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苯丁酯脯酸為不含巰基的強效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藥理作用比卡托普利強10倍,降壓作用緩慢而持久,可用于治療高血壓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口服吸收良好,在體內經代謝脫去乙酰基而生成二羧酸代謝產物苯丁酯脯酸拉,然后發揮作用。
4 苯丁酯脯酸說明書
4.1 藥品名稱
苯丁酯脯酸
4.2 英文名稱
Enalapril
4.3 苯丁酯脯酸的別名
苯丁脂脯酸;恩納普利;苯脂丙脯酸;益壓利;因弗爾;悅寧定;苯酯丙脯氨酸;馬來酸依拉普利;馬來酸苯丁酯脯酸;Renitec;Innovace;Inovoril;Invoril;Mkozl;Vascare;ENAM;Xanef;MK-421
4.4 分類
循環系統藥物 > 心血管擴張藥物 >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藥
4.5 劑型
片劑:2.5mg,5mg,10mg,20mg。
4.6 苯丁酯脯酸的藥理作用
苯丁酯脯酸為含羧基(COO)類ACEⅠ,在體內抑制ACE的作用較卡托普利強8.5倍,口服吸收良好,在體內經代謝脫去乙酰基而生成二羧酸代謝產物苯丁酯脯酸拉(enalaprilat,MK422),然后發揮作用,但后者口服則不能吸收。
4.7 苯丁酯脯酸的藥代動力學
苯丁酯脯酸降壓作用強,用量小,服后Cmax為1h,其代謝物在2~4h達血藥濃度高峰,持續時間長,至少24h。61%經尿排泄,33%經糞排泄。腎損害者及老年人排泄減慢,可引起蓄積,宜減量。
4.8 苯丁酯脯酸的適應證
對各期原發性高血壓和腎性高血壓均有效。 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
4.9 苯丁酯脯酸的禁忌證
單側或雙側腎動脈狹窄及妊娠者(可致死胎)即往使用過發生血管神經性水腫者,血肌酐每天大于3mg者。
4.10 注意事項
1.(1)多種原因引起的粒細胞減少,如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發熱性疾病、骨髓抑制、使用免疫抑制藥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如膠原性血管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等引起者。(2)高鉀血癥。(3)腦或冠狀動脈供血不足,血壓下降可加重缺血,如大幅下降可引起心肌梗死或腦血管意外。(4)腎功能障礙,可致血鉀增高,白細胞減少,并使苯丁酯脯酸潴留。(5)低血壓,嚴重心力衰竭、血容量不足、缺鈉的患者,應用苯丁酯脯酸可能突然出現嚴重低血壓與腎功能惡化。(6)肝功能障礙。(7)嚴格飲食限制鈉鹽或進行透析治療者,首劑可能出現突然而嚴重的低血壓。(8)在進行膜翅目昆蟲脫敏時可出現過敏。(9)主動脈瓣狹窄。(10)單側或雙側腎動脈狹窄。(11)母乳喂養期。(11)咳嗽。(13)外科手術/麻醉。
2.藥物對老人的影響:老年人對降壓作用較敏感,應用時須酌減劑量。
3.藥物對檢驗值或診斷的影響:(1)血尿素氮、肌酐濃度增高,常為暫時性,在有腎病或嚴重高血壓而血壓迅速下降時易出現。(2)偶有血清肝酶或血膽紅素增高。(3)血鉀增高,尤其在有腎功能障礙者。(4)血紅蛋白與血細胞比容輕度減低。(5)偶有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
4.用藥前后及用藥時應當檢查或監測:(1)腎功能及尿蛋白檢查,每月一次。(2)有腎病或膠原性血管病者應定期檢查白細胞計數。
5.用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藥治療的患者,在采用高通透性膜(聚丙烯腈)進行血液透析時,曾發生低血壓反應,應避免聯合應用。
6.給藥劑量須遵循個體化原則,按療效予以調整。
7.開始用苯丁酯脯酸治療前建議停用其他降壓藥1周。對惡性高血壓或重度高血壓不能較久停用降壓藥者,應在停藥后立即給予苯丁酯脯酸最小劑量,在密切觀察下每24h遞增劑量,直到療效充分或達最大劑量。
8.服用苯丁酯脯酸的患者在手術或麻醉時如發生低血壓,可用擴容糾正。
9.腎功能差的患者應使用小劑量或減少給藥次數或增加給藥間隔,緩慢增加用量。若須同時用利尿藥,建議用呋塞米而不用噻嗪類。如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或蛋白尿漸加重時,苯丁酯脯酸應減量或在減量的同時停用利尿藥。
