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 1 拼音
- 2 英文參考
- 3 概述
- 4 《良朋匯集》卷四方之白帶丸
- 5 《便覽》卷四方之白帶丸
- 6 《惠直堂方》卷四方之白帶丸
- 7 《內外驗方秘傳》方之白帶丸
- 8 《婦產科學》方之白帶丸
- 9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重慶方)之白帶丸
- 10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方之白帶丸
- 11 《中國醫學大辭典》方之白帶丸
- 12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之白帶丸
- 13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之白帶丸
- 14 白帶丸的藥典標準
- 15 白帶丸藥品說明書
- 15.1 藥品名稱
- 15.2 成份
- 15.3 性狀
- 15.4 作用類別
- 15.5 適應癥/功能主治
- 15.6 規格
- 15.7 白帶丸的用法用量
- 15.8 禁忌
- 15.9 白帶丸的不良反應
- 15.10 注意事項
- 15.11 白帶丸與其它藥物的相互作用
- 15.12 白帶丸的藥理作用
- 15.13 備注
- 16 參考資料
- 附:
3 概述
白帶丸為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十首。
白帶丸中成藥的主要成分為黃柏(酒炒)、椿皮、白芍、當歸、香附(醋制)[1]。具有清熱,除濕,止帶的功效。用于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癥見帶下量多、色黃、有味。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白帶丸中成藥的藥典標準。
4 《良朋匯集》卷四方之白帶丸
4.1 組成
艾葉、當歸(酒洗)、熟地黃各二兩,香附(醋浸)、川芎、人參各一兩三錢,白術、蒼術、黃柏、(酒炒)、阿膠(蛤粉炒)、白芍藥(酒炒)、椿根皮各一兩,地榆七錢,茯苓八錢,煅白石脂六錢[2]。
4.2 制法
4.3 白帶丸的用法用量
4.4 功能主治
5 《便覽》卷四方之白帶丸
5.1 組成
蘄艾2兩,當歸2兩,熟地2兩,香附3兩(醋煮,焙),川芎1兩2錢,人參1兩2錢,白芍(酒炒)1兩,白術1兩,蒼術1兩,阿膠1兩,黃柏(酒炒)1兩,樗根皮1兩,地榆7錢,白茯8錢,白石脂(火煅)6錢。
5.2 制備方法
上為極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5.3 功能主治
《便覽》卷四方之白帶丸主治赤白帶下。
5.4 白帶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60-70丸,空心溫水送下。
6 《惠直堂方》卷四方之白帶丸
6.1 組成
藕節8兩,芡實2兩,白茯苓1兩,白茯神1兩,山藥3兩,蓮須1兩5錢,蓮子2兩,金櫻膏18兩。
6.2 制備方法
上為末,金櫻膏為丸。
6.3 功能主治
《惠直堂方》卷四方之白帶丸主治白帶。
6.4 白帶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
7 《內外驗方秘傳》方之白帶丸
7.1 組成
烏梅炭2兩,棕灰2兩,椿根皮2兩,五味炭1兩,熟地炭3兩,杜仲2兩,山藥2兩,白芍2兩,生耆3兩,黨參3兩,當歸2兩,菟絲子2兩,煅龍骨2兩,桑螵蛸2兩,五倍子2兩(去毛),煅明礬3兩,牡蠣粉2兩,金櫻子2兩(去毛),川斷1兩,料豆3兩,烏賊骨2兩,蓮須2兩,赤石脂8錢,禹余糧2兩(煅)。
7.2 制備方法
上為末,以芡實粉4兩打糊為丸。
7.3 功能主治
《內外驗方秘傳》方之白帶丸主治婦人赤白帶。
7.4 白帶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錢,淡鹽湯送下。
8 《婦產科學》方之白帶丸
8.1 處方
白術、茯苓、白芍、龍骨、山藥、白芷、牡蠣、干姜炭、鹿角霜、榆白皮、赤石脂、陳棕炭。
8.2 功能主治
《婦產科學》方之白帶丸主治腎虛帶下稀薄,量多。
8.3 白帶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日3次。
8.4 出處
《婦產科學》
9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重慶方)之白帶丸
9.1 處方
烏賊骨1兩,山藥2兩,芡實2兩,炒黃柏5錢,醋柴胡4兩,白芍1兩,續斷5錢,香附4錢,白果仁1兩,車前子5錢,牡蠣1兩,赤石脂5錢。
9.2 制法
上為細末,煉蜜加配醋1兩為丸。
9.3 功能主治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重慶方)之白帶丸主治赤白帶下,經水不調或先或后,頭暈眼花,四肢無力,腰胸悶,骨蒸內熱,飲食減少。
9.4 白帶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4錢。
9.5 注意
忌食生冷。
9.6 出處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重慶方)
10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方之白帶丸
10.1 處方
當歸8兩,白術(炒)8兩,木香1兩,茯苓8兩,川芎2兩,甘草4兩,生地8兩,白芍8兩,白雞冠花4兩,杞子4兩,蓮肉8兩,益智仁2兩,棗仁(炒)4兩,鱉甲膠4兩,龜版膠4兩,白木耳4兩,檀香4兩,鹿角膠4兩,玫瑰花2兩,巴戟肉(炙)4兩,吳萸(炙)4兩,茜草4兩,沒石子2兩,白礬2兩,烏梅肉4兩。
10.2 制法
上為細末,過羅,煉蜜為丸,重3錢,蠟皮封固。
