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概述
- 4 拼音名
- 5 拉丁名
- 6 英文名
- 7 鱉甲的別名
- 8 鱉甲的處方用名
- 9 出處
- 10 來源
- 11 產地
- 12 原動物形態
- 13 鱉的養殖
- 14 采收與初加工
- 15 生藥性狀
- 16 鱉甲的鑒別
- 17 鱉甲的炮制
- 18 性味歸經
- 19 鱉甲的功效與主治
- 20 鱉甲的用法用量
- 21 使用禁忌
- 22 鱉甲的化學成分
- 23 鱉甲的藥理作用
- 24 鱉甲的毒性
- 25 鱉甲的用法用量
- 26 鱉甲的使用禁忌
- 27 飲食禁忌
- 28 附方
- 28.1 治男女骨蒸勞瘦
- 28.2 治骨蒸夜熱勞瘦,骨節煩熱,或咳嗽有血者
- 28.3 治熱邪深入下焦,脈沉數,舌干齒黑,手指但覺蠕動,急防痙厥
- 28.4 治老瘧久不斷者
- 28.5 治溫瘧
- 28.6 治瘧母
- 28.7 治癥癖
- 28.8 治心腹癥瘕血積
- 28.9 治婦人月水不利,腹脅妨悶,背膊煩疼
- 28.10 治婦人漏下五色,羸瘦、骨節間痛
- 28.11 治吐血不止
- 28.12 治卒腰痛不得俯仰
- 28.13 治石淋
- 28.14 治上氣喘急,不得睡臥,腹脅有積氣
- 28.15 治陰虛夢泄
- 28.16 治產后早起中風冷,泄痢及帶下
- 28.17 治小兒癇
- 28.18 治腸癰內痛
- 28.19 治癰疽不斂,不拘發背一切瘡
- 28.20 治痔,肛邊生鼠乳,氣壅疼痛
- 28.21 治丈夫陰頭癰腫
- 28.22 治牙痛
- 29 各家論述
- 30 鱉甲的藥典標準
- 31 參考資料
- 附:
1 拼音
biē jiǎ
2 英文參考
TRIONYCIS CARAPAX[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carapax trionycis[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carapax amydae[朗道漢英字典]
trionidis testa[朗道漢英字典]
carapax amyda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arapax trionyc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esta trionid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r-S-Car[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rionyx sinensis carapax[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urtle shell[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arapax Trionycis(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turtle carapac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鱉甲為中藥名,出自《神農本草經》。為鱉科動物鱉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 的背甲[1]。鱉甲呈橢圓形或卵圓形,背面隆起,長10~15cm,寬9~14cm。外表面黑褐色或墨綠色,略有光澤,具細網狀皺紋及灰黃色或灰白色斑點,中間有一條縱棱,兩側各有左右對稱的橫凹紋8條,外皮脫落后,可見鋸齒狀嵌接縫。內表面類白色,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頸骨向內卷曲,兩側各有肋骨8條,伸出邊緣。質堅硬。氣微腥,味淡。制鱉甲呈深黃色,質酥脆,略具醋氣[2]。
鱉甲味咸,性微寒,歸肝、腎經,具有滋陰潛陽,退熱除蒸,軟堅散結的功效,用于陰虛發熱,骨蒸勞熱,陰虛陽亢,頭暈目眩,虛風內動,經閉,癥瘕,久瘧瘧母。鱉甲質地堅硬,有腥臭氣[2]。養陰清熱、潛陽熄風之力較強,多用于熱病傷陰或內傷虛熱,虛風內動[2]。醋鱉甲能增強藥物入肝消積、軟堅散結的作用[2]。常用于癥瘕積聚,月經停閉[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拼音名
