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表證為證候名[1]。指外感病的初期,起病較急,病位較淺,病情較輕,病程較短,以發熱惡寒或惡風、頭身痛、舌苔薄白、脈浮為常見癥的證候[2]。表證多由六淫之邪侵犯人體所引起[1]。其臨床表現以發熱惡寒(或惡風)、舌苔薄白、脈浮為主[1]。常兼見頭身疼痛、鼻塞、咳嗽等癥狀[1]。治宜解表為主[1]。《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太陽病脈浮緊,無汗,發熱,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證仍在,此當發其汗。”
4 表寒證
表寒證指由風寒侵襲肌表所致的表證[3]。即以風寒束表,肺衛氣郁,以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體疼痛,鼻塞流清涕,咳嗽,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等為常見癥的證候[2]。《醫學心悟·傷寒主治四字論》:“何謂表寒?傷寒初客太陽,頭痛發熱而惡寒者,名曰外感。” 癥見惡寒發熱,頭痛,舌苔薄白而潤等[3]。治宜辛溫解表,可選用麻黃湯、桂枝湯、荊防敗毒散、蔥豉湯、杏蘇散等方[3]。
5 表實證
表實證指風寒之邪侵襲肌表,衛氣郁遏,腠理閉塞,以發熱惡寒,無汗,頭痛,身體疼痛,脈浮緊為常見癥的證候[2]。《景岳全書·傳忠錄》:“表實者,或為發熱,或為身痛,或為惡熱掀衣,或為惡寒鼓栗,寒束于表者無汗。”如太陽病,頭痛發熱,惡寒無汗,脈浮緊等[3]。治宜解表發汗,用麻黃湯等方[3]。
6 表熱證
表熱證又稱風熱襲表證[2]。指感受風熱陽邪所致的表證[3]。即風熱侵襲肌表,以發熱,微惡寒,汗出,口微渴,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或皮膚紅腫灼癢等為常見癥的證候[2]。《赤水玄珠·論表里熱》:“有表而熱者,謂之表熱。”癥見發熱,惡風,頭痛,口渴咽痛,咳嗽痰黃,舌苔薄白或微黃,脈浮數等[3]。治宜辛涼解表[3]。用桑菊飲、銀翹散等方[3]。
7 表虛證
表虛證指風邪襲表,腠理不固,營衛之氣不和所致的表證,以惡風,自汗,發熱,頭痛,舌苔薄白,脈浮緩等為常見癥的證候[2][3]。《景岳全書·傳忠錄》:“表虛者,或為多汗,或為肉戰,或為怯寒。”如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脈浮緩等[3]。治宜解肌發表,用桂枝湯等方[3]。
表虛證亦指慢性疾患的汗多證[3]。常見汗出不止,怕風畏寒,精神倦怠,脈濡軟無力[3]。治宜益氣固表,止汗[3]。方用玉屏風散,牡蠣散之屬[3]。
8 表實證
表實證指外邪束表,腠理閉塞所致的證候[3]。《景岳全書·傳忠錄》:“表實者,或為發熱,或為身痛,或為惡熱掀衣,或為惡寒鼓栗,寒束于表者無汗。”如太陽病,頭痛發熱,惡寒無汗,脈浮緊等[3]。治宜解表發汗,用麻黃湯等方[3]。
9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12.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89.
治療表證的穴位
- 陽維脈
血的作用。其病變主要表現為發冷、發熱、外感熱病等表證。患陽維脈疾病者,有下列病候:多見寒熱。《中國針...
- 經穴測定
他穴位1/3者為高數,低出1/3者為低數。高數多表示病情屬實,低數表示屬虛。左右兩側同名經穴相差數...
- 皮部
這些癥狀都是太陽病的病理反映,因病位在表,故稱為表證。由于感邪的不同和體質的差異,所以同是太陽病,又...
- 合谷
外感邪氣在表諸疾,取之解表通絡以祛邪,是治療外感表證的主穴。合谷穴有開竅醒神、清瀉陽明、疏風鎮痛之功...
- 眼
為陽主外、主表,故陽維病可見頭痛目赤、惡寒發熱等表證癥狀。眼與經筋的關系:十二經筋隸屬于十二經脈,是...