10.3 功能主治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方之白帶丸具有溫經散寒,利濕止帶之功效。主治婦女濕寒白帶,淋瀝不止,經期腹痛,身體倦怠。
10.4 白帶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溫開水送下,日2次。
10.5 出處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11 《中國醫學大辭典》方之白帶丸
11.1 處方
白芍(酒炒)4兩,黃柏(鹽水炒)4兩,茅術(米泔浸)4兩,高良姜1兩,豆腐鍋巴8兩。
11.2 制法
上為細末,薏苡仁煎湯泛丸,如梧桐子大。
11.3 功能主治
《中國醫學大辭典》方之白帶丸主治赤白帶下,經水不調,或先或后,頭暈眼花,四肢無力,腰酸胸悶,骨蒸內熱,飲食減少。
11.4 白帶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3-4錢,鹽湯送下。
11.5 出處
《中國醫學大辭典》
12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之白帶丸
12.1 組成
當歸4兩,生白芍3兩,野黨參(去蘆)2兩,焦白術3兩,茯苓(去皮)4兩,椿皮(醋炒)2兩,鹿角霜3兩,故紙(鹽炒)2兩,芡實(麩炒)4兩,海螵蛸3兩,香附(醋制)3兩,肉桂(去粗皮)1兩,陳皮2兩,杜仲炭(鹽炒)2兩,續斷2兩,甘草2兩,木通1兩5錢,吳萸(甘草水制)2兩。
12.2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涼開水為小丸,每斤丸藥用桃膠2錢化水,滑石3兩上衣,2錢重裝袋。
12.3 功效主治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天津方)之白帶丸具有溫經散寒,利濕止帶之功效。主治濕寒白帶,淋漓不止,經期腹痛,血寒經閉,不思飲食,四肢倦怠,精神不振。
12.4 白帶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袋,白開水送下。
13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之白帶丸
13.1 組成
人參8兩,白術(土炒)4兩,茯苓4兩,艾炭4兩,川芎4兩,當歸4兩,白芍(炒)4兩,煅龍骨4兩,煅牡蠣4兩,阿膠(炒)4兩,山藥(炒)4兩,巴戟(炒)4兩,熟地4兩,杜仲炭4兩,肉桂4兩,黃耆4兩,川斷4兩,香附4兩,赤石脂4兩,半夏2兩,蒼術2兩,黃柏2兩,破故紙6兩。
13.2 制備方法
上為細末,水泛小丸,青黛3兩為衣。
13.3 功能主治
《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濟南方)之白帶丸主治赤白帶下,淋漓不止,凝滯腹疼,腰痠腿疼,四肢倦怠,多睡少食。
13.4 白帶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錢5分,臨睡時白水送下。
13.5 用藥禁忌
忌生冷食物。
14 白帶丸的藥典標準
14.1 品名
白帶丸
Baidai Wan
14.2 處方
黃柏(酒炒)150g、椿皮300g、白芍100g、當歸100g、醋香附50g
14.3 制法
以上五味,除椿皮外,其余黃柏等四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椿皮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上述細粉用濃縮液(酌留部分包衣)與適量的水制丸,用留下的濃縮液包衣,干燥,打光,即得。
14.4 性狀
本品為黃棕色至黑棕色的濃縮水丸;味苦。
14.5 鑒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纖維束鮮黃色,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的壁木化增厚(黃柏)。草酸鈣簇晶直徑18~32μm,存在于薄壁細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個細胞中含有數個簇晶(白芍)。薄壁細胞紡錘形,壁略厚,有極微細的斜向交錯紋理(當歸)。分泌細胞類圓形,含淡黃棕色至紅棕色分泌物,其周圍細胞作放射狀排列(醋香附)。
(2)取本品5g,研細,加乙醇10ml,浸泡1小時,時時振搖,濾過,濾液濃縮至于,殘渣加乙醇0.5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芍藥苷對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中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3~5μl、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為展開劑,置用展開劑預飽和15分鐘的展開缸內,展開,取出,晾干,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取本品2g,研細,加甲醇5ml,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濾液加甲醇至5ml,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黃柏對照藥材0.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中含0.5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苯—異丙醇—乙酸乙酯—甲醇—濃氨試液(12:3:6:3:1)為展開劑,置用氨蒸氣預飽和15分鐘的展開缸內,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4.6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A)。
