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bú róng
2 英文參考
Bùróng ST19[中國針灸學詞典]
bùró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19[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T19[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 | 不容 | ||
漢語拼音 | Burong | ||
羅馬拼音 | Pujung | ||
美國英譯名 | No Containment | ||
各 國 代 號 | 中國 | ST19 | |
日本 | 19 | ||
法 國 | 莫蘭特氏 | E19 | |
富耶氏 | E19 | ||
德國 | M19 | ||
英國 | S19 | ||
美國 | St19 |
不容為經穴名(Bùróng ST19)[1]。出《針灸甲乙經》。屬足陽明胃經[1]。不即不可,容即容納,穴平臍上6寸,胃納水谷達此高度,則不可再納,故名不容[1]。主治嘔吐,胃痛,腹脹,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嘔吐,噯酸,不嗜食,口干,腸鳴,腹痛,胸背相引痛,咳嗽,肋下痛,痃癖,胃炎,胃擴張,胃下垂,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脹腹滿,嘔吐不食,不能納受水谷,神經性嘔吐,消化不良,膽絞痛,納呆,噫酸,痞癖,心痛,引胸背痛,氣喘,哮喘,肋間神經痛,肩臂部諸肌痙攣或萎縮等。
4 出處
5 穴名解
不即不可,容即容納,穴平臍上6寸,胃納水谷達此高度,則不可再納,故名不容[1]。
不,乃非義。容,容納,包容。穴屬胃經,位當胃脘處。水谷至此已滿,再不能容納食物,因名不容。[2]
6 所屬部位
上腹[3]
7 不容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不容在上腹部,當臍中上6寸,距前正中線2寸[4][5]。
不容位于上腹部,臍中上6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仰臥取之[1]。
不容位于腹部,當臍上6寸,旁開2寸處(《針灸甲乙經》又云“去任脈三寸”)[6]。
不容穴在足陽明胃經中的位置
不容穴的位置
不容穴的位置(足陽明胃經)
不容穴的位置(肌肉)
8 取法
不容位于上腹部,臍中上6寸,前正中線旁開2寸。仰臥取之[1]。
仰臥位,當胸劍聯合至臍中連線的上1/4與下3/4交點處,旁開中線2寸處取穴[7]。
仰臥位,在臍上6寸,巨闕穴(任脈)旁開2寸處取穴。
快速取穴:仰臥,先取中脘穴(在上腹部,肚臍與胸劍聯合連線的中點處),再取中脘與胸劍聯合的中點作水平線,再取鎖骨中線與前正中線之間的中點作垂直線,其交叉點按壓有酸脹感處即是[8]。
9 穴位解剖
不容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及腹直肌、第7肋間結構、胸橫肌。有第七肋間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上動、靜脈分支。分布著第七肋間神經分支。皮膚由第6、7、8肋間神經前皮支分布。針由皮下經胸大肌表面的胸肌筋膜,進入腹直肌,該肌由第5至12肋間神經支配。肋間內肌及其間的血管神經達胸橫肌。若再深進,經胸內筋膜和胸膜腔、穿膈肌,右側達肝臟,左側達胃。前者為實質性器官,分泌有膽汁,器官內有豐富的血管叢。后者為中空器官,其內容物可隨針路外溢。
9.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壁→腹贏肌[1]。
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腹直肌鞘后壁[5]。
9.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肋間神經前皮支和胸腹壁靜脈分布;深層有肋閱神經、動脈和腹壁上動脈分布[5]。
布有第七肋間神經分支,第七肋間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上動、靜脈分支[6]。
10 不容穴的功效與作用
11 主治病癥
不容主治嘔吐,胃痛,腹脹,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嘔吐,噯酸,不嗜食,口干,腸鳴,腹痛,胸背相引痛,咳嗽,肋下痛,痃癖,胃炎,胃擴張,胃下垂,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脹腹滿,嘔吐不食,不能納受水谷,神經性嘔吐,消化不良,膽絞痛,納呆,噫酸,痞癖,心痛,引胸背痛,氣喘,哮喘,肋間神經痛,肩臂部諸肌痙攣或萎縮等。
不容主治嘔吐、胃痛、腹脹、食欲不振[5]。
不容主治胸、腹部等疾患:如脘腹脹滿、嘔吐、噯酸、不嗜食、口干、腸鳴腹痛、胸背相引痛、咳嗽、肋下痛、痃癖等[1]。
現代多用不容治療胃炎、胃擴張、胃下垂、胃或十二指腸潰瘍、膽絞痛等[1]。
不容主治胃痛,腹脹,嘔吐,納呆,噫酸;以及急、慢性胃炎,胃下垂,消化性潰瘍,膽絞痛等[6]。
不容穴主治胃脹腹滿、嘔吐不食、不能納受水谷,《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有:“治腹滿、痞癖、不欲食、嘔吐。”[2]
不容穴主治心痛,引胸背痛;咳嗽,氣喘[7]。
消化系統疾病:胃炎,胃擴張,神經性嘔吐,消化不良,腹痛;
呼吸系統疾病:咳嗽,哮喘;
其它:肋間神經痛,肩臂部諸肌痙攣或萎縮。
12 刺灸法
12.1 刺法
對于某些肋弓角較狹小的人,此穴下可能正當肋骨,可采用斜刺的方[7]法。
12.2 灸法
艾炷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13 配伍
不容配中脘、公孫,有行氣和胃止痛的作用,治胃炎[7]、胃潰瘍[7]、胃痛、腹脹。
14 特效按摩
用右食指指腹按壓不容,每次3~5分鐘,以有酸痛感為宜,對嘔吐、胃痛和腹脹均有較好療效[8]。
15 研究進展
針刺不容穴對奧狄氏括約肌具有明顯解痙作用,能促使膽總管收縮[1]。
針刺不容穴可使腫大的肝、脾直徑均有不同程度地回縮,且可使竇性和室上性心動過速即刻減慢[1]。
16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嘔血,肩息,脅下痛,口干,心痛與背相引不可咳,咳則腎痛,不容主之。
《金針秘傳》:治腹滿痃癖,不嗜食,腹虛鳴,嘔吐,胸背相引痛,喘咳口干,痰癖,脅下痛,疝瘕。
《備急千金要方》:脈不出。
17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91.
- ^ [2] 柴鐵劬.針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3]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58.
-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5]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52.
-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2.
- ^ [7]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74.
- ^ [8]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古籍中的不容
- 《經穴匯解》:[卷之三]腹部第六
臍廣三寸。各三。下臍二寸。挾之各三。甲乙經云。自不容挾幽門。兩旁各一寸五分。至氣沖。又自期門。上直兩...
- 《醫學入門》:[內集·卷一經絡]經穴起止
水突氣舍連缺盆,氣戶庫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滿梁門起,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存,水道...
- 《靈樞經脈翼》:[卷中]足陽明胃經歌
針直行又自缺盆底氣戶庫房并屋翳膺窗當乳乳根停斜入不容承滿位梁門穴過關門通太乙滑門天樞同挾臍外陵下大巨...
- 《針灸逢源》:[卷四經穴考正]足陽明胃經穴考
于乳下一指許男左女右。灸三壯即瘥。不瘥則不可治。不容在第四肋端足少陰幽門旁一寸五分。去中各二寸。與巨...
- 《類經圖翼》:[卷六經絡(四)]足陽明胃經穴
舍連缺盆,氣戶、庫房、屋翳屯。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滿出梁門。關門、太乙、滑肉起,天樞、外陵、大...
- 更多古籍中的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