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鼻通為經外奇穴別名,即上迎香[1]。出《常用新醫療法手冊》。位于面鼻部,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溝上端盡處,左右計2穴[2]。主治鼻炎、鼻塞、鼻部癤瘡[2]。
上迎香為經外奇穴名(shàngyíngxiāng EX-HN8)[3][4]。出《銀海精微》 。別名鼻通、鼻穿、穿鼻[5]。在面部,當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處,近鼻唇溝上端處[3]。有清利鼻竅,通絡止痛的作用。
3 拼音
shàngyíngxiāng
4 代號
EX-HN8
5 鼻通的別名
鼻通(《常用新醫療法手冊》)
鼻穿(《奇穴治療訣》)
穿鼻[5]。
6 出處
7 鼻通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上迎香穴在面部,當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處,近鼻唇溝上端處[3][6]。
位于面鼻部,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溝上端盡處,左右計2穴[2]。
上迎香穴位于面部,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處,近鼻翼溝上端處。正坐仰靠取之[4]。
上迎香穴位置缺如,近代定位于鼻骨下凹陷中,當鼻唇溝上端盡處[5]。
經外奇穴——上迎香的位置
經外奇穴——上迎香的位置
8 鼻通穴取穴方法
仰靠坐位。當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處,近處鼻唇溝上端處。
上迎香穴位于面部,鼻翼軟骨與鼻甲的交界處,近鼻翼溝上端處,正坐仰靠取之[4]。
9 鼻通穴穴位解剖
上迎香穴下有皮膚、皮下組織、提上唇鼻翼肌。分布有眶下神經,滑車下神經的分支,面神經的頰支和內眥動、靜脈。
9.1 層次解剖
9.2 穴區神經、血管
淺層有眶下神經和滑車下神經分布;深層有面神經頰支和面動脈分支分布[6]。
布有篩前神經,滑車下神經,眶下神經分支和面動、靜脈[5]。
10 鼻通穴的功效與作用
上迎香穴具有清利鼻竅,通絡止痛的功效。
11 鼻通穴主治病證
上迎香穴主治鼻炎,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縮性鼻炎,鼻部瘡癤,鼻竇炎,鼻塞、鼻中癔肉,過敏性鼻炎,暴發火眼,迎風流淚、感冒頭痛等。
上迎香穴主治頭痛、鼻塞、鼻中癔肉、暴發火眼、迎風流淚、鼻炎、鼻旁竇炎等[4]。
上迎香穴主治過敏性鼻炎,肥大性鼻炎,萎縮性鼻炎,鼻旁竇炎,鼻瘜肉,爛弦火眼,感冒頭痛等[5]。
其他病:頭痛[7]。
12 鼻通穴的配伍
13 刺灸法
13.1 刺法
針尖向內上方斜刺0.5~0.8寸,局部酸脹,可放散至鼻額眼球部[7]。
13.2 灸法
14 鼻通穴的配伍
上迎香配印堂、合谷、肺俞,有宣通鼻竅的作用,主治鼻塞,鼻淵。
上迎香配魚腰、睛明、攢竹、太陽,治目赤腫痛[7]。
上迎香配迎香、天府、肝俞,治眼目流淚[7]。
上迎香配上星、印堂、合谷,治慢性鼻炎[7]。
15 參考資料
- ^ [1]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90.
-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4.
-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9.
-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3.
- ^ [6] 孫國杰主編. 針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42.
- ^ [7]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 中國針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90.
古籍中的鼻通
- 《瘍醫大全》:[卷三十七急救部]救自刎門主論
枕住腦后,使刀口不開,須要避風衣被蓋暖。若氣從口鼻通出,用白米一盒,入人參一錢,生姜三片同煎,粥湯飲...
- 《麻科活人全書》:[卷之三]鼻通多涕鼻干無涕第五十六
鼻干無涕肺腑熱。其間形癥有數般。叮嚀良工細認識。鼻通多涕。肺氣順也。所謂多涕者。鼻常有涕。非鼻涕暫見...
- 《本經逢原》:[卷二石草部]石胡荽
食草氣溫而升,味辛而散,故能透達巔頂。人但知其搐鼻通而落息肉,不知其治頭痛之功最捷,而除翳之功更奇,...
- 《本草述鉤元》:[卷二十四枳]石南葉
風。瞳仁不正。觀東則見西。觀西則見東。用石南散吹鼻通頂。石南一兩。藜蘆三分。瓜丁五七個。為末。每吹少...
- 《藥鑒》:[新刻藥鑒卷之二]防風
俱受其無形之氣,疾斯愈矣。何也?蓋人之口通乎地,鼻通乎天,口以養陰,鼻以養陽,天主清,故鼻不受有形,...
- 更多古籍中的鼻通
鼻通藥品說明書
- 鼻通寧滴劑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鼻通滴鼻劑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
- 暢鼻通顆粒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