Biē Jiǎ
5 拉丁名
Carapax Trionycis(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英文名
turtle carapace(《中醫藥學名詞(2004)》)
Turtle Shell
7 鱉甲的別名
鱉殼(《醫林纂要》)
鱉蓋子(《山西中藥志》)
上甲、腳魚殼、團魚甲[3]。
8 鱉甲的處方用名
9 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
10 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鱉甲為鱉科動物鱉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
《中藥大辭典》:鱉甲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背甲。
《中華本草》:鱉甲為鱉科動物中華鱉.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及山瑞鱉Trionyx steindachneri Siebenrock的背甲。
鱉甲為鱉科動物中華鱉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干燥背甲[3]。
11 產地
鱉甲主產湖北、安徽、江蘇、河南、湖南、浙江、江西等地[3]。
《中藥大辭典》:多生活于湖泊、小河及池溏旁的沙泥里。6~7月間產卵。分布很廣,由東北至海南島以及湖北、安徽、四川、云南、陜西、甘肅等地均有。主產湖北、安徽、江蘇、河南、湖南、浙江、江西等地。此外,四川、福建、陜西、甘肅、貴州亦產。以湖北、安徽二省產量最大。
《中華本草》:
中華鱉生活于湖泊、河流、池塘及水庫等水域。除新疆、寧夏、青海、西藏等地未見報道外,廣泛分布于全國各地。
山瑞鱉生活在山區的河流、溪、潭中。分布于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等地。
12 原動物形態
12.1 中華鱉
《中藥大辭典》:中華鱉,又名:團魚(《本草綱目》),甲魚(《隨息居飲食譜》)。體呈橢圓形,背面中央凸起,邊緣凹入。腹背均有甲。頭尖,頸粗長,吻突出,吻端有1對鼻孔。眼小,瞳孔圓形。頸基部無顆粒狀疣;頭頸可完全縮入甲內。背腹甲均無角質板而被有軟皮。背面橄欖綠色,或黑棕色,上有表皮形成的小疣,呈縱行排列;邊緣柔軟,俗稱裙邊。腹面黃白色,有淡綠色斑。背、腹骨板間無緣板接連。前肢5指,僅內側3指有爪;后肢趾亦同。指、趾間具蹼。雄性體較扁,尾較長,末端露出于甲邊;雌性相反。
《中華本草》:中華鱉,體呈橢圓形或近卵圓形,成體全長約30~40cm。頭尖,吻長,形成吻突呈短管狀;鼻孔位于吻突前端,上下頜緣覆有角質硬鞘,無齒,眼小;瞳孔圓表,鼓膜不明顯,頸部可長達70mm以上,頸基部無顆粒狀疣,頭、頸可完全縮入甲內。背腹甲均無角質板而被有革質軟皮,邊緣具柔軟的較厚的結締組織,谷稱裙邊。背面皮膚有突起小疣,成縱行棱起,背部中央稍凸起,椎板8對,肋板8對,無臀板,邊緣無緣板相連。背部骨片沒有完全骨質化,肋骨與肋板愈合,其末端突出于肋板外側。四肢較扁平,前肢5指;內側三指有外露的爪;外側二指的爪全被皮膚包裹而不外露,后肢趾爪生長情況亦同,指、趾間具蹼而發達。雄性體較扁而尾較長,末端露出于裙邊;雌性尾粗短,不露出裙邊。泄殖肛孔縱裂。頭頸部上面橄欖綠色,下面黃色,下頜至喉部有黃色斑紋,兩眼前后有黑紋,眼后頭頂部有10余個黑點。體背橄欖綠色或黑棕色,具黑斑,腹部肉黃色,兩側裙邊處有綠色大斑紋,近尾部有兩團豌豆大的綠色斑紋。前肢上面橄欖綠色;下面淡黃色,后肢上面色較淺。尾部正中為橄欖綠色,余皆為淡黃色。
12.2 山瑞鱉
《中華本草》:山瑞鱉,體近圓形,當體重9kg時,長、寬達36cm×21cm,體重大者可達20kg。體背隆起,皮膚粗糙,體背、邊緣、頸基部、四肢及尾部均有大小不等的肉質喜釘狀突起;體后部的鼓釘更大而密。邊緣內質裙邊甚為肥厚。四肢粗壯,側扁。尾短,略呈扁圓錐形,基部寬,末端尖。體灰黑色、墨綠色、紫黑色或黑青蓮色。頭、四肢烏黑色或墨綠色。腹面烏黑色帶紫,具深色斑塊。
13 鱉的養殖
13.1 生物學特性
鱉的體色隨棲息的環境而變化,呈保護色。主要用肺呼吸,營水陸兩棲生活,在水中產歇浮到水表面交換空氣。性膽怯,喜安靜,在風和日麗的表氣,常爬到岸上曬背,雜食性,但喜食動物的餌料,如魚蝦及其他動物的內臟等。水溫在25~33℃時,攝食旺盛,生長迅速,水溫低于15℃時停止攝食,低于12℃時,伏于水底泥中冬眠。(《中華本草》)
