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詞條:白細胞介素8 (最后修訂于2009/1/22 19:29:16)[共145字]
摘要:英文名interleukin-8別名血清白細胞介素8,IL-正常值ELISA:8.1~21.3μg/L。化驗結果意義升高:類風濕性關節炎、腎病綜合征、出血熱。化驗取材血液化驗方法細胞免疫測定化驗類別一免疫學檢查化驗類別二細胞免疫測定參考資料《新編臨床檢驗與檢查手冊》、《新編化驗員工作手冊》......
>>>查看全文
相關文獻:
- 益壽飲對老年腎虛血瘀證患者白細胞介素-1、白細胞介素-2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益壽飲對老年腎虛血瘀證患者白細胞介素-1、白細胞介素-2的影響。方法隨機選擇34例腎虛血瘀證老年人用益壽飲治療,觀察治療前后衰老癥狀及白細胞介素-1、白細胞介素-2的變化。結果益壽飲治療后的衰老臨床癥狀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0.01);白細胞介素-1(IL-1)、白細胞介素-2(IL-2)水平均有明顯提高(P0.05)。結論益壽飲能夠提高老年腎虛血瘀證患者產生白介素-1(IL-1)
- 扶正化瘀平喘法對哮喘患兒血清白細胞介素5、白細胞介素8的影響
2007年02月13日中醫雜志2006Vol.47No.11P.844-84510(邯鄲)為了探討扶正化瘀平喘法對哮喘發作患兒血清白細胞介素5(IL-5)、白細胞介素8(IL-8)的影響。研究者將95例哮喘發作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9例采用扶正化瘀平喘法配合舒利迭治療,對照組46例只用舒利迭.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及治療后患兒血清IL-5、IL-8含量及肺功能變化。結果治療組在臨床療效及
- 白細胞介素18研究進展
白細胞介素18研究進展免疫學雜志1999年第1期第0卷綜述與講座作者:張 猛1 綜述 于永利1 審校單位:白求恩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教研室 長春130021PROGRESOFINTERLEUKIN18 1995年Okamura等報道從中毒性休克的小鼠肝臟克隆到了一種由應激誘生的蛋白。該蛋白的生物學活性與白細胞介素12非常相似,但其誘生干擾素γ的能力要強于白細胞介素12,因而將其命名為干擾素γ
- 武漢大學醫學院免疫學系主任譚錦泉
他曾因發現白細胞介素-8受體在T淋巴細胞亞群上動態表達和該受體基因受TH-細胞介素調控,獲得世界白細胞介素研究學會年度最佳科學貢獻獎。他是世界衛生組織生物藥品質量控制協會白細胞介素-10計量標準鑒定人之一。 譚錦泉教授現為武漢大學醫學院免疫學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1991年因發現白細胞介素-10的免疫化學趨化性而提前一年被丹麥國立Aarhus大學授予醫學博士學位。他曾因發現白細胞介素-8受
- 《中國免疫學雜志》2000年第16卷主題詞索引
2 主題詞依據漢語拼音音序排列; 3 /后為副主題詞; 4 阿拉伯數字為本卷頁碼。A 阿糖胞苷 /治療應用 22 癌,肝細胞 372B 白蛋白類 422 白內障摘除術 652 白細胞介素1 15,,139,390,465,583,669,678 白細胞介素2 25,115,127,139,241,432,444,542,547,554,594,624,648 白細胞介素3
- “黑馬”分子成抗癌藥物新靶點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3日(北京時間)報道,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確定一種名為白細胞介素-11的分子,在癌細胞的生長擴散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成為抗癌療法的新靶點。此前研究中,該分子的作用一直被忽視,而今這匹“黑馬”極有可能為包括腸癌和胃癌在內的多種癌癥帶來全新的治療途徑。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癌細胞》雜志網站上。 在腫瘤處于發展過程中時,病灶周圍的正常組織會出現發炎狀況,并產生許多不同的分子,其中就
- 澳洲科學家發現“黑馬”分子成抗癌藥物新靶點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13日(北京時間)報道,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確定一種名為白細胞介素-11的分子,在癌細胞的生長擴散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成為抗癌療法的新靶點。此前研究中,該分子的作用一直被忽視,而今這匹“黑馬”極有可能為包括腸癌和胃癌在內的多種癌癥帶來全新的治療途徑。相關論文在線發表在《癌細胞》雜志網站上。在腫瘤處于發展過程中時,病灶周圍的正常組織會出現發炎狀況,并產生許多不同的分子,其中就包括
- 解疑釋惑:運動性免疫機能低下如何預測?
