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1 拼音
bàn xià
2 英文參考
Pinellia ternata Breit[朗道漢英字典]
rhizoma pinelliae[朗道漢英字典]
ternate pinellia rhizom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hizoma Pinellia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pinellia tuber[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半夏為中藥名,出自《神農本草經》[1]。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 的干燥塊莖[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Rhizoma Pinelli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pinellia tuber(《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半夏的別名
7 來源及產地
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塊莖[1]。主產四川、湖北、安徽、江蘇、浙江、河南等地[1]。
8 形態特征
株高15-30cm。塊莖球形或扁球形。幼苗常為單葉,卵狀心形;老株葉為3小葉復葉,小葉片橢圓形或披針形,肉穗花序。漿果熟時紅色。花期5-7月,果期6-9月。
9 生長習性
喜溫暖濕環境。耐寒,不耐干旱。宜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前作以豆科作物和玉米、高粱等為宜。耐蔭蔽,可在林間或果樹行間種植,也可與玉米間作。塊莖及株芽繁殖,也可用種子繁殖。塊莖繁殖: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下種,點播,行距12-15cm,株距6-9cm,栽深3-5cm。每公頃需塊莖225-300kg;株芽每殖:用葉柄下生長成熟的株芽作種,點播按行距10-16cm,株距7-10cm開穴,每穴種2-3個,覆土3cm左右;種子繁殖: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取出濕砂中貯藏的種子,于苗床按行距10-13cm開淺溝播種,覆土1cm。半夏喜肥,于6月上旬葉柄下部內側長珠芽 時需追肥。主要病蟲害有葉斑病、病毒病及紅天蛾Deilephila elpenor。
10 性味
11 功能主治
1.治痰飲,咳喘,痰厥頭痛,眩暈不眠,惡心嘔吐,反胃,胸脘痞悶,腹脹[1]。煎服:4.5~9g[1]。
2.治癰腫未潰、雞眼,研末調敷;子宮頸糜爛、外傷出血,研末撒患部;乳腺炎早期,和蔥白同搗,塞鼻,每日二次,每次半小時;急、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研末,白酒浸24小時,取上清液滴耳;蛇咬傷,鮮品搗敷[1]。
半夏為眼科常用化痰藥,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
(1)用于痰濕阻結所致胞生痰核,常與陳皮、茯苓等配伍,如化堅二陳丸。
(2)用于痰火動風或痰濕破傷所致的綠風內障,見白睛混赤浮腫、黑睛呈霧狀混濁、惡心嘔吐、動輒眩暈,若屬痰火動風者,可配伍黃芩等,如將軍定痛丸;若屬痰濕上犯,飲邪上逆者,常配伍羚羊角、生姜等,如半夏羚羊角散。
(3)用于痰凝氣滯或痰瘀互結所致眼底機化物及各種滲出斑,可與浙貝、海藻、昆布等同用。
12 半夏的用法用量
13 使用注意
內服用制半夏,外用生品適量。
14 運用
仙半夏:功同制半夏而性較平和,適用于體質虛弱的患者,但近已很少生產和應用[1]。
15 化學成分
本品含左旋麻黃堿及膽堿,還含揮發油、β-氨基丁酸和α-氨基丁酸、3,4-二羥基苯甲醛、尿黑酸、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苷等[1]。
塊莖含有в-谷甾醇-D-葡萄糖甙(в-sitosterol-D-glucoside)、3,4-二羥基苯乙酸(Homogentisic acid)及葡萄糖甙,尚含有多種基酸及生物堿等。
16 藥理作用
煎劑對貓實驗性咳嗽有止咳作用[1]。醇提取液對大鼠實驗性矽肺有一定治療作用[1]。煎劑對狗有止吐作用,但生半夏有催吐作用,催吐成分可能是3,4-二羥基苯甲醛及尿黑酸;如加溫破壞后,止吐作用仍在[1]。有效成分可能是氨基酸、葡萄糖苷或左旋麻黃堿[1]。煎劑還能降低眼內壓[1]。所含的γ-氨基丁酸有短暫的降壓作用,臨床用以降低血氨有效[1]。
17 飲食禁忌
18 半夏中毒
半夏又名地茨菇、羊眼半夏、地珠半夏、老鴰頭、和姑、水玉、地文、守田、蝎子草等,屬溫化寒痰藥[4]。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塊莖[4]。含有多種生物堿及原兒茶醛和外源凝集素等[4]。藥理作用:生半夏催吐作用顯著,制半夏止嘔鎮吐作用明顯,還有鎮咳和抗腫瘤,抗心律失常,保護胃黏膜,抗潰瘍,解毒鎮靜作用[4]。
18.1 不良反應機制
生半夏有毒,對皮膚和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和腐蝕性,其成分中的植物醇及某些生物堿對呼吸中樞系統及周圍神經有抑制作用,大劑量發生麻痹致死[4]。
18.2 臨床表現
潛伏期為30min至2h,口服后對口腔及消化道黏膜有強烈的刺激作用,出現舌頭麻木,繼而咽喉及舌腫脹、疼痛、干燥、流涎、聲音嘶啞、言語不清、吞咽困難、劇烈嘔吐、腹痛、腹瀉、心悸、面色蒼白、呼吸困難、嚴重者抽搐,最后呼吸麻痹而死亡;還可出現過敏性藥疹,多見于腰背部,瘙癢難忍[4]。
18.3 治療
半夏中毒的治療要點為[4]:
