行病學專家,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云南省病毒立克次體研究中心主作,國家衛生部自然疫源性疾病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在乙型腦炎等蟲媒病毒病防治研究中做出重要貢獻,8項科研成果獲科學技術獎。云南省人民政府曾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稱號。目錄: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簡介什么是蟲媒傳染病?什么是人獸共患病?什么是蟲媒
- 延安市在校學生1998~2002年傳染病發病情況分析
.82,χ2大=5.29,P0.01 2.3不同病種的發病情況1998~2002年間,影響我市學生健康的傳染病總體情況是消化系統傳染病為首位,占73.09%;呼吸系統傳染病第2位,占25.87%;蟲媒、自然疫源性傳染病為第3位,占0.75%;第4位為性病0.29%,見表3。 表3延安市1998~2002年在校學生不同類型傳染病的發病情況(略) 總體看,在消化系統傳染病中,痢疾最多,占59.7
- 第三節 傳染病的流行過程
霍亂、甲型毒性肝炎等病通過此方式傳播。 (2)空氣飛沫傳播 病原體由傳染源通過咳嗽、噴嚏、談話排出的分泌物和飛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流腦、猩紅熱、百日咳、流感、麻疹等病,通過此方式傳播。 (3)蟲媒傳播 病原體在昆蟲體內繁殖,完成其生活周期,通過不同的侵入方式使病原體進入易感者體內。蚊、蚤、蜱、恙蟲、蠅等昆蟲為重要傳播媒介。如蚊傳瘧疾,絲蟲病,乙型腦炎,蜱傳回歸熱、虱傳斑疹傷寒、蚤傳鼠疫,恙蟲
- 基孔肯雅熱疫情在海地蔓延
蔓延迅猛,目前在全國8個省份發現了基孔肯雅熱疫情,只有東北省和大彎省免遭該疾病侵害。隨著雨季到來,感染人數可能會進一步增加。海地政府將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以防止疫情擴大。基孔肯雅熱是一種類似于登革熱的蟲媒傳染病,主要通過埃及伊蚊和白紋伊蚊叮咬傳播,感染率高,但死亡率較低。患者在被蚊子叮咬后4至7天出現高燒和關節劇痛,癥狀一般持續3至10天后消失,但部分患者的關節痛癥狀可能持續數月甚至數年。據泛美衛生
- 巴西利用轉基因蚊子對付傳染病
據巴西媒體14日報道,巴西科學家近日培育出一種對雌性致倦庫蚊來說致命的轉基因蚊子,它可以用來抑制在許多拉美國家肆虐的傳染病。 據報道,致倦庫蚊通常攜帶多種蟲媒病毒和寄生蟲,幾乎在所有拉美國家都存在,是腦炎、絲蟲病、象皮病等嚴重傳染性疾病的傳播者。巴西圣保羅大學科學家安德烈·維爾克說,他們培育出的這種轉基因蚊子,可有效減少致倦庫蚊數量,從而抑制傳染病的流行。 在研究過程中,維爾克等人給雄性致倦庫
- 登革熱、登革出血熱研究簡述
登革熱(dengunfever,DF)、登革出血熱(dengunhemor-rhagicfever,DHF)是由登革病毒(dengunvirus,DV)引起的一種古老而有廣泛分布的急性蟲媒傳染病,近年來在熱帶、亞熱帶國家及我國的廣東、廣西、海南及臺灣地區時有暴發流行。由DV導致的隱性感染、DF、DHF、登革休克綜合征(dengunshocksyndrome,DSS)已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據不完
- 河口區“十五”期間傳染病疫情分析
傳染病發病率動態1/10萬(略) 2.2發病的構成 血源及性傳播疾病占45.58%(主要為乙肝、淋病)。腸道傳染病占35.87%(主要為痢疾、甲肝)。呼吸道傳染病占17.45%(主要為肺結核)。蟲媒及自然疫源性傳染病占1.1%(主要為流行性出血熱)。 2.3季節分布 根據月份分布統計表2分析,一年四季均有病例出現,5~9月份發病較多,主要為乙肝、痢疾、肺結核。其余月份發病相對穩定。表220
- 流行性乙型腦炎特異性免疫球蛋白研制與應用前景的探討
sB.【Keywords】encephalitis,Japanese;immunoglobulins流行性乙型腦炎(epidemicencephalitisB)簡稱乙腦,是病死率及致殘率均較高的急性蟲媒傳染病,居住環境的改善和疫苗的應用使其發病率有了大幅的下降,近年來該病病死率是僅次于結核排序居第二位的乙類傳染病。本文就乙腦流行病學及該病臨床上特效治療藥物乙型腦炎人免疫球蛋白的研制與應用前景進行探
