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皮
2.1 拼音名
Bái Pí
2.2 白皮的別名
牛千斤
2.3 來源
衛矛科白皮Euonymus tengyuehensis W. W. Smith,以皮入藥。
2.4 生境分布
貴州。
2.5 性味
淡,平。
2.6 功能主治
止血,生肌。主治刀傷。
2.7 白皮的用法用量
適量水磨濃汁搽患處。或研末撒患處。
2.8 摘錄
《全國中草藥匯編》
3 《中華本草》:白皮
3.1 出處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3.2 拼音名
Bái Pí
3.3 英文名
Tengyueh Spindle-tree
3.4 白皮的別名
牛千斤。
3.5 來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uonymus tengyuehensis W.W.Smith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干。
3.6 原形態
騰沖衛矛 灌木,枝條灰白色,粗糙,具縱紋。小枝上有葉柄著生的痕跡。單葉對生;葉片長橢圓形或橢圓形,長2-8.5cm,寬0.8-3.2cm,基部圓形,邊緣有細鋸齒,先端急尖或漸尖,上面綠色,略具光澤,下面具疏細行。聚傘花序腋生,花兩性,細小,4數,花絲極短,著生于花盤上,花盤扁平而肥厚;花藥紫紅色;雌蕊1,子房4室,藏于花盤內。蒴果。種子具紅色假種皮。花、果期6-8月。
3.7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山谷疏林下。
資源分布:分布于貴州、云南。
3.8 性味
澀;平
3.9 歸經
3.10 功能主治
止血生肌。主刀傷出血
3.11 白皮的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研末敷,或水磨汁涂。
3.12 摘錄
《中華本草》
用到中藥白皮的方劑
- 桑白皮散
《醫林》《圣惠》卷十二:方名:桑白皮散組成:桑根白皮1兩(生,銼),白前1兩半,木通1兩(銼),旋覆...
- 桑白皮湯
》《圣濟總錄》卷二十六:方名:桑白皮湯組成:桑根白皮(銼)1兩,冬葵子1兩,滑石1兩,甘草(炙,銼)...
- 木香散
方之木香散:組成:木香、麝香、炒大黃各一分,桑根白皮、陳皮(湯浸,去白)、益智仁、草豆蔻仁各半兩。木...
- 榆白皮散
面半兩,桑白皮(銼)半兩,川樸消半兩,皂莢(去黑皮,涂酥,炙微黃焦,去子)半兩。主治:風熱腫毒,項...
- 葶藶丸
牽牛子澤漆葉海藻(洗去咸,炙)昆布(如前炙)桑根白皮(炙)甘遂(熬)椒目郁李仁(去皮)各22克桂心7...
- 更多用到中藥白皮的方劑
用到中藥白皮的中成藥
- 止嗽青果片
白果100g款冬花(蜜炙)100g麻黃500g陳皮200g制法:以上十三味,川貝母、面包粉碎成細粉...
- 寧嗽丸
炙甘草5錢,桔梗2兩,制半夏2兩,川貝母2兩,廣皮1兩,茯苓2兩,谷芽1兩,桑白皮1兩5錢,川石斛...
- 兒童清肺丸
g,細辛8g,薄荷30g,枇杷葉(蜜炙)40g,白前30g,前胡20g,石菖蒲30g,天花粉30g...
- 抗癆丸
0g桑白皮100g穿破石200g五指毛桃200g白及200g制法:以上六味,除白及粉碎成細粉外,其...
- 鎮咳寧糖漿
劑,進行滲漉,收集漉液240ml;桑白皮酊系取桑皮20g同法進行滲漉,收集漉液60ml;另取蔗糖6...
- 更多用到中藥白皮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白皮
- 《普濟方》:[卷三百三十五婦人諸疾門]血分水分腫滿
苓大腹皮(銼)前胡(去蘆頭)木通(各炒二分)桑根白皮(銼)檳榔川大黃(銼碎微炒枳實散治婦人血分。身體...
- 《普濟方》:[卷三百四十九產后諸疾門]產后血風血虛浮腫
產后通身腫滿。氣喘煩悶。防己枳殼(去瓤麩炒)桑根白皮(銼)葳蕤當歸(切焙各一兩)葶藶(隔紙炒一分)木...
- 《圣濟總錄》:[卷第四十九]肺臟壅熱
焙)麥門冬(去心焙)人參赤茯苓(去黑皮)百合桑根白皮(銼)紫菀(洗)貝母(炒)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
- 《圣濟總錄》:[卷第六十六]咳嗽面目浮腫
赤茯苓湯方赤茯苓(去黑皮)大腹子(銼)五味子桑根白皮(銼)紫蘇莖葉(銼)人參陳橘皮(湯浸去白上八味,...
- 《本草綱目》:[木部第三十五卷木之二]榆
性皆扇地,故其下五谷不植。古人春取榆火。今人采其白皮為榆面,水調和香劑,粘滑勝于膠漆。承曰∶榆皮濕搗...
- 更多古籍中的白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