1.促進毒物排出 用1:5000高錳酸鉀、濃茶或鞣酸液洗胃;用硫酸鎂導瀉;口服雞蛋清、面糊、果汁或稀醋保護胃黏膜,靜脈輸液[4]。
2.對癥治療 出現呼吸困難者給予吸氧或呼吸興奮劑;出現過敏者可肌肉注射非那根25mg或靜脈推注25%葡萄糖溶液40ml,加10%葡萄碳酸鈣10ml,加維生素C 1.0g、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或口服撲而敏等[4]。
19 半夏的藥典標準
19.1 品名
半夏
Banxia
PINELLIAE RHIZOMA
19.2 來源
本品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塊莖。夏、秋二季采挖,洗凈,除去外皮和須根,曬干。
19.3 性狀
本品呈類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徑l~1.5cm。表面白色或淺黃色,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布麻點狀根痕;下面鈍圓,較光滑。質堅實,斷面潔白,富粉性。氣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19.4 鑒別
(1)本品粉末類白色。淀粉粒甚多,單粒類圓形、半圓形或圓多角形,直徑2~20μm,臍點裂縫狀、入字狀或星狀;復粒由2~6分粒組成。草酸鈣針晶束存在于橢圓形黏液細胞中,或隨處散在,針晶長20~144μm。螺紋導管直徑10~24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加熱回流30分鐘,濾過,濾液揮至0.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精氨酸對照品、丙氨酸對照品、纈氨酸對照品、亮氨酸對照品,加70%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ul、對照品溶液1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8:3: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茚三酮試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1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0.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半夏對照藥材l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u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一乙酸乙酯一丙酮一甲酸(30:6:4: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俠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9.5 檢查
19.5.1 水分
不得過14.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H第一法)。
19.5.2 總灰分
不得過4.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K)。
19.6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Ⅹ A)項下的冷浸法測定,不得少于9.0%。
19.7 含量測定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約5g,精密稱定,置錐形瓶中,加乙醇50ml,加熱回流1小時,同上操作,再重復提取2次,放冷,濾過,合并濾液,蒸干,殘渣精密加入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10ml,超聲處理(功率500W,頻率40kHz)30分鐘,轉移至50ml量瓶中,加新沸過的冷水至刻度,搖勻,精密量取25ml,照電位滴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Ⅷ A)測定,用
鹽酸滴定液(0.1mol/L)滴定,并將滴定的結果用空白實驗校正。每1ml氫氧化鈉滴定液(0.1mol/L)相當于5.904mg的琥珀酸(C4H604)。
本品按干燥品計算,含總酸以琥珀酸(C4H604)計,不得少于0.25%。
19.8 半夏飲片
19.8.1 炮制
生半夏 用時搗碎。
19.8.2 性味與歸經
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
19.8.3 功能與主治
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用于濕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飲眩悸,風痰眩暈,痰厥頭痛,嘔吐反胃,胸脘痞悶,梅核氣;外治癰腫痰核。
19.8.4 用法與用量
內服一般炮制后使用,3~9g。外用適量,磨汁涂或研末以酒調敷患處。
19.8.5 注意
不宜與川烏、制川烏、草烏、制草烏、附子同用;生品內服宜慎。 ,
19.8.6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
19.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20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31.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崔述生,張浩主編.精編本草綱目[M].北京:中國古籍出版社,1999:.