14.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14.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為填充劑;以乙腈—0.05mol/L磷酸二氫鉀溶液(氫氧化鈉試液調節pH值至5.0)(25:75)為流動相;檢測波長為346nm。理論板數按鹽酸小檗堿峰計算應不低于3000。
14.7.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鹽酸小檗堿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5μg的溶液,即得。
14.7.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適量,研細,取約0.2g,精密稱定,精密加入鹽酸—甲醇(1:100)混合溶液25ml,稱定重量,加熱回流30分鐘,取出,放冷,再稱定重量,用鹽酸—甲醇(1:100)混合溶液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4.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1g含黃柏以鹽酸小檗堿(C20H17NO4·HCl)計,不得少于1.5mg。
14.8 功能與主治
清熱,除濕,止帶。用于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癥見帶下量多、色黃、有味。
14.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2次。
14.10 貯藏
密封。
14.11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5 白帶丸藥品說明書
15.1 藥品名稱
白帶丸
15.2 成份
黃柏(酒炒)、椿皮、白芍、當歸、香附(醋制)。輔料為。
15.3 性狀
15.4 作用類別
15.5 適應癥/功能主治
清熱,除濕,止帶。用于濕熱下注所致的帶下病,癥見帶下量多、色黃、有味。
15.6 規格
15.7 白帶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克,一日2次。
15.8 禁忌
15.9 不良反應
15.10 注意事項
1.忌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2.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服藥2周癥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7.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8.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9.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15.11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師或藥師。
15.12 白帶丸的藥理作用
15.13 備注
請仔細閱讀說明書并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16 參考資料
古籍中的白帶丸
- 《嚴氏濟生方》:[婦人門帶下論治]白堊丸
脊(燎去毛附子(醋煮二兩)上為細末,醋煮糯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溫酒米飲任下。...
- 《周慎齋遺書》:[卷十婦人雜證]帶下
葉、阿膠。赤帶補中益氣湯加赤芍、紅花;赤白帶八味丸。赤帶赤葵花,白帶白葵花,為末酒服。熱入小腸則赤...
- 《錢氏秘傳產科方書名試驗錄》:血虛白帶
,宜黃柏、滑石、海石、橙皮、川芎、蛤粉、青黛,作丸服之。赤白帶下,皆因七情內傷,下元虛弱,感非一端...
- 《竹林女科證治》:[卷一調經下]白帶腹痛
白帶日久不止,臍腹冷痛,宜服九霄丸。九霄丸靳艾(酒浸一宿煮干)牡蠣粉尤骨()當歸(酒炒,各一兩)干...
- 《丹溪治法心要》:[卷七·婦人科]帶下赤白(第八)
大腸、小腸之分。一方,黃荊子炒焦為末,米飲調,治白帶,亦治心痛,羅先生法或十棗湯、或神丸、或玉燭散,...
- 更多古籍中的白帶丸
白帶丸相關藥品說明書其它版本
- 溫經白帶丸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白帶凈丸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白帶片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白帶丸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除濕白帶丸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婦科白帶膏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婦科白帶片說明書(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2002年公布的第二批國家非處方藥中成藥品種使用說明書)
- 除濕白帶丸說明書(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2010年修訂的非處方藥說明書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