13.2 養殖技術
鱉為雌雄異體,夏季是鱉的繁殖季了,交配后每年5~8月為產卵期。雌鱉常于晚上在岸邊的松軟泥沙灘上掘穴產卵,然后用沙覆平,每穴7-30枚。自然孵化期50~60天。可人工采卵孵化,溫度控制在26~36℃,溫度在75%-85%,則孵化期縮短為40~50天孵化率高達90%。(《中華本草》)
13.3 飼養管理
鱉有自相殘食的習性,因此按大小分級飼養,飼養密度不可過大。稚鱉期飼料要求營養豐富,易消化,以蚯蚓、熟蛋黃、動物下腳料為好。池水3~5天換1次。幼鱉、成鱉期攝食量大,5~10月每日投餌2次。親鱉按雌雄4:1或3:1放養,加強秋后的營養,有利于提前發情、交配、產卵。(《中華本草》)
14 采收與初加工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為多,捕捉后殺死,置沸水中燙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剝落時,取出,剝取背甲,除去殘肉,曬干。
《中華本草》:在春、夏、秋季捕鱉,用刀割下頭,割取背甲,去凈殘肉,曬干。亦可將鱉體置于沸水中煮1~2h,燙至背甲上的皮能剝落時取出,剝下背甲,去凈肉,洗凈曬干。
《中藥大辭典》:3~9月捕捉。捕得后,砍去鱉頭,將鱉身入沸水內煮1~2小時,至甲上硬皮能脫落時,取出,剝下背甲,刮凈殘肉后曬干。
15 生藥性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鱉甲呈橢圓形或卵圓形,背面隆起,長10~15cm,寬9~14cm。外表面黑褐色或墨綠色,略有光澤,具細網狀皺紋及灰黃色或灰白色斑點,中間有一條縱棱,兩側各有左右對稱的橫凹紋8條,外皮脫落后,可見鋸齒狀嵌接縫。內表面類白色,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頸骨向內卷曲,兩側各有肋骨8條,伸出邊緣。質堅硬。氣微腥,味淡。
《中藥大辭典》:完整的干燥鱉甲呈卵圓形或橢圓形,長10~20厘米,寬7~15厘米,厚約5毫米。背面微隆起,灰褐色或黑綠色,并有皺褶及突起狀的灰黃色或灰白色斑點,甲中央有不顯明的骨節隆起,兩側各有8條明顯的橫向的鋸齒狀銜接縫,左右邊緣可見8對齒狀突起,呈類白色。甲里面白色,中央有突起的脊椎骨,兩側各有8條肋骨。質堅硬,銜接縫處易斷裂。氣微腥,味咸。以個大、甲厚、無殘肉、潔凈無腐臭味者為佳。
《中華本草》:鱉甲呈橢圓形或卵圓形,背面隆起,長10~15cm,寬9~14cm。外表面黑褐色或黑綠色,略有光澤,具細網狀皺紋及灰黃色或灰白色斑點,中間有1條紋棱,兩側各有左右對稱的橫凹紋8條,外皮脫落后,可見鋸齒狀嵌接縫。內表面類白色,中部有突起的背椎內,頸骨向內卷曲,兩側各有肋骨8條,伸出邊緣。質堅硬。氣微腥,味淡。
16 鱉甲的鑒別
16.1 顯微鑒別
骨碎片呈不規則形,大小不一,灰白色或灰黃色,表面有縱向或縱橫交錯的似網狀細密紋理及細點狀孔隙,骨陷窩不規則殂、長棱形或細長裂隙狀,骨小管隱約可見。(《中華本草》)
16.2 薄層層析
取本品甲醇提取液點于硅膠G薄層板上,用正丁醇-95%乙醇-冰醋酸-水(4:1:1:2)展開,0.3%茚三酮正丁醇液噴霧,105℃干燥5分鐘,以精氨酸、谷氨酸為對照品,樣品液色譜在與標準品液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紫色斑點。(《中華本草》)
17 鱉甲的炮制
唐代有制炭(《千金翼方》),燒灰搗篩為散(《外臺秘要》)的方法[2]。
宋代有蛤粉炒、童便浸炙(《圣濟總錄》),醋硇砂炙、醋浸反復炙(《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并有“治氣破塊、消癥、定心藥中用之(醋煎炙干),又治癆,去熱藥中用,……用童子小便煮”(《重修政和經使證類備用本草》)的論述[2]。
明代有童便酒醋炙(《普濟方》)、酒洗醋炒、桃仁酒醋反復制(《奇效良方》)[2]。
清代有酥炙法(《溫熱經緯》),并明確闡述了炮制的目的,如“消積醋炙,治骨蒸癆熱童便炙,治熱邪酒炙”(《得配本草》)[2]。
現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砂炒醋淬等[2]。
17.1 鱉甲的炮制方法
17.1.1 鱉甲
