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概述
3 經外奇穴名·便毒
便毒為經外奇穴名。出《外科大成》。《經外奇穴圖譜》列作奇穴。位于前臂屈側,腕橫紋上4寸,當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處。主治腹股溝淋巴結腫大。一般直刺0.5~1.0寸;可灸[1]。
4 外科學病名·便毒
便毒為外科學病名。
②指兩側腹股溝及陰部腫痛的病證。見《婦人大全良方》卷二十四。又名(疒^^厶)痃。參見婦人(疒^^厶)痃條。
5 參考資料
治療便毒的方劑
- 玄玄膏
氣,跌打挫閃損傷,癰疽、發背、痔漏,疔瘡,瘰疬,便毒,杖丹,諸般無名腫毒,頑癬,濕毒臁瘡,楊梅結毒;...
- 復元活血湯
傷,惡血留于脅下,痛不可忍,或小腹作痛,或痞悶及便毒初起腫痛。復元活血湯中醫用于跌打損傷,現代醫學用...
- 神效便毒方
蜈蚣1條(炙,去頭足,為末,調入湯中)。主治:便毒。用法用量:上酒、水各1盞,煎至1盞,以大黃末3...
- 通真散
,木鱉3個(去殼),穿山甲(壁土炒)2錢。主治:便毒。用法用量:好酒煎,早晨空心服。少食,至巳時瀉下...
- 兩解湯
,牽牛桃仁1錢,干姜5分,甘草兩分半。功能主治:便毒兩解,敗瘀立消。主便毒內蘊熱氣,外挾寒邪,精血交...
- 更多治療便毒的方劑
治療便毒的穴位
- 血郄
內膜炎,功能性子宮出血,癮疹,皮膚瘙癢,丹毒,小便淋漓,股內側痛,疥瘡,瘡瘍,淋病,睪丸炎,蕁麻疹...
- 血海
內膜炎,功能性子宮出血,癮疹,皮膚瘙癢,丹毒,小便淋漓,股內側痛,疥瘡,瘡瘍,淋病,睪丸炎,蕁麻疹...
- 裂結窬
不化,腸鳴腹脹,繞臍切痛,腸澼泄痢,便秘脫肛,臟毒便血,遺尿癃淋,痛經,腰腿痛,脊強不得俯仰,腰脊...
- 大腸俞
不化,腸鳴腹脹,繞臍切痛,腸澼泄痢,便秘脫肛,臟毒便血,遺尿癃淋,痛經,腰腿痛,脊強不得俯仰,腰脊...
- 浮郄
股麻木,腘筋攣急,大便秘結,小便熱赤,股內貼骨癰毒,髀樞不仁,霍亂轉筋,下肢麻痹,膝腘都疼痛,麻木...
- 更多治療便毒的穴位
治療便毒的中成藥
- 消癭湯
》卷六之消癭湯具有化痰消癭之功效。治癭瘤,癰疽,便毒,惡瘡,久漏不愈者。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酒煎...
- 通便消痤膠囊
項規定(附錄IL)。功能與主治:益氣活血,通便排毒。用于氣虛血瘀,熱毒內盛,便秘、痤瘡、顏面色斑,...
- 防風通圣散
胸膈痞悶,咳嘔喘滿,大便秘結,小便短赤,及瘡瘍腫毒,腸風痔漏,驚狂譫語,手足瘈疭,丹癍癮疹等。《宣...
- 一捻金
門》卷八方之一捻金治癰疽,發背,疔瘡,乳癰,魚口便毒,一切無名腫毒及小兒臍風。用法用量:每服2-3分...
- 鐵箍散
后方》:方名:鐵箍散組成:大黃末、芙蓉葉。主治:便毒。用法用量:用雞蛋清調敷。末成頭者即消,已成者即...
- 更多治療便毒的中成藥
便毒相關藥物
- 痔炎消顆粒
意事項】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2.未明確診斷的便血,粘液血便,便血呈噴射狀者應去醫院就診。3.老...
- 通便消痤膠囊
便秘類非處方藥藥品。【功能主治】益氣活血,通便排毒。用于氣虛血瘀,熱毒內盛所致便秘、痤瘡、顏面色斑...
- 無水硫酸鈉腸溶膠囊
癥】本品適用于由下列原因引起的單純性、繼發性急性便秘。(1)由于日常生活改變而繼發的便秘。(2)飲...
- 健脾康兒片
,消食止瀉。用于脾虛胃腸不和,飲食不節引起:腹脹便溏,面黃肌瘦,食少倦怠,小便短少。【用法與用量】...
- 痔康片
清熱涼血,瀉熱通便。用于熱毒風盛或濕熱下注所致的便血、肛門腫痛、有下墜感;一、二期內痔見上述證候者...
- 更多便毒相關藥物
古籍中的便毒
- 《普濟方》:[卷二百九十癰疽門]便毒
欲。不能以直遂其志。故敗精搏血。留聚中途。而結為便毒矣。夫人腳腿與小腹合縫之間。精氣所出之道路也。或...
- 《證治準繩·瘍醫》:[卷之四下部(十四)]便毒
《鬼遺》云∶腿兩處起為便毒。跨下兩臀尖下,大道前(谷道)。小道后(水道)。成懸癰。皆是虛極人患此癰,...
- 《瘍醫大全》:[卷二十四前陰部]魚口便毒橫門主方
九龍丹魚口便毒,騎馬癰橫,初起未成膿者。穿山甲(炒)沒藥青木香血竭滴乳香兒茶(各一錢)共為末。用當歸...
- 《本草易讀》:[本草易讀卷二]瘡瘍部一百
一。)癰疽乳發(黃柏二百九十四,驗方十六。)癰疽便毒(皂角三百零四,驗方十一。)一切瘡癰(芙蓉三百三...
- 《續名醫類案》:[續名醫類案卷三十三(外科)]癖
(一名便癰,一名便毒,一名子,一名血疝,又俗名石米瘡。左為魚口,右為便毒,生于兩胯合縫之間。結腫名曰...
- 更多古籍中的便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