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拼音
chì sháo
2 英文參考
radices paeoniae rubra[朗道漢英字典]
paeoniae radix[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aeoniae rubra radix[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ed peony roo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AEONIAE RADIX RUBRA[《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Radix Paeoniae Rubra(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peony roo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赤芍為中藥名,是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芍藥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1]。呈圓柱形,稍彎嗌,長5~40cm,直徑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縱溝和皺紋,并有須根痕和橫長的皮乳樣突起,有的外皮易脫落。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粉白色或粉紅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有的有裂隙。氣微香,味微苦、酸澀。
赤芍味苦,性微寒[1]。歸肝經[1]。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功能[1]。用于熱入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經閉痛經,瘕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赤芍生品以清熱涼血力勝,多用于瘟病熱入血分的身熱出血,目赤腫痛,癰腫瘡毒[1]。炒赤芍藥性緩和,活血止痛而不寒中,可用于瘀滯疼痛,常與川芎、白芷、當歸、紅花等配伍治療頭部外傷之瘀血疼痛[1]。酒赤芍以活血散瘀見長,清熱涼血作用甚弱,多用于閉經或痛經,跌打損傷,常與當歸、狗脊、自然銅等配伍應用[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Radix Paeoniae Rubra(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peony root(《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赤芍的處方用名
7 赤芍的來源
赤芍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flora Pall.或川芍藥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1]。
8 赤芍的采收與初加工
9 赤芍生藥性狀
赤芍呈圓柱形,稍彎嗌,長5~40cm,直徑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縱溝和皺紋,并有須根痕和橫長的皮乳樣突起,有的外皮易脫落。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粉白色或粉紅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有的有裂隙。氣微香,味微苦、酸澀。
10 赤芍的炮制
宋代有燒灰(《太平圣惠方》)、焙制(《洪氏集驗方》)、炒制(《校注婦人良方》)、煮制(《女科百問》)等[1]。
元代有“泔浸去油,用川椒、蔥白煮令黑色,焙用”(《世醫得效方》)、煨法(《丹溪心法》)[1]。
明代有酒炒(《景岳全書》),并認為生用“能瀉能散”(《蒙筌》)[1]。
清代有酒洗(《外科大成》)、蜜水拌蒸(《本草述鉤元》)、醋炒(《本草備要》)等[1]。還提出了“今人多生用,惟避中寒以酒炒,入女人血分藥以醋炒”(《本草述鉤元》)[1]。
10.1 赤芍的炮制方法
10.1.1 赤芍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分開大小,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篩去碎屑[1]。
10.1.2 炒赤芍
取凈赤芍片,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顏色加深,取出晾涼,篩去碎屑[1]。
10.1.3 酒赤芍
取凈赤芍片,加黃酒拌勻,稍悶,待酒被吸盡后,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微黃色,取出晾涼,篩去碎屑[1]。
每100kg赤芍片,用黃酒12kg[1]。
10.2 成品性狀
赤芍為類圓形厚片[1]。表面粉白色或粉紅色,中心有放射狀紋理,皮部窄,周邊灰褐色[1]。質硬而脆[1]。味微苦[1]。
炒赤芍顏色加深,偶有焦斑[1]。
10.3 質量要求
本品含芍藥苷(C23H28O11)不得少于1.8%[1]。赤芍藥片含芍藥苷不得少于1.5%[1]。
10.4 炮制作用
赤芍生品以清熱涼血力勝[1]。多用于瘟病熱入血分的身熱出血,目赤腫痛,癰腫瘡毒[1]。如治療瘡瘍腫痛的仙方活命飲(《校注婦人良方》)以及治療雙目紅腫、流淚、灼熱疼痛的祛風消赤散(《上海中醫藥雜志》)[1]。
炒赤芍藥性緩和,活血止痛而不寒中,可用于瘀滯疼痛[1]。常與川芎、白芷、當歸、紅花等配伍治療頭部外傷之瘀血疼痛[1]。
酒赤芍以活血散瘀見長,清熱涼血作用甚弱[1]。多用于閉經或痛經,跌打損傷,常與當歸、狗脊、自然銅等配伍應用[1]。
10.5 炮制研究
赤芍主要含有單萜類化合物,如芍藥苷、芍藥內酯苷、氧化芍藥苷等[1]。
關于赤芍是否去皮進行了研究,認為去皮后芍藥苷降低,皮部含量占2.54%,髓部僅含1.77%[1]。而白芍則恰好相反,木質部較皮部含量高[1]。另有研究認為,酒炙后沒食子酸含量隨酒炙時間的延長呈增加趨勢,d-兒茶精含量呈下降趨勢[1]。
10.6 貯存方法
11 赤芍的性味歸經
12 赤芍的功效與主治
赤芍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功能[1]。用于熱入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經閉痛經,瘕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赤芍生品以清熱涼血力勝[1]。多用于瘟病熱入血分的身熱出血,目赤腫痛,癰腫瘡毒[1]。如治療瘡瘍腫痛的仙方活命飲(《校注婦人良方》)以及治療雙目紅腫、流淚、灼熱疼痛的祛風消赤散(《上海中醫藥雜志》)[1]。
炒赤芍藥性緩和,活血止痛而不寒中,可用于瘀滯疼痛[1]。常與川芎、白芷、當歸、紅花等配伍治療頭部外傷之瘀血疼痛[1]。
酒赤芍以活血散瘀見長,清熱涼血作用甚弱[1]。多用于閉經或痛經,跌打損傷,常與當歸、狗脊、自然銅等配伍應用[1]。