取原藥材,置蒸鍋內,沸水蒸45分鐘,取出,放入熱水中,立即用硬刷除去皮肉,洗凈,曬干[2]。或取原藥材用清水浸泡,不換水,至皮肉筋膜與甲骨容易分離時取出背甲,洗凈,日曬夜露至無臭味,干燥[2]。
17.1.2 醋鱉甲
先將砂置鍋內,武火加熱,砂炒至靈活狀態時,投入大小分檔的凈鱉甲,炒至酥脆,外表呈深黃色,取出,篩去砂,趁熱投入醋液中稍浸,撈出,干燥,搗碎[2]。
每100kg鱉甲,用醋20kg[2]。
17.2 成品性狀
鱉甲呈不規則的碎片,外表面黑褐色或墨綠色,略有光澤,內表面類白色,質堅硬[2]。氣腥,味淡[2]。
制鱉甲呈深黃色,質酥脆,略具醋氣[2]。
17.3 炮制作用
鱉甲質地堅硬,有腥臭氣[2]。養陰清熱、潛陽熄風之力較強,多用于熱病傷陰或內傷虛熱,虛風內動[2]。如治外邪傳里傷陰、骨蒸潮熱的秦艽鱉甲散(《衛生寶鑒》);虛風內動的三甲復脈湯(《溫病條辨》)[2]。
砂炒醋淬后,質變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并能矯臭矯味[2]。醋制還能增強藥物入肝消積、軟堅散結的作用[2]。常用于癥瘕積聚,月經停閉[2]。如治癥瘕、瘧疾的鱉甲飲(《嚴氏濟生方》);婦人月水不通而成癥塊的鱉甲丸(《太平圣惠方》)[2]。
17.4 炮制研究
鱉甲主含動物膠、角蛋白、維生素D、蛋白質以及天冬氨酸、絲氨酸、甘氨酸等17種氨基酸,還含有鐵、銅、鋅、鎂、磷等微量元素[2]。
17.4.1 對化學成分的影響
實驗證明,鱉甲炮制前后蛋白質含量基本相近,但炮制后煎出率顯著增高,煎煮3小時后,蛋白質煎出量、鈣的煎出率均大大高于生品[2]。另外鱉甲炮制前后Zn、Fe、Se及Ca的含量明顯增高[2]。
17.4.2 工藝研究
(1)采用遠紅外烤箱炮制鱉甲能控制溫度同樣達到藥物受熱均勻的目的,且容易掌握[2]。同時在密閉條件下操作,不污染環境,清潔衛生[2]。
(2)凈制時采用食用菌法操作,凈制品中游離氨基酸、醇溶性浸出物均高于傳統炮制品[2]。微量元素Cr、Cu、Fe、Ca含量也均高于傳統炮制品,而有毒的As、Pb含量低于傳統炮制品[2]。
17.5 貯存方法
18 性味歸經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鱉甲味咸,性微寒。歸肝、腎經。
鱉甲味咸,性平;入肝、脾、腎經[3]。
《中藥大辭典》:咸,平。入肝、脾經。
《中華本草》:味咸;性微寒,肝;腎經
《神農本草經》:"味咸,平。"
《本草從新》:"咸,寒。"
《雷公炮制藥性解》:"入肝、脾二經。"
19 鱉甲的功效與主治
鱉甲質地堅硬,有腥臭氣[2]。養陰清熱、潛陽熄風之力較強,多用于熱病傷陰或內傷虛熱,虛風內動[2]。如治外邪傳里傷陰、骨蒸潮熱的秦艽鱉甲散(《衛生寶鑒》);虛風內動的三甲復脈湯(《溫病條辨》)[2]。
醋鱉甲能增強藥物入肝消積、軟堅散結的作用[2]。常用于癥瘕積聚,月經停閉[2]。如治癥瘕、瘧疾的鱉甲飲(《嚴氏濟生方》);婦人月水不通而成癥塊的鱉甲丸(《太平圣惠方》)[2]。
鱉甲具有滋陰潛陽,軟堅散結的功效[3]:
鱉甲生用治陰虛潮熱,骨蒸盜汗,熱病傷陰,陰虛風動,高血壓病[3]。
鱉甲炙用治瘧母,經閉,癥瘕積聚[3]。
(1)用于陰虛陽亢所致頭暈目眩等。可與龜板、石決明等配伍。;
(3)用于胞生痰核、眼底增殖瘢痕等。常與海藻、昆布、浙貝等同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鱉甲具有滋陰潛陽,退熱除蒸,軟堅散結的功效。用于陰虛發熱,骨蒸勞熱,陰虛陽亢,頭暈目眩,虛風內動,經閉,癥瘕,久瘧瘧母。
《中藥大辭典》:鱉甲具有養陰清熱,平肝熄風,軟堅散結的功效。治勞熱骨蒸,陰虛風動,勞瘧瘧母,癥瘕痃癖,經閉經漏,小兒驚癇。
《中華本草》:鱉甲具有滋陰清熱、潛陽熄風、軟堅散結的功效。主陰虛發熱、勞熱骨蒸、熱病傷陰、虛風內動、小作驚癇、久瘧、瘧母、癥瘕、經閉。
《神農本草經》:"主心腹癥瘕堅積、寒熱,去痞、息肉、陰蝕,痔(核)、惡肉。"
《藥性論》:"主宿食、癥塊、痃癖氣、冷瘕、勞瘦,下氣,除骨熱,骨節間勞熱,結實壅塞。治婦人漏下五色羸瘦者。"
《日華子本草》:"去血氣,破癥結、惡血,墮胎,消瘡腫并撲損瘀血,瘧疾,腸癰。"
《本草綱目》:"除老瘧瘧母,陰毒腹痛,勞復,食復,斑疽煩喘,婦人難產,產后陰脫,丈夫陰瘡,石淋;斂潰癰。"
《江西中藥》:"治軟骨病。"
20 鱉甲的用法用量
煎服,9~24g[3]。
21 使用禁忌
孕婦慎服鱉甲[3]。
22 鱉甲的化學成分
《中藥大辭典》:鱉甲含動物膠、角蛋白、碘質、維生素D等。
《中華本草》:
