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中醫大辭典》·白僵蠶
3.1 白僵蠶的別名
3.2 來源及產地
蠶蛾科昆蟲家蠶Bombyx moriL. 4~5齡的幼蟲因感染或人工接種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 (Bals.) Vuill.而致死的干燥全體[1]。主產浙江[1]。
3.3 性味歸經
3.4 功能主治
1.治中風、驚癇抽搐,面癱,頭痛,眩暈,目赤,咽喉腫痛,皮膚瘙癢,瘰疬結核[1]。內服:煎湯,4.5~9g;或研末吞服,每次0.9~1.5g。[1]
2.治糖尿病,高脂血癥[1]。研末為丸服:每次1~2g,每日3~4次[1]。
3.5 藥理作用
本品含脂肪及蛋白質,此種蛋白質有刺激腎上腺皮質作用[1]。還可能含有甾類、類脂、還原糖等,又體表的白粉中含有草酸銨,是僵蠶中對抗小鼠士的寧驚厥的有效成分,對治療癲癇大發作有一定療效[1]。
4 《*辭典》·白僵蠶
4.1 出處
《本經》
4.2 拼音名
Bái Jiānɡ Cán
4.3 白僵蠶的別名
僵蠶(《千金方》),天蟲(《藥材資料匯編》),僵蟲(《河北藥材》)。
4.4 來源
為蠶蛾科昆蟲家蠶蛾的幼蟲感染白僵菌而僵死的干燥全蟲。收集病死的僵蠶,倒入石灰中拌勻,吸去水分,曬干或焙干。
4.5 原形態
動物形態詳"原蠶蛾"條。
4.6 性狀
呈圓柱形,多彎曲而皺縮。長約2~5厘米,直徑4~7毫米。表面灰白色或現淺棕色,多被有白色粉霜。頭、足及各節均清晰可辨。體外常雜有絲團纏繞。頭部黃褐色,類圓形。足8對,呈突起狀。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平坦,色棕、黑不一,多光亮,外層為白色,顯粉性,內有4個褐色的亮圈。微有腐臭氣,味微咸。以條直肥壯,質堅,色白,斷面光者為佳。
4.7 化學成份
白僵蠶體表的白粉中含草酸銨。
白僵菌的培養能合成大量草酸,吡啶-2,6-二羧酸,大量脂肪。脂肪中的脂肪酸組成主要是棕櫚酸、油酸、亞油酸、少量硬脂酸、棕桐油酸和α-亞麻酸。白僵菌至少能分泌3種水解酶,即脂酶、蛋白酶和殼質酶,促進穿通受染幼蟲表皮。并能利用谷氨酸、天門冬氨酸、草酸銨、檸檬酸銨、酒石酸銨作為氮源,但不能有效地利用無機氮化合物。白僵菌還含白僵菌黃色素,在培養中的氮源枯竭時這種色素迅速積累;還能合成溶纖維蛋白酶。白僵菌除感染家蠶外,還侵襲玉米螟、蠟蛾幼蟲;并從中分離出高分子量的昆蟲毒素和環肽類昆蟲毒物質白僵菌素,白僵菌還含甾體11α-羥基化酶系,用于合成類皮質激素。
4.8 炮制
白僵蠶:揀去絲毛,洗凈灰土,曬干。炒僵蠶:用麩皮撒于熱鍋中,侯煙冒起,倒入僵蠶,炒至黃色,取出篩去麩皮。放涼。(每僵蠶100斤,用麩皮10斤)
①《雷公炮炙論》:"凡使白僵蠶,先須以糯米泔浸一日,待蠶桑涎出如蝸牛涎浮于水面上,然后漉出,微火焙干,以布凈拭蠶上黃肉毛并黑口甲了,單搗,篩如粉用也。"
4.9 性味
辛咸,平。
①《本經》:"味咸,平。"
②《別錄》:"辛,平,無毒。"
③《藥性論》:"微溫,有小毒。"
4.10 歸經
入肝、肺,胃經。
4.11 功能主治
祛風解痙,化痰散結。治中風失音,驚癇,頭風,喉風。喉痹,瘰疬結核。風瘡癮疹,丹毒,乳腺炎。
①《本經》:"主小兒驚癇夜啼,去三蟲,滅黑黚,男子陰瘍病。"
②《別錄》:"女子崩中赤白,產后余痛,滅諸瘡瘢痕。""未之,封疔腫,根當自出。"
④《日華子本草》:"治中風失音,并一切風疾,小兒客忤,男子陰癢痛,女子帶下。"
⑤《本草圖經》:"治中風,急喉痹,搗篩細末,生姜自然汁調灌之。"
⑥《醫學啟源》:"去皮膚間諸風。"
⑦《綱目》:"散風痰結核,瘰疬,頭風,風蟲齒痛,皮膚風瘡,丹毒作癢,痰瘧癥結,婦人乳汁不通,崩中下血,小兒疳蝕鱗體,一切金瘡,疔腫風痔。"
