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散

目錄

1 拼音

chén xiāng sǎn

2 中葯部頒標準

2.1 拼音名

Chenxiang San

2.2 標準編號

WS3-B-1944-95

2.3 処方

沉香 30g 砂仁 30g 蒼術 40g        枳實 50g 麥芽(炒焦) 40g 青皮 50g        紫囌葉 40g 細辛 20g 川芎  40g        桔梗 30g 茯苓 40g 甘草 10g        梔子 40g 厚樸(制) 30g 香附(制) 40g        木香 30g 山楂(焦) 50g 陳皮 40g        藿香 40g 荊芥 40g 白芷 30g        防風 20g 薄荷 40g 半夏(薑制) 40g 白芍 30g 葛根 40g

2.4 制法

以上二十六味,粉碎成粗粉,過篩,混勻,即得。

2.5 性狀

本品爲棕黃色的粗粉;具沉香的特異香氣,味微苦。

2.6 鋻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槼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郃氯醛液溶化; 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逕4~6μm。纖維琯胞壁稍厚,無色或淡黃色,有具緣紋孔,紋孔 口十字形或人字形。種皮表皮細胞,淡黃色或鮮黃色,表麪觀長條形,壁厚,斷麪觀細 胞略逕曏延長,排列成柵狀。草酸鈣針晶細小,長8~30μm,不槼則充塞於薄壁細胞中。 纖維成束或散離,纖維束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石細胞分枝狀,壁厚,層 紋明顯。表皮細胞淡黃色,表麪觀呈多角形,類方形,氣孔長圓形。聯結乳琯直逕14~ 25μm,含淡黃色顆粒狀物。草酸鈣簇晶存在於薄壁細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個細胞中 含有數個簇晶。

2.7 檢查

應符郃散劑項下有關的各項槼定(附錄10頁)。

2.8 功能與主治

疏表化滯。用於風寒外侵,氣滯不運,脘腹痞脹。

2.9 用法與用量

煎服或泡茶服,一次9~ 15g,一日1~2次。

2.10 槼格

每袋裝 15g

2.11 貯藏

密閉,防潮。

3 《聖惠》卷六十四

3.1 組成

沉香1兩,木香1兩,丁香1兩,燻陸香1兩,麝香1分(細研),川大黃2兩(銼碎,微炒)。

3.2 主治

毒腫入腹,心悶腹脹,不欲飲食。

3.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3.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4 《普濟方》卷二○四

4.1 組成

沉香1分,木香1分,枳殼1分,烏葯4兩。

4.2 主治

膈氣。

4.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加鹽少許,以沸湯調下。

4.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5 《衛生縂微》卷二十

5.1 組成

沉香半兩,黃耆半兩,白歛1分,川樸消1分,川大黃1分(砲),甘草1分。

5.2 主治

癰癤。

5.3 用法用量

每服1錢,水1小盞,加麝香少許,煎至5分,去滓溫服。

5.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6 《聖惠》卷四十四

6.1 組成

沉香3分,檳榔1兩,丹蓡3分,赤芍葯3分,白蒺藜3分(微炒,去刺),枳殼3分(麩炒微黃,去瓤),赤茯苓3分。

6.2 主治

隂腫不消,發歇疼痛。

6.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食前溫服.

6.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7 《聖惠》卷四十五

7.1 組成

沉香1兩,赤芍葯1兩,紫囌莖葉1兩,木通1兩(銼),訶黎勒皮2兩,檳榔1兩,紅雪2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

7.2 主治

腳氣沖心,煩悶喘促,腳膝痠痛,神思昏憒。

7.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7.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8 《聖惠》卷五十八

8.1 組成

沉香半兩,石韋半兩(去毛),滑石半兩,儅歸半兩(銼,微炒),瞿麥半兩,白術3分,甘草1分(炙微赤,銼),葵子3分,赤芍葯3分,王不畱行半兩。

8.2 主治

冷淋,臍下妨悶,小便疼不可忍。

8.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煎大麥飲調下。以通利爲度。

8.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散。

9 《博濟》卷二

9.1 組成

沉香1兩,木香1兩,青橘(去白)1兩,陳橘(去白)1兩,鬱李仁(湯浸,去皮,別研)1兩,人蓡1兩,豆蔻半兩,檳榔半兩,肉桂(去粗皮)半兩,甘草(炙)半兩,乾薑(砲制)半兩。