中華鱉,背甲含骨膠原(collagen),碳酸鈣、磷酸鈣,中華鱉多糖(trionyx sinesis polysaccharides),并含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 ,蘇氨酸(threon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胱氨酸(cystine),纈氨酸(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leucine),酪氨酸(tyros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賴氨酸(lysine),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脯氨酸(proline),絲氨酸(serine)等17種氨基酸,及鈣、鈉、鋁、鉀、錳、銅、鋅、磷、鎂等10多種微量元素養。
山瑞鱉,背甲及腹甲含骨膠原、肽類、多種氨基酸,大量鈣及磷。
23 鱉甲的藥理作用
23.1 強壯作用
鱉多糖0.5、1.0、2.0g/kg灌胃15~20天,能明顯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和抗冷凍作用,可延長小鼠游泳時間,有抗疲勞作用。(《中華本草》)
23.2 免疫促進作用
鱉多糖0.5、1.0、2.0g/kg灌胃15~20天,能顯著提高小鼠空斑形成細胞的溶血能力,促進溶血素抗體生成;并增強小鼠遲發型超敏反應。(《中華本草》)
23.3 其它
以0.5%或1.0%鱉多糖Renger液浸泡蟾蜍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有增加收縮高度和畫紋面積、延長持續收縮時間的作用。本品能抑制結締組織的增生,可消失結塊;并具有增加血漿蛋白的作用,有謂可用于肝病所致的貧血。本品能抑制結締組織的增生,故可消結塊;并具有增加血漿蛋白的作用,有謂可用于肝病所致的貧血。(《中華本草》)
24 鱉甲的毒性
鱉多糖口服100g/kg,給藥后14天,未見有死亡,解剖動物,肉眼未見有病理變化。(《中華本草》)
25 鱉甲的用法用量
《中國藥典》:9~24g,搗碎,先煎。
《中藥大辭典》:內服:煎湯,3~8錢,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中華本草》:內服:煎湯,10~30g,先煎;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燒存性,研末摻或調敷。
26 鱉甲的使用禁忌
《本草經集注》:"惡礬石。"
《藥性論》:"惡理石。"
《本草經疏》:"妊娠禁用,凡陰虛胃弱、陰虛泄瀉、產后泄瀉、產后飲食不消、不思食及嘔惡等證咸忌之。"
《得配本草》:"冷勞癥瘕人不宜服,血燥者禁用。"
27 飲食禁忌
28 附方
28.1 治男女骨蒸勞瘦
鱉甲一枚,以醋炙黃,入胡黃連二錢,為末。青蒿煎湯服方寸匕。(孫思邈)
28.2 治骨蒸夜熱勞瘦,骨節煩熱,或咳嗽有血者
鱉甲一斤(滾水洗,去油垢凈),北沙參四兩,懷熟地、麥門冬各六兩,白茯苓三兩,陳廣皮一兩。水五十碗,煎十碗,渣再煎,濾出清汁,微火熬成膏,煉蜜四兩收。每早晚各服數匙,白湯調下。(《本草匯言》)
28.3 治熱邪深入下焦,脈沉數,舌干齒黑,手指但覺蠕動,急防痙厥
炙甘草六錢,干地黃六錢,生白芍六錢,阿膠三錢,麥冬五錢(去心),麻仁三錢,生牡蠣五錢,生鱉甲八錢。水八杯,煮取八分三杯,分三次服。(《溫病條辨》二甲復脈湯)
28.4 治老瘧久不斷者
28.5 治溫瘧
知母,鱉甲(炙)、常山各二兩,地骨皮三兩,竹葉一升(切),石膏四兩。上以水七升,煮二升五合,分溫三服。忌蒜、熱面、豬、魚。(《補缺肘后方》)
28.6 治瘧母
鱉甲十二分(炙),烏扇三分(燒),黃芩三分,柴胡六分,鼠婦三分(熬),干姜三分,大黃三分,芍藥五分,桂枝三分,葶藶一分(熬),石葦三分(去毛),厚樸三分,牡丹五分(去心),瞿麥二分,紫葳三分,阿膠三分(炙),蜂蜜四分(炙),赤硝十二分,蜣螂六分(熬),桃仁二分,半夏一分,人參一分,蟅蟲五分(熬)。上二十三味,為末,取煅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盡一半,著鱉甲于中,煮令泛爛如膠漆,絞取汁,納諸藥煎為丸,如梧子大,空心服七丸,日三服。(《金匱要略方論》鱉甲煎丸)
28.7 治癥癖
鱉甲、訶黎勒皮、干姜末。等分為丸,空心下三十丸,再服。(《藥性論》)