⑨《玉楸藥解》:"活絡通經,驅風開痹。治頭痛胸痹,口噤牙疼,癮疹風瘙;燒研酒服,能潰癰破頂,又治血淋崩中。"
4.12 白僵蠶的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4.13 注意
②《本草經疏》:"凡中風口噤,小兒驚癇夜啼,由于心虛神魂不寧,血虛經絡勁急所致,而無外邪為病者忌之。女子崩中,產后余痛,非風寒客入者,亦不宜用。"
4.14 附方
①治中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僵蠶、全蝎各等分(并生用)。為細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不拘時候。(《楊氏家藏方》牽正散)
②治小兒驚風:白僵蠶、蝎梢等分,天雄尖、附子尖共一錢(微炮過)。為細末。每服一字或半錢,以生姜溫水調,灌之。(《本草衍義》)
③治小兒撮口及發噤:白僵蠶二枚。為末。用蜜和,敷于小兒唇口內。(《小兒宮氣方》)
④治頭風:白僵蠶(去絲、嘴)、良姜等分。為細末。每服半錢,白梅茶清凋下,臨發時服。(《百一選方》)
⑤治纏喉風并急喉閉喉腫痛者:白僵蠶一兩(新瓦上炭火略炒微黃色)、天南星一兩(炮裂,刮去粗皮,銼)。為細末。每服一字,用生姜自然汁少許調藥末,以熟水投之,呷下,吐出涎痰即快,不時服之。(《魏氏家藏方》白僵蠶散)
⑥治喉閉牙關不開者:白僵蠶,微炒為末,生姜自然汁調下一錢。(《中藏經》)
⑦治瘰疬:白僵蠶,研末,水服五分匕,日三服。(《千金方》)
⑧治空洞性肺結核:白僵蠶、白芨各等分。共研細末;每次二錢,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⑨治風,遍身癮疹,疼痛成瘡:白僵蠶,焙令黃色,細研為末,酒服。(《圣惠方》)
⑩治野火丹從背上兩脅起:僵蠶二七枚,和慎火草搗涂之。(《產乳集驗方》)
⑾治婦人崩中下血不止:衣中白魚、僵蠶等分。為末。以井花水服之,日三服。(《千金方》)
⑿治腸風下血:僵蠶(炒,去嘴、足),烏梅肉(焙)各一兩。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百丸,食前白湯下,一日三服。(《衛生雜興》)
⒀治重舌、木舌:僵蠶一錢,黃連(蜜炒)二錢。為末,摻之,誕出為妙。(《積德堂經驗方》)
⒁下奶:白僵蠶末兩錢。酒調下,少頃以脂麻茶一錢熱投之。(《經驗后方》)
4.15 白僵蠶的臨床應用
①治療糖尿病
內服僵蠶丸,輕度患者每次1克,每日3次,中、重度每次2克,每日3~4次。觀察9例,病程最長15年,最短8個月。經治2~5個月,全部病例的尿糖、血糖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自覺癥狀消失,飲食及體重增加,全身有力,精神狀況顯著好轉。停藥或過度飲食及疲勞仍有復發的可能,故治療后需保持一定的維持量(2克/日)。遠期療效尚待觀察。
②治療急性乳腺炎
將生僵蠶5錢,研成細末,用陳醋調勻,涂發炎部位及其周圍,1日數次,保持濕潤,直至腫塊消散,一般癥狀緩解為止。另以金銀花、蒲公英各2兩,分次煎服或代茶。曾治17例,多數為炎癥早期,除1例發病第5日就診者仍化膿外,余16例均消散而愈,其中2例曾并用青霉素。一般用藥2~3天癥狀緩解,腫塊變軟,5~8天腫塊消失。
4.16 備注
此外,用白僵菌接種于蠶蛹,使發病而成僵蛹,可代白僵蠶供藥用,參見"僵蛹"條。
4.17 摘錄
《*辭典》
5 參考資料
用到中藥白僵蠶的方劑
- 追風散
另研.一兩)防風(去蘆.一兩)甘草(炙.二兩)白僵蠶(炒.去絲.二兩)全蝎(去尾.二兩)荊芥(二兩...
