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瘭疽是發生在指末節的皮下化膿性感染。因感染時,整個指腹高度腫脹,形同蛇頭,故名“蛇頭癤”或“瘰疽”。因指腹皮下組織排列十分緊密,故在感染初起,組織就很腫脹,同時腔內張力明顯增高,疼痛劇烈,末節指骨的血供受到阻礙。疾病早期局部癥狀較重;膿腫形成后很難檢出感染區的波動感,是瘭疽的重要特征。
瘭疽多為指端異物刺傷后所致,亦可繼發于甲溝炎。主要致病菌是金黃葡萄球菌。
手指末節掌面的皮膚與指骨骨膜間有許多縱形纖維索,將軟組織分為許多密閉小腔,腔中含有脂肪組織和豐富的神經末梢網。在發生感染時,膿液不易向四周擴散,故腫脹并不顯著。但膿腔內壓力很高,不僅可以引起非常劇烈的疼痛,還能壓迫末節指骨的滋養血管,引起指骨缺血、壞死。此外,膿液直接侵及指骨,也能引起骨髓炎。
瘭疽治療及時,處理措施得當,一般不影響手指功能。注意勞動保護,積極治療手指皮膚外傷,可有效預防瘭疽。
3 疾病名稱
瘭疽
4 英文名稱
whitlow
5 瘭疽的別名
6 分類
7 ICD號
M79.8
8 瘭疽的病因
瘭疽多為指端異物刺傷后所致,亦可繼發于甲溝炎。主要致病菌是金黃葡萄球菌。
9 發病機制
手指末節掌面的皮膚與指骨骨膜間有許多縱形纖維索,將軟組織分為許多密閉小腔,腔中含有脂肪組織和豐富的神經末梢網。在發生感染時,膿液不易向四周擴散,故腫脹并不顯著。但膿腔內壓力很高,不僅可以引起非常劇烈的疼痛,還能壓迫末節指骨的滋養血管,引起指骨缺血、壞死。此外,膿液直接侵及指骨,也能引起骨髓炎。
10 瘭疽的臨床表現
瘭疽發病初,指頭輕度腫脹、發紅,刺痛。繼而指頭腫脹加重,皮膚張力明顯變大,病人常感劇烈跳痛,難以安眠。并有惡寒發熱、全身不適等癥狀。膿腫期,微血管內血栓形成,局部組織趨于壞死,整個指腹可以高度腫脹,形同蛇頭。膿腫形成后,指頭疼痛反而減輕,皮色由紅轉白,但難查出波動感。皮膚破潰溢膿,逐漸愈合。
11 瘭疽的并發癥
膿腫期因纖維隔的作用,感染可直接向深層發展,極易形成末節指骨骨髓炎,化膿性關節炎或腱鞘炎等,此時皮膚破潰溢膿后,病灶仍難好轉。
12 實驗室檢查
血象檢查:白細胞總數常>4×109/L,中性粒細胞大于0.6。
13 瘭疽的診斷
1.病史:有甲溝炎或手指外傷史。
2.臨床表現:指腹紅、腫、劇烈跳痛伴發熱等。
3.實驗室檢查。
14 瘭疽的治療
14.1 局部治療
(1)前臂平置、制動,以減輕腫脹和疼痛。
(2)早期可給予熱敷、高錳酸鉀浸泡、3%碘酊涂擦,積極抗感染治療可使炎癥消退。膿腫形成前,可用如意金黃散敷貼患指。
(3)盡早切開引流:因感染區很難查出波動感,故根據感染的時間,在跳痛出現或影響睡眠時即行切開引流,不能等待。即使切開后沒有許多膿液,對緩解癥狀,控制炎癥向縱深發展也是有益的。
在指神經阻滯麻醉下,在末節指側面作縱行切口,切口遠端不超過甲溝1/2,近端不超過指節橫紋(圖1)。為引流通暢換藥便利,可于切口處切除一梭形皮條。術中清除壞死組織,徹底打開已發生感染的纖維隔,但應保護深層骨膜和鞘管的完整,以免炎癥擴散。置入乳膠片引流。
術中應避免行兩側對口引流,更不要作指端的魚口狀引流切口。前者常在指腹下留有較大瘢痕,使持物、捏物時疼痛敏感,影響功能。后者則因瘢痕回縮使指端不平,影響功能與外形。
14.2 抗生素治療
15 預后
瘭疽治療及時,處理措施得當,一般不影響手指功能。
16 瘭疽的預防
注意勞動保護,積極治療手指皮膚外傷。
17 相關藥品
高錳酸鉀、碘酊、如意金黃散、青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