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背俞穴為經穴分類名:1.五臟六腑之氣輸注于背腰部的腧穴;2.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等五臟之背俞穴;3.泛指背、腰、骶部穴位。
4 五臟六腑之氣輸注于背腰部的腧穴·背俞穴
背俞穴 (Back-Shu point or transport point)為經穴分類名[1]。出《黃帝內經靈樞·背腧》。背俞穴位于背腰部,為臟腑之氣輸注之處的特定穴[2]。背俞穴都分布在足太陽膀胱經的第一側線(距后背正中線1.5寸),大體上依臟腑所處位置的高低上下排列[1]。《黃帝內經素問·長刺節論》:“迫臟刺背,背俞也。”說明背俞穴接近內臟,對有關臟腑具有相對特異性[1]。臟腑有病時其相應背俞穴往往出現異常反應,如敏感、壓痛等;而刺灸這些穴位,可以治療本臟腑及與本臟腑相關的五官九竅、皮肉筋骨等病癥,也可輔助診斷[1][1]。
十二背俞穴表[1]
5 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等五臟之背俞穴·背俞穴
背俞穴專指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等五臟之背俞穴(見《黃帝內經靈樞·背腧》)。
6 背、腰、骶部穴位·背俞穴
背俞穴泛指背、腰、骶部穴位(見《針灸資生經》)。
7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背俞穴
- 《傷寒論辯證廣注》:[卷之十四辯風池風府期門等穴針刺法]風池風府穴圖
風池風府穴圖風池二穴。圖經云在顳后。發際陷中。(活人書云在項后。當...
- 《普濟方·針灸》:[卷三針灸門]骨空穴法
也。骨空者內經髓空在腦后三分。在顱際銳骨之下(風府穴也)。一在斷基下(下頤穴也)。一在項后中復骨下...
- 《圣濟總錄》:[卷第一百九十一針灸門]骨空穴法
,骨空者,內經髓空在腦后三分,在顱際銳骨之下(風府穴也),一在基下(下頤是也),一在項后中復骨下(...
- 《異授眼科》:[眼有七十二癥醫治]第十七問
目昏。宜點珍珠膏,服寬中散、太陽丹、瀉肺散,灸風府穴。(風府穴一名舌本穴,在頂后入發際一寸處)寬中...
- 《類經》:[七卷經絡類]十一、五臟背
易其艾,須其火之速滅可也。此用火補瀉之法。)欲知背俞,先度其兩乳間,中折之,更以他草度去半已,即以兩...
- 更多古籍中的背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