28.8 治心腹癥瘕血積
鱉甲一兩(湯泡洗凈,米醋浸一宿、火上炙干,再淬再炙,以甲酥為度,研極細),琥珀三鍋(研極細),大黃五錢(酒拌炒)。上共研細作散。每早服二錢,白湯調下。(《甄氏家乘方》)
28.9 治婦人月水不利,腹脅妨悶,背膊煩疼
鱉甲二兩(涂醋炙令黃,去裙櫚),川大黃一兩(銼,微炒),琥珀一兩半。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以溫酒下二十丸。(《太平圣惠方》鱉甲丸)
28.10 治婦人漏下五色,羸瘦、骨節間痛
鱉甲燒令黃,為末,酒調服方寸匕,日三。(《肘后方》)
28.11 治吐血不止
鱉甲一兩(銼作片子),蛤粉一兩(鱉甲相和,于銚內炒香黃色),熟干地黃一兩半(暴干)。上三味搗為細散。每服二錢匕,食后臘茶清調下,服藥訖,可睡少時。(《圣濟總錄》鱉甲散)
28.12 治卒腰痛不得俯仰
鱉甲一枚(炙,搗篩)。服方寸匕,食后,日三服。(《補缺肘后方》)
28.13 治石淋
鱉甲杵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二、三,下石子瘥。(《肘后方》)
28.14 治上氣喘急,不得睡臥,腹脅有積氣
鱉甲一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麩炒微黃),赤茯苓一兩,木香一兩。上藥搗篩為散,每服五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燈心一大束,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太平圣惠方》)
28.15 治陰虛夢泄
鱉甲燒研,每用一字,以酒半盞,童尿半盞,蔥白七寸同煎,去蔥,日晡時服之,出臭汗為度。(《醫壘元戎》)
28.16 治產后早起中風冷,泄痢及帶下
鱉甲如手大,當歸、黃連、干姜各二兩,黃柏長一尺、廣三寸。上五味細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日三。(《備急千金要方》鱉甲湯)
28.17 治小兒癇
鱉甲炙令黃,搗為末,取一錢,乳服,亦可蜜丸如小豆大服。(《子母秘錄》)
28.18 治腸癰內痛
28.19 治癰疽不斂,不拘發背一切瘡
鱉甲燒存性,研摻。(《怪證奇方》)
28.20 治痔,肛邊生鼠乳,氣壅疼痛
鱉甲三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襕),檳榔二兩。上藥搗細羅為散,每于食前,以粥飲調下二錢。(《太平圣惠方》鱉甲散)
28.21 治丈夫陰頭癰腫
鱉甲一枚,上一味,燒焦末之,以雞子白和敷之。(《千金翼方》)
28.22 治牙痛
鱉甲。焙干軋成細末,貯于干燥器皿內備用臨用時,取鱉甲粉0.5克放在煙斗內煙葉的表面上,點燃當煙吸。(《全展選編·五宮科》)
29 各家論述
《本草衍義》:"鱉甲,《經》中不言治勞,惟蜀本《藥性論》云,治勞魔,除骨熱,后人遂用之。然甚有據,亦不可過劑。"
《本草經疏》:"鱉甲主消散者以其味兼乎平,平亦辛也,咸能軟堅,辛能走散,故《神農本草經》主癥瘕、堅積、寒熱,去痞疾、息肉、陰蝕、痔核、惡肉;《名醫別錄》療溫瘧者,以瘧必暑邪為病,類多陰虛,水衰之人,乃為暑所深中,邪入陰分,故出并于陽而熱甚,入并于陰而寒甚,元氣虛羸,則邪陷而中焦不治,甚則結為瘧母。甲能益陰除熱而泊散,故為治瘧之要藥,亦是退勞熱在骨及陰虛往來寒熱之上品,血瘕腰痛,小兒脅下堅,皆陰分血病,宜其悉主之矣。勞復、女勞復為必須之藥;勞瘦骨蒸,非此不除;產后陰脫,資之尤急。"
《本草匯言》;"鱉甲,除陰虛熱瘧,解勞熱骨蒸之藥也。魏景山曰,鱉甲蟲也,與龜同類而異種,亦稟至陰之性,入肝,統主厥陰血分為病,……厥陰血閉邪結,漸至寒熱,為癥瘕、為痞脹、為瘧疾、為淋瀝、為骨蒸者,咸得主之。倘陽虛胃弱,食飲不消,嘔惡泄瀉者,陰虛胃弱,吞咽不下,咳逆短氣,升降不足息者,用此無益也。"
