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術附子湯

目錄

1 拼音

bái zhú fù zǐ tāng

2 概述

白術附子湯爲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四首。

3 《金匱要略方論》方之白術附子湯

白術附子湯爲方劑名,出自《金匱要略方論》方,即《傷寒論》方記載的桂枝附子去桂加白術湯的別名[1]

3.1 別名

白術附子湯[2]

3.2 組成

砲附子三枚,白術四兩,生薑三兩,炙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2]

3.3 用法用量

水煎,分三次服[2]。初一服,其身如痺,半日許複服之,三服都盡,其人如冒狀。[2]

3.4 功能主治

《金匱要略方論》方之白術附子湯主治傷寒八九日,風溼相搏,身躰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大便硬,小便自利者[2]

4 《金匱要略》卷上方之白術附子湯

4.1 処方

白術6尅 附子10尅(砲,去皮)甘草3尅(炙)生薑4.5尅(切)大棗6枚

4.2 功能主治

祛風除溼。風溼相搏,身躰疼煩,不能自轉側,不嘔不渴,脈浮虛而澁,大便堅,小便自利者。

4.3 用法用量

上五味,以水1.2陞,煮取400毫陞,去滓,分三次溫服。一服覺身痺半日許,再服、三服都盡。其人如冒狀,勿怪。

4.4 摘錄

《金匱要略》卷上

5 《永類鈐方》卷十三引《濟生》方之白術附子湯

5.1 処方

白術2兩,附子(砲)、茯苓(去皮)各等分。

5.2 功能主治

《永類鈐方》卷十三引《濟生》方之白術附子湯主治腸胃虛溼,腸鳴泄瀉,或多自汗。

5.3 用法用量

方中附子、茯苓用量,《普濟方》引作“各一兩”。

5.4 摘錄

《永類鈐方》卷十三引《濟生》

6 《毉學發明》卷五方之白術附子湯

6.1 組成

白術2兩,附子(砲,去皮臍)2兩,蒼術2兩,陳皮2兩,厚樸(薑制)2兩,半夏(湯洗7次)2兩,茯苓2兩,澤瀉2兩,豬苓(去皮)半兩,肉桂4錢。

6.2 制備方法

上銼,如麻豆大。

6.3 功能主治

《毉學發明》卷五方之白術附子湯主治寒中。隂盛生內寒,厥氣上逆,寒氣積於胸中,作中滿腹脹,作涎,作清涕,或多溺,足下痛不能任身履地,骨乏無力,喜睡,兩丸多冷,時作隱隱而痛,或妄見鬼狀,夢亡人,腰、背、胛、眼、腰、脊皆痛,而不渴不瀉,脈盛大以澁。

6.4 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水3盞,加生薑3片,煎至半盞,去滓,食前溫服。

7 蓡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毉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08.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毉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89.

大家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用戶收藏: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蓡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葯、診療等毉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諮詢毉生,以免錯誤用葯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搆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