閉式集訓中,很難在當地找到符合條件的實驗室,即便是找到了,長達4天的檢測時間,得出來的結果也已滯后。 2005年,課題組選擇了幾個方案:在人體身上分別檢測了對淋巴細胞激活和反饋調節作用比較好的白細胞介素2和可溶性白細胞介素2受體、唾液免疫球蛋白A、白細胞介素1和白細胞介素6等。但研究發現,當人體運動量加大時,其中一些細胞因子變化很小,一些細胞因子又變化很大,都不適應于檢測。 經過反復篩選,課
- 重癥膿毒癥患者細胞因子的監測及其預后的相關研究
者(severesepsis)重癥膿毒癥患者細胞因子動態表達與預后的相關性。方法28例重癥膿毒癥患者,住院期間測定1、3、7、10、13天測定血漿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白細胞介素-10(IL-10)。結果28例患者中,12例存活,16例死亡。所有的患者都表達為高的前炎因子和抗炎因子。在所有死亡的病例中,TNF-α在第13天、第17
- 白細胞介素-2治療AFP持續升高的慢性HBV感染者39例
【摘要】目的為減少慢性乙型肝炎和乙肝后肝硬化進展為肝癌,對肝癌的前期病變和亞臨床型肝癌患者實施免疫增強治療。方法采用白細胞介素-2小劑量、長療程、階段性用藥,同時口服冬蟲夏草制劑,對甲胎蛋白200ng/ml持續1個月以上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39例,治療3~4個月,隨訪1年。結果近期顯效率71.8%,有效率87.2%,可間歇多療程治療,對HBV的復制有抑制作用。結論本療法對HBV相關的肝癌前期病
- 外陰硬化苔蘚T細胞亞群和脂質過氧化反應變化及腐殖酸治療對IL-2受體的影響
的關系,以及應用腐殖酸治療后對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方法外陰硬化苔蘚患者30例,平均年齡(32.77±8.15)歲,以流式細胞術(FCM)檢測患者靜脈血CD3+、CD4+、CD8+、CD16+細胞,放免法測定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2(IL-2)水平,用雙抗體夾心法測定患者白細胞介素-2受體(IL-2R);用亞硝酸鹽法檢測過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法)檢測丙二醛(MDA)變
- ARDS的抗凝治療策略
在炎癥與凝血的相互交叉影響[24]。在病理生理狀態下,凝血反應被激活,凝血的激活能擴大局部的炎性反應,促進炎性介質產生,影響炎癥細胞的遷移[25]。組織因子是第二集團的細胞因子受體,它能通過誘導白細胞介素—1β、白細胞介素—8、膠原酶等直接調節免疫功能;它還能通過產生活化X因子、凝血酶和纖維蛋白導致炎癥反應的交聯作用[26~28],其中每一成分都能單獨影響炎癥反應。有報道前述三者均能使白細胞介素
- 五加雙參片對正常小鼠白細胞介素2生成的影響
【摘要】目的探討五加雙參片對小鼠白細胞介素2生成的影響。方法將小鼠隨機分為對照組、五加雙參片(4.5g/kg)組。將五加雙參片研碎制成混懸液,治療組0.6ml/次,灌胃,2次/d;對照組給生理鹽水0.6ml/次,灌胃,2次/d,兩組均連續給藥4周后摘除眼球放血,斷頸處死小鼠,小鼠脾臟制成懸液,測定白細胞介素2的含量。結果五加雙參片組白細胞介素2的含量均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五加雙參片對白
- 第二節 細胞因子的結構和生物學特征
、IFN-γ和IFN-α等細胞因子投放市場,有更多的細胞因子正在進行不同期的臨床驗證。細胞因子在正式投入市場成為商品前,必須經過臨床前篩選實驗、臨床Ⅰ期、Ⅱ期、Ⅲ期試用等幾個階段的驗證。 一、白細胞介素(IL) 在1979年第二屆國際淋巴因子專題討論會上,將來自單核-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所分泌的某些非特異性發揮免疫調節和在炎癥反應中起作用的因子稱為白細胞介素(interleukin,IL)。
- 白細胞介素8、15與精神分裂癥的相關性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白細胞介素8,15與精神分裂癥的相關性。方法:對52例符合ICD-10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的患者(研究組),用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療。在治療前后檢測血清IL-8、IL-15水平,分別與健康對照組比較。采用PANSS、CGI、TESS量表,評定精神癥狀、臨床療效及藥物不良反應。結果:治療前IL-15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且與依從性呈顯著正相關,治療后G因子與IL-8呈顯著負相關。多元回歸分析