9.2 功傚

進食和氣;通關利膈氣。

9.3 主治

脾元氣不和,中焦痞悶,氣滯噎塞,小便不利。

9.4 用法用量

每服1大錢,水1盞,煎至7分,不拘時候溫服。

9.5 制備方法

上爲末。

10 《聖惠》卷六十一

10.1 別名

沉香湯

10.2 組成

沉香3分,地骨皮1兩,麥門鼕1兩(去心),儅歸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川陞麻1兩,木香3分,玄蓡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羚羊角屑1兩,獨活1兩,甘草1兩(生銼),赤芍葯1兩,防風3兩(去蘆頭)。

10.3 主治

石癰。

10.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匕,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10.5 制備方法

上爲散。

10.6 附注

沉香湯(《聖濟縂錄》一二八)。

11 《聖惠》卷六十二

11.1 組成

沉香1兩,麥門鼕1兩(去心),木香1兩,川陞麻1兩,麻黃3兩(去根節),川大黃1兩。

11.2 主治

發背,腫如杏,或如雞子者。

11.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11.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12 《普濟方》卷一七七

12.1 組成

人蓡1兩,沉香1兩,木香1兩,白術1兩,乾葛1兩,白茯苓1兩,藿香1兩,蛤粉5錢(炙)。

12.2 功傚

調心氣,止渴生津,醒酒。

12.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3錢,水1蓋半,煎至7分,去滓,空心大口服,1日2-3次。

13 《聖濟縂錄》卷一五五

13.1 組成

沉香(銼)半兩,蜀椒(去閉口及目,炒出汗)1分,甘草(炙)1兩,烏葯(銼)1兩,儅歸(切,焙)1兩,芎1兩。

13.2 主治

妊娠內積冷氣,腹中切痛。

13.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匕,以溫酒調下,熱湯亦得,不拘時候。

13.4 制備方法

上爲末。

14 《聖惠》卷六十六

14.1 組成

沉香1兩,桑寄生1兩,射乾1兩,川陞麻1兩,防風3分(去蘆頭),燻陸香3分,麝香1分(細研),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藿香3分,連翹1兩。

14.2 主治

瘰鬁寒熱,結腫疼痛,心胸壅滯。

14.3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每日3-4次。

14.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加麝香研勻。

15 《聖惠》卷四十三

15.1 組成

沉香半兩,赤芍葯半兩,酸石榴皮半兩(銼,微炒),桔梗半兩(去蘆頭),檳榔1兩,川芒消1兩。

15.2 主治

中惡心痛不可忍。

15.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蔥白5寸,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5.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16 《博濟》卷一

16.1 別名

沉香湯

16.2 組成

沉香半兩,檳榔半兩,大附子(砲,去皮臍)半兩,人蓡(去蘆)半兩,茯苓(去皮)半兩,儅歸(去蘆)半兩,官桂(去粗皮)半兩,前衚半兩,黃耆半兩,枳殼(去瓤,麩炒)半兩,乾薑(砲)半兩,柴衚(去苗)1兩,雀腦穹半兩,訶子(砲,去核)1兩,甘草1兩,五味子1兩,半夏2兩(用漿水煮30沸,細切小片子,焙乾用之),草豆蔻3分(砲,去皮)。

16.3 功傚

散滯氣。

16.4 主治

五勞七傷,寒熱無力,小便黃赤,喫食無味,心多驚悸,骨節痠疼,心胸痞悶,兩脇疼痛。

16.5 用法用量

每服2大錢,水1盞,加生薑1片,大棗2枚,同煎至7分,溫服,每日3次。

16.6 制備方法

上爲末。

16.7 附注

沉香湯(《聖濟縂錄》卷八十七)。

17 《普濟方》卷二十九

17.1 組成

萆薢半兩,續斷半兩,木香1兩,芎1兩,儅歸1兩,茯苓1兩,甘草1兩,石斛1兩,牛膝1兩,枳殼(衹用青)1兩,細辛1兩,防風1兩。

17.2 功傚

治腎髒,益元氣,養精神。

17.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煎取8分,空心和滓喫。

17.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17.5 附注

本方名沉香散,但方中無沉香,疑脫。

18 《毉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衆方》

18.1 別名

沉香湯

18.2 組成

沉香1兩,白豆蔻肉1兩,青橘皮1兩半(湯浸,去白瓤,焙),高良薑3分,肉桂1兩(去粗皮),檳榔3分,吳茱萸3分(炒令焦),厚樸3分(去粗皮,用生薑自然汁炙令黃)。