- 開關散
十七首。《衛生寶鑒》卷十一方之開關散:組成:炒白僵蠶(去絲嘴)、枯礬各等分。制法:上藥為末用法用量...
- 大玉容丹
拼音:dàyùróngdān處方:白僵蠶3錢,白丁香1錢5分,白附子3錢,白芷3錢,三柰3錢,滑石...
- 蛜(蟲祁)散
方名:蛜(蟲祁)散組成:蛜(蟲祁)(生)半兩,白僵蠶半兩,白附子(生)1錢,朱砂1錢,甘草1分(生...
- 烏蛇膏
和劑局方》:烏蛇膏:處方:吳茱萸、獨活、細辛、白僵蠶(去絲.嘴.炒)、半夏、蜀椒(去目.炒)、防風...
- 更多用到中藥白僵蠶的方劑
用到中藥白僵蠶的中成藥
- 小兒驚風散
,濾過。取濾液2ml,加氯化亞錫試液數滴,即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變為灰黑色。另取濾液2ml,加碘化鉀...
- 七珍丸
治:《普濟方》卷三十三引《博濟》之七珍丸主治小便白淫。用法用量:每服1丸,熱酒化下,日3服。制備方...
- 腫痛安膠囊
粒0.28g。腫痛安膠囊的主要成份:三七、天麻、僵蠶、白附子(制)、防風、羌活、天南星(制)、白芷等...
- 陽和解凝膏
、官桂、附子、桂枝、大黃、當歸、草烏頭、川烏頭、僵蠶、赤芍藥、白芷、白蘞、白及各二兩,川芎、續斷、防...
- 八寶鎮驚丸
雄黃5g鉤藤20g細辛10g法半夏20g僵蠶20g琥珀5g白附子20g天竺黃10g朱砂30g防風20...
- 更多用到中藥白僵蠶的中成藥
古籍中的白僵蠶
- 《普濟方》:[卷一百十五諸風門]諸風雜治
肉(酥拌炒令黃)甘菊花羌活防風(去蘆頭)芎桂心白僵蠶(生用)白蘚皮木香(以上各半兩)巴豆(半兩去皮...
- 《本草綱目》:[蟲部第三十九卷蟲之一]蠶
繭鹵汁,《嘉》蠶蛻,今并為一。【釋名】自死者名白僵蠶。時珍曰∶,從,象腆,蚯蚓之名也。蠶病風死,其...
- 《幼幼新書》:[卷第九]慢驚風第三
壯熱,四肢拘急,痰涎壅滯,發歇不定。白僵蠶散方白僵蠶蝎尾蟬殼(各微炒)蘆薈朱砂雄黃(各細研)五靈脂白...
- 《普濟方》:[卷一百十四諸風門]諸風難治附論
獨活(一兩)細辛(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白僵蠶(一兩微炒)犀角屑(一兩半)羚羊角屑(一兩半)...
- 《醫學入門》:[外集·卷七]婦人小兒外科用藥賦
,斑玄墜落;抱甕丸芫花、吳萸、川烏、秦艽、柴胡、僵蠶、巴戟、巴豆各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每七丸,蜜酒...
- 更多古籍中的白僵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