- 白細胞介素8在人乳腺癌細胞侵襲和增殖中的作用
2006年07月20日中華外科雜志2005Vol.43No.23P.1541-15449(廣州)為了探討白細胞介素8(IL-8)在乳腺癌細胞侵襲和增殖中的作用。研究者運用細胞因子抗體芯片技術分析11株人類乳腺癌細胞的細胞因子表達譜,研究細胞因子在乳腺癌進展中的作用機制。結果細胞作者:
- 幾種風濕性疾病患者血漿腫瘤壞死因子及白細胞介素8的檢測及意義
幾種風濕性疾病患者血漿腫瘤壞死因子及白細胞介素8的檢測及意義中國免疫學雜志1999年第7期第15卷臨床免疫學作者:楊 宇 趙麗娟 王曉非單位:中國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風濕免疫科,沈陽110001 中國圖書分類號 R593.2 本文應用雙單克隆抗體夾心法(ELISA)檢測了風濕性疾病患者血漿TNFα、IL-8水平,探討兩者與風濕病病情活動的關系,揭示TNFα及IL-8在風濕病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 白細胞介素8在人乳腺癌細胞侵襲和增殖中的作用
2006年07月20日中華外科雜志2005Vol.43No.23P.1541-15449(廣州)為了探討白細胞介素8(IL-8)在乳腺癌細胞侵襲和增殖中的作用。研究者運用細胞因子抗體芯片技術分析11株人類乳腺癌細胞的細胞因子表達譜,研究細胞因子在乳腺癌進展中的作用機制。結果細胞因子表達譜顯示IL-8的表達水平與乳腺癌細胞雌激素受體狀態,轉移能力和波形絲蛋白的狀態均相關,與人類乳腺癌細胞的侵襲直接正
- hIL-10對哮喘患者肺泡巨噬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8的影響①
hIL-10對哮喘患者肺泡巨噬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8的影響①中國免疫學雜志1999年第11期第15卷臨床免疫學作者:李建強 劉卓拉 康文娟 宋滿景 張永興單位: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呼吸內科,太原030001 中國圖書分類號 R562.2 肺泡巨噬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在哮喘發病中起著重要的免疫調節功能。我們采用支氣管肺泡灌洗技術,收集哮喘患者肺泡巨噬細胞進行培養并觀測其分泌IL-8的水平以及h
- 重點國際合作研究在腫瘤免疫領域取得新進展
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號:31428005)等資助下,蘇州大學張學光教授與美國匹茲堡大學盧斌峰博士合作,發現免疫炎性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36γ(IL-36γ)能通過改變腫瘤微環境,促進淋巴細胞介導的抗腫瘤免疫反應,此項腫瘤免疫領域的創新性進展于2015年8月27日在國際權威期刊CancerCell(《癌細胞》)在線發表,題為《IL-36γTransformstheTumorMicroen
- 中國研究者探討瘦素和白細胞介素6、8與急性腦梗死的關系
《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7年第16卷第10期中國研究者探討了血清瘦素(leptin)和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細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在急性腦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ACI)中的動態變化,并分析它們與ACI病情嚴重性之間的關系。研究者收集60例ACI患者在發病后24h內入院,分別在入院后第1、3、7天抽
-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白細胞介素-4、6、8、10水平的臨床研究
1982年Howard發現T細胞培養上清中有一種促進B細胞增殖的因子,起初命名為B細胞生長因子-1(Bcellgrowthfactor-1,BCGF-1)。1986年基因克隆成功,國際統一命名為白細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在人類IL-4主要由活化T細胞產生。它是機體免疫應答過程中的重要調控因子。目前IL-4作為腫瘤免疫調節劑已進入Ⅱ期臨床試驗,還開始進行治療免疫缺陷癥的臨
- 白細胞介素-23和白細胞介素-12亞單位在系統性紅斑狼瘡中的表達研究
