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biāo běn
2 英文參考
-typ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ollection[朗道漢英字典]
essay[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exampl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exemplar[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rep.[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reparation[朗道漢英字典]
prep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ample[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sp.[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PEC[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pecimen[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manifestation and root caus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保持原樣或經過整理以供參考的樣品·標本
標本(specimen)是指保持實物原樣或經過整理以供學習、研究時參考用的動、植、礦物樣品。如昆蟲標本。
4 從受試物中獲取用來化驗或研究的材料·標本
標本(specimen;sample)指用來化驗或研究的血液、痰液、糞便、組織切片等。
毒理學中的標本(specimen)是指用于測試的受試物或從試驗系統中獲取的用來檢驗、分析獲證保存的材料[1]。
5 中醫學名詞·標本
標本是個相對概念,也是一種主次關系。標本是關于事物主次關系的相對概念,“本”指主要方面,“標”指次要方面[2] 。
“標”是兩個相對的概念。木下稱作“本”,末梢稱做“標”。
標本二詞在中醫學中很常用,不同情況下具有不同的含義。
從疾病的新舊、原發和繼發來說:舊病和原發病是本,新病與繼發病是“標”;經絡理論中,經氣集中于四肢部位為“本”,擴散于頭身一定部位為“標”,以此闡明四肢與頭面軀干之間氣血運行的升降關系。
“本”— 經氣集中的本源部位,在四肢下部 ;
“標”— 經氣彌漫的散布部位,在頭面胸腹上部。
十二經脈中,末梢與根本,其位置有高下之分,“標”在上而“本”在下。人體頭面胸背與四肢比較,其部位有上下之異,前者位置較高。因此,十二經脈中,“標”都在頭面胸背等上部,而“本”則在四肢下部。
5.1 病因與癥狀的關系·標本
凡病因與癥狀,先病與后病,正氣與邪氣,病在內與病在外等,都有標本的關系。從人體與致病因素來說,人體的正氣是本,致病的邪氣是標[2] ;以疾病本身來說,病因是本,癥狀是標[2] ;從疾病的新病與舊病,原發與繼發來說,舊病、原發病為本,新病、繼發病為標[2] ;從疾病的部位來說,病在下、在內為本,病在上、在外為標。《素問·標本病傳論》:“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是為妄行。”臨證時需用標本關系分析病癥的主次先后,輕重緩急,確定相應的治療步驟。
5.2 經絡的標本
經絡在四肢者為本,在頭面、軀干者為標(見《靈樞·衛氣》)。十二經脈中,末梢與根本,其位置有高下之分,“標”在上而“本”在下。人體頭面胸背與四肢比較,其部位有上下之異,前者位置較高。因此,十二經脈中,“標”都在頭面胸背等上部,而“本”則在四肢下部。
5.2.1 標本的內容
十二經標本的具體記載見《靈樞·衛氣》:“足太陽之本,在跟以上五寸中,標在兩絡命門,命門者,目也。足少陽之本,在竅陰之是,標在窗籠之前,窗籠者,耳也。足少陰之本,在內踝下上三寸中,標在背俞與舌下兩脈也。足厥陰之本,在行間上五寸所,標在背俞也。足陽明之本,在厲兌,標在人迎、頰,挾頏顙也。足太陰之本,在中封前上四寸之中,標在背俞與舌本也。手太陽之本,在外踝之后,標在命門之上一寸也。手少陽之本,在小指次指之間上二寸,標在耳后上角下外眥也。手陽明之本,在肘骨中,上至別陽,標在顏下合鉗上也。手太陰之本,在寸口之中,標在腋內動(脈)也。手少陰之本,在銳骨之端,標在背俞也。手心主之本,在掌后兩筋之間二寸中,標在腋下三寸也”。
足三陽標部在頭面部:
足三陰標部在背俞及舌部:
手三陽標部在頭面,與足三陽標部相通:
手三陰標部在胸部及背俞:
各經對背俞和募穴雖然舉得不完全,但可以看出:各陽經都是以頭面部之標,而各陰經主要以俞募穴為標;各陰陽經都是以四肢為本。本的部位不像“根”那樣專指井穴 ,而是位置有高有低,范圍較大;標的部位也不像“結”那樣著重是指器官,而是指經氣散布較廣的部位。
十二經標本部位表:
5.2.2 標本理論的應用