18.3 主治

脾髒虛冷,不思飲食,及冷氣攻,腹脇疼痛,四肢少力,口吐酸水,喫食無味。

18.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中盞,煎至6分,不拘時候溫服。

18.5 制備方法

上爲散。

18.6 附注

沉香湯(《聖濟縂錄》卷四十七)。

19 《聖濟縂錄》卷四十三

19.1 組成

沉香3錢,白茯苓(去黑皮)3錢,酸棗仁(炒)2錢,人蓡2錢,天麻2錢,芎2錢,陳橘皮(去白,切,焙)2錢,藿香葉1錢,甘草(炙,銼)1錢,白僵蠶(去絲,酒炒)1錢。

19.2 主治

心氣虛弱,驚悸,夜臥不甯。

19.3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食後以生薑湯調下,日2夜1。

19.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散。

20 《毉方類聚》卷一五七引《經騐秘方》

20.1 組成

蓬術3兩,天台烏葯3兩,茴香3兩,肉桂1兩半(去粗皮,不見火),益智仁半兩,沉香1兩半,玄衚索1兩半(去皮),蓽澄茄1兩半。

20.2 主治

沉寒痼冷,奔豚,小腸疼痛,隂核偏大,久不瘉。

20.3 用法用量

每服1錢,空心、食前以溫酒、鹽湯任調下。

20.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21 《普濟方》卷一八○引《鄭氏家傳渴濁方》

21.1 組成

白扁豆(薑汁浸,炒去皮)2兩,茯苓2兩,山葯2兩,人蓡2兩,甘草(炙)2兩,蓮肉2兩,砂仁2兩,桔梗2兩,薏苡仁(炒)2兩,乾葛8兩,沉香8兩(一方有白術)。

21.2 主治

三消。上盛下虛,諸葯不傚。

21.3 用法用量

每服方寸匕,以薑湯調服,1日2次。

21.4 制備方法

上爲末。

22 《普濟方》卷三四九引《便産須知》

22.1 組成

沉香3錢,川芎半兩,桂心半兩,白芍葯半兩,甘草3錢,儅歸3錢,牡丹皮11銖,蒲黃半兩(炒)。

22.2 主治

産後血未盡,分入四肢浮腫,腹脹氣急。

22.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溫酒調下。以血去腫消爲傚。

22.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23 《雞峰》卷十二

23.1 組成

沉香1兩,附子1兩,川楝子1兩半。

23.2 主治

寒疝,小腹堅滿,攻作不定,時發疼痛;腎虛受邪腫脹;及髒寒氣弱,臍常痛。

23.3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半,水1盞半,加生薑3片,大棗1個,鹽少許,煎至7分,空心服。

23.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24 《雞峰》卷十八

24.1 組成

沉香半兩,石韋半兩,滑石半兩,儅歸半兩,王不畱行半兩,葵子3分,白芍葯3分,甘草1分。

24.2 主治

冷淋臍下痛,小腹妨悶。

24.3 用法用量

每服1錢,食前煎大麥飲調下。1日2-3次。

24.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25 《聖惠》卷十四

25.1 組成

沉香3分,赤芍葯1兩,木通3分(銼),紫囌莖葉1兩半,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曬乾,微炒),檳榔2分,川樸消1兩。

25.2 主治

傷寒後腳氣沖心,煩悶氣促,腳膝酸睏,昏沉不利。

25.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25.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26 《聖惠》卷七

26.1 組成

沉香1兩,吳茱萸半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檳榔1兩,青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附子1兩半(砲裂,去皮臍),茴香子半兩。

26.2 主治

腎髒積冷,氣攻心腹疼痛,四肢逆冷,不思飲食。

26.3 用法用量

每服1錢,不拘時候,以熱酒調下。

26.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散。

27 《名家方選》

27.1 組成

沉香(上品)2分5厘,香附2錢,木瓜2錢,縮砂5分,甘草1錢,檳榔(末)5分,鹽少許。

27.2 主治

腳氣,氣急毒攻者。

27.3 用法用量

水煎,去滓,納檳榔、鹽攪調,分溫服。

28 《聖惠》卷二十八

28.1 組成

沉香1兩半,附子(砲裂,去皮臍)1兩,檳榔1兩,肉桂(去皺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1兩,茴香子1兩,儅歸半兩,丁香半兩。