2006年09月25日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6Vol.10No.4P.193-1964(上海)為了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SLE)中白細胞介素(IL)-23和IL-12的調節作用。研究者取78例SLE患者[以SLE疾病活動評分(SLEDAI)進行活動性評分]和正常對照36名,分別抽提SLE患者和正常對照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的mRNA,并反轉錄成cDNA,用實時定量聚合酶鏈反應(
- 白細胞介素10與白細胞介素18在重癥急性胰腺炎中的表達
2006年07月05日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6Vol.15No.2P.107-10916(蘭州)為了探討抗炎性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IL)10與促炎性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IL)18在重癥急性胰腺炎(SAP)中的表達。研究者將42只大鼠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SAP組,采用3.5%牛磺膽酸鈉(1ml/kg)胰膽管內逆行注射誘導大鼠SAP模型。動態定量測定肺濕重系數、腹水量、血清淀粉酶、IL-10、
- 探究中醫證本質
假說的提出及其內涵 申維璽在讀博士之初,孫燕先生即指示他從事陰虛證本質的研究,并強調要用分子生物學理論和技術,審視我國近半個世紀證本質研究取得的經驗和教訓。申維璽研究中注意到,發熱的物質基礎是白細胞介素1等內源性致熱原的科學事實,他們將細胞因子與陰虛證有機聯系在一起,提出了陰虛證的本質可能是白細胞介素1、腫瘤壞死因子等細胞因子。在此基礎上,又進一步提出了中醫證本質是細胞因子的假說,就是說,中醫
-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IL-1α、IL-1β、IL-17及OPG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
[摘要]目的探討類風濕性關節炎(RA)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1α(IL-1α)、白細胞介素1β(IL-1β)、白細胞介素17(IL-17)以及護骨因子(OPG)水平檢測的臨床意義。方法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50例RA患者及32例正常對照組血清中IL-1α、IL-1β、IL-17、OPG和C反應蛋白(CRP)的水平。結果RA患者IL-1α、IL-1β、IL-17、OPG、和CRP的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對
- 川崎病患兒血清可溶性白細胞介素-2受體和白細胞介素-6的變化及意義
2005年09月21日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5Vol.9No.5P.297-2997(成都)為了探討血清可溶性白細胞介素-2受體(sIL-2R)和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在川崎病(KD)患兒中的變化,及其在發病中的作用,研究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雙抗夾心法測定血清sIL-2R和IL-6水平;利用德靈BNProSpec特種蛋白分析儀檢測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結
- 沙眼衣原體感染不孕患者輸卵管液細胞因子的測定
【摘要】目的探討沙眼衣原體(CT)感染輸卵管性不孕(TFI)患者輸卵管液中γ-干擾素(IFN-γ)、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和白細胞介素6、8(IL-6、IL-8)的水平及其意義。方法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測定42例CT感染輸卵管性不孕(TFI組)、35例已生育輸卵管正常婦女(對照組)輸卵管液中IFN-γ、TNF-α和IL-6、IL-8的水平。結果實驗組輸卵管液中IFN–γ、TNF-α、IL-6
- 白細胞介素-18與兒科疾病相關性研究進展