《本草述》:"鱉甲,類言其益陰,是矣,第丹溪云補陰而更云補氣,蓋氣有陽氣陰氣之殊,本于《黃帝內經素問》可證也。經曰,陰虛則無氣,無氣則死。蓋唯是真陰之氣,有化乃有生,有生即有化,故《神農本草經》首云主治心腹癥瘕堅積寒熱,即《名醫別錄》暨甄權、《日華子本草》,無不以溫瘧、血瘕、宿食、冷塊、痃癖、冷瘕及破癥結為言也。至丹溪乃揭出補陰補氣以為言,可謂探其要領矣。宗奭所謂《經》中不言治勞,然治虛勞多用之,亦甚有據者,以是言合于方書之主治,良不謬也。如清骨散,固謂其治骨蒸勞熱也;如扶羸湯,是除骨蒸勞熱而兼以益精血之味也。又麥煎散,治少男室女骨蒸黃瘦口臭肌熱盜汗,此證乃七情之為病也。虛勞發熱,未有不由瘀血者,而瘀血未有不由內傷者。凡虛勞證,大抵心下引脅俱痛,蓋滯血不消,新血無以養之也。故麥煎散中用鱉甲,而同于干漆以化積。又秦艽鱉甲散,此透肌退熱之一方也。以上數方是皆同鱉甲而用者,雖其佐助之義各有所主,而共用鱉甲以入諸味者,不外于補陰氣以為功也。又如治瘧母宜鱉甲煎丸,又瘧母丸,固益陰氣者也。且治瘧、所名瘧母,即結為癥瘕者,更可見諸《本草》之用鱉甲,無不以療血瘕癥塊云云為言者,固有見于茲味陰氣之專,即化以為生也。至于積聚之所治,……如鱉甲丸之于肝積為肥氣,干漆丸及半夏散之于心積為伏粱,又鱉甲丸之于脾積為痞氣,四方雖各有不同,然總歸于入足厥陰、手少陰、足太陰之臟也,以鱉甲陰氣之專,入三陰而行其積,固有得于氣之相應者矣。又即女子漏下而鱉甲療之,卻又用行瘀血,是豈謂其能止復能行乎?蓋此味專補陰氣,如漏下,屬陰氣虛而不能固也,如瘀血,亦屬陰氣虛而不能流貫于經絡也。但就女子經血一證,可以推其所治之諸證,固惟是專補陰氣,如經所謂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也。"
《本草新編》:"鱉甲善能攻堅,又不損氣,陰陽上下有痞滯不除者,皆宜用之。但宜研末調服,世人俱炙片入湯藥中煮之,則不得其功矣。"又:"或疑鱉甲善殺癆蟲,有之乎?曰:不殺癆蟲,何以能除癆瘦骨蒸。……鱉甲殺蟲,而又補至陰之水,所以治骨蒸之病最宜。"
《本經逢原》:"鱉甲,凡骨蒸勞熱自汗皆用之,為其能滋肝經之火岜。然究竟是削肝之劑,非補肝藥也。妊婦忌用,以其能伐肝破血也。肝虛無熱禁之。極灰研極細末,療湯火傷皮綻肉爛者并效,干則麻油調敷,濕則干摻,其痛立止,其解火毒,療骨蒸、殺瘵蟲之功,可默悟矣。"
《名醫別錄》:療溫瘧,血瘕,腰痛,小兒脅下堅。
《藥性論》:主宿食、癥塊、痃癖氣、冷瘕、勞瘦,下氣,除骨熱,骨節間勞熱,結實壅塞。治婦人漏下五色羸瘦者。
《日華子本草》:去血氣,破感結、惡血,墮胎,消瘡腫并撲損疚血,瘧疾,腸癰。
《本草衍義補遺》:補陰補氣。
《醫學入門》:主勞瘧、老瘧、女子經閉,小兒癇疾。
《本草綱目》:除老瘧瘧母,陰毒腹痛,勞復,食復,斑痘煩喘,婦人難產,產后陰脫,丈夫陰瘡,石淋;斂潰癰。
《江西中藥》:治軟骨病。
30 鱉甲的藥典標準
30.1 品名
鱉甲
Biejia
TRIONYCIS CARAPAX
30.2 來源
本品為鱉科動物鱉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全年均可捕捉,以秋、冬二季為多,捕捉后殺死,置沸水中燙至背甲上的硬皮能剝落時,取出,剝取背甲,除去殘肉,曬干。
30.3 性狀
本品呈橢圓形或卵圓形,背面隆起,長10~15cm,寬9~14cm。外表面黑褐色或墨綠色,略有光澤,具細網狀皺紋及灰黃色或灰白色斑點,中間有一條縱棱,兩側各有左右對稱的橫凹紋8條,外皮脫落后,可見鋸齒狀嵌接縫。內表面類白色,中部有突起的脊椎骨,頸骨向內卷曲,兩側各有肋骨8條,伸出邊緣。質堅硬。氣微腥,味淡。
30.4 檢查
30.4.1 水分
不得過12.0%(附錄Ⅸ H第一法)。
30.5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Ⅹ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稀乙醇作溶劑,不得少于5.0%
30.6 炮制
30.6.1 鱉甲
置蒸鍋內,沸水蒸45分鐘,取出,放入熱水中,立即用硬刷除去皮肉,洗凈,干燥。
30.6.2 醋鱉甲
取凈鱉甲,照燙法(附錄Ⅱ D)用砂燙至表面淡黃色,取出,醋淬,干燥。用時搗碎。
每鱉甲100kg,用醋20kg。
30.7 性味與歸經
咸,微寒。歸肝、腎經。
30.8 功能與主治
滋陰潛陽,退熱除蒸,軟堅散結。用于陰虛發熱,骨蒸勞熱,陰虛陽亢,頭暈目眩,虛風內動,經閉,癥瘕,久瘧瘧母。
30.9 用法與用量
9~24g,先煎。
30.10 貯藏
置干燥處,防蛀。
30.11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31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龔千鋒主編.中藥炮制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146-147.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83.