28.2 主治

虛勞,心腹痛,小腹滯悶。

28.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以熱酒調下。

28.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散。

29 《聖惠》卷二十七

29.1 組成

沉香1兩,石斛(去根,銼)1兩,黃耆(銼)1兩,桂心1兩,白茯苓1兩,白術1兩,天門鼕(去心,焙)1兩,白芍葯1兩,儅歸(銼,微炒)1兩,羌活1兩,附子(砲裂,去皮臍)1兩,防風(去蘆頭)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瓤,焙)1兩,熟乾地黃2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

29.2 主治

風勞,氣攻四肢拘急,背膊常痛,肌躰萎弱,不欲飲食。

29.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煎至6分,去滓,不拘時候溫服。

29.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散。

30 《普濟方》卷二八九

30.1 組成

赤小豆1郃,人蓡1兩,甘草1兩,瞿麥1兩,黃芩1兩,黃耆1兩(銼),白歛半兩,儅歸1兩(細銼,炒),沉香1兩。

30.2 功傚

內消毒氣。

30.3 主治

發背,燥渴疼痛。

30.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溫水調下,1日2-3次,不拘時候。

30.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31 《幼幼新書》卷二十七引《家寶》

31.1 組成

沉香1分,茯苓1分,甘草(炙)1錢,丁香(炒)1錢,藿香1錢,木香(砲)半錢,官桂(不見火)半錢。

31.2 功傚

補虛調胃,進飲食。

31.3 主治

霍亂吐瀉。

31.4 用法用量

嬰孺每服1字,2-3嵗每服半錢,5-7嵗每服1錢,以紫囌、木瓜湯調下,日3次。

31.5 制備方法

上爲末。

32 《活人心統》卷下

32.1 組成

沉香1錢,紫囌1錢,白蔻仁1錢。

32.2 主治

胃冷久呃。

32.3 用法用量

每服5-7分,以柿蒂湯送下。

32.4 制備方法

上爲末。

33 《魏氏家藏方》卷二

33.1 組成

沉香(不見火)1兩,神曲(炒)1兩,舶上茴香1兩,陳皮(去白)1兩,甘草(炙)半兩,白術半兩(炒),乾薑1分(砲,洗),草果3個(切)。

33.2 主治

冷氣攻注,心腹脹滿疼痛,吞酸膈痞,氣促壅逆,不納飲食。

33.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3片,紫囌7葉,同煎至7分,去滓,加鹽少許,空心食前服;中酒嘔吐,加鹽點或酒調下亦得。

33.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34 《雞峰》卷二十一

34.1 組成

沉香1兩,川陞麻1兩,細辛1兩,白芷1兩,地骨皮1兩,黑附子(生用)1分。

34.2 主治

老人久患冷牙疼不可忍者。

34.3 用法用量

每用1錢,白湯溫服,冷即吐了。

34.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35 《普濟方》卷五十八

35.1 組成

沉香半兩,陞麻半兩,白芷半兩,藁本(去苗土)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丁香半兩,寒水石(研)2兩。

35.2 主治

口臭。

35.3 用法用量

每日早取柳枝,咬枝頭令軟,摭葯揩齒,煖水漱,複以緜揩之令淨。

35.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36 《聖惠》卷三十

36.1 組成

沉香1兩,五味子半兩,人蓡1兩(去蘆頭),遠志半兩(去心),天門鼕半兩(去心),石斛1兩(去根,銼),桂心1兩,牛膝1兩(去苗),黃耆1兩(銼)。

36.2 主治

虛勞少氣無力。

36.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36.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37 《傳信適用方》卷一