- 廣州市流動人口近5年傳染病流行與控制分析
麻疹。見表1。 表11997~2001年廣州市流動人口甲、乙類傳染病發病情況(略)傳染病分類以血源及性傳播的傳染病居多,占總發病構成的45.95%;其次為呼吸道傳染病,占24.41%;而自然疫源及蟲媒傳染病和新生兒破傷風的發病高于常住人口,分別為其1.18倍和6.15倍。見表2。發生傳染病的流動人口前5位職業分別為民工、工人、家務待業、散居兒童和其他,發病人數分別為3814例、2879例、159
- 金華市婺城區2004-2006年兒童青少年法定傳染病疫情分析
占血源及性傳播傳染病(甲乙類)的54.41%;淋病358例,占32.58%;梅毒137例,占12.47%;丙型病毒性肝炎6例,占0.55%;另有HIV感染5例(未計入發病)。 2.1.4自然疫源及蟲媒傳染病(甲乙類)共計報告3例,占法定傳染病發病數的0.06%,發病率為0.48/10萬。其中瘧疾2例,占自然疫源及蟲媒傳染病(甲乙類)的66.67%;流行性出血熱1例,占33.33%。 2.1.5
- 登革熱
多次大流行,病例數百萬計。在東南亞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國于1978年在廣東流行,并分離出第Ⅳ型登革熱病毒。此后,于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離出Ⅰ、Ⅱ、Ⅲ型病毒。病原學登革熱病毒屬B組蟲媒病毒,現在歸入披蓋病毒科(togaviridae)黃熱病毒屬(flavivirus)。病毒顆粒呈啞鈴狀(700×20--40nm)、棒狀或球形(直徑為20--50nm)。髓核為單股線狀核糖核酸(RN
- 懷遠縣2005年學校傳染病流行特點分析
遠縣學校傳染病流行特點,防止傳染病在學校爆發流行。方法對懷遠縣2005年度傳染病疫情小結與疫情年報表進行整理分析。結果2005年共報告爆發疫情11起,流行形式以散發為主,爆發流行時有發生;發病病種以蟲媒和自然疫源性傳染病為主;發病時間以6-9月為高峰;發病學生以小學生為主;地區分布以農村為主。結論學校傳染病爆發明顯高于其他集體單位或聚集場所,建議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關鍵詞】傳染病患病率流行病學
- 信陽市1997~2002年流動人口傳染病情況調查分析
陽市公安局戶政科。 1.3統計方法對流動人口與常住人口的發病率采用U檢驗分析。 2結果2.1疾病構成在各類疾病構成中,流動人口與常住人口的主要傳染病均為腸道傳染病但計劃免疫相關疾病、性傳播疾病、蟲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所占比例均以流動人口為高,見表1。 表1信陽市1997~2002年流動、常住人口各類傳染病構成(略)2.2總發病率1997~2003年常住人口傳染病總發病率除1997年升高明顯外,
- 醫學微生物學實戰考試題解(附CD-ROM光盤一張)——實戰考試題庫叢書
菌第12章厭氧性細菌第13章呼吸道感染細菌第14章動物源性細菌第15~19章放線菌與諾卡菌、螺旋體、支原體和脲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第20章呼吸道感染病毒第21章腸道感染病毒第22章肝炎病毒第23章蟲媒病毒和出血熱病毒第24章人類皰疹病毒第25章反轉錄病毒第26章其他病毒第27章朊粒第28章皮膚與皮下組織感染真菌第29章深部感染真菌第二篇參考答案與題解第1章緒論第2章微生物的生物學性狀第3章感染第
- SciTranslMed:殺死登革病毒的人源抗體
起、依蚊傳播的一種急性傳染病,病人和隱性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臨床特征為起病急驟,高熱,全身肌肉、骨髓及關節痛,極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傾向和淋巴結腫大。登革熱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登革病毒屬B組蟲媒病毒,黃病毒科黃病毒屬(flavivirus)。病毒基因編碼3個結構蛋白和7個非結構蛋白。3個結構蛋白分別為E蛋白、C蛋白和M蛋白。E蛋白含有中和抗原和病毒的種、屬、型等特異性表位,可誘導機體產生中
- 如何應對“寨卡病毒”蔓延?