- ^ [4] 崔述生,張浩主編.精編本草綱目[M].北京:中國古籍出版社,1999:1.
用到中藥鱉甲的方劑
- 蓯蓉丹
拼音:cōngróngdān別名:鱉甲丸處方:肉蓯蓉(酒浸1宿,刮去皴皮,令干)1兩,鱉甲(涂醋炙黃...
- 雙甲散
uāngjiǎsǎn《增補內經拾遺》卷三:組成:鱉甲(九肋者,醋炙)、穿山甲(蛤粉炒成珠)各等分。主...
- 本事鱉甲丸
劑名,出自《雜病源流犀燭·臟腑門》卷一方。組成:鱉甲、五味子、地骨皮。制法:上藥為末,煉蜜為丸。用法...
- 鱉甲羌活湯
拼音:biējiǎqiānghuótāng處方:鱉甲、棗仁、羌活、獨活、川芎、防風、人參、甘草、黃耆...
- 桃仁鱉甲湯
四圣心源》卷十:方名:桃仁鱉甲湯組成:桃仁3錢,鱉甲3錢,丹皮3錢,丹參3錢,桂枝3錢,甘草2錢。主...
- 更多用到中藥鱉甲的方劑
用到中藥鱉甲的中成藥
- 復方鱉甲軟肝片
0.5g×48片/盒。復方鱉甲軟肝片的主要成份:鱉甲、三七、赤芍、冬蟲夏草、連翹等。復方鱉甲軟肝片的...
- 復方紫參沖劑
當歸150g香附150g郁金150g紅花100g鱉甲150g制法:以上八味,鱉甲加水煎煮二次,每次4...
- 青蒿鱉甲片
編號:WS3-B-1355-93處方:青蒿80g鱉甲膠13.4g地黃160g知母80g牡丹皮120g...
- 鱉甲煎丸
(炙),赤硝十二分,蜣螂六分(熬),桃仁二分。炙鱉甲十二分,炒烏扇(即射干)、黃芩、鼠婦(即地虱)...
- 療肺丸
6g,每袋6g。療肺丸的主要成份:山藥、五味子、鱉甲,熟地黃、川貝母、桔梗、酸棗仁、白及、黨參、鐵包...
- 更多用到中藥鱉甲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鱉甲
- 《證治準繩·女科》:[卷之二雜癥門上]虛勞
可服之。北柴胡白茯苓甘草熟地黃人參當歸(各一兩)鱉甲胡黃連沉香知母(各半兩)桑寄生干葛(各七錢半)上...
- 《女科證治準繩》:[卷之二雜癥門上]虛勞
可服之。北柴胡白茯苓甘草熟地黃人參當歸(各一兩)鱉甲胡黃連沉香知母(各半兩)桑寄生干葛(各七錢半)上...
- 《普濟方》:[卷二百三十六勞瘵門]骨蒸(附論)
取汁去滓入蜜半斤更熬如膏)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鱉甲(二兩涂醋炙令熬黃去裙)赤茯苓(三分)胡黃連(三...
- 《本草綱目》:[介部第四十五卷介之一]鱉
蚊。生鱉遇蚊叮則死,死鱉得蚊煮則爛,而熏蚊者復用鱉甲。物相報復如此,異哉!《淮南子》曰∶膏之殺鱉,類...
- 《王氏醫案繹注》:卷七
涌泉穴。引納浮陽。兩服血止。左脈漸起。又加以龜板鱉甲(血龜板杵四兩。血鱉甲杵二兩。二味同先炭煨六句鐘...
- 更多古籍中的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