赤芍為眼科常用清熱涼血藥,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的功效:
(1)用于火熱上炎,血熱妄行所致各種眼內出血,白睛溢血等。常與地黃、牡丹皮等配伍。
(2)用于胞瞼生瘡、眼部瘀血及外傷諸癥。本品能涼血活血,散瘀止痛。
13 赤芍的藥典標準
13.1 品名
赤芍
Chishao
PAEONIAE RADIX RUBRA
13.2 來源
本品為毛莨科植物芍藥Paeonia lacti,lora Pall.或川赤芍Paeonia veitchii Lynch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莖、須根及泥沙,曬干。
13.3 性狀
本品呈圓柱形,稍彎嗌,長5~40cm,直徑0.5~3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縱溝和皺紋,并有須根痕和橫長的皮乳樣突起,有的外皮易脫落。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粉白色或粉紅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有的有裂隙。氣微香,味微苦、酸澀。
13.4 鑒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為數列棕色細胞。栓內層薄壁細胞切向延長。韌皮部較窄。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較寬,導管群作放射狀排列,導管旁有木纖維。薄壁細胞含草酸鈣簇晶,并含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振搖5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乙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芍藥苷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4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一乙酸乙酯一甲醇一甲酸(40:5:10:0.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紫色斑點。
13.5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D)測定。
13.5.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甲醇-0.05mol/L磷酸二氫鉀溶液(40:6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230nm。理論板數按芍藥苷峰計算應不低于3000。
13.5.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經五氧化二磷減壓干燥器中干燥36小時的芍藥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13.5.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粗粉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稱定重量,浸泡4小時,超聲處理2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3.5.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芍藥苷(C23H28011)不得少于1.8%。
13.6 赤芍飲片
13.6.1 炮制
除去雜質,分開大小,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為類圓形切片,外表皮櫬褐色。切面粉白色或粉紅色,皮部窄,木部放射狀紋理明顯,有的有裂隙。
13.6.2 含量測定
同藥材,含芍藥苷(C23H28011)不得少于1.5%。
13.6.3 鑒別
同藥材。
13.6.4 性味與歸經
苦,微寒。歸肝經。
13.6.5 功能與主治
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用于熱入營血,溫毒發斑,吐血衄血,目赤腫痛,肝郁脅痛,經閉痛經,瘕瘕腹痛,跌撲損傷,癰腫瘡瘍。
13.6.6 用法與用量
6~12g。
13.6.7 注意
不宜與藜蘆同用。
13.6.8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
13.7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4 參考資料
用到中藥赤芍的方劑
- 赤芍藥散
·方賢著《奇效良方》:赤芍藥散:處方:赤芍藥、桂心、甘草(炙)、防風(去叉)、川芎,各一兩...
- 加味金鈴子散
īnlíngzǐsǎn處方:川楝子、延胡、青皮、赤芍、甘草、黑梔、枳殼、通草、橘紅。功能主治:肝癰。...
- 四物連附湯
ánfùtāng《竹林女科》卷一:組成:當歸尾、赤芍、香附(童便制)、黃連、丹皮、甘草。主治:經來色...
- 陳玄穿牽湯加味
,甘草12克,土元12克,三七6克,丹參30克,赤芍24克,甘草12克,土元12克,三七6克,丹參3...
- 地黃黃連湯
ngliántāng處方:川芎,生地,當歸7錢,赤芍梔子,黃芩,黃連3錢,防風1兩。功能主治:循衣撮...
- 更多用到中藥赤芍的方劑
用到中藥赤芍的中成藥
- 舒心寧片
B-0435-90處方:丹參100g川芎100g赤芍200g紅花80g當歸80g太子參80g薤白80...
- 追風活血膏
0g馬錢子300g防風50g當歸50g紅花50g赤芍50g草烏50g木香50g桃仁50g制法:以上十...
- 寒喘膏藥
1處方:川烏30g草烏30g連翹40g白薇40g赤芍40g當歸30g大皂角25g白芷40g烏藥?30...
- 清胰利膽沖劑
大黃283g延胡索(醋制)283g牡丹皮283g赤芍283g制法:以上八味,牡蠣搗碎加水四倍量煎煮4...
- 調經化瘀丸
炭)20g當歸200g?地黃200g川芎100g赤芍100g桃仁100g紅花100g三棱(醋制)10...
- 更多用到中藥赤芍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赤芍
- 《醫學入門》:[外集·卷七]婦人小兒外科用藥賦
,或多少,或逾月不至,或一月再至。小調經散當歸、赤芍、桂心各一兩,沒藥、琥珀、甘草各一錢,細辛、麝香...
- 《銀海指南》:[卷四]治驗存參
兩目翳膜羞明。桑白皮地骨皮米仁甘草梢生地木通歸尾赤芍連翹黑山梔竹葉荷葉蒂又黑逍遙散合杞菊,加蟬衣。吳...
- 《救傷秘旨》:[救傷秘旨續刻]輕重損傷按穴治法
穴。)督脈。與涌泉通,屬脾肺二經。紅花當歸劉寄奴赤芍陳皮蘇術續斷川芎威靈仙乳香沒藥如皮傷輕者,頭上浮...
- 《驗方新編》:[卷二十三跌打損傷]輕重損傷按穴治法
督脈與涌泉通,屬脾、肺二經。紅花、當歸、劉寄奴、赤芍、陳皮、蘇木、續斷、川芎、威靈仙、乳香、沒藥。如...
- 《幼科指南》:幼科證治匯方
干姜、甘草,加紅棗肉煎服。)生地黃湯(生地黃、赤芍藥、川芎、當歸、天花粉、甘草,水煎服。)熊膽洗法...
- 更多古籍中的赤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