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北沙參為中藥名,出自《本草匯言》[1]。為傘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 Schmidt ex Miq. 的干燥根[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Radix Glehniae (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coastal glehnia root (《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北沙參的別名
7 來源及產地
傘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littoralis Fr. Schm. ex Miq.的根[1]。主產山東、河北、遼寧[1]。
8 性味歸經
9 功能主治
益氣,潤肺止咳,養胃生津[1]。主治肺熱燥咳,虛勞久咳,肺痿,熱病后陰傷,咽干口渴陰虛胃脘嘈雜,秋冬皮膚瘙癢[1]。
10 北沙參的用法用量
煎服:6~15g[1]。
11 使用注意
12 化學成分
本品含東莨菪素、補骨脂素、香柑內酯等15種香豆精類物質,還含生物堿、揮發油及豐富的淀粉[1]。
13 藥理作用
醇提取物對家兔有解熱、鎮痛作用[1]。本品尚能增加支氣管黏膜分泌,有祛痰作用[1]。
14 北沙參的藥典標準
14.1 品名
北沙參
Beishashen
GLEHNIAE RADIX
14.2 來源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 Fr.Schmidt ex Miq.的干燥根。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稍晾,置沸水中燙后,除去外皮,干燥。或洗凈直接干燥。
14.3 性狀
本品呈細長圓柱形,偶有分枝,長15~45cm,直徑0.4~1.2cm。表面淡黃白色,略粗糙,偶有殘存外皮,不去外皮的表面黃棕色。全體有細縱皺紋和縱溝,并有棕黃色點狀細根痕;頂端常留有黃棕色根莖殘基;上端稍細,中部略粗,下部漸細。質脆,易折斷,斷面皮部淺黃白色,木部黃色。氣特異,味微甘。
14.4 鑒別
本品橫切面:栓內層為數列薄壁細胞,有分泌道散在。不去外皮的可見木栓層。韌皮部寬廣,射線職顯;外側篩管群頹廢作條狀;分泌道散在,直徑20~65μm,內含黃棕色分泌物,周圍分泌細胞5~8個。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寬2~5列細胞;導管大多成“V”形排列;薄壁細胞含糊化淀粉粒。
14.5 北沙參飲片
14.5.1 炮制
除去殘莖和雜質,略潤,切段,干燥。
14.5.2 性味與歸經
甘、微苦,微寒。歸肺、胃經。
14.5.3 功能與主治
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用于肺熱燥咳,勞嗽痰血,胃陰不足,熱病津傷,咽干口渴。
14.5.4 用洼與用量
5~12g。
14.5.5 注意
不宜與藜蘆同用。
14.5.6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14.6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5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54.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用到中藥北沙參的方劑
- 平肝養肺湯
成:生白芍3錢,石決明5錢(煅),紫石英4錢,北沙參3錢,川貝母1錢5分,炙桑皮3錢,旋覆花3錢(...
- 骨髓丸
,鹿角膠30g,冬蟲夏草30g,制首烏30g,北沙參30g。制法:上為末,用煮熟的牛骨髓或少許蜂蜜...
- 引陽潛陰湯
鏡》:組成:熟地1兩(海石粉搗),金石斛3錢,北沙參3錢,麥冬3錢,生白芍3錢,龜版5錢,山藥5錢...
- 加味益氣涼血湯
皮30克,龜板15克,鱉甲15克,南沙參9克,北沙參9克,麥冬9克,黃芪12克,黨參12克,白術9...
- 沙參款冬湯
uǎndōngtāng《家庭治病新書》:組成:北沙參2錢,桑白皮2錢,紫菀2錢,款冬花3錢,五味子...
- 更多用到中藥北沙參的方劑
用到中藥北沙參的中成藥
- 金復康口服液
:每支10ml。金復康口服液的主要成份:黃芪、北沙參、麥冬、女貞子(酒制)、山茱萸、絞股藍、淫羊霍...
- 滋心陰口服液
ixinyinKoufuye處方:麥冬、赤芍、北沙參、三七制法:以上四味,麥冬、北沙參加水煎煮三次...
- 參麥止嗽糖漿
ng標準編號:WS3-B-0318-90處方:北沙參90g麥冬180g買麻藤240g枇杷葉270g...
- 治疝茴香丸
B-1761-94處方:小茴香(鹽炒)100g北沙參100g川楝子(炒)100g木香100g檳榔5...
- 舒心沖劑
:WS3-B-1445-93處方:丹參400g北沙參200g黃柏200g牡蠣200g龍骨100g制...
- 更多用到中藥北沙參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北沙參
- 《臨證指南醫案》:[卷二]吐血
。系震動胃絡所致。宜薄味調養胃陰。如生扁豆茯神北沙參苡仁等類。左堅者乃肝腎陰傷所致。宜地黃阿膠枸杞...
- 《何澹安醫案》:咳嗽
生金之驗,癥非輕渺。制于術茯神川貝母歸身川石斛北沙參山藥新會皮香附紅棗久咳膈痛,右脈弦數,肺痿之漸...
- 《何澹安醫案》:吐血
血,幸不咳嗆,乃氣分病也。平肝降氣主治。元生地北沙參茯神淮牛膝湖藕麥冬肉炒蘇子棗仁川郁金溫邪傷肺,...
- 《王氏醫案繹注》:卷二
奪。暑熱鴟張。吾霍亂論中缺典也。姑變法救之。用北沙參枇葉龍牡木瓜扁豆苡仁西滑石桑葉蠶砂石斛豆卷投之...
- 《王旭高臨證醫案》:[卷之一]溫邪門
出。當辛涼以徹氣分之熱邪,甘涼以救肺胃之津液。北沙參麥冬知母竺黃元參生石膏(薄荷同打)滑石竹葉蘆根...
- 更多古籍中的北沙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