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注解
鼻孔(nostril)為七竅之一[1]。指鼻前孔,是呼吸出入的通道口[2]。禾髎所在[3]。古人認為觀察鼻孔的出氣,可以測候膀胱水道是否通利[1]。
鼻(nose)為五官之一。又稱明堂。是隆起于面部正中的呼吸、嗅覺器官[2][4][5]。鼻上端連于額部,名為頞,又名山根、下極、王宮[5]。前面下端尖部高處,名為鼻準,又名準頭、面王、鼻尖。鼻準兩旁圓形隆起部分,名為鼻翼[5]。鼻之下部有兩孔,名為鼻孔[5]。頞以下至鼻準,有鼻柱骨突起,又名鼻梁、天柱[5]。鼻孔內有鼻毛,鼻孔深處稱為鼻隧[5]。鼻為呼吸出入之門戶,為肺之竅[5]。司嗅覺、助發音,為肺系之所屬。頭面為諸陽所聚,鼻居面中為陽中之陽,是清陽交會之處。鼻病多與肺臟有關,也與脾、膽等臟器有涉[5]。鼻有“明堂”之稱,清陽之氣從鼻竅出入,故又屬“清竅”。
《黃帝內經素問·金匱真言論》:“西方白色,入通于肺,開竅于鼻。”
4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893.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2.
-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731.
古籍中的鼻孔
- 《經穴匯解》:[卷之一]頭面部第一
鼻柱下。溝中央。(神應)按聚英。醫統。大成。作近鼻孔非是。醫學綱目曰。口含水突處。七種類稿曰。人居天...
- 《針灸資生經》:[針灸資生經第一]面第二行左右十穴
。巨二穴。夾鼻孔旁八分。直目瞳子。蹺脈足陽明之會。針三分。得氣即瀉。灸七壯。明云、巨在鼻孔下。夾水溝...
- 《普濟方·針灸》:[卷六針灸門]穴
。刺入一分。則是銅人經誤寫一分為一寸也。巨二穴夾鼻孔傍八分。直目瞳子。蹺脈足陽明之會。針三分得氣即瀉...
- 《醫門補要》:[附載采集先哲察生死秘法]鼻部
黑者,痰飲。鼻色黃者,濕熱。鼻欲嚏不能者,為寒。鼻孔干黑,如煙煤者,陽毒熱,極兇。鼻孔黑潤出冷氣者,...
- 《瘍醫大全》:[卷十七咽喉部]單雙蛾門主方
即鼓捶草,)取三四根搗汁,加人乳和勻,左邊蛾滴右鼻孔中,右邊蛾滴左鼻孔中,雙蛾兩鼻孔俱滴,吐出痰涎,...
- 更多古籍中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