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注解
《不居集》為內科著作[1]。50卷[1]。清代吳澄(師朗)撰于乾隆四年(1739)[1]。全書分為上下兩集[1]。上集內虛以真陰真陽五臟內虧立論,闡述血癥、熱癥、咳嗽、痰癥、泄瀉、怔忡、驚悸等40余種病證的理法方藥,其中以嗽、熱、痰、血為四大癥,論之甚詳[1]。下集外損為作者之創見,將六淫外感,由淺及深導致虛損諸病癥分為風勞、風寒、風熱、暑癥、濕勞等20種,認為外損之癥惟風勞最多[1]。其體例,首列經旨,次脈法,次病機,次治法,次方藥,次治案[1]。采摭諸家論著,選集前賢方劑800余首,并有吳氏治血癥方9首[1]。現存版本有清道光十三年(1833)刻本、道光十六年(1836)刻本及1935年上海中醫書局排印本[1]。
3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42.
古籍中的不居集
- 《存存齋醫話稿》:卷一
虛損者少。做成虛損者多。歙南吳師朗有鑒于此。著不居集一書。取易傳“變動不居”之義而名其書也。書分上...
- 《歸硯錄》:卷二
誤補以成勞者。雍、干間,歙人吳澄字師朗者,著《不居集》一書,專論外損,自成一家。雖用法未盡善,而其...
- 《讀醫隨筆》:[卷四證治類]虛勞損極有內因外因兩大綱
不但此也,人世真勞病少,假勞病多。吳師朗曾著《不居集》辨之,風寒咳嗽,飲食停滯,誤治以致吐血,因吐...
- 《續名醫類案》:[卷四]傷風
由外感而成者甚多。雍干間,歙人吳澄字師朗,著《不居集》一書,專論外損,自成一家,惜用藥未盡善耳。)...
- 《存存齋醫話稿》:卷二
。本草稱其能下死胎。則其能攻蓄血明矣。此說出于不居集。錄出備采。〔二十一〕陸氏子。患咳失音。醫治殆...
- 更多古籍中的不居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