【摘要】介紹了近幾年來白細胞介素-18(IL18)與兒科相關性疾病的研究發展,分別從感染性疾病、結締組織疾病、血液系統疾病、腫瘤、腎臟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等方面綜述了與IL18的相關性,以期為IL18診治疾病開出一條新路。【關鍵詞】白細胞介素-18;兒科疾病;綜述 白細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是1995年由Okamura等[1]從痤瘡丙酸桿菌和脂多糖(LPS
- 足月妊娠米索引產孕婦IL-8的表達與臨床意義
【摘要】目的通過檢測米索前列醇引產孕婦引產前和引產后3h及產程不同階段血漿白細胞介素8(IL-8)的表達,探討IL-8水平的變化規律、與宮頸分泌物胎兒纖維結合素(fetalfibronectin,FFN)的相關性及其臨床意義。方法選擇妊娠≥40周住院待產孕婦60例作為研究對象,引產前檢測FFN與宮頸Bishop評分,FFN陰性/Bishop7分20例為Ⅰ組,FFN陽性/Bishˉop7分40例為Ⅱ
- 小鼠白細胞介素-18的cDNA克隆及在真核細胞中初步表達的研究
小鼠白細胞介素-18的cDNA克隆及在真核細胞中初步表達的研究中國免疫學雜志2000年第5期第16卷分子與細胞免疫學作者:成軍 柯亨寧 劉妍 斯崇文 王勤環 洪衛國 鐘彥偉單位:成軍(解放軍三○二醫院傳染病研究所基因治療研究中心,北京100039);柯亨寧(北京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北京100034);劉妍(解放軍三○二醫院傳染病研究所基因治療研究中心,北京100039);斯崇文(北京醫科
- CA9基因:單核苷酸多態性預測轉移性腎細胞癌的預后
urnalofUrology近期在《JournalofUrology》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認為,CA9單核苷酸多態性在轉移性腎透明細胞癌中常見。rs12553173的C等位基因變異與提高整體生存和對白細胞介素-2治療應答相關,CA9單核苷酸多態性rs12553173的C等位基因變異和CAIX蛋白表達可以作為獨立的預后因素。研究人員評估了CA9單核苷酸多態性和突變,及其相關的CAIX蛋白的表達,總體生
- 人白細胞介素4在大腸桿菌中的優化表達①
人白細胞介素4在大腸桿菌中的優化表達①中國免疫學雜志1999年第9期第15卷免疫學技術與方法作者:黃 欣 趙忠良 曹雪濤單位:第二軍醫大學免疫教研室,上海200433關鍵詞:人白細胞介素4;基因表達;大腸桿菌;優化表達 摘 要 目的:通過優化設計利用大腸桿菌表達人白細胞介素4(IL-4)并提高其表達量。方法:根據原核翻譯起始序列的局部二級結構自由能,設計了AUG上下游序列,并在人IL-4基因下
- 順鉑、5-氟尿嘧啶、白細胞介素-Ⅱ、鴉膽子油乳聯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近期療效觀察
究改良的化療方案FPI(5-氟尿嘧啶,順鉑,白細胞介素-Ⅱ)+鴉膽子油乳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效果。方法經外周淺靜脈輸注三聯化療藥物治療28例患者,同時皮下注射白細胞介素-Ⅱ針100萬u連續5天,用藥前后應用止吐藥物格拉司瓊以控制嘔吐。21天為1個周期,3個周期后評價療效及毒副反應。結果全組受益患者26例占總人數92.9%,疾病無進展時間(TTP)為8~14個月。結論改良的化療方案,對晚期非小細
- 止咳清肺口服液對2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液炎癥細胞白細胞介素8、腫瘤壞死因子α的影響
759-76111(沈陽)為了觀察中藥止咳清肺口服液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氣道炎癥的效果。兩組氧療、強心、利尿、止咳平喘等常規治療相同。治療組加止咳清肺口服液20ml,每日3次,...作者:
- 止咳清肺口服液對2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痰液炎癥細胞白細胞介素8、腫瘤壞死因子α的影響
機分成治療組25例,對照組25例。兩組氧療、強心、利尿、止咳平喘等常規治療相同。治療組加止咳清肺口服液20ml,每日3次,連服6周。治療前后記錄臨床癥狀計分,檢測肺功能、痰液炎癥細胞計數、分類和白細胞介素8(IL-8)、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的變化。結果:治療組臨床癥狀計分、1秒鐘用力呼吸容積(FEV1)和FEV1/用力肺活量(FVC)均有明顯改善,而對照組治療前后變化不明顯。痰液中的細胞總
- 冠心病患者分泌型磷脂酶A2的變化及其與白細胞介素8、溶血磷脂酸的關系