十二經脈的標本理論,在診斷疾病性質及辨證治療中有著重要意義。《靈樞·衛氣》說:“能知六經標本者,可以無惑于天下。”《標幽賦》說:“更窮四根三結,依標本而刺無不痊。”都說明了經脈標本理論在治療上的重要作用。
又如《靈樞·衛氣》在論標本證候治法時說:“凡候此者,下虛則厥,下盛則熱,上虛則眩,上盛則熱痛。故石(實)者絕而止之,虛則引而起之”。張介賓對此解釋說:“此諸經標本上下各有所候,在下為本,本虛則厥,元陽下衰也;下盛則熱,邪熱在下也;在上為標,上虛則眩,清陽不升也;上盛則熱痛,邪火上熾也。石者,實也,絕而止之,謂實者可瀉,當決絕其根而止其病也。引而起之,謂虛宜補,當導助其氣而振其衰也。”這是標本理論指導虛實證候補虛瀉實的不同治法。
標本理論在取穴方面的應用,如《素問·標本病傳論》說:“凡刺之方,必別陰陽,前后相應,逆從得施,標本相移。故曰:有其在標而求之于標,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標,有其在標而求之于本。故治有取標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從取而得者。故知逆與從,正行無問,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是謂妄行”,說明臨床取穴是多種多樣的。
5.2.2.1 近取法
病在標治其標,在本治其本,這是近取法,也是順(從)取法。 遠取法:
病在本反治其標,在標反治其本,這是遠取法,也是逆取法。《素問·五常政大論》說:“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就是逆取法的應用。
5.2.2.2 本部腧穴的應用
經脈的標本理論與根結理論有其一致性,共同闡述了經氣在四肢與頭身內臟之間的關系。四肢遠端為根、為本,其腧穴特別是肘膝以下的五輸穴、原穴、絡穴,能治療頭、胸、腹及內臟疾病。如:《肘后歌》說:“頭面之疾針至陰”;“頂心頭痛眼不開,涌泉下針定安泰”。《標幽賦》說:“心脹咽痛,針太沖而必除;脾冷胃疼,瀉公孫立愈”。《四總歌》說:“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都是本部腧穴的具體應用。
5.2.2.3 標部腧穴的應用
十二經以人體頭胸腹背為結、為標。
頭面標部穴:能治療頭面、五官及腦的疾病。如:《通玄指要賦》說:“風傷項急,始求于風府;頭暈目眩,要覓于風池”。《百癥賦》說:“面腫虛浮,須仗水溝、前頂;耳聾氣閉,全憑聽會、翳風”。
胸腹背標部穴:以俞募穴為代表,對診治胸腹內臟疾病有特殊重要意義。如:
此外,根據標本上下經氣相互貫通的理論,上病可下取,下病也可上取,有取用頭身部穴治療四肢疾病,如《千金方》取神庭治療四肢癱瘓;《外臺秘要》取浮白治療腿足痿軟;《肘后歌》取風府醫治腿腳疾患;《標幽賦》取魂門治療四肢筋骨拘攣疼痛等。這些都是標部腧穴的具體應用。
5.2.2.4 本部、標部穴的配合應用
《百癥賦》:“廉泉、中沖,舌下腫痛堪取;天府、合谷,鼻中衄血宜追”; “建里、內關,掃盡胸中之苦悶;聽宮、脾俞,祛殘心下之悲凄”;“刺長強于承山,善主腸風新下血;針三陰于氣海,專司白濁久遺精”;“觀其雀目肝氣,睛明、行間而細推;審他項強傷寒,溫溜、期門而主之”。
以上均為一上一下,一遠一近標部與本部腧穴相互配合的具體應用。
5.3 疾病與治療的主次關系·標本
標本指病人的疾病與醫生的治療主次關系。《素問·湯液醪醴論》:“病為本,工為標,標本不得,邪氣不服。”王冰注:“言醫與病不相得也……此皆謂工病不相得,邪氣不賓服也。豈惟針艾之有惡哉,藥石亦有之矣。”
5.4 運氣學說的標本
在運氣學說中,標本指標氣與本氣。
6 參考資料
-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WS/T 455—2014 衛生監測與評價名詞術語[Z].2014-11-15.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古籍中的標本
- 《黃帝素問直解》:[卷之五]標本病傳論第六十七篇
標本,陰陽先后之氣也。先病為本,后病為標。人身正氣調和,外感風熱濕火燥寒之氣,謂之客氣,則以外感客氣...
-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五運氣易覽]六氣標本論
,則微旨猶有可究者。于是援引經旨,參以己見,附以標本同異從舍之治。未敢自以為是也,然亦可為迷心傳注者...
- 《黃帝內經素問集注》:[卷八]至真要大論篇第七十四
。畏陽光也。齒痛腫。熱乘陽明也。發熱如瘧者。少陰標本之氣病也。熱在下焦。則少腹中痛。熱在中焦。則腹大...
- 《讀素問鈔》:[卷下之二]標本
標本根之喻也草木得根則生意行陰陽瘥知標本則治道明具標本鈔帝曰病有標本刺有逆從奈何岐伯曰凡刺之方必別陰...
- 《脈訣乳海》:[卷三]七表脈交變略例論
三陰受邪。必歸于太陰。而復還于陽明。何也。太陰從標本而化。歸于受盛之官。變化出焉。為有形跡之陰邪。自...
- 更多古籍中的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