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實為證候名 。屬表證的一種類型。指外邪侵入肌表,邪正相爭,腠理閉塞的病理變化 。臨床上除有表證癥狀外,以無汗、頭身疼痛,脈浮緊為特征。實與虛相對而言,指邪氣亢盛,以邪氣盛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反應,表現為正氣與邪氣均較強盛,正邪相搏,斗爭劇烈,反應明顯,可見各種亢盛有余的證候 。
詳見百科詞條:表實 [ 最后修訂于2015/12/20 19:05:46 共155字 ]
治療表實的穴位如下:
- 腧穴
穴這一部位游行出入,既向外出,又向內入。因此腧穴就具備了抵御疾病(出)、反應病痛(出)、傳入疾病(入)、感受刺激、傳入信息(入)等功能。當病邪侵襲人體時,人體的正氣可以通過經脈、腧穴向外奮起以護衛機表;當人體內部發生病變時,內在的病理狀態又可通過經脈腧穴反映于體表,因此腧穴部位的變化可以作為診斷疾病的依據。當人體正氣虧虛、肌湊空疏時,邪氣也會通過體表腧穴由表入里;而在腧穴部位施以針刺、溫灸、推拿...
- 真穴
拼音:zhēnxué英文:真穴是指定位標準確實的穴位。真:真實、確切。《醫學入門》:“坐點則坐灸,立點則立灸,皆宜端正,一動則不得真穴。”...
- 絡穴
絡穴為經穴分類名。出《黃帝內經靈樞·經脈》。指由經脈分出絡脈之處的特定穴。后《類經圖翼》加入胃之大絡虛里而為十六絡穴。絡穴的作用:絡穴可以主治本絡病候。十五絡脈各有所主病癥,凡絡脈脈氣發生異常的癥候表現,一般均可選本絡絡穴治療。十二經的絡穴,有溝通表里經脈和治療表里兩經病癥(表病及里、里病及表,或表里兩經同病)的作用。由于十二經脈的絡脈分別走向與之相表里的經脈,故絡穴又可治療表里兩經的病癥。少數...
- 眼
珠具有濡潤和保護作用。它的分泌和排泄要受肝氣的制約,同樣與肝的疏泄功能相關。4.肝脈連目系《靈樞·經脈》說:足厥陰肝脈“連目系”。通觀十二經脈,唯有肝脈是本經直接上連日系的。肝脈在眼與肝之間起著溝通表里,聯絡眼與肝臟,為之運行氣血的作用。從而保證了眼與肝在物質上和功能上的密切聯系。鑒于眼與肝在生理上有著以上多方面的密切聯系,因而肝的病理變化也可以在眼部有所反映。所以,《仁齋直指方》又說:“目者,...
- 皮電點
拼音:pídiàndiǎn英文:皮電點指來自內臟病變部位的沖動在體表的反射點。約有半數的皮電點在經穴部位出現。...
- 三部
拼音:sānbù英文:threeregions;概述:三部:1.指上、中、下三焦;2.穴位自表皮至筋骨分為三個層次;3.發病部位;4.人體部位名;5.指面之上、中、下三部;6.脈診部位。上、中、下三焦·三部:三部指上、中、下三焦。《標幽賦》:“上中下三部也,大包與天樞地機。”意謂三穴分別主治上焦心、肺,中焦脾、胃和下焦腎臟之疾。穴位自表皮至筋骨分為三個層次·三部:三部是指穴位自表皮至筋骨分為三個...
- 一次脈
拼音:yīcìmài英文:一次脈指頸部旁開任脈第一行次的經脈,以穴表示。七次脈之一。次即位次。一次脈即足陽明胃經,以穴表示即人迎穴。七次脈指任、督脈及手足三陽經在頸項部由前至后的分布關系,以穴表示分別是:天突、人迎、扶突、天窗、天容、天牖、天柱、風府。其中除天突、風府外,均是陽經在頸部的“入”穴。...
- 地部
拼音:dìbù英文:地部為穴位深淺分部名。亦稱“地才”。指深層。參見三部:三部是指穴位自表皮至筋骨分為三個層次,上(淺)層稱天部,中層稱人部,下(深)層稱地部。圖出自《中國針灸學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