-8156(杭州)為了了解冠心病患者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的變化,并通過測定IL-8、LPA等相關細胞因子,對sPLA2的作用機制進行初步探討。研究者取冠狀動脈造影確診的262例患者,其中急性冠脈綜合征(ACS)110例,穩定性冠心病(SCHD)63例,正常患者89例,分別測定sPLA2、白細胞介素8(IL-8)、高敏C反應蛋白(hs-CRP)和溶血磷脂酸(LPA)水平,并進行對比分析。
- SP600125對周期牽張致A549細胞上調白細胞介素-8表達的影響
2007年04月24日中華麻醉學雜志2006Vol.26No.7P.646-6488(武漢)為了探討SP600125對周期牽張致A549細胞上調白細胞介素-8(IL-8)表達的影響。研究者將A549細胞以密度為5×105種植于特制的硅膠樹脂膜上,DMEM培養基培養48h后,置于細胞牽張儀行周期性牽張。牽張組:牽張強度為細胞體積擴大15%,牽張周期:30個周期/min,牽張時間分別為0(未進行牽張
- 閉合性顱腦損傷患者血糖與白細胞介素-6的關系
2005年02月23日中華急診醫學雜志2004Vol.13No.10P.658-660為了探討閉合性顱腦損傷患者血糖與白細胞介素-6的關系,解放軍第四五八醫院呼吸科學者觀察40例閉合性顱腦損傷患者傷后第1天血糖和白細胞介素-6的變化,并與30例正常對照組患者比較。白細胞介素-6應用ELISA方法測定。結果閉合性顱腦損傷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6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血清白細胞介素-6水平與血糖變化的相
- 腦出血的免疫學研究進展
率高,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關于腦出血的研究一直受到臨床的廣泛重視,腦出血在急性期伴隨有血腫及其周圍組織發生炎癥反應,并表達多種細胞因子和黏附分子,如白細胞介素-1(IL-1)、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白細胞介素-10(IL-10)、腫瘤壞死因子(TNF)、細胞間粘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細胞黏附分子-1(VCAM-1)等。1白細胞介素-1(
- 烏司他丁對腮腺良性腫瘤切除術病人炎性相關細胞因子影響
組于麻醉給藥前及術后1d各靜滴烏司他丁20萬單位,檢測并比較兩組病人麻醉給藥前(T0)、術后30min(T1)、術后60min(T2)、術后90min(T3)、術后1d(T4)時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白細胞介素10(IL10)水平。結果烏司他丁組T1、T2、T3時IL6、IL8檢測值較對照組明顯降低,IL10檢測值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顯著性(F=2
- 血液透析患者IL-6與營養狀況的相關性分析
感染癥狀患者,根據超敏C反應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水平分為兩組,hs-CRP≥10mg/L組和hs-CRP10mg/L組,比較兩組血清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轉鐵蛋白(transferrin,TF)、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白蛋白(albuˉmin)、膽固醇(cholesterol)和血紅蛋
- 急性泛發性腹膜炎患者血清中白細胞介素-10的檢測及臨床意義
【摘要】目的檢測急性彌漫性腹膜炎患者血清中白細胞介素-10(IL-10),并探討IL-10在急性彌漫性腹膜炎發病中意義。方法41例急性彌漫性腹膜炎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清IL-10的測定采用雙抗體夾心ELISA檢測法。結果急性彌漫性腹膜炎患者入院時、術后第1、3、6天血清IL-10濃度分別為423.7±31.6、351.2±27.3、224.5±23.6、103.6±21.7pg/ml。健康人血清
- 輸卵管炎性不孕的相關細胞因子研究現狀
【摘要】輸卵管的微環境中含有多種細胞因子,如白血病抑制因子、表皮生長因子、白介素細胞-2、白細胞介素-6、腫瘤壞死因子-α、干擾素-γ,這些細胞因子參與輸卵管生理功能、病理過程的調節,作用機制極其復雜。認識輸卵管微環境物質的變化,有助于中西醫防治輸卵管炎、輸卵管性不孕、輸卵管妊娠等疾病。【關鍵詞】輸卵管炎;不孕;細胞因子StudySeveralRelativeCellFactorsofSalpi