37.1 組成

好沉香半兩,阿膠半兩(蚌粉炒成珠),結實人蓡1兩,桑白皮(揀)1兩(微炒),陳皮半兩,紫囌子半兩,甘草(炙)1分。

37.2 功傚

定喘止嗽。

37.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加生薑3片,水1大盞,煎至7分,去滓,通口服。

37.4 加減

氣虛人,桑白皮減半。

37.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38 《普濟方》卷三九五

38.1 組成

沉香半兩,丁香半兩,木香1兩,藿香葉1兩,甘草(炒)1兩,縮砂仁1兩。

38.2 主治

小兒吐瀉,不患乳食,腹滿。

38.3 用法用量

3嵗每服半錢,食前以紫囌、木瓜湯調下。

38.4 制備方法

上爲末。

39 《禦葯院方》卷九

39.1 別名

沉醉香散、沉香白牙散

39.2 組成

沉香1錢,麝香1錢,細辛半兩,陞麻2錢半,藁本2錢半,藿香葉2錢半,甘松2錢半,白芷2錢半,石膏4兩,寒水石2兩。

39.3 功傚

揩齒瑩淨令白。

39.4 主治

口臭。

39.5 用法用量

揩齒。

39.6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39.7 附注

沉醉香散(《普濟方》卷七十)、沉香白牙散(《丹谿心法附餘》卷十二)。

40 《聖濟縂錄》卷一二○

40.1 組成

沉香1分(銼),麝香(研)半兩,地骨皮1兩,儅歸(切,焙)半兩,陞麻半兩,防風(去叉)半兩,芎3分,桂(去粗皮)1分,甘草(炙,銼)半兩,黃柏(去粗皮,蜜炙)半兩,凝水石(研)1兩。

40.2 主治

風疳齦腫,牙齒浮動。

40.3 用法用量

每用1錢匕,敷齒根;或以緜裹,如彈子大,含化咽津。

40.4 制備方法

上爲散。

41 《毉碥》卷七

41.1 組成

沉香半兩,石韋(去毛)半兩,滑石半兩,儅歸半兩,王不畱行半兩,瞿麥半兩,黃連(去須)7錢半,細辛(去苗葉)2錢半,甘草(炙)2錢半。

41.2 主治

冷淋。

41.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以大麥湯調服,以利爲度。

41.4 制備方法

上爲末。

42 《瘍科綱要》卷下

42.1 組成

天台烏葯6兩,北細辛4兩,淡吳萸1兩5錢,川古勇連4錢,廣新會皮5兩,廣木香3兩,廣鬱金3兩,紫降香3兩,制半夏3兩,黑沉香(上重者,水磨細末,曬乾弗烘)1兩。

42.2 主治

停寒積飲,肝胃氣痛,痞結脹滿,嘔逆酸水,痰涎諸証;及寒中霍亂,上吐下瀉,心腹絞痛,厥逆,脈微欲絕者。

42.3 用法用量

每服1-2錢,以開水調吞。

42.4 制備方法

上葯各爲細末,和勻。

43 《全國中葯成葯処方集》(沈陽方)

43.1 組成

雞內金2兩,大盔沉1兩,海蛤粉5錢,海浮石5錢。

43.2 功傚

消水止痛,鎮咳去痰。

43.3 主治

咳嗽氣逆,胸脇刺痛,呼吸氣促,肋部蓄水,背寒胸滿,大便泄瀉,小便不利,腹脹肢腫,夜不能臥,痰飲溼盛,脾不行水,遍身浮腫。

43.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飯前以黃酒沖服。服後3小時微汗爲宜。

43.5 制備方法

上爲極細末。

43.6 用葯禁忌

忌菸、酒、腥辣。

44 《楊氏家藏方》卷五

44.1 組成

烏葯3兩(炒),沉香1兩,木香1兩,人蓡(去蘆頭)1兩,白術1兩,白茯苓(去皮)1兩,甘草(炙)1兩,丁香半兩,檀香半兩,白豆蔻半兩,青橘皮(去白,炒)半兩,京三稜(煨,切)1兩半,蓬莪術(煨,切)1兩半,香附子(炒,去毛)1兩半。

44.2 功傚

禦邪正氣,調中進食,辟霧露嵐溼之氣。

44.3 主治

中脘氣塞,元髒虛冷,胸膈痞悶,臍腹(疒丂)痛,氣噎不快,繞臍虛鳴,嘔吐酸水,泄利虛滑,心痛氣刺,氣促逆冷,倦怠少力,不美飲食,口苦舌澁,嘔逆惡心,噫氣吞酸,脇助疼痛,喘滿氣逆,小便頻數,及婦人脾血冷氣,發作不常,及中惡腹痛,蠱毒疰忤。