10.腎功能不全、糖尿病或同時使用保鉀利尿藥的患者,應注意使用苯丁酯脯酸后可能引起血鉀過高。
11.若出現白細胞計數降低,應停藥。一般停藥后可恢復。
12.血管性水腫一旦出現應立即停藥,并迅速加以處理,皮下注射1:1000的腎上腺素注射劑0.3~0.5ml。
4.11 苯丁酯脯酸的不良反應
因不含巰基故較少引起卡托普利樣不良反應。不良反應有皮疹及味覺擾亂、咳嗽。
4.12 苯丁酯脯酸的用法用量
開始每次2.5~5mg,每天2次,以后逐漸遞增,最大劑量每天40mg。一般每天10mg可產生滿意效果。腎病患者減量。
4.13 藥物相互作用
1.與其他降壓藥同用時降壓作用加強,其中與引起腎素釋放或影響交感活性的藥物同用呈較大的相加作用,與β-受體阻滯藥同用不會加強其降壓效應。
2.與利尿藥同用降壓作用增強,可引起嚴重低血壓。在開始治療前利尿藥應停用或減量,苯丁酯脯酸開始劑量宜小,以后再根據血壓情況逐漸調整。
3.與排鉀利尿藥同用可減少鉀丟失,但與保鉀利尿藥,補鉀藥及鉀鹽制劑同用可引起血鉀明顯增高。接受苯丁酯脯酸治療的心衰患者一般不要使用保鉀利尿藥。
5.卡托普利與別嘌醇同用可引起超敏反應。使用苯丁酯脯酸時也應注意。
6.硫唑嘌呤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藥合用可加重骨髓抑制。
7.卡托普利與布比卡因合用,由于對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的抑制,可引起嚴重心動過緩和低血壓,甚至意識喪失。苯丁酯脯酸如與布比卡因合用也應注意。
9.甲氧芐芐啶與ACE抑制藥同用可引起明顯的高鉀血癥,因此使用苯丁酯脯酸的患者在加用甲氧芐芐啶或復方磺胺甲噁甲噁甲噁唑時應進行嚴密監測,或避免同用。
10.與環孢素合用可使腎功能下降。
11.有報道非胰島素依賴性糖尿病高血壓伴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同時使用苯丁酯脯酸和二甲雙胍后引起了高鉀性乳酸酸中毒。
12.利福平可降低苯丁酯脯酸療效。
13.非甾體抗炎藥尤其吲哚美辛可抑制腎前列腺素合成,引起水、鈉潴留,從而減弱苯丁酯脯酸的降壓效果。阿司匹林也可明顯降低苯丁酯脯酸的降壓作用,同用時應注意。
14.麻黃含麻黃堿和偽麻黃堿,可降低抗高血壓藥的療效。使用苯丁酯脯酸治療的高血壓患者應避免使用含麻黃制劑。
15.苯丁酯脯酸與地高辛、咪貝地爾、司維拉姆、坦洛新等無明顯相互作用。
4.14 專家點評
苯丁酯脯酸通過擴張血管而控制血壓,對輕、中度高血壓安全有效,被列為一線治療藥,它的優點是兼有抗充血性心力衰竭作用,能消除原有的左室肥大,減慢腎功能衰竭的發展速度,當高血壓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左室肥大時,卡托普利為首選。
5 苯丁酯脯酸中毒
苯丁酯脯酸(苯酯丙脯酸、恩那普利、依那普利、悅寧定、MK-421)為不含巰基的強效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藥理作用比卡托普利強10倍,降壓作用緩慢而持久,可用于治療高血壓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口服約60%被吸收,3.5~4.5h達高峰值,半衰期為llh。口服每次10mg,1/d。根據病人情況增加至日劑量40mg。小鼠經口LD50為3696mg/kg,經靜脈注射LD50為859mg/kg。[1]
5.1 臨床表現
1.不良反應
頭痛、眩暈、乏力、惡心、腹瀉、皮膚潮紅、肌肉痙攣;干咳、咽部發干、咽癢。
2.中毒表現
(1)首劑可發生嚴重的低血壓、血鉀增高,致心律失常等。
(2)肝腎功能損害。
(3)發生面部、四肢、唇、舌、聲門和或喉血管神經樣水腫,若伴喉水腫可致窒息死亡。
5.2 治療
苯丁酯脯酸中毒的治療要點為[2]:
1.大量誤服時,應立即催吐,洗胃,輸液加速藥物排泄。
2.低血壓,病人平仰臥位,擴容及升壓藥物治療。血管神經性水腫,應用抗組胺藥物,如水腫發生在舌、聲門或喉部時可引起氣道阻塞,應立即給予皮下注射1:1000腎上腺素(0.3~0.5ml),必要時給予糖皮質激素。
4.高血鉀者可應用排鉀利尿藥,如速尿、雙氫克尿噻等口服或靜滴,以及給予10%葡萄糖液靜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