- 癲癇患者外周血IL-8、IL-10、TNF-α水平的變化及意義
【摘要】目的觀察癲癇患者外周血白細胞介素-8(IL-8)、白細胞介素-10(IL-10)、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變化,以探討是否與癲癇的發病存在相關性。方法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對36例癲癇患者和24例正常對照人血清IL-8、IL-10、TNF-α水平進行測定。結果癲癇患者血清IL-8、IL-10、TNF-α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抗癲癇藥物對血清IL-8、IL-1
- 白細胞介素6單克隆抗體的研制
白細胞介素6單克隆抗體的研制免疫學雜志1999年第1期第0卷技術與方法作者:陳 琳1 徐秀英1 邊 疆1 于 芳1 黃培堂1單位: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北京100071關鍵詞:IL-6 單克隆抗體 雜交瘤 摘 要 采用純化的工程菌表達產物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細胞與骨髓瘤細胞(SP2/0)在PEG作用下進行融合,通過ELISA
- 纖維蛋白原對中性粒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1β及8水平的影響
2008年05月28日《中華口腔醫學雜志》-2008年1期-8-11頁醫學空間(MEDcyber.com)5月28日消息,該項研究目的是研究急性期蛋白成分纖維蛋白原對中性粒細胞分泌白細胞介素(IL)-1β和IL-8水平的影響,探討纖維蛋白原在牙周組織炎性反應破壞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離心分離法分離純化、體外培養人外周血中性多形核白細胞,通過夾心ELISA法測定加入不同濃度外源性人纖維蛋白原后
- 母血細胞因子與絨毛膜羊膜炎相關性研究
【摘要】 目的探討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和腫瘤壞死因子(TNF-α)與C-反應蛋白(CRP)對早產胎膜早破孕婦患絨毛膜羊膜炎的監測價值。方法對86例早產胎膜早破孕婦(58例有絨毛膜羊膜炎)血中IL-6、IL-8、TNF-α和CRP進行檢測,并以正常孕婦20例作為對照組。結果58例絨毛膜羊膜炎患者血清IL-6,IL-8和CRP均明顯高于非絨毛膜羊膜炎者和對照組,差
- 膿毒癥與炎癥因子
能發生障礙或衰竭,常見的炎性介質主要有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氧化亞氮(NO)、前列腺素(PGS)、白三烯(LTS)以及氧自由基等。 1腫瘤壞死因子(TNF-α) TNF-α被認為是在膿毒癥發病中的重要促炎介質[2]。TNF-α最初來源于腹膜和內臟的單核細胞、巨噬細胞和T細胞,它可誘發IL-1、IL-6、IL-8以及繼發性炎癥介質的產生,并由此進一步激發炎癥連鎖反應[3]。TN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8及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1的測定及臨床意義
【摘要】目的探討白細胞介素-8(IL-8)及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1(sICAM-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氣道炎癥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COPD急性加重期、緩解期及健康者各20例血清中IL-8、sICAM-1的含量。結果COPD急性加重期及緩解期患者血清IL-8、sICAM-1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COPD急性加重期又明顯高于緩解期,差異有顯著
- 白細胞介素-2治療胸腹腔惡性積液的臨床體會
【摘要】目的觀察128例惡性胸腹腔積液患者行胸腹腔穿刺閉式引流,胸腹腔內注射抗腫瘤藥物的療效。方法A組(n=80例)應用白細胞介素-2;B組(n=48例)單用順鉑,1~2次/周,連續3次后評價療效及不良反應。結果兩組有效率分別為87.5%和56.2%。且不良反應相對較少,療效確切。結論白細胞介素-2在治療惡性胸腹腔積液中療效確切,不良反應能耐受,可作為常規治療手段。 【關鍵詞】白細胞介素-2;
- >>點此搜索更多相關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