- 更多治療表證的穴位
治療表證的方劑
- 五苓散
水,化氣回津,健脾祛濕,化氣利水之功效。主治外有表證,內停水濕,頭痛發熱,煩渴欲飲或水入即吐,小便不...
- 沃雪湯
60克制法:上藥哎咀。功能主治:治外感風寒濕邪,表證未解,壯熱惡風,聲重鼻塞,頭痛身疼。用法用量:每...
- 抵當湯
虻蟲(十枚.去翅足.炒)功能主治:太陽病六七日,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熱在下焦,小...
- 羌活勝濕湯
3g、蔓荊子2g,具有祛風勝濕之功效,主治風濕在表證,本方為治療風濕在表的常用代表方劑。現代常用于治...
- 解表劑
主配伍組成,具有發汗、解肌、透疹等作用,主治各種表證方劑的統稱。分為辛溫解表劑、辛涼解表劑、扶正解表...
- 更多治療表證的方劑
治療表證的中成藥
- 五苓散
水,化氣回津,健脾祛濕,化氣利水之功效。主治外有表證,內停水濕,頭痛發熱,煩渴欲飲或水入即吐,小便不...
- 天津感冒片
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乙型腦炎初起而見風熱表證者。注意事項:風寒感冒惡寒者不宜服用天津感冒片。...
- 補中益氣膏
忌:不良反應:注意事項:1.本品不適用于惡寒發熱表證者,暴飲暴食脘腹脹滿實證者。2.不宜和感冒類藥同...
- 小建中顆粒
用量:口服。一次15g,一日3次。注意:外感風熱表證未清患者及脾胃濕熱或明顯胃腸道出血癥狀者,不宜服...
- 細辛腦
。西醫診為急性鼻咽炎(感冒)、流行性感冒屬于風寒表證者,頭痛、偏頭痛、牙周炎等見有表證者,風濕性關節...
- 更多治療表證的中成藥
表證相關藥物
- 參貝北瓜顆粒
3.服藥期間,若患者咳喘又急性發作;或是出現寒熱表證,或是咳嗽喘息加重,痰量明顯增多者均應停藥,并到...
- 蛇膽川貝枇杷膏
心病、肺結核患者出現咳嗽時應去醫院就診。4.風寒表證引起的咳嗽慎服。5.服藥3天癥狀無緩解,應去醫院...
- 補中益氣口服液
應】【禁忌】【注意事項】1.本品不適用于惡寒發熱表證者,暴飲暴食脘腹脹滿實證者。2.不宜和感冒類藥同...
- 補中益氣丸(濃縮丸)
應】【禁忌】【注意事項】1.本品不適用于惡寒發熱表證者,暴飲暴食脘腹脹滿實證者。2.不宜和感冒類藥同...
- 蛤蚧定喘膠囊
4.服藥期間,若患者哮喘又急性發作;或是出現寒熱表證,或是咳嗽喘息加重,痰量明顯增多者均應停藥,并到...
- 更多表證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表證
- 《瘍醫大全》:[卷四十附刊寒門秘法]表里俱見
一、頭痛發熱表證,若下利清谷,里也,寒也,屬表里俱見寒證也。一、腹痛口渴甚者,里證;或脈浮是表證,亦...
- 《醫述》:[卷三·傷寒提鉤]傷寒
故主表,其大綱也。沉為在里,應病亦為在里。然亦有表證,或陽病見陰而危,或陰出之陽而愈,究竟病根于里,...
- 《傷寒論輯義》:[卷二]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
下。胃脘之分也。水氣。水飲之屬也。干嘔發熱。太陽表證也。喘咳。水寒傷肺而氣逆也。以肺主皮毛。寒邪在表...
- 《訂正仲景全書傷寒論注》:[卷二]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篇
以汗解,宜桂枝湯。【注】太陽病外證未解,謂太陽病表證未解也。若脈浮緊,是為傷寒外證未解。今脈浮弱,是...
- 《景岳全書》:[卷之一入集傳忠錄(上)]表證篇(四)
表證者,邪氣之自外而入者也。凡風寒暑濕火燥,氣有不正,皆是也。經曰∶清風大來,燥之勝也。風木受邪,肝...
- 更多古籍中的表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