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齒齦即齦[1](gum[2])。為組織器官名[3]。又稱“牙齦”[2]、牙斷(音、義均同齦)[3]。指牙床上的肉,分上齦、下齦[2]。
《證治準繩·雜病》:“齒分上下斷(音、義均同齦),上斷屬足陽明胃經,下斷屬手陽明大腸經。”
4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87.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56.
古籍中的齒齦
- 《普濟方》:[卷六十九牙齒門]齒齦宣露
白芷地骨皮露蜂房木香甘松丁香沉香柳枝心上茜根散治齒齦宣露。口臭血出。茜根升麻甘松牛膝(銼)細辛羌活硫...
- 《幼幼新書》:[卷第二十五]口齒疳第二
口多臭氣,故曰口齒疳方。《顱囟經》治孩兒蝕口齒,齒齦宣露,臭穢不可近方。葶藶子(炒)梧桐律(等分)上...
- 《普濟方》:[卷六十九牙齒門]齒間血出
支脈。入于齒。頭面有風。而陽明脈虛。氣挾熱乘虛入齒齦方烏金散治齒齦血出。及腫癢風冷疼痛。槐白皮豬牙皂...
- 《幼幼新書》:[卷第二十四]一切疳第三
,毛發作穗,四肢沉重,是心疳。第十候∶肚上筋生,齒齦蟲蝕,是骨槽疳。第十一候∶吐逆腹脹,是胃疳,又名...
- 《圣濟總錄》:[卷第一百二十一口齒門]齒齦宣露
分)柳枝心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散,以一錢匕,貼患處齒齦上,咽津,以瘥為度。治齒齦宣露,口臭血出。茜根散...
- 更多古籍中的齒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