- ^ [4]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281.
用到中藥半夏的方劑
- 半夏二味丸
xiàèrwèiwán《外臺》卷六引許仁則方別名半夏丸處方半夏1升(制),小麥面1升。制法上搗半夏為...
- 堅中丹
拼音:jiānzhōngdān別名:堅中丸處方:半夏1兩,豬苓1兩(去皮,別為末)。制法:上同炒半夏...
- 小半夏加茯苓湯
夏加茯苓湯:方名:小半夏加茯苓湯別名:大半夏湯、半夏茯苓湯、茯苓半夏湯、小半夏湯、小半夏茯苓湯、小茯...
- 白羊腎丸
拼音:báiyángshènwán處方:半夏,豬苓2兩。制法:上將半夏凈洗,豬苓同炒。色褐為度,卻用...
- 星夏梔子湯
拼音:xīngxiàzhīzǐtāng處方:半夏、南星、香附、石膏、梔子。功能主治:痰火噯氣。摘錄:...
- 更多用到中藥半夏的方劑
用到中藥半夏的中成藥
- 半夏曲
(拉);fermentedpinellia概述:半夏曲為中藥名,出自《本草綱目》。為半夏加面粉、姜汁...
- 安貞湯
hēntāng處方黨參4錢,炮姜6分,當歸2錢,半夏1錢,茯苓3錢,白術1錢,厚樸1錢,砂仁1錢,桑...
- 失笑丸
組成:干姜一錢,炙甘草、麥芽、茯苓、白術各二錢,半夏曲、人參各三錢,厚樸(炙)四錢,枳實、黃連各五錢...
- 安脾丸
拼音:ānpíwán處方半夏1兩,檳榔2錢,雄黃1錢半。制法上為末,姜汁和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小兒...
- 半桃丸
,即《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六之半硫丸。主要成分為半夏(姜制)、硫磺(制)。具有溫腎通便的功效。用于老...
- 更多用到中藥半夏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半夏
- 《醫學入門》:[外集·卷六]雜病用藥賦
,言語謇澀,四肢如故,別無所苦。大省風湯防風、生半夏各一兩,甘草、生川烏、生南星、生白附子、木香各五...
- 《吳鞠通醫案》:[卷四]痰飲
二錢)生苡仁(五錢)飛滑石(三錢)小枳實(二錢)半夏(五錢)川樸(三錢)生姜(三片)桂枝木(三錢)茯...
- 《景岳全書》:[卷之五十四書集·古方八陣]和陣
脘不快,或因生冷,或飲酒過多,脾胃不和等證。陳皮半夏(制,各三錢)茯苓(二錢)炙甘草(一錢)水二鐘,...
- 《本草綱目》:[草部第十七卷草之六]半夏
、水玉(《本經》)、時珍曰∶《禮記·月令》∶五月半夏生。蓋當夏之半也,故名。守田會意,水玉因形。【集...
- 《普濟方》:[卷一百六十五痰飲門]一切痰飲
桔梗湯(一名半夏湯出危氏方)除痰下氣。治胸膈脹滿。寒熱嘔噦。心下堅痞。短氣煩悶。桔梗(細碎微炒)半夏...
- 更多古籍中的半夏
半夏藥品說明書
- 半夏止咳糖漿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川貝半夏液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法制半夏曲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復方半夏片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蛇膽半夏片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蛇膽半夏散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保寧半夏曲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法半夏枇杷膏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