病毒”。1948年,從烏干達的非洲伊蚊體內亦分離到寨卡病毒。寨卡病毒是黃病毒科黃病毒屬一名成員,為正鏈RNA病毒,其結構含有包膜和二十面體蛋白衣殼,與登革熱病毒、黃熱病毒、乙型腦炎病毒、西尼羅病毒等蟲媒病毒屬近親。在人類,這種病毒感染所導致的疾病稱為寨卡熱、寨卡或寨卡病毒病。自上世紀50年代至2013年,寨卡病毒病僅散發于非洲、東南亞、太平洋島國的赤道附近的狹窄地域。2014年,寨卡病毒向東橫跨太
- 二、疾病的地區分布
繼之進行了地區分布研究,發現此病分布橫跨熱帶非洲(圖2-2),在海拔1524m以上,年降雨量低于762mm和平均氣溫低于16℃的地區則無本病。根據這樣的地區分布特點,Burkitt認為本的發生可能與蟲媒有關,該蟲媒可能攜帶某種致病因子。以后果然在其淋巴瘤組織中培養出了EB病毒(Epstein-Barrvirus)。但EB病毒不能由蟲媒傳播,且在本病高發區及低發區均有,因此僅只EB病毒感染不能完全解
- 寨卡“興風浪”警惕但別慌
有特別的趨勢表明寨卡會在我國大規模流行或暴發。劉文軍說。動物源性病毒傳播需要具備傳染源、傳播媒介、易感人群3個條件才可能大面積暴發。此次在兩種蚊蟲媒介中,其“主傳手埃及伊蚊在我國并不多;其二是亞洲人群是否易感仍不確定。輸入病例可能會在有合適蟲媒的地區使病毒通過“人—蚊—人途徑傳播,目前具備這種傳播功能的蚊子主要是埃及伊蚊;此外白紋伊蚊(亞洲虎蚊)也可
- 人體寄生蟲學-醫學節肢動物(習題)
:A、虱B、蠅蛆C、疥螨D、蚤E、蠕形螨2、下列蟲媒病中,哪項不屬于生物性傳播:A、蚊傳播瘧疾B、蜱傳播森林腦炎C、蚤傳播鼠疫D、虱傳播戰壕熱E、蠅傳播痢疾3、節肢動物生活史為全變態的有:A、蜱B、恙螨C、虱D、蚤E、蠅4、可經卵傳遞的節肢動物有:A、硬蜱B、恙螨C、軟蜱D、虱E、蚤5、下列節肢動物中不吸血的有:A、疥螨B、蜱C、蠕形螨D、恙螨幼蟲E、大部分蠅6、下列疾病中屬于節肢動物引起的直接
- 一種新病毒在遼寧朝陽被發現
共衛生領域核心期刊——《中國公共衛生》(2009年7月版)上,發表了專家的這一發現。發現“朝陽病毒”的專家稱,這個病毒對蟲媒病毒的研究和疾病控制有重大意義,其能否感染人以及能否使人致病,將是進一步研究的重點。2008年8月,遼寧省疾控中心和朝陽市疾控中心在朝陽市農村開展畜舍蚊蟲帶毒監測過程中,從蚊體內發現一種新病毒。后經做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檢測和病毒編碼區全基因測定,把這種病毒堿基序列與其他黃病
- 云南蘭坪縣腎綜合征出血熱調查
,115:37~46. [2]宋干.流行性出血熱防治手冊[M].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8,9:268~269. [3]張海林,何建華,張云智.云南省流行性出血熱流行病學分析[J].云南預防醫學雜志,2003,8(1):4~7. [4]自登云,陳伯權,俞永新.蟲媒病毒與蟲媒病毒病[M].云南科技出版社,1994,292~315.作者:張云智,米竹青,楊衛紅,亞紅祥,張海林,李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