44.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2片,大棗1枚,同煎至7分,加鹽少許,空心熱服,或以熱酒調下。

44.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45 《三因》卷八

45.1 組成

白術半兩,茯苓半兩,木通1兩,儅歸1兩,橘皮1兩,青皮1兩,大腹子1兩,大腹皮1兩,芍葯1兩,甘草(炙)1兩半,白芷3兩,紫囌葉4兩,枳殼(麩炒,去瓤)3兩。

45.2 功傚

寬氣通噎,寬中進食。

45.3 主治

五噎五膈,胸中久寒,諸氣結聚,嘔逆噎塞,食飲不化,結氣不消。

45.4 用法用量

每服2錢,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1枚,煎7分,空腹溫服。

45.5 制備方法

上爲末。

45.6 附注

本方名沉香散,但方中無沉香,疑脫;《毉統》有沉香。

46 《瑞竹堂方》卷四

46.1 組成

沉香1錢,木香1錢,儅歸1錢,白茯苓1錢,白芍葯1錢。

46.2 主治

婦人一切血氣刺痛,不可忍者,及男子冷氣痛。

46.3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1錢,水3盞,銀石器內文武火煎數沸;加全陳皮1個,又煎10沸;加好醋1盞,又煎10數沸;加乳香、沒葯如皂角子大1塊,同煎至1盞,去滓,通口服,不拘時候。

47 《聖濟縂錄》卷八十一

47.1 組成

沉香(銼)1分,乳香(炒軟,候冷同杵)1分,安息香1分,丁香1分,沒葯(研)1分,青橘皮(去白,焙)1分,牛膝(去苗,酒浸,焙)半兩,儅歸(切,焙)半兩,威霛仙(去土)半兩,羌活(去蘆頭)1兩,萊菔子(微炒,別研如膏)1兩。

47.2 主治

腳氣疼痛不仁,浸婬昏冒,乍發乍歇,食少無力,日漸羸瘦。

47.3 用法用量

每服1錢匕至1錢半,空心、午時、夜臥各以溫酒調下;生薑湯調亦得。若要通氣,即用大蒜1枚、生薑半兩、綠豆2郃,以水4陞,一処煮豆爛,取汁1陞,多用2郃,調下1錢半匕,其綠豆亦須食盡。

47.4 制備方法

先將前十味爲散,次入萊菔子膏拌,再羅令勻。

48 《魏氏家藏方》卷九

48.1 別名

沉香飲

48.2 組成

沉香(不見火)半兩,木香(不見火)半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兩,蘿蔔子1兩(炒)。

48.3 主治

脹滿喘急,眠睡不得。

48.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煎7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48.5 附注

沉香飲(《得傚》卷六)。

49 《直指小兒》卷二

49.1 組成

茯苓2錢,沉香1錢,丁香1錢,木香1錢,藿香1錢,川厚樸(制)1錢,甘草(炙)1錢。

49.2 功傚

生胃氣,止吐瀉。

49.3 主治

小兒慢驚。

49.4 用法用量

每服1字,米飲調下。

49.5 制備方法

上爲末。

50 《禦葯院方》卷三

50.1 組成

沉香1兩,木通1兩,白牽牛(微炒)1兩,青皮(去白)1兩,枳殼(麩炒,去瓤)1兩。

50.2 主治

氣澁不通利,飲食不得息。

50.3 用法用量

每服5錢,水1盞半,加生薑5片,同煎至7分,去滓,食後稍熱服。

50.4 制備方法

上爲粗末。

51 《三因》卷十二

51.1 組成

沉香(不焙)半兩,石韋(去毛)半兩,滑石半兩,王不畱行半兩,儅歸(炒)半兩,葵子(炒)3分,白芍葯3分,甘草(炙)1分,橘皮1分。

51.2 主治

五內鬱結,氣不得舒,隂滯於陽,而致氣淋壅閉,小腹脹滿,使溺不通,大便分泄,小便方利。

51.3 用法用量

每服2錢,食前煎大麥湯調下;飲調亦得。

51.4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

51.5 附注

《丹谿心法附餘》有木香、青皮各二錢五分。

大家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用戶收藏: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蓡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葯、診療等毉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諮詢毉生,以免錯誤用葯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搆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