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註解
《本經》即《神農本草經》[1]。《神農本草經》爲我國最早的一種藥物學專著[2]。簡稱《本草經》或《本經》。約成書於秦漢時期(一說戰國時期)。本書總結了古代勞動人民在長期醫療實踐中藥物學的成就。原書早已失傳,其文字則經輾轉引錄,仍保存於《證類本草》等書中。明以後刊印的多種題名《神農本草經》的書,都是後代的輯佚本。書中除總括了藥物總論的序例外,收載藥物365種,分爲上、中、下三品(類)。其中上品、中品各120種,下品125種。在藥物理論方面,書中提出了藥有君臣佐使,陰陽配合,七情合和,五味、四氣等藥物學理論。並介紹了藥物的別名、性味、生長環境及主治功用等。本書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科學意義,但其內容也夾雜了一些道家的記述,如所謂“輕身延年”,“不老神仙”之類。現存最早的輯本是明·盧復輯本。而流傳較廣的爲清·孫星衍等人輯本、清·顧觀光輯本及日本·森立之輯本。後3種輯本建國後均予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