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拼音
ài zhù jiǔ
2 英文參考
moxa cone moxibustion[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moxa-cone moxibustio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艾炷灸(moxa-cone moxibustion)是將艾炷直接或間接置于施灸部位上的灸法[1]。艾炷(moxa cone)是由艾絨制成的圓錐形艾團[1]。供施灸用[2]。
艾柱
4 艾柱灸的分類
4.1 直接灸·艾炷灸
直接灸為艾炷灸法的一種[4]。將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4]。又稱著膚灸、著肉灸、明灸[4]。施灸時,先在皮膚上粘涂少許凡士林或大蒜汁等物,上置艾炷點燃;待燒近皮膚時,可用雙手輕輕拍擊或撫摸穴位周圍,以減輕疼痛,一般每穴灸3~9壯[4]。如所用艾炷較大,任其灼傷皮膚,達到化膿,稱為化膿灸;如不等艾炷燒及皮膚,在病人覺燙時即將艾火除去,另換艾炷灸至局部皮膚潮紅為止,則屬溫熱灸的一種,稱為非化膿灸[4]。
4.2 間接灸·艾炷灸
間接灸為艾炷灸的一種[5]。又稱隔物灸[5]。即在艾炷與皮膚之間隔墊上某種藥物,然后點燃艾炷施灸[5]。常用的隔物灸法有隔姜灸、隔蒜灸、隔鹽灸、隔藥餅灸等[5]。
5 艾柱的大小
艾炷的大小因人和灸治部位而異[2]。其大小根據需要而定,小的如米粒,多用于直接灸;大的如蠶豆,多用于間接灸[6]。制作時務求緊實[6]。《扁鵲心書》:“凡灸大人,艾炷須如蓮子,底闊三分,務要堅實;若灸四肢及小兒,艾炷如蒼耳子大;灸頭面,艾炷如麥粒大。”《醫宗金鑒》記載:頭面、四肢、胸部,艾炷宜小;背腰以下,艾炷宜大[2]。
6 施灸所用壯數的確定
每次灸完一個艾炷為“一壯”[3]。施灸時所用艾炷大小及壯數多少,應當以病人年齡、疾病的性質、病情的輕重、選穴及其體質等靈活掌握[3][6]。
頭面胸部不宜大炷多壯;腹部腰背則艾炷宜大,壯數宜多;四肢末端皮薄骨多,不可多灸;肩背和四肢皮厚肉多之處,多灸無妨[3][3]。
7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4.
-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75.
-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417.
- ^ [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針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93.
- ^ [6]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24.
古籍中的艾炷灸
- 《瘍醫大全》:[卷八]論艾灸法
取凈土水和捻作餅子,徑一寸,濃二分貼著瘡上,以艾炷灸之,一炷一易餅子。其瘡粟米大時,可灸七七壯;其...
- 《針灸集成》:[卷二]癰疽
從而出必傷生乃已(綱目)○頭為諸陽之會若有發宜灸艾炷宜小壯數宜少三五壯而已腹背則多灸為妙(精要)○多...
- 《壽世保元》:[卷四]痼冷
次汗出為度。又將病人小便。攀陰莖往上。盡頭處。用艾炷灸七壯神效。一治陰癥不能服藥。不得汗出者。回陽散...
- 《針灸集成》:[卷一]別穴
薄片搭舌上中灸七壯不宜多灸○熱喘用雄黃末少許和艾炷灸○冷喘用款冬花末少許和艾炷灸灸畢即用生姜茶清微...
- 《針灸聚英》:[卷二玉機微義針灸證治]瘡
處搗爛。著瘡大小。捻作餅子。濃約三分。于瘡上用艾炷灸二十一壯。一灸一易。后隔四五日。方用翠霞錠子并...
- 更多古籍中的艾炷灸